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区域地质背景,利用岩心观察、岩相分析、单井相和测井相分析等方法研究下寺湾油田长7沉积特征,通过研究明确了川道区长7沉积期物源来自盆地东北部,为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沉积。亚相分为中扇和外扇,内扇不发育。中扇亚相沉积物偏细,成熟度增高,分为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和中扇前缘微相。对滑塌浊积扇扇中亚相的微相细分和重新厘定,不仅有助于对滑塌浊积扇沉积过程的进一步了解,而且也将有助于对滑塌浊积扇砂体剩余油的分布研究和勘探开发方案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阿尔及利Zarzaitine油田F4油藏是一个海相环境的水下扇油藏。目前已经进入开发后期,本文通过地质静态研究和开发动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该油藏的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和剩余油分布关系。认为: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对剩余油的分布起主要的决定作用。剩余油主要集中辫状水道侧缘和水道间微相储层内,呈零散状态分布。实践结果证实: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指导类似油田的开发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发育是一套典型的湖底扇沉积,其由补给水道、内扇、中扇和外扇4个部分组成,主要发育有补给水道,内扇主沟道和沟堤,中扇辫状沟道、沟道间和外扇席状浊积砂等微相类型.湖底扇单个扇体规模不大,但往往多期次发育、成群分布,垂向上相互叠置、横向上叠加连片,规模可观.足够的可容纳空间和持续的物源补给是形成厚层湖底扇的2个重要条件,同沉积断裂的下降盘和坡折带是湖底扇发育的有利部位.湖底扇砂砾岩体具有毗临生油洼槽、易于形成岩性圈闭、易于油气聚集等优越条件,对岩性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南堡5号构造带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南堡油田内,主要发育有南堡5号背斜构造和北堡背斜构造,构造主体呈北东向展布,断裂发育,是南堡凹陷中重要的油气产层。为查明南堡5号构造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前景,对现有钻井岩电资料及物探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南堡5号构造的主要沉积类型为以辫状河、扇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其中东营组以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湖底扇中扇辫状沟道微相为最有利储集相带,馆陶组以辫状河心滩微相为较有利储集相带。南堡5号构造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5.
根据岩芯、录井、测井资料,将板桥北-大港地区沙三段近岸水下扇划分为3个亚相和6个微相:扇根亚相(包括主水道、主水道侧缘),扇中亚相(包括辫状水道、水道间和前缘)以及扇端亚相(扇端泥)。探讨了其砂体平面形态展布特征、并且恢复了本地区近岸水下扇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6.
陈家地区沙三段为深水环境下的湖底扇沉积,通过岩心分析、薄片观察、电镜扫描等资料,结合录测井及试油生产资料,对该区沉积相进行划分,再此基础上针对该区沙三段储层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认为沙三段储层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条件控制,渗透性相对较好的低渗细喉及特低渗中喉砂岩都分布于分流水道砂体中,而特低渗微细喉大都分布于水道间及主水道砂体中,而且含油性好的储层分布于湖底扇中扇砂岩中。另外,由于本区机械压实作用强烈,溶蚀作用微弱,在相同沉积条件下,埋藏深度与储层性能密切相关。此次研究为今后在陈家地区沙三段滚动勘探、调整部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科  何伟  张旭东  唐磊  李金宜  刘泠杉  胡冰心 《当代化工》2021,50(11):2625-2630
为了解决海上河流相储层水驱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微观孔喉尺度,采用微观可视化实验,根据相同渗透率条件下不同沉积微相储层的孔喉结构特征、水驱油动态特征,研究沉积微相对微观水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微相微观驱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平均孔喉比和喉道半径,其中平均孔喉比相关系数平方为0.7855,喉道半径相关系数平方为0.8482.相同渗透率条件下,高渗时不同沉积微相平均孔喉比关系为:边滩<心滩<河道<辫状河道,水驱效率关系为边滩>心滩>河道>辫状河道;低渗时不同沉积微相平均孔喉比关系为:心滩<边滩<辫状河道<河道,水驱效率关系为心滩>边滩>辫状河道>河道.  相似文献   

8.
贝尔油田属特低渗透油田,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和前缘席状砂沉积,分布零散,呈条带状、点、块状分布,砂体规模窄小,剩余油挖潜难度大。本文结合局部地区的沉积特征和动态资料,研究了窄小砂体在贝尔油田的开发特点,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贝尔油田窄小分流砂体、薄差油层的挖潜方法,为油田剩余油挖潜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
三叠纪延长组长7沉积期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湖盆发育的鼎盛时期,沉陷幅度大,湖盆范围广。通过研究明确了雨岔柴关山开发单元长7沉积期物源来自盆地东北部,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沉积,亚相分为中扇和外扇,内扇不发育。中扇划分为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和中扇前缘等微相,其中长73期湖盆面积最大,半深湖—深湖相浊积砂体不发育,暗色泥岩及高阻泥岩发育,为中生界主要烃源岩;长72期半深湖—深湖相沉积面积明显减少,浊积砂体较发育;长71期湖盆面积及半深湖-深湖相沉积面积继续减少,浊积砂体较为发育。其中长72期是该区域长7油藏的主力储层。  相似文献   

