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曙光油田曙三区经过20多年的注水开发,现处于"双高"开发后期,油层储量动用不均,水驱动用效果差,油层水淹严重,零星分布的剩余油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剩余油呈高度分散状态,挖潜难度越来越大。针对目前高含水开发阶段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曙三区平面及纵向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注采结构的综合调整,从而挖掘剩余油潜力,使老区保持稳产。  相似文献   

2.
濮城油田目前油层面临水淹程度高、剩余油分布零散等问题.由于层间非均质的差异,二三类差层水驱动用程度低,致使油田总体采收率低,只有32.69%.与国内同类油田相比,濮城油田开发水平较低.如何提高注水开发水平成为当前濮城油田面临的一项重点工作.通过三年来的精细注水实践,我厂逐步形成了适合濮城油田开发特点的精细注水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3.
濮城油田南区属多油层高含水开发后期油藏。由于历史上笼统注水等原因,层系内尚没有真正实现分段开发。主力油层多年来一直是主要开发对象,目前油层面临水淹程度高、剩余油分布零散等问题。为此,开展了油藏精细描述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对油藏剩余油进行分类评价,确定了不同潜力层段挖潜类型;开展分层启动压力研究和单砂体挖潜先导试验,为井组层间挖潜提供技术支持;确定不同类型油藏层间精细挖潜的技术对策研究:沙二上1油藏建立单砂体井网、沙二上2+3油藏强化弱吸水层韵律段的动用、沙二上4-7油藏最小自然段注水、沙二下油藏层间二三类层重组挖潜、平面相控挖潜。  相似文献   

4.
葡萄花油田北部地区含油位置为葡萄花油层,其中葡萄花油田厚油层水淹规律符合大庆喇萨杏油田特点,薄差层符合大庆外围油田低渗透油层水淹规律特点,该区油气水关系复杂、水动力比较活跃,水淹层解释较为困难。根据葡萄花油田密闭取心井分析资料及井壁取心分析资料,建立了该地区水淹层解释评价方法,主要通过井壁取心热解、饱和烃气相色谱、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等录井新技术,建立了图版法、谱图法、图像法等评价方法,在葡萄花油田北部地区应用15口井,综合解释符合率达82.1%,为射孔层位拟定和加密区综合调整方案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研究开发水淹层评价新技术和新手段,搞清剩余油分布及层内水淹状况是一项十分迫切而又有深远意义的任务。本文应用井壁取心资料总结了葡萄花油层的发育特点,对原有的水淹层解释方法进行了完善和细化,在新井的解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示了该项技术在综合判断油层水淹程度、提高老油田调整挖潜效率方面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兴隆台油田经过近40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处于“双高”后期。储量动用充分,油层水淹严重,零星分布的剩余油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剩余油呈高度分散状态,挖潜难度越来越大。针对目前开发阶段存在问题,通过开展油藏精细描述,利用各种动、静态资料,对剩余油分布的地质规律和控制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并利用研究的成果,采取有效措施,使老区稳产。  相似文献   

