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桐油是工业用油的主要原料,也是外贸上传统的出口物资,我国的桐油在国际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过去我国一贯生产机榨桐油,近年来为了发掘桐油资源,开展桐饼浸出桐油的生产,以及浸出桐油的热处理.为了解桐饼的性质,不同加工方法制取桐油的品质,以及浸出桐油热处理对其品质的影响等,故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提要:1.桐饼的储藏性能差,饼中的石油醚萃取物随储藏时间和温度而减少,机榨桐饼储藏三个月饼中残油约损失80%,土榨桐饼约损失40%.2.浸出桐油热处理,一般需200℃60分钟;或220℃30分钟;才能保持透明流动状;  相似文献   

2.
提高浸出桐油质量防止桐油β异构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聂幼华 《中国油脂》1994,19(6):6-11
本文针对浸出桐存在的问题,对桐油浸出的主要工艺进行系统深的研究,研究结果证明,提高浸出桐油质量,防止桐油β异构从应从三个方面着手:①改进压榨工艺,减少桐饼中β桐油含量;②降低浸出溶剂中硫的含量;③采用简便可行的精炼工艺及时精制浸出桐油。本文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改进工艺对桐油浸出加工有一定的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杜国喜 《中国油脂》1989,(6):10-17,9
桐油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干性油,是重要的油漆原料和涂料。本文主要介绍了桐籽饼浸出工艺和加热处理工艺以及桐籽饼、浸出桐油、加热处理桐油储藏期间品质变化情况。桐籽饼浸出工艺是可行的,采用加热方法可以防止浸出桐油β化,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在全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用浸出法从桐油饼中制取桐油,从六十年代开始到现在,在川东产桐区逐步推广应用.但浸出桐油在品质上同压榨法制取的桐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用压榨法制取的桐油,在常温下呈橙黄色——淡黄色的液体,为α——型桐酸结构的桐油.而用浸出法制取的桐油,常温下一般呈白色固体,为β——型桐酸结构的桐油.这种桐油商业上称为变质油,外贸出口禁忌.因而阻碍了桐籽制工艺向预压浸出以至直接浸出等更先进的工艺发展.β——型桐油的形成原因,国内外不乏报导,主要一致的认为是因α——型桐酸受到硫及硫化物、碘、硒、紫外线等作用,改变了空间的排列结构,形成的一个同份异构体β——  相似文献   

5.
水浸法提取优质桐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诚  仇明华 《中国油脂》1995,20(1):20-22
目前我国桐油生产一般采用机榨法和6号溶剂浸出法,前者所产桐油质量不高,后者易引起桐油变性,为解决上述问题,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桐油的新方法,水浸法提取优质桐油。此法浸出的桐油油擀好,无变性现象,且其副产品桐粕,桐壳能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6.
万县地区桐子年产量曾高达一亿斤,一般产量在八千万斤左右,用压榨法榨过油的饼中残油率平均约为8%(湿基),以8千万斤桐子产量和40%出饼率(湿基)折算,每年的饼中油分损失达2560,000斤。 采取浸出法可把饼中的残存油分提取出来,粕中残油降至1%。因此如把全地区榨过油桐饼全部浸提一次,可为国家增产桐油两百多万斤。  相似文献   

7.
唐克华 《中国油脂》2021,46(1):85-88
为探索利用桐油酶水解制备桐酸的合理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水解温度、水添加量和酶添加量对桐油水解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桐油水解率和α-桐酸保留率为指标,运用响应面法对桐油酶水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桐油酶水解制备桐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45℃、水添加量22%、酶添加量0.5%,在此条件下桐油水解率为90.15%,α-桐酸保留率为98.26%。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 我国的桐油生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沿用压榨工艺。随着制油技术的发展,油脂浸出技术逐渐应用于制取桐油。在桐油浸出生产中,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导致最终的桐油产品是一种类似猪油状的固体油。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此结果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力图使浸出桐油也象机榨桐油一样成为液体,但收效甚微。一九四七年国外学者提出的将浸出桐油力口热到200℃维持30分钟可以使桐油不再固化的方法,使浸出桐油的固化问题得以暂时解决。但这一方法只达到治标的目的,而未治本,热处理后的桐油虽不是固体,但粘度较大,颜色很深,给桐油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事实上,目前国内外仍没有一套比较理想的桐油浸出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前桐油浸出生产,主要使用浸出食用植物油的6号溶剂,由于桐油与食用植物油化学组成及结构不同,因而浸出桐油收率低、油品质量也不稳定、普遍存在变性现象。本文根据桐油的特性,研究、筛选出了适用于桐油浸出的8号新溶剂、经试生产应用,浸出桐油收率较高、桐油质量稳定、无变性现象“收到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唐克华 《中国油脂》2020,45(10):73-76
为探索利用桐油高压水解制备α-桐酸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桐油水解率和α-桐酸保留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实验对高压水解桐油的水解条件(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和水油体积比)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桐油高压水解制备α-桐酸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水解温度230℃、水解时间4 h、水油体积比3∶1,该工艺条件下桐油的水解率为90.26%,α-桐酸保留率为93.01%。  相似文献   

