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采工作面分段旋转开采技术通过改变工作面布置长度、推进方向等手段,可以实现工作面的连续开采,减少巷道掘进工程量和工作面搬家倒面次数,同时能够多回收煤炭资源,使采煤工作更具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常用于开采边角煤、三角煤等不规则残煤工作面,该方法非常适用于简单条件下的不规则块段和复杂地质条件。介绍了曹村煤矿11-209工作面构造复杂,通过综采旋转采煤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安源煤矿4217综采工作面布置在矿井边界位置,为减少工作面搬家次数和回收更多煤炭资源,根据具体地质条件,确定采用旋转开采布置和不规则梯形开采布置,制定旋转开采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确定大角度旋转开采巷道布置方案,工作面旋转角度60°,旋转弧长240m,解决了不等长工作面旋转开采的技术难题,采用双向割煤方式,创新了工作面旋转开采工艺,实现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3.
《煤》2013,(1):5-7
百善煤矿6煤开采受"三含"水间接渗透补给威胁,矿井初步设计留设40 m煤岩柱,压滞了大量优质煤炭资源。为最大程度地解放呆滞煤炭资源。提高煤炭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文章针对6416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与采矿条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测方法分析进行提高"三含"水层下工作面回采上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6416工作面留设保护煤岩柱高度应不小于13.55 m,最终确定6416工作面留设保护煤岩柱高度为18.1 m,开采上限标高由-135.8 m水平提高到-113.9 m水平。  相似文献   

4.
贺永胜 《煤》2022,(12):80-82
针对王庄煤矿面临的资源枯竭问题,以该矿某工作面为例,基于工作面设计与地表道路之间的几何关系,提出采用调斜开采技术对保护煤柱与道路倾斜范围内边角煤进行回收利用。根据调斜设计,实践中工作面推进至540 m左右开始调斜,调斜后端头端尾推进距离差值29.9 m,切眼调斜后长度242.2 m.回采实践表明:调斜开采技术可以对边角煤资源进行有效回收,较常规开采技术可以多回收煤炭资源26 800 t,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为矿区不规则边角煤资源的回收提供了成功参考。  相似文献   

5.
1 工作面概况  沿沟煤矿一号煤层 2 110 4采煤工作面 ,开采标高为- 16 5~ - 2 5 0m ,走向长度为 2 0 8m ,倾斜长度为 93m ,工作面上部为小煤窑采空区 ,上覆二号煤层不可采 ,层间距离为 2 0~ 30m ,所以 ,一煤没有解放。煤的牌号为贫瘦煤 ,煤层厚度为 2 .5~ 4 .0m ,平均3.0  相似文献   

6.
工作面的遗留煤柱在回采过程中回收困难,会造成地下煤炭资源的大量浪费。针对张集煤矿煤柱资源浪费问题,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对张集煤矿综放工作面两次回采过程中围岩的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综放巷内矸石膏体充填无煤柱开采技术,改进了现场工程中的巷道支护方案,验证了无煤柱开采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上工作面回采期间,作用于实体煤上顶板的应力峰值稍大于充填体上的顶板;下工作面回采时,在超前10~20 m范围,实体煤帮下所受应力最大值将超过充填体处,而在20 m范围外,实体煤帮下所受应力最大值会低于充填体处,实现了无煤柱开采,为解决煤柱的遗留问题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强膨胀性泥岩底板综采工作面留设2m底煤的回采巷道布置方式造成的煤炭资源大量浪费问题,在对液压支架与底板交互作业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式确定综放工作面在留设0. 5m底煤时,开采过程中底鼓量不会影响到工作面的顺利推进,并将此方法成功应用于亭南煤矿304综放工作面,大幅提高了工作面资源回收量,提高了工作面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1东村煤矿325采煤工作面概况325采煤工作面是东村煤矿三水平东二采区第七个回采工作面,工作面标高为-210 m~-275 m,处于3407与3409煤上山西面,北靠327面回风巷,其南面接近矿界。325采煤工作面开采煤层为乐平组老山下亚段的B4煤层,走向长度368m,倾斜长度124m,面积45632m2。工作面煤层不稳定,断层较多,地质构造复杂,煤层中瓦斯含量高,属突出煤层,且煤层具有自然发火倾向,发火期为3~6个月,最短为7天。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9.
柴里煤矿在留设防塌煤岩柱实践中发现 ,煤层风氧化带边界均在 - 4 6m标高附近 ,对应煤柱厚度的变化范围为 11 0~ 2 1 85m。因此 ,以 - 4 6m风氧化带为工作面开采上限更合适。据此确定了 2个工作面开采上限 ,以增大开采安全性和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  相似文献   