6.
以锦州油田层状边底水稠油油藏为例,由于油层水淹问题一直制约了油藏的持续稳定生产,通过总结吞吐开发阶段的实践,针对边底水对吞吐阶段采收率的影响,避水油层的动用时机,吞吐中后期油层水淹后剩余油分布规律,抑制边底水内侵的合理做法进行了分析和认识,认清了油水分布规律和剩余油潜力,进而实施配套的水淹区挖潜采油工艺技术,使油藏保持较高的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7.
特高含水期(含水大于90%)是注水开发油田的重要阶段,该阶段仍有较多储量可供采出。我国注水开发油田大多经历了几十年的开发与调整,绝大部分油田已进入注水开发后期,多数油井含水高达95%以上。虽然面临油层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等问题,但水驱油藏仍在开发中占主导地位。通过对国外注水开发油田的调研,分析特高含水期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对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进行了探讨,为我国水驱开发油田特高含水期的开发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双河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以来,研究厚油层层内夹层分布规律,并对强水淹厚油层层内剩余油进行挖潜成为一种新的开发方向。针对双河油田高含水后期的主要特点,从夹层的成因和形成机理入手,通过双河油田438块厚油层层内细分对比研究,总结出438块各单层夹层分布规律,分析厚层内剩余油分布的特点及规律,提出如何寻找剩余油,进而如何挖掘剩余油,达到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目的。成果对油田高含水后期强水淹厚油层层内剩余油挖潜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陇东侏罗系油藏处于"双高"开发阶段,套破井多,注采井网不完善,水驱状况差;剩余油分布零散,稳产难度大。本次研究采取多种手段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1多油层叠合区纵向上原主力层动用程度高,未动用的非主力层剩余油富集;2注水开发的层状、块状油藏剩余油平面上主要分布在边部低渗区、注水滞留区;纵向上主要分布油藏内部未水驱的微构造高部位;3边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受底水影响大,纵向上分布在油层顶部及构造高部位,平面上分布在隔层发育区、套破井连片区及边部未动用区;4分部范围小、厚度薄、数量多的小油砂体,由于注采井不完善,油层动用差剩余油富集。确定油田稳产确定潜力区,并开展不同时期不同油藏优化稳产技术研究,解决制约老油田稳产的矛盾与问题,提高对油藏的控制能力与储量动用程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双河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以来,研究厚油层层内夹层分布规律,并对强水淹厚油层层内剩余油进行挖潜成为一种新的开发方向.针对双河油田高含水后期的主要特点,从夹层的成因和形成机理入手,通过双河油田438块厚油层层内细分对比研究,总结出438块各单层夹层分布规律,分析厚层内剩余油分布的特点及规律,提出如何寻找剩余油,进而如何挖掘剩余油,达到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目的.成果对油田高含水后期强水淹厚油层层内剩余油挖潜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外围油田2006年在葡萄花油层开展水平井开发试验,平均单井初期产量是周围直井的3倍以上,相同含水阶段采出程度较直井高5-10个百分点,推动了外围油田薄差油层储量整体动用。近年来,水平井低产低效问题日益突出,普遍存在注采完善程度低、受效不均衡等问题,为改善水平井开发效果,开展了水平井区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量化不同沉积单元、不同类型单砂体剩余油分布,在此基础上,依据剩余油分布特征、位置及成因,从注采系统调整、注水结构调整和措施挖潜三个方面开展了挖潜对策研究,调整后,开发效果得到了极大改善,总结出低产水平井挖潜对策,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水平井精准挖潜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12.
水淹水窜是指由于油层受到注水井的注入水不断侵入,或由于油层受构造因素的影响,注入水难以进入到油层中,导致油藏中剩余油不断地向外推进的现象。对于注水开发的油藏,特别是进入特高含水期后,随着注水开发时间的延长,油田中的注水开发矛盾日趋突出,水淹层或水窜严重影响着油田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因此,研究注水开发油田水淹水窜影响因素并进行治理是目前提高原油采收率和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运用动态监测资料的综合分析 ,进行文中老三块油藏油田注水开发状况评价 ,搞清油层水淹状况及剩余油分布规律。为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油田在注水开发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油层水淹程度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正确判断油层水淹程度和确定剩余油饱和度及其空间分布是地球物理测井解释工作的重要任务,是设计和优化注水开发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本文应用组合方法即:在未水淹油层,用以导电效率理论为基础的饱和度计算公式;而水淹油层或油水同层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含水饱和度,以此来更准确的判别水淹层,得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加密调整是注水开发油田挖掘油层剩余油潜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油田注水开发后,储层地球物理性质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由水淹引起的变化能被测井响应所反映,通过对水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研究,为水淹层测井解释提供理论基础,进一步指导射孔方案编制,为高含水时期油田深入挖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注水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挖潜难度大,为提高水驱采收率,提出了将研究单元细化到油砂体的剩余油精细挖潜方法。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动态数据和测试资料,根据油砂体上井网控制情况、水驱特征和边水能量特征,将油砂体划分为弹性驱、注入水驱、注入水+边水驱、边水驱和未动用等类型,详细解剖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动用情况,分析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和潜力,提出了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挖潜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注水油田的剩余油进行了挖潜,水驱效果大大提高。研究表明,以油砂体为对象的剩余油挖潜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注水油田高含水期的开发效果,为剩余油的挖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自注水开发以来,截止到2008年12月综合含水已经达到49%,且层间和平面矛盾日益突出。虽然通过注采系统调整和整体调剖,但含水上升、供液能力下降的矛盾依然较为突出。为了改善呼和诺仁动用状况,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2009年该油田计划打加密井64口。但是,由于水淹层识别难度大,而且该地区目前还没有相应较完善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标准,无法满足加密调整井射孔的需求。因此,如何快速、准确识别油层、低电阻率油层、水淹层和水层,是当前测井解释工作重中之重。本论文以密闭取心检查井资料、加密井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研究在目前开发条件下油层水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借助油藏条件下水淹层导电机理研究,形成一套适合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水淹层解释的方法,为新加密井优化射孔及油田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杏一~三区东部经过40多年的水驱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1],由于受油层发育、井网部署及其它各类地质因素影响,各油层动用状况不尽相同,存在某些特点,本文充分利用各项油田监测资料分析油层动用状况,各类油层间的动用差异,分析查找未动用油层的分布情况,确定下步调整挖潜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注水开发是对油藏补充能量的重要措施,是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因此,对于注水导致油井水淹问题,有必要开展专项研究。在对油藏精细描述、测试资料分析和生产动态研究基础上,准确判断出水层及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采取对油层平面、层间和层内调整改造,尽可能地使水淹井恢复生产,以提高油井利用率,并使未被水淹的油井得到进一步的稳油控水,提高油田水驱效率和最终采收率。开展水淹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旨在探索出一条油田预防水淹、治理水淹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使油田注水开发产能建设上,以较小的投资成本,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下二门油田中下层系于1978年8月投入开发,经历30多年的高速、高效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目前地质储量采出程度高达40.97%,综合含水96.64%。开发上,由于构造复杂及储层变化快,局部存在窜层、"高水低油"、局部构造认识不清等问题,制约了中下层系精细开发。中下层系平面、纵向储量动用况、水淹状况、剩余油潜力等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厚油层内,受沉积相带及层内隔夹层遮挡,强水淹与中、弱水淹共存,厚油层内仍具有一定挖潜空间。通过开展下二门油田中下层系厚油层构造特征研究,统一地层划分层号、进行局部构造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状况研究,为下步措施调整挖潜提供地质基础资料及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