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信站机房和电源系统是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通信电路和设备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实际需要出发,提出建立通信站机房环境及电源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的重要性,并以四川电力通信网为例对该系统的结构、功能、监控内容作了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通信站机房和电源系统是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通信电路和设备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实际需要出发,提出建立通信站机房环境及电源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的重要性,并以四川电力通信网为例对该系统的结构、功能、监控内容作了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信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一次电网的安全,在多年的通信事故统计中,直流电源系统故障影响业务中断的占有率很高.文章通过剖析目前直流电源系统存在的弊端,分析问题所在,探索出解决的办法.利用新技术对四平供电公司管理范围内的主要通信站直流系统进行改造,使电源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本质的提升,为多整流器直流电源系统可靠性的提高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徐锦镛 《电网技术》1996,20(5):60-61
本介绍了经过改造的普通UPS电源外接通信用48V350Ah大容量蓄电池组的长延时不间断电源系统,经一年多的实际运行考验,该系统在多次停电十几个小情况下仍可靠地为电网调度自动化和通信设备供电,保证了设备的连续运行。  相似文献   

5.
支妍力 《江西电力》2012,36(5):57-59
通信电源是电力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源的可靠性是影响整个通信系统可靠性的重要因素。要确保通信电源的可靠,在通信系统电源建设时就要根据不同通信站对通信电源的不同要求,选取合适的接线方式。另外,本文还简要介绍了蓄电池配置和充放电电缆选取原则。  相似文献   

6.
通信电源系统向通信设备提供交直流电,可以说是通信设备的心脏,在通信网中的地位极其重要.电源系统的安全、可靠,是确保通信系统稳定运行的首要条件.针对阳城电厂通信电源系统的不足,对其进行了两次改造,弥补了通信电源系统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通过介绍通信电源系统改造后的运行模式、主要组成部分,重点指出了在实际维护工作中,高频开关电源和蓄电池的日常检查项目和定期维护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通信、监控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网安全运行的要求也随之急速提高,原有的非综自变电站可以通过综合自动化改造,提高设备可靠性,以满足电网系统调控要求,满足现代电网对变电站自动化安全运行的要求.根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实践,介绍了老变电站技改的途径和关键点.  相似文献   

