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utocoro 360气流纺纱机是Schlafhorst(赐来福)公司2003年推出的最新款气流纺纱机,它集合了多项先进技术,其纺纱速度与可纺支数等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国际气流纺纱技术的最高水平。文章介绍并分析了Autocoro 360气流纺纱机9个方面的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作者通过全面分析我国气流纺纱的使用情况,证明气流纺纱产品适销对路;投资虽大于环锭纺纱,但还是有盈利的;在纺58号及58号以上的纱支时,耗电比环锭纺纱低,在纺58号以下的纱支时,耗电比环锭纺纱高,但车间环境清洁,空气含尘量少,工人劳动强度低,这些都是环锭纺纱比不上的。另外,我国生产的气流纺纱机与国际上的同类产品比较,各项质量指标互有上下,而国产的气流纺纱机的经济效益优于进口的气流纺纱机。因此认为我国目前推广采用气流纺纱机纺粗支纱是适宜的。文章还提出了推广气流纺纱机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同环锭纺纱机一样,气流纺纱机看来已很难进一步提高纺纱速度。但是,如在一个纺纱单元上安装两只或多只纺纱杯(不改变纺纱头之间的隔距),成倍提高气流纺纱机产量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的复合纺纱机是一台工业用的6头纺纱机。每头纺纱器装有一只BD200型气流纺纱机的纺纱杯和一枚较大的无气圈纺纱锭子,成纱为下行式卷取,而锭子是象普通环锭纺一样装置的,棉条的喂入形式同气流纺纱机相仿。  相似文献   

5.
《纺织导报》2002,(6):72-73
与传统环锭纺相比,气流纺纱技术还是一种“年轻”的技术。第一批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工业化生产的机器是在大约30年前落户纺纱厂的。气流纺纱技术被人们接受的主要原因是它比传统环锭纺纱工艺效率高、流程短和自动化水平高。Schlafhorst公司通过推出技术和经济优势强的Autocoro自动气流纺纱机为气流纺纱技术的成功推广做出了贡献。目前,安装在世界各地的260多万台Autocoro纺纱装置就是最好的例证(图1)。Belcoro推广战略早在1978年,Schlafhorst公司就推出了Autocoro纺纱机。该公司意识到,如果它不向用户提供纺织技术方面的支持,在传统…  相似文献   

6.
上棉十九厂气流纺纱研究小组的同志,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用革命统帅科研工作,最近正在试验气流纺纱机的立式除杂装置。 气流纺纱机如果没有除杂装置,所用原棉的等级就要偏高。例如纺20支纱,用环锭纺纱机纺时只需中丙原棉,但如用没有除杂装置的气流纺纱机纺,则需用本来在环锭机上可纺较高支数纱的细乙原棉。这样不但提高了成本,而且浪费了宝贵的原料。其次,没有除杂装置的气流纺纱机,在纺了一段时间后,纺纱杯内就积聚杂质,增加纺纱的困难。采用除杂装置后,就可以使用等级较低的原棉纺出与环锭纺纱机纺的同类纱支,从而降低了气流纺纱的成本,并减少了纺纱杯内的杂质。  相似文献   

7.
对于ATME-I’97(美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的参匿厂商而言,美国的纺纱工业虽然在总的纺纱能力上不会有多少变动,但在环锭纺纱机方面具有一较有希望的更新前景,而在气流纺纱方面也有一定的换代产品的市场需要。事实上在1996年装运到美国的气流纺纱机有所增加,而且1997年仍有上升。有两个重要因素将继续驱使在气流纺纱中的再投资:(1)气流纺纱机的机械寿命一般仅为环锭细纱机的1/3以下,(2)在技术上气注纺纱机比环锭纺纱机淘汰得更快,发展速度更快。美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大的气流纺纱机装置容量,以及相当数量的,但基本上已经过…  相似文献   

8.
气流纺纱技术发展到今天,国内外已有很多不同特性的各种型号的气流纺纱机。联邦德国的 Zinser 342型气流纺纱机在众多机器中具有独到的特点。该机结构简单紧凑,拆装维修方便,成纱质量好,效率高。  相似文献   

9.
引言最初用于棉纺的气流纺纱机是无除杂装置的。由于纺纱杯内积杂,就必需使用非常洁净的原棉或者采用双联梳棉这类的棉条准备工序。第二代的气流纺纱机在开松辊或分梳辊部分加装了除杂装置。而且,也改进了纺纱杯的设计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积杂。最新型的气流纺纱机能令人满意地加工含杂很多的棉条;但是,在确定开清棉、梳棉和纺纱  相似文献   

10.
气流纺纱方法(Rotor Spinning),是自由端纺纱技术(Open-end spinning)的一种,它首先由捷克在1960—1965年之间,经 VUB 棉纺织研究所对纺纱技术和有关参数的不断研究,取得了初步成功,研制成第一台命名为 KS200型的整台气流纺纱机,并在1965年捷克布尔诺(Brno)国际工程技术博览会上公开展出60头样机,引起了国内外大多数参观者的巨大注目。这台 KS200型气流纺纱机(图1)仍然  相似文献   

