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大港油田天然气的形成条件,在盖层排替压力差与剩余压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气藏盖储压力差与储量丰度之间关系分析,研究了21个气藏的盖储压力差对天然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大港油田气藏的盖储压力差为-43.26~25.73 MPa,气藏盖储压力差小于0 MPa,不利于天然气在气藏中聚集与保存;盖储压力差对气藏天然气富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盖储压力差越大,气藏储量丰度越高;在气源充足条件下,大港油田形成高、中、低储量丰度气藏所需的最小盖储压力差分别为8.4、-4.1、-21.0 MPa。  相似文献   

2.
气藏盖储压力差小,不利于天然气在气藏中聚集与保存;盖储压力差对气藏天然气富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盖储压力差越大,气藏储量丰度越高;在气源充足条件下,形成高、中、低储量丰度气藏所需的最小盖储压力差不能过低。  相似文献   

3.
渤海海域油气勘探经历了40多年的曲折历程,原油垂向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的复杂性制约了其勘探进程。基于断裂活动、烃源岩演化与区域盖层的研究,对全区已发现油藏的垂向富集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晚期)新构造运动对原油成藏与分布起到主导作用。通源断裂垂向输导原油的能力与其活动速率有关,活动速率小于10m/Ma的断裂输导能力弱,主要起封闭作用;活动速率为10~25m/Ma的断裂起到输导与封闭双重作用;活动速率大于25m/Ma的断裂主要起输导作用。晚期断裂活动速率、活跃生油岩与区域性盖层的发育分布及其时空配置关系,共同控制了古近系、新近系原油的富集与贫化。并归纳了渤海海域古近系、新近系4种原油富集/贫化模式,即古近系富集模式、古近系与新近系共同富集模式、新近系富集与古近系贫化模式以及新近系贫化模式。  相似文献   

4.
薛永安 《石油学报》2018,39(9):963-970,1005
渤海海域新近系是重要的勘探层系,但不同构造区带的新近系油气成藏差异很大。通过渤海海域新近系不同构造带油气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的研究,提出在古近系中发育"汇聚脊"是造成上覆新近系有利圈闭成藏的关键。"汇聚脊"是有利于油气聚集的低势区,包括高凸起型、陡坡沉积砂体型和凹中古地貌隆起型3种类型。新近纪晚期,在凹陷内的掀斜断块构造和缓坡区的断块构造中,由于古近系不发育"汇聚脊",新近系难以形成商业性油气藏。依据新近系的有利构造圈闭与"汇聚脊"的空间和时间关系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油气运移的"汇聚脊"及其控藏模式的建立是对渤海湾盆地浅层油气成藏理论的丰富,可指导渤海海域新近系较高成熟勘探域的勘探。  相似文献   

