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党组书记郭涛建议,应加大对建筑废弃物处理和循环利用。目前我国建筑施工所排放的建筑废弃物每年达1亿吨,旧建筑拆除每年超过5亿吨,建筑废弃物占城市废弃物总量的30%到40%,不但占用了大  相似文献   

2.
《砖瓦世界》2011,(12):6-6,40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旧建筑(构筑)物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数量增长很快。据有关部门粗略统计,拆除一万平方米旧建筑将会产生7000~12000吨废弃物;每年建筑废弃物产生量近10亿吨。目前,我国建筑废弃物处理方式简单,主要采用固定地点堆放和填埋处置,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可能会对浅层地表土、河流和地下...  相似文献   

3.
我国建筑施工所排放的建筑废弃物每年达1亿吨,旧建筑拆除每年超过5亿吨,建筑废弃物的危害日益加重。全国政协委员郭涛于2009年3月4日的两会上建议,应加大对建筑废弃  相似文献   

4.
正建筑废弃物(即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据估算,目前浙江省平均每年约产生近1亿吨的建筑废弃物,大部分为异地露天堆放或填埋,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较为突出。本文分析浙江省墙材行业积极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加快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建筑废弃物主要来源于旧建筑物的拆除及“更新换代”过程,对于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大多为填埋、随意废弃和焚烧,只有少量被回收利用,因而造成了大量建筑资源的浪费以及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为此,如何实现建筑废弃物的高效绿色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物尽其用,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而建筑废弃物的分类遴选是提高其资源利用率的关键步骤,针对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中的分选过程及再利用途径进行相关的研究,总结了建筑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的分类遴选方式及其对建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分析德国建筑废弃物层级管理的基本框架内容,从防止产生、再利用、再生利用、处置等方面剖析影响建筑废弃物各层级管理有效实施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的建筑废弃物管理应借鉴德国的成熟经验,通过明确和细化我国建筑废弃物管理的层级结构,优先强调建筑废弃物的源头预防与控制,构建健康有序的再生建筑产品市场,合理运用经济工具规制建筑废弃物处置来有效推进建筑废弃物的层级管理。  相似文献   

7.
《广东建材》2021,37(8)
深圳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后迅猛发展,经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经济高速发展带来基建业务的快速发展。由于深圳市地处丘陵地带,建设用地紧缺,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地下土方开挖、老旧建筑拆除、危险边坡开挖工程,各项基建工程产生了大量的余土、建筑拆除废弃物等。传统的余土和建筑拆除废弃物最直接利用方式如填埋、烧制传统墙材、屋面材料等方式造成了污染环境等不良影响,随着国家对环保、产品能耗的重视,这些大量消耗能源、占用土地面积的处理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亟需采用绿色环保的综合利用方式处理这些巨量的建筑废弃物,完善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各项政策制度,促进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在相关政府政策的鼓励、综合利用技术的进步、传统建筑废弃物处理方式的局限性、社会上环保呼声越来越高等因素影响下,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行业迅速发展成长。  相似文献   

8.
李静  丁珂 《工程管理学报》2022,36(4):23-028
为探究居住建筑拆除废弃物的量化问题,应用面积指标法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动静态结合的量化模型。以大数据挖掘技术、卫星地图辅助分析,批量获取建筑属性,通过搜集建筑样本对单位产废率指标进行估算。并以大连市中山公园街道为例,获取研究区域的建筑属性,基于量化模型进行产废量估算和时空分布分析。结果显示,拆除建筑废弃物产生主要集中在2070~2080年,其中混凝土和砖砌块等惰性材料所占比例最高;可视化的废弃物量化模型能够为各项决策和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再生利用,是指对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以及装修房屋等施工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砖瓦、混凝土块、建筑余土以及其他废弃物,进行再利用或者再生利用的活动。包括:将建筑废弃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建筑废弃物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建和拆迁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废弃物,因其难以回收而被填埋,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诸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土地占用等。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第四版已于2014年实施,其中新建建筑体系适用于新建和旧建筑重大改造项目。LEED通过对材料与资源的评分来鼓励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通过分析第四版LEED新建建筑评估体系的材料与资源评分项,为我国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改造和建筑工业的迅速发展。混凝土作为水泥、砂子、卵石与碎石等天然资源的最大消费者.全球混凝土产业现在正以每年约80亿吨的速度消耗天然骨料。与此同时,一些老旧建筑物、构筑物、城市基础设施的老化和服务年限的到期,使得越来越多的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报废拆除.而产生大量的建筑拆除废料和垃圾。据统计,我国目前大中城市中建筑垃圾的排放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排放总量的30%-40%.其总量位居各产业废弃物排放数量之首。  相似文献   