10.
《煤炭技术》2021,40(7):49-52
为了解决某煤矿在变电所下的煤炭开采问题,采用留煤柱限厚开采方法对所压煤柱进行试采研究,根据建筑物Ⅱ级损坏标准,通过概率积分法预计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3203工作面开采方案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有2种开采方案既能有效控制地表下沉,又能最大限度地开采煤炭资源。第1种方案为在变电所下留设长300 m、宽80 m的煤柱,且左侧工作面采厚为2.7 m,右侧工作面采厚为2.0 m;第2种方案为在变电所下留设长300 m、宽95 m的煤柱,且左侧工作面采厚为2.7 m,右侧工作面采厚为2.4 m。  相似文献   

11.
梅花井煤矿116101综采工作面由于受到地质构造的影响,自切眼推采1 470 m后需缩面,工作面长度由290 m逐步缩减至251 m,严重制约生产.经过对比分析确定采用多次回撤的方法,给出了回撤前设备布置方案、回撤流程和回撤期间安全防护措施,并对工作面通风安全提出了建议.该缩面技术的应用降低了对煤炭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回采率,实现了工作面的正常推进,为倾斜复杂煤层开采过程中缩面技术的实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金属网假顶开采厚煤层可以减少煤炭资源损失,并可消除老塘残煤自燃危害.但过去采用人工铺网,劳动量十分繁重,工作面推进速度缓慢,影响生产效率.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波兰采矿研究中心设计了自动铺网液压支架.采用这种支架分层开采4.5m以上煤层的方案图见图1.下分层工作面落后顶层工作面10m.新设计的支架结构见图2.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煤炭资源开采的过程中,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回采效率的高低将会对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优化煤炭开采技术和提升煤矿开采管理效率的关键性因素。文章对煤矿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采煤损失及对回采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制定了有效的提升措施,为相关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扇形工作面回采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南屯煤矿三采区实现了扇形工作面的成功布置与回采,使煤炭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回收,为矿井边角煤开采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5.
《煤矿开采》2008,13(1):9-9
国家发改委转发的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关于切实抓好煤矿优化开拓布局,合理集中生产意见》提出,要严格控制煤矿生产水平、采掘工作面个数和煤炭资源开采上、下限。今后,大中型煤矿开采深度原则上应控制在1000m以内;小型煤矿开采深度一般应控制在600m以内;原则上不再批准提高上限开采。  相似文献   

16.
留庄煤矿 16煤 16 10 1工作面位于二水平南翼 ,对拉工作面 ,上、下面错距保持在 3~ 5m之间 ,工作面机头机尾端头支护采用 6架双锲调角梁 ,齐梁式布置 ,下山开采 ,煤层倾角平均为 8°~ 15° ,采高平均为 1.3m ,直接顶为十下灰岩 ,工作面支护采用戴柱帽点柱 ,三四硐管理顶板 ,工作面倾斜长度5 6 0m ,走向长度平均为 190m ,运输顺槽沿 16煤顶板布置。工作面地质构造复杂 ,从投产至结束 ,共揭露落差 1.0m以上的断层 2 7条 ,其中上面机头位置揭露落差 1.2~ 2 .0m的断层 8条 ,工作面中部揭露落差 1.4~ 2 .0m的断层 10条 ,下面机尾位置揭露落差…  相似文献   

17.
邹济公路跨矿区铁路桥压占了南屯煤矿大量3下煤层资源.为了保障公路桥的安全运行,同时实现尽量多地采出煤炭资源,本文针对公路桥下南屯煤矿73下21工作面开采方案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工作面全采、刀把形和凹字型布置三种采煤方案对桥梁的采动影响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凹字型工作面采煤方案既可保证公路桥免受采动影响,又可最大限度的开采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18.
边角煤开采是煤矿生产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充分利用煤炭资源,提高采出率具有重要意义.南屯煤矿一采区西部1304工作面煤层赋存稳定、结构简单、围岩稳定,煤层平均厚度 3.24m、平均倾角6°、硬度f=2~4,该工作面采用边角煤连续采煤机房柱式开采.探讨了该工作面边角煤连续采煤机房柱式开采技术的理论与实际应用,为其他相似矿井的开采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边角煤工作面回采工艺的深入研究,在南屯煤矿三采区33上17工作面实现了边采边加、边采边撤和台阶式布置相结合的工作面布置方式,为矿井边角煤开采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并且使煤炭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回收。  相似文献   

20.
淮南矿业集团张集煤矿东一9-1煤11129工作面为二水平保护层首采工作面,该工作面下向保护该采区8煤、6煤工作面开采,本文从保护层开采范围、设备配套、砂岩顶板强制放顶等方面研究得出了工作面合理长度,为该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提供技术与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