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采用溶胶-凝胶法并用两种不同的工艺制备γ-氧化铝改性膜:其一为通过掺杂硼来制改性膜;其二为通过溶液浸渍钾盐溶液制得改性膜。考察了两种改性工艺对膜的微观结构、晶相组成和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内掺杂硼的改性工艺制得的膜,表面平整;由溶液浸渍工艺改性制得的膜微观表面凹凸不平,孔易被沉积成分所堵塞,但可使改性成分有效地富集于孔内部,并且两种工艺制得膜的晶相均为γ-氧化铝相与复合相,表明第二组分已被成功地引入到γ-氧化铝膜组分中。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γ-Al2O3,改性膜的孔结构明显优于由溶液浸渍工艺制得的改性膜的孔结构。 相似文献
3.
γ-Al2O3膜改性污泥活性炭的制备及其脱硫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溶胶-凝胶法制得γ-Al2O3膜改性污泥炭.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BET(Brunauer-Emett-Teller)分析了改性污泥活性炭的表面结构、羟基种类和孔结构.结果表明:与污泥活性炭相比,改性污泥活性炭孔径均匀,孔径明显减小,γ-Al2O3膜与污泥活性炭结合良好;改性污泥活性炭的脱硫率显著地提高,最佳值达到87.48%.这主要是由于改性污泥活性炭后,一方面,其表面羧酸的游离-OH向稳定态转化,减弱了表面酸性,利于酸性气体SO2吸附;另一方面,γ-Al2O3膜附于污泥活性炭内壁,缩小孔径,同时也将膜微孔结构复合于污泥活性炭的孔结构中,增加了微孔和小孔的数量,增大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利于SO2气体的吸附.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探讨了溶胶-凝胶法制备多晶氧化铝过程中影响胶体性能的因素,成纤方法与工艺参数,热处理工艺制度及晶相转化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实验得到了以莫来石为主晶相长期使用温度超过1500℃的多晶氧化铝纤维. 相似文献
6.
溶胶-凝胶法制备γ-氧化铝膜的微观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γ-氧化铝膜,发现γ-氧化铝膜呈(110)择优取向,前体勃母石凝胶膜的择优取向越明显、焙烧温度越高,形成的γ-氧化铝膜的择优取向现象越明显,700℃是合适的熔烧温度,焙烧时间以1.5 ̄3h为宜,择优取向现象的存在对γ-氧化铝膜有利(110)择优取向现象越明显,膜孔结构越均匀,孔径分布越窄,700℃焙烧形成的γ-氧化铝膜比表面积为202m^2/g,孔径范围1 ̄5nm,占孔体积90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配制了掺杂Zr4+以及未掺杂的2种有机硅态溶胶,以浸渍提拉的方式在已修饰的α-Al2O3载体上逐层涂布2种溶胶,并经过煅烧固化制备了二氧化硅复合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制备过程中的每一膜层表面形态结构进行表征。将二氧化硅复合膜应用于渗透汽化脱水,考察了不同温度以及不同进料含水率下的渗透汽化性能,并探究了强酸性环境(pH=2)对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硅复合膜在75℃对85%(质量分数)异丙醇溶液渗透汽化脱水,其通量可达1 kg/(m2·h),渗透液含水率(质量分数)最高可到99.4%;在不同温度和含水率的条件下,二氧化硅复合膜都能保持良好的分离性能,具有良好的水热稳定性;长时间在强酸性环境(pH=2)中仍能保持稳定的分离性能,具有极强的耐酸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γ-Al2O3复合膜,采用SEM和X-射线衍射技术考察了制得的γ-Al2O3复合膜的微观形貌和晶相,并通过对复合膜的BET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等进行表征,来探讨1000℃时膜结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由溶胶-凝胶法制得的γ-Al2O3复合膜,呈均匀的网状结构,无剥落现象,与载体结合良好;经1000℃煅烧5小时后其BET比表面积和孔容只是略有减少,分别为4.1136m2·g-1和0.009787cm3·g-1,孔径分布变化幅度也不大,维持在25~100A的范围(平均孔径为95.1628A).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锰离子改性的Si O2负载的磷钼酸催化剂,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用量、过氧化氢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模型油(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和直馏柴油氧化脱硫的影响。结果表明:锰离子改性后,催化剂仍然保持了磷钼酸的Keggin型结构,其活性中心的分散度和比表面积均增加;不同反应条件对模型油的氧化脱硫均有影响,且二苯并噻吩(DBT)较苯并噻吩(BT)更易脱除。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各因素对柴油脱硫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过氧化氢用量反应温度。在催化剂0.15 g,过氧化氢0.25 mL和反应温度70℃的条件下,反应时间4 h后,直馏柴油的脱硫率达90.3%,油品回收率不低于98%。 相似文献
14.