12.
现代城市的飞速发展需要在短时间内将旧建筑拆除。为了满足城市化的建设需求,我国大多采用机械拆除的方式进行拆除,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废弃物,造成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现状以及再生利用的意义,引入国外较为先进的理论和经验,对废建筑材料的充分利用进行综合考虑,并对今后我国在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方面的发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广东建材》2012,28(9):1-2
随着我国城镇如火如茶的扩建、改建,及不可抗力自然灾害(地震、暴雨、洪水、泥石流等)的发生,致使建筑废弃物越来越多.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建筑工程所产生的废弃物已达1195亿吨,仅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等几个发展较快的城市,建筑废弃物日排放量就达217万吨。  相似文献   

14.
城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晓宁 《山西建筑》2010,36(1):352-353
指出我国城市建设中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可以当作资源进行再利用,分析了我国城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必要性和资源化原则,并提出了实施措施,以实现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5.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大量旧建筑物被拆除,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其中混凝土所占份额最大。目前,我国每年按拆除建筑垃圾4000万吨计算.其中34%是混凝土块,由此产生的废弃混凝土就有1360万吨,除此之外.每年还有新建房屋产生约4000万吨建筑垃圾中的废弃混凝土,并且随着建筑步代的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16.
选择西宁市一定数量砖混结构、居住用框架结构、其他用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的建筑,根据现场调查,对建筑施工废弃物的数量、组成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依据用料分析结果确定了上述结构类型拆除废弃物的特征。结果表明,研究结构类型建筑施工废弃物的产生系数分别为43.69,32.72,42.62和35.79 kg/m2;拆除废弃物的产生系数分别为1468.7,1628.0,1738.4和1715.4 kg/m2;惰性废弃物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80%以上;"十一五"期间,拆除废弃物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79%;研究结果可用于辅助建筑垃圾管理计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谢曦 《砖瓦世界》2012,(3):42-44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全国每年新建建筑达到20亿m^2。左右,大量老旧建筑拆除后的废弃物处理迫在眉睫,为推进我国建筑废弃物的再利用,推进新型墙材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南中国建筑砌块协会和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墙材革新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墙委会)组织的再生骨料与混凝土砌块(砖)技术考察团,于2012年1月29日-2月7日赴日本和韩国,对两围建筑废弃物再利用方面的管理经验、先进的再制造技术和市场运行模式进行了考察和交流。  相似文献   

18.
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形象代名词,是指在建设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内,即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施工、运行至最终的拆除、报废整个过程,通过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各种废弃物的产生,最终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  相似文献   

19.
建筑废弃物填埋法规对促进废弃物减量化与资源化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建筑废弃物填埋法规不成系统且执行效果有待加强。基于此,系统综述了西部6 省市的建筑废弃物填埋法规,重点就法规完善性、主管部门的职责及协同监管、填埋设施规划与管理、填埋收费标准,以及填埋行为管理等进行了评述,旨在甄别现行法规体系中的主要欠缺,为完善西部地区建筑废弃物填埋法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香港地区建筑废弃物产生和利用现状基础上,探讨了香港地区的法律法规体系、策略、政策和措施等管理手段对促进香港建筑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