5.
渤海海域西部沙垒田凸起区潜山为太古界花岗岩,新近系河流相碎屑岩直接覆盖在基底潜山之上。该区发育长约20 km的NE向右旋走滑断层,斜切整个凸起。潜山内发育的NE和NW向两组走滑断层走向夹角约100°,NE向主走滑断层持续活动至今;NW向断层延续较短,局部表现为沟道,新近纪停止活动。该区走滑断层整体表现为负花状构造。新近纪构造运动在主走滑断层附近诱发大量近EW向左旋张扭性小断层并对主走滑断层形成切割。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表明,该区断层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新近纪前基底断裂走滑阶段、新近纪早期盖层张性断裂弱雁列化阶段、新近纪晚期盖层张扭性断裂强雁列化阶段。凸起区走滑断层的多期活动不仅形成了断背斜圈闭,而且控制了走滑断层两盘古近系的沉积,对油气聚集和重新分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渤海海域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研究渤海海域及周边陆地油区主要气田特征,发现渤海海域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有两点:存在相对富气凹陷,气源岩为偏腐殖型或高成熟腐泥型;富气凹陷的古近系发育高压异常厚层泥岩封盖层。渤海海域主要有5种天然气成藏模式:①封盖层下A型,即新生、新储、新盖型;②封盖层下B型,即新生、古储、古盖型;③封盖层内型,指在高压异常泥岩内部形成的气藏;④封盖层上A型,指天然气沿输导层与断裂垂向运移进入浅层,聚集在局部盖层发育区,形成的小规模天然气藏;⑤封盖层上B型,即由浅层稠油油田原油生物降解形成的较“干”的天然气聚集于油田之上的地层而形成的气藏。其中,封盖层下型形成的气藏充满系数(程度)最高,储量规模最大。就地区而言辽中凹陷北洼和渤中凹陷为相对富气凹陷,天然气勘探潜力较大,可成为天然气藏再勘探的重点区域。图6表2参14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油气勘探对象主要为古近系-新近系砂岩油气藏,近年在奥陶系碳酸盐岩、古近系火山碎屑岩地层中也获得高产天然气流,但由于对气藏成藏条件和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其勘探整体部署和进程。通过综合分析该区几种可能气源岩的各类生烃地化指标和天然气组成指标,开展了典型气藏成藏条件研究。结论认为:①南堡凹陷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相对有利,即发育偏腐殖型成熟气源岩,拥有多种成因优质储层,生储盖组合配置优越,发育与油气充注相匹配的多种圈闭和输导系统,多期火山活动对气源岩具有热催化作用等;②该区天然气成藏的关键因素是气源岩热演化程度,其次为有利盖层和油气藏后期保存条件;③下一步的天然气勘探工作应重点围绕有效气源岩分布范围、有效盖层区域或层段以及断裂后期不活动地区展开。  相似文献   

8.
渤海浅层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迄今为止,在渤海浅层(上第三系馆陶组一明化镇组及埋深小于2000m的下第三系)发现的油气地质储量已占到海域总储量的94%,所发现的油气田大多分布在凸起上,气田和油气田中的天然气以气层气略占优势,溶解气次之,渤海22个凹(洼)陷中有20个被证实为生烃凹(洼)陷,从而为油气藏的形成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早期控凹(洼)断层和异常发育的晚期断层为油气向浅层运移提供了良好通道,上新世末发生的渤海运动形成了一批浅层构造圈闭(如反转背斜与披覆背斜),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良好的泥岩盖层特别是湖相泥岩盖层对油气保存起了重要作用,油气运聚动平衡也是油气藏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海域与周围陆区烃源岩母质类型的差异,使得海域有一定数量的天然气生成,海域较高的沉积速率与郯庐断裂活动造成的高地温梯度和异常压力是生成凝析气和裂解气的主要原因,渤海浅层不但具有广阔的石油勘探前景,也具有相当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盆地包括陆区和海域 (渤海海域 )两部分。油气勘探揭示 ,渤海湾盆地以产油为主 ,目前陆区所发现的气藏多为小型气藏 ,单个气藏的储量一般低于 5 0亿 m3,并以伴生气为主 ,4个储量较大的气田 (探明储量超过10 0亿 m3)主要为煤型气或高—过成熟气。渤海海域在油气勘探过程中也不断有气田发现 ,其中 JZ2 0 - 2气田已投入开发。与周缘陆区相比 ,海域天然气藏形成条件优越 ,其原因在于 :(1)自渐新世以来 ,整个渤海湾盆地的沉积中心逐渐向海域迁移 ,致使海域第三系沉积巨厚 (最大厚度超过万米 ) ;(2 )海域处于地幔隆起的核心地带 ,大地热流值较周缘陆区高 ;(3)海域比周缘陆区多一套东营组下段烃源岩 ,其生气能力较强 ;(4 )海域盖层条件比周缘陆区好 (海域第三系发育两套区域盖层 )。据近期资源评价结果 ,海域天然气资源量为 12 2 93亿 m3,但目前探明程度很低 ,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 ,相信海域将会有更多、更大的气藏被发现  相似文献   

