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以(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为增容剂,采用挤出工艺制备了聚甲醛(POM)/高密度聚乙烯(HDPE)/EAA共混物,考察了不同含量的EAA对POM/HDPE共混物的摩擦磨损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共混物的磨损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共混材料的磨损机制以粘着磨损为主,随着增容剂EAA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摩擦因数和磨损量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POM/HDPE/EAA的质量比为90/10/2时,摩擦因数和磨损量表现出最小值;加入增容剂EAA改善了共混物的相容性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国内外POM/TPu共混体系相容剂的研究现状。加入有效的相容剂,可以进一步提高POM/TPU的相容性,减小TPU粒径,改善TPU在POM中分散性,形成良好的界面以提高界面粘合,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对相容剂来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陈金耀  曹亚  李惠林 《塑料工业》2004,32(11):39-42
将3种不同的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UHMWPE)和聚甲醛(POM)共混,制成POM自润滑材料,并研究了共混物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自制的PP改性UHMWPE(M-UHMWPE)与POM共混,能有效提高POM的摩擦磨损性能;当M.UHMWPE质量分数为5%时,POM/M-UHMWPE共混物的摩擦系数从纯POM的0.32降低到共混物的0.16,磨痕宽度从POM的5.00mm下降为3.56mm;SEM分析表明,在摩擦过程中,M-UHMWPE向磨损界面转移形成磨屑,有效地隔离了两摩擦面的接触,起到了减摩耐磨剂的作用,明显降低了POM树脂的摩擦系数,提高了POM的耐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4.
POM与POM/TPU共混物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青兰  郝玉英 《中国塑料》2008,22(11):33-37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聚甲醛(POM)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的加入对POM结晶动力学的影响。通过几种理论模型分析了非等温结晶数据。结果表明, Jeziorny法、莫志深法能够成功描述POM及POM/TPU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结晶过程。POM的Avrami指数n稍大于POM/TPU共混物的。半结晶时间t1/2与动力学速率参数Zc的值表明POM与POM/TPU共混物的结晶速率随冷却速率的增加而增大,但相同冷却速率下POM的结晶速率要快于POM/TPU共混物。由Kissinger法估算的POM与POM/TPU共混物的活化能分别为513.5、390.5 kJ/mol。  相似文献   

5.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出聚甲醛(POM)/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共混物,选用两种不同结构的二异氰酸酯为增容剂,研究了二异氰酸酯对POM/TPU共混物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和DSC分析,讨论了二异氰酸酯在POM/TPU增韧体系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二异氰酸酯的加入提高了共混物的韧性,改善了其拉伸和弯曲性能;二异氰酸酯可以与POM末端羟基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善POM/TPU共混物的相容性;而二异氰酸酯的增容效果与其官能团和TPU的相容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改性聚甲醛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7.
采用γ-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80)对碳化硅(SiC)进行了表面改性并制备了 NBR/SiC复合材料,研究了干摩擦条件下SiC用量、摩擦转速和载荷大小对NBR/SiC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改性SiC填充的复合材料相比,改性SiC填充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均获得改善.在相同条件下,改性...  相似文献   

