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骆合理 《陶瓷》2011,(10):3-4
中国人仇视的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而非日本人民。我们不能让上世纪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转嫁到现在的日本人身上,这至少是不公平的。这里我们不谈政治谈经济,3月发生在日本的大地震,使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而这对誉满全球的日本制造业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骆合理 《陶瓷》2011,(11):52-53
中国人仇视的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而非日本人民。我们不能让上世纪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转嫁到现在的日本人身上,这至少是不公平的。这里我们不谈政治谈经济,3月发生在日本的大地震,使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而这对誉满全球的日本制造业意味着什么呢?从灾难的本身出发,笔者无疑对日本人民是同情的。  相似文献   

3.
《硫酸工业》2003,(2):17-17
7年前,人们开始将日本的硫磺供应与中国的硫磺进口密切联系在一块,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市场。中国从日本进口的硫磺从1995年的30kt迅速提高到2001年的740kt和2002年上半年的730kt。日本的硫磺主要来源于石油炼制行业。因此,日本出口硫磺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内石油炼制能力的限制,受到国内对石油产品和硫磺需求之间的平衡的限制,而这二者又取决于日本的经济  相似文献   

4.
品读     
《中华手工》2018,(10):109-109
《工匠之国:日本制造如何走向卓越》[日]北康利[译]徐艺乙 中信出版集团148元 一本包含了日本12种技艺与12位匠人的书籍,展现了欢乐与严肃、传统与现代并存的职人世界。纵观日本职人的发展历程,探寻“职人精神”的本源和“日本制造”进阶之道的真相。在本书结尾,作者与日本经济产业省事务次官北烟隆生之间关于匠人、企业、国家的发展问题进行的讨论颇有见解,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5.
过去2年中,日本生产商大量涌人中国。中国汽车工业由出口转为内需后,日本生产商更是急于占据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全球的各大企业,包括中国公司都在激烈争夺这一巨大市场。日本化学贸易商一致认为在中国拓展业务的关键是满足中国国内不断增长的需求,日本各大公司纷纷盯上中国的电子材料市场,借助在专业技术与知识和全球网络方面的优势,在中国寻找新的商机。  相似文献   

6.
访日见闻     
周怀松 《中国生漆》2000,19(1):40-42
曾去日本的时间很短,看的东西也不够集中,真正针对我们行业的东西看得不多,听的也少。我们去日本的情况是和福州市和长崎市签订友好城市访问团一起去的,而我们市经济贸易代表团的主要目的是做生意的,福州市工艺品在长崎市的滨屋、冈政两个大百货店举办展销,我作为经济代表团成员的任务是去谈判展销的,一共十三天,在长崎市工作进行了一个星期,然后由东道主盛情陪同去东京、大阪、名古屋、京都四大城市参观,一共参观了二十多个单位。这些单位和我们工艺品直接有关系的几乎没有,例如看人家三菱的造船、丰田的造汽车、松下电器的电视…  相似文献   

7.
《塑料制造》2004,(7):26
日前,由日本国内180家废旧塑料相关企业组成的“全日本塑料回收工业会”,向经济产业省提交请愿书,希望经济产业省出面与中国协调。尽快解决因中国暂停进口日本废旧塑料而在业界引起的诸多连锁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对化工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 使各大化工巨头逐渐认识到中国是今后亚洲最有希望的大市场。邻国日本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因此各大化学公司借助优越的地理条件, 抓住天赐良机进军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9.
战后50年来,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原因是多方面的,其重要的一条是得益于产业技术开发的有力推进,使日本众多产业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80年代日本国民生产总值(GNP)每年以4.5%的速度递增,其中源于技术开发、技术进步的份额为2%,几乎占一半。日本民间企业是产业技术开发的名符其实的主体,是日本先进产业技术的创造者。 1 持续高额的技术投入 日本企业长期保持高额的科技投入,近年来,技术研究开发费用已超过13兆日元,占日本GNP的3%,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长期保持在销售额的6%。产值占日本GNP1%的日立公司,研究开发费用不低于销售额的9%。近年来“泡沫经济”破裂、日元持续升值,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不景气的局面,然而面临调整、整顿的大多数企业均没有改变保持高额研究开发费用的做法。1994年初以50家有代表性企业为对象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持续经济不景气中研究开发费用维持不变,在经济仍无明显复苏征兆的1995年进行上述调整要增加研究费的企业1994年同期还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生漆》2017,(2):31-34
日本在东亚近代美术史上被誉为"漆国",其主要渊源自16世纪日本漆器开始外销于西方。尽管与日本隔海相望的中国同样有着深厚的漆文化底蕴,但伴随着日本在上世纪初率先开启传统漆艺进入高等教育领域以来,日本的漆艺教育规模及水准已然成为当中翘楚。增进对日本漆艺教育现状的了解,将为我们在面对中国当今空前发展的漆艺高等教育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