10.
从渤海湾盆地海陆对比看渤海海域天然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渤海湾盆地包括陆区和海域(渤海海域)两部分.油气勘探揭示,渤海湾盆地以产油为主,目前防区所发现的气藏多为小型气藏,单个气藏的储量一般低于50亿m3,并以伴生气为主,4个储量较大的气田(探明储量超过100亿m3)主要为煤型气或高一过成熟气。渤海海域在油气勘探过程中也不断有气田发现,其中JZ20—2气田已投入开发。与周缘陆区相比,海域天然气藏形成条件优越,其原因在于:(1)自渐新世以来.整个渤海湾盆地的沉积中心逐渐向海域迁移,致使海域第三系沉积巨厚(最大厚度超过万米)。(2)海域处于地幔隆起的核心地带,大地热流值较周缘陆区高;(3)海域比周缘陆区多一套东营组下段烃源岩,其生气能力较强;(4)海域盖层条件比周缘陆区好(海域第三系发育两套区域盖层)。据近期资源评价结果,海域天然气资源量为l2293亿m3,但目前探明程度很低,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相信海域将会有更多、更大的气藏被发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带锈防锈涂料“惠雅底漆王”应用对比试验,说明这种涂料不仅具有良好的防锈功能,而且易于在工程建设和防腐施工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Content of this issue  相似文献   

13.
川西地区雷口坡组沉积与其顶部风化壳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海域在印支晚拉丁末期隆升前,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主要为陆表海断续淹没的蒸发台地,台地整体呈东高西低的古地理格局,台内发育的次级隆凹是蒸发台地上潟湖、咸化盐湖的基底。雷三-雷四段沉积时期,咸化湖盆低凹处随东高西低格局的演化迁移到川中-川西的南充、成都一带;拉丁期末的"印支早期运动"使四川海域整体隆升,在雷口坡组顶部形成分布广泛的古风化壳。川西地区雷口坡组顶部古风化壳主要形成于雷四段的上部,风化壳主要经历了暴露溶蚀和深埋溶蚀两大阶段的成岩作用,在风化壳内形成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的缝洞型储层。缝洞型储层发育与否是雷口坡组顶部成藏的主控因素之一。川科1井已在川西坳陷孝泉构造雷口坡组顶部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通过对风化壳成因及控制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分析,指出川西地区雷口坡组顶部的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4.
苯乙烯环氧化制环氧苯乙烷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环氧苯乙烷是重要的有机中间体,主要用于香料,制药工业。环氧苯乙烷主要由苯乙烯环氧化制得,本文介绍了卤素法,过氧化物法,氧气或空气环氧化法以及相应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分馏塔塔体与热膨胀系数的关系、变形原因、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储层微型构造与剩余油分布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搞清楚剩余油的分布是关系油田生存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在胜三区进行微构造分析,研究实际测井数据,认为储层的含油饱和度和综合含水率受微型构造的控制,对处于同一开发期的井来说,同一韵律层中位于鼻状构造高部位的井的综合含水率要低于位于侧翼部位的井的综合含水率,而含油饱和度数值却较高。研究证实.微型构造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直井中单封隔器抽油管柱在坐封前后的受力、变形状态。提出了一种准确计算封隔器坐封前后管柱变形、封隔器坐封高度及管柱附件位置的方法,对设计工艺管柱结构、现场校核管柱附件深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肖涤  刘忠友 《石化技术》2002,9(3):138-141
通过宏观检查,金相组织检验及裂纹断口观察,分析了制硫车间解吸塔(C-403/2)塔体裂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更换新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井架结构设计中的优势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多种井架结构进行了对比计算与分析,提出了结构件设计中力的优势原则、贡献值原则、工况优先原则等,为井架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司钻控制房作为石油钻机的核心控制单元,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司钻操作方式,从而影响整台钻机的生产效率和安全问题。针对国内司钻操作控制界面没有规范和行业标准,结合汽车界面规范SAE,提出石油钻机司钻H点的概念和相应的计算方法。H点的建立提供了人在舒适操作时尺寸定位的基准点,以此可以推出人的眼椭圆位置,确定人观察范围和手臂运动的最大伸及范围,对司钻控制房人性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证明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