以硝酸铝和硅溶胶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纳米莫来石粉体,进而探讨了纳米莫来石对氧化铝陶瓷烧结性能、抗弯强度以及抗热震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1100 ℃煅烧硝酸铝与硅溶胶先驱体时仅有少量Al2O3生成,当将煅烧温度升高到1200 ℃时,获得了单一的莫来石晶相,粉体的平均粒径在50~60 nm之间;在氧化铝中添加2wt%~10wt%的纳米莫来石,可以有效促进陶瓷体的致密烧结,并获得良好的抗弯强度与抗热震性能;纳米莫来石含量为5wt%的陶瓷,在1650 ℃烧结后的抗弯强度为247.49 MPa,经过1200 ℃热震后的抗弯强度为218.52 MPa;当纳米莫来石的添加量超过10wt%时,将降低陶瓷的饱和体积密度,并恶化陶瓷的抗弯强度与抗热震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胶–凝胶法配制了掺杂Zr4+以及未掺杂的2种有机硅态溶胶,以浸渍提拉的方式在已修饰的α-Al2O3载体上逐层涂布2种溶胶,并经过煅烧固化制备了二氧化硅复合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制备过程中的每一膜层表面形态结构进行表征。将二氧化硅复合膜应用于渗透汽化脱水,考察了不同温度以及不同进料含水率下的渗透汽化性能,并探究了强酸性环境(pH=2)对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硅复合膜在75℃对85%(质量分数)异丙醇溶液渗透汽化脱水,其通量可达1 kg/(m2·h),渗透液含水率(质量分数)最高可到99.4%;在不同温度和含水率的条件下,二氧化硅复合膜都能保持良好的分离性能,具有良好的水热稳定性;长时间在强酸性环境(pH=2)中仍能保持稳定的分离性能,具有极强的耐酸性能。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氧化硅-氧化铝(SiO2-Al2O3)体系凝胶不仅应用广泛,而且其制备及反应机理还可借鉴到碱激发胶凝材料等领域。通过对溶胶-凝胶法合成氧化硅-氧化铝体系凝胶的制备过程及影响因素和影响规律、凝胶的性质和结构表征及合成机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目前仍缺乏有关碱(土)金属离子对凝胶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以及硅铝含量变化的定量描述数据,建议拓宽研究范畴,结合核磁共振等检测方法,得出该体系结构性能变化准确数据,为氧化硅-氧化铝体系凝胶的设计和应用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硅锆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硝酸锆为前驱体,二氧化硅为晶型稳定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多孔氧化铝载体上制备了无缺陷的硅锆复合膜.借助TG-DTA、XRD、BET、SEM、TEM和AFM等测试手段对膜的表面形貌、孔径分布以及热稳定性进行了分种析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硝酸锆比氧氯化锆更适合作前驱体,可获得均匀分布的稳定溶胶;当二氧化硅含量为25%(摩尔百分数)时,可以得到平整无缺陷的硅锆复合膜;焙烧过程中,不同升温区间须采用不同的升温速率,以防止膜的开裂;由于二氧化硅与氧化锆间的相互作用,抑制了氧化锆晶型的转变,同时也提高了二氧化硅的晶化温度.硅锆复合膜在700~900℃范围内保持单一的氧化锆四方晶型,晶粒大小几乎不随温度变化,具有良好的热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