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采油六厂加大剩余油挖潜力度,特别是薄差层方面,通过优化射孔工艺和技术,扩大泄油面积,提升采出效率。在47#断层边部,对喇4-斜2811井开展大斜度井定射角射孔工艺试验,使大斜度井孔眼轨迹与储层方向平行,避免了射孔孔道穿出油层射向夹层、水层,对断层发育较多的喇嘛甸油田挖潜断层边部剩余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双河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以来,研究厚油层层内夹层分布规律,并对强水淹厚油层层内剩余油进行挖潜成为一种新的开发方向.针对双河油田高含水后期的主要特点,从夹层的成因和形成机理入手,通过双河油田438块厚油层层内细分对比研究,总结出438块各单层夹层分布规律,分析厚层内剩余油分布的特点及规律,提出如何寻找剩余油,进而如何挖掘剩余油,达到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目的.成果对油田高含水后期强水淹厚油层层内剩余油挖潜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升平油田加密井裸眼井测井、密闭取心井和生产井测井等资料及数值模拟成果,结合并区井网类型、油水井连通方式等,研究空气渗透率、有效厚度和夹层等因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总结出升平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为油田的加密布井、射孔方案优化、措施挖潜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双河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以来,研究厚油层层内夹层分布规律,并对强水淹厚油层层内剩余油进行挖潜成为一种新的开发方向。针对双河油田高含水后期的主要特点,从夹层的成因和形成机理入手,通过双河油田438块厚油层层内细分对比研究,总结出438块各单层夹层分布规律,分析厚层内剩余油分布的特点及规律,提出如何寻找剩余油,进而如何挖掘剩余油,达到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目的。成果对油田高含水后期强水淹厚油层层内剩余油挖潜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明寨油田是极复杂断块油田,储层物性较好,平均孔隙度达24.8%。通过高精度碳氧比测井了解生产层水淹程度、油层中剩余油分布,对未射孔的储集层进行了含油性评价,为薄、差油层、未分层的地层含油性评价提供了技术手段。在确定剩余油分布,寻找潜力层,提高二、三类层动用程度,改善油藏整体调整治理效果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对进入中高含水期后的类似中渗复杂断块油藏的剩余油挖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历四十多年开发,大庆杏树油田主力油层已进入高含水后期。针对高含水后期调整挖潜的剩余油评价难题,利用水驱油实验资料、密闭取心与井壁取心对比分析实验资料、试油及投产资料,系统总结了随含水上升,地化色谱和荧光图像特征的变化规律,揭示了水淹层录井响应机理,建立了以地化色谱、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等新技术为手段的水淹层录井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可直观、准确地评价剩余油,进而确定剩余油挖潜部位,在调整井中应用见到了明显的效果,成为在高含水主力油层深化挖潜和薄差层有效动用过程中,剩余油评价和射孔选层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科学合理开发调整、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加密调整是注水开发油田挖掘油层剩余油潜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油田注水开发后,储层地球物理性质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由水淹引起的变化能被测井响应所反映,通过对水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研究,为水淹层测井解释提供理论基础,进一步指导射孔方案编制,为高含水时期油田深入挖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奈曼油田为整装注水开发油田,随着开发的深入,2018年奈曼油田年均综合含水率已达到61.6%,年含水上升率达到8.3%,已进入中高含水期,由于奈曼油田为低孔、低渗油藏,调层压裂是奈曼油田老井措施挖潜的主要手段,年均调层压裂措施井次占奈曼油田措施总井次的50%~60%,调层压裂措施增油更是占奈曼油田措施总增油量的80%以上,因此进入中高含水期后,调层压裂措施的增油效果直接影响着奈曼油田的开发效果。在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剩余油富集区后,为有效识别有利含油储层,提高奈曼油田调层压裂措施有效率与经济效益,通过四性关系研究,综合确定奈曼油田九上段与九下段的出油电性下限标准,为奈曼油田射孔选层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17~#断层位于喇嘛甸油田背斜构造西北部,受到断层封闭遮挡作用影响,断层边部井网密度相对较低且注采关系不完善,剩余油相对富集。在17~#断层边部开展大斜度井试验,对断层发育较多的喇嘛甸油田挖潜断层边部剩余油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保证大斜度井射孔质量,是高效开发的关键。为克服井眼斜度大、井底压力大、油层渗透率低等因素影响,开展断层边部大斜度井定向射孔完井工艺试验,实现了大斜度井平行储层射孔,射孔下泵作业一次完成,不但提高了采出效果,而且缩短了投产时间,为喇嘛甸油田成功利用大斜度井挖潜断层边部剩余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自注水开发以来,截止到2008年12月综合含水已经达到49%,且层间和平面矛盾日益突出。虽然通过注采系统调整和整体调剖,但含水上升、供液能力下降的矛盾依然较为突出。为了改善呼和诺仁动用状况,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2009年该油田计划打加密井64口。