10.
根据区域地质、地震、测井及岩心分析资料,对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沈84-安12区块沙三段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是断陷期扇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3中亚相,以及辫状分流河道、河间薄层砂、河间泥3种主要微相类型。  相似文献   

11.
综合岩心、测井、地质资料,认为沙三段沉积期研究区处于暖湿气候的较深水还原湖泊环境,识别出湖底扇及水下重力流水道2种沉积相类型,进一步划分亚相和微相,并对沉积相特征及展布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王集油田核三段三角洲沉积微相研究,将研究区沉积微相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河道间湾和前三角洲泥岩五种微相,对每类沉积微相的岩性、粒度、测井曲线、物性等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相识别模式,绘制了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图,总结了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为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刘艳  冯辉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23):145-148
本文通过野外露头剖面、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资料,确定了陕北何家集探区长4+5-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利用测井资料建立测井相,利用多种沉积相的识别标志及特征,进行长4+5-长6油层组沉积相、沉积微相的划分,并进行各小层沉积微相及砂体平面展布规律研究。依据测井曲线综合解释、岩性特征及试油、试采资料,分析石油富集规律。通过以上综合研究,分析沉积微相与石油富集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有利含油砂体进行预测。长4+5-长6油层组沉积属于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为主,骨架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以北东物源方向为主,总体来看砂体的发育完全受控于沉积微相的展布,均呈北东—南西方向条带状展布。长4+5-长6油层组油藏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主要受岩性控制,分布不均匀,属岩性油藏,通过生、储、盖组合综合评价,认为骨架砂体水下分流河道为有利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14.
白生宝  姬江 《广东化工》2013,(23):11-13
研究区内西山窑组西3层沉积体系主体为扇三角洲沉积环境,亚相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微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河道侧翼与河道间微相.不同的沉积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砂体规模和储层特征,由于其储层非均质性强弱不同,从而导致气井产能高低不同.研究发现分流河道微相位置产能较高;而分流河道侧翼及河道间湾位置产能较低.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野外露头剖面、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资料,确定了陕北富县探区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利用测井资料建立测井相,利用多种沉积相的识别标志及特征,进行长6油层组沉积相、沉积微相的划分,并进行各小层沉积微相及砂体平面展布规律研究。依据测井曲线综合解释、岩性特征及试油、试采资料,分析石油富集规律。通过以上综合研究,分析沉积微相与石油富集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有利含油砂体进行预测。长6油层组沉积属于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为主,骨架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以北东物源方向为主,总体来看砂体的发育完全受控于沉积微相的展布,均呈北东—南西方向条带状展布。长6油层组油藏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主要受岩性控制,分布不均匀,属岩性油藏,通过生、储、盖组合综合评价,认为骨架砂体水下分流河道为有利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16.
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永乐油田肇29区块葡萄花油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测井相特征等沉积相标志的综合研究,确定了该区主要为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主要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席状砂等。结合区域沉积相资料,根据测井资料、岩心资料对本区葡萄花油层储层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在黄骅坳陷孔店南部王官屯地区孔三段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岩性相、测井相、地震相分析研究基础上,对该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了沉积微相组合划分,并对各沉积相组合特征分析。研究认为,该区扇三角洲沉积的总体特征为:近源、粒级粗、堆积速率快,岩石相、地震相类型丰富。同时还建立了该区扇三角洲相的典型相序。研究结果对该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秦明  马世忠  秦旗 《当代化工》2014,(6):1087-1089
徐30区块位于榆树林油田西南部,葡萄花油层是其主要目的层。通过分析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和测井相要素,并结合研究区沉积特征,探讨了榆树林油田徐30区块葡萄花油层的沉积微相类型。结果表明,本研究区目的层段具有明显的水下分流河道特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席主体、席状砂、席内缘、席外缘5种微相。进一步分析研究区沉积特征,建立测井微相模式,绘制出9个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展布图,为徐30区块葡萄花油层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为油水分布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火焰山油田属于吐哈盆地的火焰山构造带,通过测井、录井、岩心等资料,结合三工河组区域上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相演化规律,认为火焰山油田三工河组为三角洲沉积环境,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灰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灰白色砂砾岩、含砾砂岩和细砂岩;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席状砂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连通性好,构成研究区内最主要的含油层系。通过对沉积微相的研究,为研究区油田的高效开发奠定地质基础,进而为下一步勘探部署工作做好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赵进义  孙明  刘玲  李浩  代振龙 《辽宁化工》2012,41(10):1046-1049
结合鄂尔多斯盆地烟雾峁区域的构造背景及沉积演化历史,综合利用钻井取心、录井、测井等资料确定沉积相标志,通过测井相分析及沉积微相剖面、平面的展布特征,认识烟雾峁区块长6储层沉积微相的时空演化规律.通过研究认为烟雾峁区域长6储层主要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翼、水下分流间湾三种沉积微相.此外沉积微相的分布控制着储层的发育,油气成藏和油藏类型明显受沉积相的影响,厚度大、连片性好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岩为其主要储集层.因此对本区的沉积微相研究清楚对认识烟雾峁区域的长6油气富集规律、指导下一步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