8.
含异氰酸酯基的低聚物和聚醚增容改性POM/TPU共混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春林  周如东  吴盾  陈玲红 《化工学报》2008,59(9):2377-2383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甲醛(POM)/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POM/TPU/含异氰酸酯基的低聚物(Z)以及POM/TPU/Z/聚醚3种共混物。采用力学性能测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偏光显微镜(PLM)、傅里叶转换红外线光谱 (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力学性能分析(DMA)等,研究了3种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结晶行为及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TPU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异氰酸酯基低聚物(Z)和聚醚在促进分散相分散、增强两相间的相容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降低了聚甲醛的结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甲醛(POM)/热塑性聚氨酯(TPU)共混合金。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POM/TPU共混合金的两相形态,借助Considere作图法从唯象角度分析了TPU对POM基体的增韧行为,利用Newman模型和J-积分法解释分析了POM/TPU共混合金的断裂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OM/TPU共混合金中,TPU与POM具有良好的黏结效果;TPU有利于POM形成稳定的细颈,增韧效果明显;TPU能有效传递载荷,降低了POM对裂缝的敏感程度,显著提高POM的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10.
POM/PU共混物增容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酸为催化剂,将甲醛与一缩乙二醇缩合聚合,缩合物经TDI封端,1,4-丁二醇扩链合成了POM/PU共混物的增容剂POU。利用化学分析法、红外光谱法对合成的POU增容剂进行了表征;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差分析仪分析了共混物的微观结构形热行为,并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POU的加入使分散相颗粒尺寸明显减小,使三元共混物中POM的烷点降低,并使三元共混物的拉伸强度、缺口冲击强度、断裂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研究了PA6/TPU共混物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冲击性能等力学性能,探讨了不同配比共混物的组成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共混物中热塑性聚氨酯(TPU)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有明显地提高,但其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机械共混法和纳米ZnO表面偶联剂改性技术,制备了聚甲醛(POM)/热塑性聚氨酯(TPU)/改性纳米ZnO复合材料,并借助偏光显微镜(PL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结晶形态和结晶性能,研究了改性纳米ZnO用量对POM/TPU/改性纳米ZnO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纳米ZnO在体系中起到一定的异相成核作用,促进了POM的结晶,并使得POM球晶细化;当改性纳米ZnO用量为0.3%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抗静电TPU/LDPE/SBS共混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报道了TPU/LDPE/SBS共混材料的电性能和力学性能,探讨了共混比、乙炔炭黑用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用透射电镜分析了该共混体系的结构。结果表明,该共混体系可以形成互穿网络结构,从而强迫相容,在共混比为10/3/100时,乙炔炭黑用量为22质量份可以制得综合性能优良的抗静电塑性橡胶材料。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丙烯腈含量、橡塑比和硫化体系等对NBR/POM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BR中丙烯腈含量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显著提高;随着POM用量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变化不大,而撕裂强度明显提高,伸长率下降,硬度有规律的增加,耐油性能有所改善;选用过氧化物硫化体系或低硫高促硫化体系制备的NBR/POM二元共混物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5.
《塑料科技》2013,(12):34-37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聚甲醛/热塑性聚氨酯(POM/TPU)共混合金。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偏光显微镜(PLM)、X射线衍射仪(XRD)及动态流变仪对共混合金的相形态、结晶性能及熔体相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共混合金呈两相形态,POM与TPU相之间具有部分相容性;TPU没有改变共混合金中POM的晶型结构及结晶度,但降低了POM晶体的完善性。  相似文献   

16.
聚甲醛/聚氨酯高韧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机械共混法制备了POM/TPU合金,考查了TPU含量、增容剂以及开矿结构对共混物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方法以及形态结构对共混物的性能有较大影响,增窝剂G是促进TPU分散、使共混物实现高韧化的关键组分。  相似文献   

17.
用弹性体和CaCO3复合改性POM。采用TPU为增韧剂,CaCO3为增强剂,研究了加工方法、组成比、填料用量、粒径及分散形态等因素对复合材料性能尤其是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步法制备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大大高于一步法;且纳米级CaCO3填充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其它粒径大小的填料;适量的弹性体及无机纳米填料的加入利于获得较好的增韧效果,当弹性体用量约为10%,CaCO3用量为3%时,与纯POM相比,冲击强度提高了3倍,弯曲模量与纯POM接近。  相似文献   

18.
聚氨酯/纳米碳酸钙改性聚甲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机械共混方法,制备了聚甲醛/热塑性聚氨酯/纳米碳酸钙(POM/TPU/nano-CaCO3)复合材料。研究了TPU/nano-CaCO3配比及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差热分析仪(DSC)及偏光显微镜(PLM)对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和微观形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TPU与nano-CaCO3的总用量为10份,其中TPU与nano-CaCO3的质量比为7:3时,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出现最大值12.84kJ/m2,比纯POM提高了88.5%。同时TPU和nano-CaCO3的加入降低了POM的结晶度,缩小了球晶尺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