8.
陕西电网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建设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00年以来陕西电网有多项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但到目前为止这些系统相互独立,自成一体,孤岛运行,无法达到信息共享,对设备运行情况监测单一。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概要设计的要求,针对陕西电网现有监测系统和电网运行的实际状况,提出了陕西电网输变电设备监测系统主站建设内容、现有监测接收子站的改造方案、新增在线监测装置的布点原则、系统配套通信信息网络建设方案等。对陕西电网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建设方案进行了可行性研究与探讨,该方案的提出将对陕西电网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信电源是电力系统通信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降低通信电源事故发生率,可提高电力系统通信可靠性。针对湖南部分500k V变电站存在通信电源系统老化、超期服役存在的安全隐患,以500k V沙坪变电站通信电源优化改造为例,阐述通信电源配置及技术要求,并对通信设备电源改造中涉及的标准化作业流程、风险控制方法、安全防范措施进行了归纳总结,为类似改造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东北电网调度通信中心不间断电源供电系统担负东北电网有限公司自动化机房、通信机房、调度交易大厅等重要电力部门的供电任务,系统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机房设备的运行。根据设备技术参数和目前系统组成结构、运行状态,从配电电源输入、UPS主机、蓄电池等方面,对网调UPS系统的运行工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吴克芬 《中国电力》2004,37(4):49-52
华中与华北联网是全国联网南北互供的主通道之一,是全国北部电网与中部电网的重要联网工程。经过系统论证,华中华北联网宜采用先交流,后过渡到直流背靠背的方案。安阳变电所是华中华北联网工程中的关键变电站,其电气接线方案、配电装置、站用电接线等既要满足近期的联网要求,又要适应远期直流背靠背换流站的要求。因此,安阳变过渡方案的研究对于联网工程显得尤为重要。文中对安阳变电站的过渡方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经过优化的过渡方案,能更好地适应华中华北联网先交流、后直流的分步实施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兰州供电公司110kV树屏变电站在改造过程中,取消通信专用直流电源系统和蓄电池组,利用变电站直流电源装置为通信设备供电的具体案例。详细分析了采用变电站用直流系统为通信设备供电的方案、DC/DC变换器的主要工作原理和技术参数,使用后的优缺点和实际使用效果等,为今后利用电力装置为通信设备供电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阀控铅酸盐蓄电池是变电站通信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在故障状态下为变电站通信系统提供不间断供电电源的重任。通过对阀控铅酸盐蓄电池劣化程度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了采用模糊神经网络建立阀控铅酸盐蓄电池劣化程度预测模型,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劣化程度的预测,与实际测量数据进行比较,证明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常规变电站通信电源系统的设计出发,系统地分析了常规变电站通信电源设备组成的优点及弊端,提出智能变电站采用一体化电源的改进方法.通过对辽宁220 kV王铁变电站通信电源的设计,验证将通信电源纳入站内一体化电源的方案是合理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变电站采样信息,提出了一种实现区域层次化继电保护的方式。系统主要由通信网络组成、变电站层,区域保护层。通信系统将就地信息传送至区域保护,实现区域信息共享。在获取变电站层的全景信息后,区域保护系统根据电力系统运行方式、拓扑结构与各供配电线路的故障类型与负荷发生变化,和就地保护进行配合,利用区域信息进行故障定位,实现了面向系统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代表变电站技术发展趋势的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变电站的配置对系统安全与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了计及可靠性的配电系统中变电站智能化升级问题。首先,以变电站智能化升级成本和用户停电损失之和最小化为目标函数,考虑系统平均停电时间(system average interruption duration index,SAIDI)和电量不足平均值(average energy not supplied,AENS)这2个可靠性指标不超过给定阈值等约束条件,构建了配电系统中变电站的智能化升级优化模型。之后,发展了针对配电系统故障的故障清除模型,提出了评估用户停电时间的比较准确的方法。接着,对用户停电时间和用户停电损失函数进行线性化处理,得到变电站智能化升级问题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采用高效商业求解器求解。最后,以IEEE RBTS-Bus 4配电系统和丹麦某中压配电系统为例来说明所提方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电力直流电源系统的网络化管理及状态检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直流电源设备运行、监控、维护检修的现状,提出并实施了一种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网络化管理、状态检修的管理模式。将计算机技术、测控技术、光纤网络通信技术、智能模糊神经网络技术等应用于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将分散于各地的直流电源的充电机运行参数、蓄电池运行参数、系统运行状态通过光纤网络传送到中心服务器,进行实时监控、分析、故障诊断,实现了设备检修由计划检修向状态检修的过渡,既保证了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又可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集中控制与分布式智能相结合的故障后网络重构方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现场自动化装置中使用分布式智能的控制方案,可不依赖于通信和主站计算机系统而独立工作,达到隔离故障、转移和恢复供电的目的,与一般的就地控制方案比,开关操作次数少、时间短.在有良好的通信系统场合,控制方案自动升级,可以更高效率地进行故障后的网络重构.当有完善的主站、子站系统进行集中模式控制时,分布式智能可作为其后备方案,使自动化系统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些超高压变电站通信屏柜布局忽略了一些技术细节,给日后的运行维护、后期扩展和反事故应急等造成了诸多不变甚至是隐患。特高压变电站刚刚起步,其通信系统设计也正在摸索,基本上与超高压变电站相似。文章就特高压变电站通信系统主要信号设备分层分区配置提出了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通信屏柜的布局,并分析了屏柜布局的一些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光纤继电保护通道的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光纤网络在电力通信网中占据主导地位。为了检测电力光纤网络是否满足传输继电保护信号的要求,作者利用常用仪表进行了测试实验,并对专用光纤和复用光纤保护通道的传输性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多种测试方法。这些方法也为新建和改造电力光纤通信工程的规划、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