11.
前已报导光兰展览会展出的各种型号的气流纺纱机(见本刊1976年第1期)。现将该展览会有关气流纺纱机的一些装置补充报导如下: 气流纺纱机的纺纱器一些制造厂虽均有制造,但主要采用三家厂制造的纺纱器,即西德苏逊厂产的纺纱器(采用的有西德克虏伯、美国巴伯考尔门、法国SACM和波兰波尔玛特克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自从加捻杯型气流纺纱机问世以来已有十年了.对气流纱的结构和质量仍有着激烈的争论.在气流纺纱生产技术中的重要问题,乃是加捻杯中尘杂的积聚问题. 就气流纺纱的除杂问题而言,世界上  相似文献   

13.
一、丰田气流纺纱机简介 丰田厂在1960年已着手研究气流纺纱,于1967年研制出采用罗拉牵伸装置的TX型的气流纺纱机,与捷克初期的KS-200型气流纺纱机相仿。自捷克公开发表了改用分梳辊开松装置的BD-200型的气流纺纱机后,丰田厂认为捷克的BD-200型气流纺纱机在技术上有许多优点。于是在1967年就与捷克签订了技术协定,购买专利和图纸。在协定中规定,当日本丰田厂制造气流纺纱机问世以后,捷克只同意日本机器销售于亚洲,如销售于其它地区,应将日本丰田厂改进的技术专利,告诉捷方。  相似文献   

14.
气流纺纱是新型纺纱中较为成熟的一种纺纱方法,属于自由端纺纱的范畴。自1965年捷克在布尔诺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首次展出气流纺纱机以来,气流纺纱机即跳出实验室应用于工业性生产。由于它具有高速、高产、简化工序、大卷装,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环境改善等特点,近十多年来,世界各地气流纺纱发展的迅猛,使用的广泛,为其它新型纺纱所不及。至今各国仍在作进一步的研究,并加  相似文献   

15.
测定气流纺纱机的纺纱杯中的气流运动,有助于研究气流对成纱品质的影响;此外,气流运动状态也影响纤维定向度、纤维输送、拈度传递、积尘、纱线张力及能量消耗等。本文研究的是气流纺纱机的抽气式纺纱杯中的气流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16.
1965年捷克在布尔诺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 KS-200型离心式气流纺纱机,至今各国已有200余万锭投入工业生产。其中以捷、日、西德等国家发展尤为迅速。我国已能设计与制造气流纺纱机,但与国际水平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本文从国外气流纺纱的发展趋向、纺纱张力、经济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对气流纺纱的发展,提出一些看法与意见。一、国外气流纺纱发展趋向国外气流纺纱的发展过程,是我们可  相似文献   

17.
Suessen公司将在ITMA’99上将展出以下3类设备:1.气流纺纱SpinBox是气流纺纱机的心脏。到现在为止,Suessen公司已经为高性能气流纺纱机提供了约270万个Spin-Box。新开发的SC-1M型新型SpinBox在各方面都比原有型号纺纱盒有优势。在ITMA’99上,Suessen公司将展示配备了SC1-M型SpinBox的AutocoroSE8型气流纺纱机。2.环锭纺纱Suessen公司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环锭纺纱系统—“EliTe环锭纺纱系统”,它所生产的“EliTe纱”能达到前所未有的质量水平。3.包缠纺纱Suessen公司的“ParafiL”平行纺纱机已被世界上许多纺纱厂所采…  相似文献   

18.
在格林维耳展览会上展出的经过改进的气流纺纱机,表明了气流纺纱今后发展的前途。比利时、瑞士和捷克展出的气流纺纱机采用空气轴承的高速纺纱器。气流纺的优点是:高速、高产、省工、断头少、工序短、成纱较均匀洁净和飞花少。因此推广迅速,但在最近的将来用来代替环锭精纺机的气流纺锭数字不会超过30%。英国泼拉脱公司制造了两种型号的气流纺纱机(883型单面机和885型双面机),都用同一规格的纺纱器。大多数制造厂认为,  相似文献   

19.
1830年发明的走锭式纺纱机在当时是主要的纺纱设备,但在1877年环锭式纺纱机发明后,经过劳动人民不断改进,环锭机的成纱质量和产量不断提高,走锭机终于被机构简单、操作容易、纺纱性能好的环锭机所淘汰. 时隔百年劳动人民又不断地创造了许多新型纺纱机,对现有的纺纱设备和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天的环锭纺纱机会不会象昨天的走锭机一样被新的纺纱设备如气流纺纱系统和自捻纺纱系统所淘汰呢?许许多多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的纺纱新设备新工艺,会不会以新的面貌取代今天还刚刚在兴起的气流纺纱和自捻纺纱新工艺呢?这些,都是使人很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瑞士立达纺机制造厂厂长巴赫曼在1987年7月2日举行的欧洲棉业协会大会上,对2000年的世界短纤纺纱技术作了长篇论述,摘要如下: 环锭纺纱机和气流纺纱机是目前世界短纤纺纱领域里几乎唯一的最终成品纺纱机。从1960年至1987年,环锭纺纱领域中的人工减少四分之一,每千克纱的工时也大为缩短。如观察这段时期的环锭纺纱发展,那么就可以看到,清、钢、条、粗、细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