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地震法水驱前缘监测技术时间推移监测试验通过监测选定区块内注水井不同注水阶段的水驱前缘,了解区块内各注水井的优势注水方向、推进距离等监测参数的变化情况,与地质资料相结合,最终给出随时间推移的水驱前缘展布图。本文重点介绍了微地震法水驱前缘监测原理以及时间推移监测试验测试实例,分析此项技术在大庆油田生产中的作用,及时掌握井组的水驱波及动用状况,加强注采井组调控,为区块开发方案制定及调整注水开发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对油藏进行注水开发过程中,明确注入水推进方向和水驱前缘位置是十分重要的。以摩尔一库伦理论、断裂力学准则等理论为基础的微地震水驱前缘监测技术可以对注水井进行监测,能够得到该井的水驱前缘展布状况、注入水波及范围及水驱主流方向,从而可以直观的检验注水开发效果,为后期注采井网的调整提供依据。该技术在柳102断块LN 1-5井组的现场应用监测解释结果与井组动静态资料分析结果一致,说明微地震水驱前缘监测技术可以有效的监测和评价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微地震水驱前缘监测技术是利用注水产的微地震来监测裂缝发育状况、注水波及区域以及优势区域。本文通过该技术在吴起油田王沟门区块26-31-1井组的应用,明确该井组水驱波及区域,为该区油水井措施提供方向,为区块开发方案制定及调整注水开发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无源地震测试水驱前缘技术是通过摩尔-库伦理论、断裂力学准则分析岩层破裂形成机理,与油田注水实际相结合,通过监测注水引起微裂缝重新开启及造成新的微裂缝时产生的微震波,确定微震震源位置,进一步确定监测井的水驱前缘、注入水波及范围和优势注水方向,为综合调整及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油田注水生产过程中,地下储层注水前缘空间三维形态的识别监测技术对注水评估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国外常用的方法是在压裂井周边的观察井中放置地震检波器串,接受得到注水期间信噪比高的微地震信号,通过每个地下破裂事件的产生震源点到检波器点的微地震波旅行初至时间,确定地下储层产生微地震震源点的空间位置。微破裂向量扫描注水前缘监测技术是在近地表布置多套微地震波三分量信号采集站形成仪器阵列系统,运用多道集(至少360个检波器)共同接受地下岩石破裂所产生的微地震纵波和横波,利用地下空间体地震波速度模型及地震波信号传播路径射线追踪,进行微地震波场的向量叠加和微地震波振幅反演计算,并通过分析微地震波振幅(即能量)属性在时间域和三维空间的相关性,可视化解释注水前缘的空间形态和演变发育过程。从而对注水生产进行科学、合理、客观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微地震地下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并以W 13N块日常注水破裂监测为实例阐述了该项技术的关键技术及其监测过程,描述了W 13N块裂缝分布、水驱前缘及其剩余油分布规律,其结果与生产实际比较吻合。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制定了W 13N块的综合调整方案,共实施各类措施18次,油藏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微地震地下影像技术是应用于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一种新技术,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王官屯油田官984地区孔二段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储层非均质性强,开发中存在注水不见效及水高油低等矛盾,可见基于井资料的研究方法对储层平面展布特征的刻画不能满足研究区油藏开发需要。本次则结合已有钻井资料开展地震属性分析,以此来分析研究区孔二段储层平面展布特征,对指导研究区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秦家屯油田产液高含水的特点,通过室内理论研究分析原油乳状液特性,室内对原油进行粘温曲线和流变曲线测试,得出秦家屯油田原油在输送过程中的摩阻变化规律,同时在室内对现场情况进行模拟实验预测,找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现场实验、采集数据,分析确定了原油输送过程中掺水边界的确定和减掺方案。通过室内研究和现场实验,为秦家屯油田停掺或减掺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为类似集输工艺参数调整方面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技术储备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油田不断开发,油水井陆续出现结垢,甚至堵塞,造成注水井注水压力增大,能耗提高,油井产油不断减少,针对秦家屯油田油水井结垢情况进行水质和垢样分析研究,确定结垢因素,便于有针对性进行除垢恢复油水井生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敖南油田裂缝发育,注水开发过程中裂缝性见水矛盾突出实际,应用无源微地震监测技术研究了敖南油田储层裂缝的分布、走向及层位,通过裂缝发育状况对水驱前缘变化的影响,应用泊松比法结合注水井指示曲线,制定了裂缝性敖南油田合理注水参数,指导下步油田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1.