但是,由于水淹层识别难度大,而且该地区目前还没有相应较完善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标准,无法满足加密调整井射孔的需求。因此,如何快速、准确识别油层、低电阻率油层、水淹层和水层,是当前测井解释工作重中之重。本论文以密闭取心检查井资料、加密井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研究在目前开发条件下油层水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借助油藏条件下水淹层导电机理研究,形成一套适合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水淹层解释的方法,为新加密井优化射孔及油田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在对江苏Z43底水油藏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地质随机建模方法建立了油藏地质模型,利用Eclipse软件首先分析了油田开发中的地质影响因素,随后与动态资料结合进行历史拟合,了解了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状况。根据构造和剩余油分布的特点进行调整方案的优化设计,其中包括井距的优化、射孔程度及位置的优化,另外还有水平井的可行性分析和设计参数的优化。油田实施后根据优化设计进行的调整取得了较高的效益,该研究为其它同类油田的开采和调整提供了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朝阳沟油田属于低渗透油田,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扶余油层裂缝形态为垂直缝,油井主要采用重复转向压裂技术进行增产,该技术是在压裂过程中,通过封堵射孔炮眼实现裂缝在缝口处转向,增加泄油面积,提高单井产量,但随着重复压裂次数的增加,增产效果逐年变差。为此,在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开展了垂直裂缝缝内转向压裂增产试验,提高低渗透油田单井产量。在直井转向增产机理和适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实内优选了粉末型暂堵剂,实现裂缝的缝内转向,同时优化了暂堵剂用量和施工工艺。现场试验6口井,平均单井初期日增油量3.1t,单井阶段累计增油329t,措施增产效果明显。试验的成功实施为低渗透油田油井剩余油的有效挖潜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三低”油田非均质性严重,导致高水淹井仍然存留大量剩余油的矛盾进一步研究,提出压、堵结合可以有效动用层内、平面、层间剩余油,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优化射孔设计方案能够让射孔对地层的穿透更深、对产层的伤害最小,实现提高油气井完善程度。优化射孔设计关键是对影响射孔产能的已知因素分析,包括地层物性资料、储层厚度、泥浆污染深度、泥质含量指数等参数。在尝试涠洲12-X油田优化射孔方案效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穿深、孔密、孔径和相位等不同射孔参数对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枪型、弹型、射孔工艺等参数的优选原则。通过对涠洲11-X油田8口开发井27个储层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一套钻前射孔优化方案,在实钻过程中将方案实时调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针对射孔工艺问题提出增加孔密、防砂射孔,复合射孔和超正压射孔等优化射孔得思路和方法,在油田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介绍传统复合射孔技术的技术原理,对比多级复合射孔技术的更优化设计进行分析和与传统复合射孔技术比较,说明多级复合射孔技术能够显著地增加生产层的渗透性,并能克服传统复合射孔带来的安全隐患和污染.又着重分析了复合射孔技术在扶余油田的应用情况,说明该项技术值得在此油田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庆喇嘛甸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各类储层动用状况存在很大差异,油层水淹状况差别很大,剩余油分布十分分散,挖潜难度极大,水淹层解释较为困难,其中尤以厚油层、薄差层为甚。本文根据井壁取心资料,建立了水淹层综合解释评价方法,几年来,在喇嘛甸油田新钻调整井中应用200多口井,综合解释符合率达87.2%,提高了喇嘛甸油田厚油层、薄差层精细评价水平,并为新钻调整井选层射孔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明寨极复杂断块油田注水开发后期,针对层间矛盾剩余油分布零散、注采井网不适应剩余油分布等问题,明确以提高层间调整为主的开发思路,提高井网对剩余油控制程度为目标,在构造复杂区、井网损坏区以及同一套层系内、砂组、小层间寻找剩余油潜力,利用老井,重建差层井网,实现井网最优,同时应用综合配套技术实现层间转移,提高二三类层动用程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实现了高含水期持续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9.
喇嘛甸油田储层以厚油层为主,2.0m以上厚油层占油田总储量的60%。取心等资料表明,厚层层内非均质严重,剩余油主要存在于厚层内部,因此,开发的重点是挖潜层内剩余油。通过对结构界面理论的研究,将复杂的层内问题视作层间问题进行处理,实现了调整挖潜的"三个转移",即:剩余油挖潜由层间向厚油层层内挖潜的转移;细分注水由层间细分向层内细分的转移;油井堵水由大段堵水向多段层内细分堵水的转移。因此,准确的识别和划分结构单元是精细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中二北Ng3-4单元1972年5月投产,1979年4月注水开发,1991年6月进入特高含水期,区块综合含水高达96.3%,是孤岛油田主力单元含水最高的单元之一.作为老油田,目前该区块含水高,水淹日趋严重,剩余油高度分散,层问和层内潜力越来越小,下一步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分析描述特高含水期影响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再认识,指导现场开发挖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