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于2008年5月30日正式发布。该导则旨在指导灾区建筑垃圾处理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在清理建筑垃圾过程中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避免疾病传播和有毒有害物质扩散,促进建筑垃圾在灾后重建中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大地震,顷刻间造成1.3亿m^2的建筑面积受损,形成或即将形成建筑垃圾近2亿吨,灾区重建需要大量的建材。为确保灾区建筑垃圾处理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及时清运、妥善处理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并促进建筑垃圾在灾后重建中的资源化利用。前不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试行)。  相似文献   

3.
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处理地震灾区的建筑垃圾时,要结合垃圾的不同种类、再生骨料的不同用途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合理的再生工艺及设备。对地震中建筑成片损坏产生的垃圾,由于成分复杂应做好前期的分离。同时还应严格控制再生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并发布了《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试行)。其中强调,利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废弃砖石生产粗细骨料,用于生产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砂浆或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粗细骨料添加固化类材料后,也可用于公路路面基层;废弃路面沥青混合料可按适当比例直接用于再生沥青混凝土,废弃道路混凝土可加1成再生骨料用于配制再生混凝土等。  相似文献   

5.
SEF:实现地震灾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是建筑垃圾处置的必然趋势,SEF(生态功能材料)建筑垃圾资源化成套技术,能大量消纳建筑垃圾,其占地小,不会对环境产生再次污染。该装备与技术即将应用于地震灾区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住宅设施》2008,(8):19-19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以下简称“建工社”)第一时间策划出版了《图说地震灾害与减灾对策》、《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试行)》、《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抗震规范汇编》和《灾后重建规划标准规范汇编》等书,并无偿赠送灾区,支持灾区灾后重建和抗震救灾。  相似文献   

7.
5·12四川汶川地震后,龙门山脉的许多城镇建筑大面积损毁,由此产生的数千万吨建筑垃圾进一步威胁灾区的生态环境,灾区恢复重建当务之急就是科学有效地处理当地的建筑垃圾.基于龙门山灾区的地理区位条件和建筑垃圾再生加工制造业长期发展的必须条件的矛盾性,权衡了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提出了灾区适宜采取粗放型的建筑垃圾资源处理方式,同时还提出了政府应采取的扶持再生加工制造业和提倡建筑垃圾减量化的若干干预政策,以保障灾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工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部委动态     
《城市规划》2008,(6):8-9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五部门通知要求加强灾区水源保护及水质监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过渡安置房的建筑特点;依据<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了电气设计的标准;采取了保障安置房居民人身安全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按照《青海省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关于做好地震灾区垃圾处理和厕所设置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青海建设工程救援队在玉树展开建筑垃圾清理工作,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1.完善政策指导。起草《生活垃圾分类技术导则》,指导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起草《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评估导则》,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评估制度。调研餐厨垃圾处理试点建设运行情况,研究起草《推进餐厨垃圾处理指导意见》和《生活垃圾处理特许经营管理办法》。2.组织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开展建筑垃圾处理试点工作。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继续做好餐厨垃圾处理试点工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规范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的建设,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临时住所,保障基本生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8年5月21日下发了《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试行)》(下称《导则》),相关专家称,《导则》适应汶川地震灾害后震区居民过渡安置房建设的紧迫需求,根据相关规范要求,结合震区现状与房屋生产单位的技术条件,首次提出并及时编制完成,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同济大学建筑材料研究所主动请缨承担了科学技术部科技援助灾区重建家园项目”地震灾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及其示范生产线”,与灾区人民并肩奋战了9个多月,在四川灾区建成了两个建筑垃圾资源化示范生产基地,成为科技援助灾区重建家园的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灾区混凝土砌块建筑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分析汶川地震震后灾区混凝土砌块建筑的现状,提出: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砌块的质量,砌块建筑施工队伍的岗前培训十分重要,必须按"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必须使用专用砌筑砂浆.认为只要适当配筋,按规范要求精心施工,混凝土砌块建筑能经受住地震考验.  相似文献   

15.
《安徽建筑》2008,15(3)
为规范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的建设,妥善安排受灾群众临时住所,保障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并印发《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试行)。  相似文献   

16.
浅谈城市建筑垃圾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张琪 《山西建筑》2010,36(34):352-354
对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利用计算机网络、PFI融资模式等,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资和运营方式对城市建筑垃圾进行综合利用处理的对策,以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近日,郑州一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承建的地震灾区建筑垃圾资源化示范生产线在都江堰通过科技部验收。该项目为国家科技支撑项目。  相似文献   

18.
介绍建筑垃圾的概念、组成、特点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结合建筑垃圾处理利用实践,探讨适合广西特点的建筑垃圾处理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后建筑垃圾再利用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汶川大地震带来巨大量的建筑垃圾成了重建工作的巨大障碍,建筑垃圾的科学合理、及时处理关系到灾区重建能否顺利进行,更是保证灾区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灾区建筑垃圾处理的重要性本文探讨了建筑垃圾再利用途径,分析了各种途径所产生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无情的地震不仅夺走了无数生命,而且留下了大量的建筑垃圾。数据显示,仅都江堰灾区的建筑垃圾就达到1000万吨以上。这1000万吨建筑垃圾,大部分是尚未完全垮塌、但是因毁损程度严重已经不能居住、需要进行拆除处理的建筑。假如采用传统做法,这不仅会占用很大的土地资源,而且对环境影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