存储式地面微地震裂缝监测系统由若干微震信号监测分站和人机界面组成,实现人工压裂裂缝微地震监测.监测分站采集岩石破裂前缘发出的微地震信号,经多种滤波措施及数字化处理,存储至分站电子盘,观测结束后,用软件读出分站的记录信号,进行精细分析和定位.  相似文献   

12.
段磊  孙秀菲  马鹤  李朋 《广东化工》2012,39(14):141-142
秦家屯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东部斜坡区,属于非均质断块层状油藏。通过分析QK4井的储层物性资料、注入水水质数据及矿物成分等基本资料,确定造成欠注的主要因素,因此,对这QK4井开展酸化解堵技术施工。调剖主要解决层间矛盾。通过酸化,缓解了注不进现象,指导了秦家屯油田注水开发,改善了开发效果,达到了延缓递减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微地震监测的原理以及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新进展,重点分析总结了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水力压裂裂缝监测,稠油热采状况监测,地应力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认识和开发油气田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葛建华  李朋 《广东化工》2012,39(13):62-62,59
秦家屯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东部斜坡区,属于非均质断块层状油藏。通过分析QK142-2井的单井基础资料、动态数据及井组注采等基本资料,确定纵向、平面吸水不均衡,对应油井已出现水淹现象。同时,该井套变无法分注,因此,对这两口井开展调剖施工。调剖主要解决层间和平面矛盾。通过调剖,缓解了纵向吸水不均现象,指导了秦家屯油田注水开发,改善了开发效果,达到了油田稳产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微地震监测技术是通过观测、分析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微小地震事件来监测生产活动的影响、效果及地下状态的地球物理技术,其基础是声发射学和地震学。微地震监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震源成像和精细反演等几个关键步骤。笔者以文东油田日常注水破裂监测为实例阐述了该项技术的关键技术及其监测过程。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微地震地下影像技术是应用于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一种新技术,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油井采出液含硫是石油工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硫化物的存在给水处理系统和注水系统造成严重的腐蚀,以及水体稳定难处理等问题,影响油田注水采收率,增加生产成本。通过分析污水中硫化物来源、存在形式、处理系统沿程变化规律和其腐蚀机理分析,现场开展秦家屯联合站催化氧化除硫试验,有效去除污水中硫化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秦家屯油田注水井压降资料对比分析,了解注水井在不同注水时期呈现出不同储层模型特征。利用压降测试资料确定油藏类型,求取地层压力、有效渗透率、表皮系数、流动系数、油水边界等地层参数。  相似文献   

18.
SN142区块位于秦家屯油田秦中背斜带,自2005年投入开发以来,历经了4次井网完善与注水调整,表现出高含水、低采油速度的主要矛盾,因此需要对剩余油分布进行量化分析。从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剩余油入手,对平面完善注采、纵向改善水驱进行研究,制定出改善水驱、完善注采、提高注水强度等水井措施,以及油井改善水驱效果问题,实现增加水驱动用储量、提高采油速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邓华夏  张健  孙阳 《广东化工》2013,40(4):57+68
秦家屯油田SN106区块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梨树断陷东北部,投入注水后,出现平面、纵向非均质性强,含水上升率大,自然递减大,油井受效不均一等问题,文章通过注采井组分析、地层压力评价、注水特征评价,提出补孔、封层开采、酸化等手段,以达到改善水驱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对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区域地质资料、地震数据、测井及岩芯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腰英台地区沉积特征。结果表明: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发育三角洲—湖相沉积;三角洲相发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微相;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席状砂,远沙坝微相。湖泊相发育滨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