11.
邱小伍 《粮食与油脂》1991,(4):50-52,49
本文研究了浸出热处理桐油掺混入好桐油中:油品质量发生的变化以及对储存试验的影响。在好桐油中加入5—10%的浸出热处理桐油,对短期储存无β-异构化影响,但从总体来看还是劣化了桐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一、概况: 我厂浸出车间是一九七四年建成投产的,浸出器为平转式,原设计能力为15吨/日,为了适应生产的发展,经过几次改革,产量逐步增至50吨/日,最高时可达55吨/日。从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年浸出车间的生产情况来看,浸出产量逐年有所提高,溶剂消耗逐年有所降低,按吨饼平均消耗;七七年为16.31公斤,七八年为8.22公斤,七九年为3.25公斤,八○年为3.07公斤。煤、电的消耗也有所降低。一九七四年投产以来共为国家增产浸出油脂449.56万斤,其中八○年104.67万斤。 二、降低溶剂消耗在技术上采取的几点措施: 1.平转浸出器的改进: 首先,我们根据实际产量,调整了平转浸出器的转速,由120分钟一转调快为81分钟  相似文献   

13.
桐油是我区的传统出口商品,常年产量1.5至2万吨。用浸出法生产桐油,已有14年历史,生产浸出桐油的工厂由七九年的一个发展到现在的七个,日浸量由5吨发展到205吨,设备由罐组式发展到平转型。经过较长时期的生产实践,对浸出桐油的理化性质、变性原因、处理方法和今后设想,提出探讨性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桐油中桐酸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油是我国特产油脂之一,我国桐油品质优良,干燥性能好,不仅是涂料工业重要原料,而且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物资。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我国桐油品质优良,其特点主要是胶化时间短。(一般不超过7分30秒),这是因为桐油脂肪酸组成中桐酸含量高之故。 桐酸是具有三个共轭双键的十八碳三烯酸,一般情况下以α-桐酸形式存在,但在日光照射下,或有少量的硫、硒、碘等物质存在时,很容易催化发生异构化,使液态的  相似文献   

15.
陶仲武 《中国油脂》1999,24(1):9-11
桐籽在压榨过程中的出油率和加饼中残油率之和低于桐籽含油量的现象和在桐油分析工作中经常发现。经多次烘后的桐仁,测定含油量,比略加温,脱水后测定含油量要低0.3%左右,出现这一现象,是桐籽在加工过程中受温度的影响,产生热聚合作用,增大油分损失,使物料不能平衡。  相似文献   

16.
桐籽饼粕中蛋白质含量达30%—40%,是一种在我国有待提高利用价值的宝贵农副资源。由于桐饼中含有毒素限制了它的利用。本文较全面总结了国外有关桐饼毒性、毒素组成和动物饲养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对从桐饼中提取出的毒素和脱毒桐饼的可能用途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在无纯桐酸的条件下,研究食用植物油中混杂桐油的气相色谱析出法。本法准确、快速、重现性较好,最低检出浓度为20~30ppm。桐油是一种干性油,主要成份是桐酸的甘油脂,因桐酸有毒,不能食用。由于食用植物油脂在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中,有时发生桐油的污染事故。为了确保油脂食用品质及食用安全,必要时需检查食用植物油脂中混入桐油的量。以往一直沿用三氯化锑——三氯甲烷法、硫酸法、亚硝酸钠法等感观方法作定性试验。近年来,国内也有使用过薄层色谱检出法,虽能测定,但只能通过斑点大小与颜色深浅比较大致定量。随着气相色谱仪的普及,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普遍采用,用气相色谱法分析食用植物油脂中的桐油混杂比薄层色谱法检测更准确、灵敏度更高。其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目的:该项工作为制订桐油国家标准服务。 二、样品来源:桐油样品由四川省、浙江省、湖南省、贵州省、陕西省、河南省提供,共65个(见表1)。 三、检测项目及方法 1.总桐酸——气相色谱法。 2.α-桐酸——气相色谱法。 3.β-桐酸——气相色谱法。 4.碘价——韦氏法。  相似文献   

19.
胡青 《中国油脂》1989,(2):28-33,41
我省浸出法制油起步较晚,由六十年代末的一个罐组式浸出车间发展到今天的一百多个厂。八七年浸出油料达64万吨,产毛油4.5万吨,获利润2494万元,平均溶剂消耗6.62千克/吨饼。虽发展较快,效益较高,但从技术上、经营管理方面、经济指标上与上海、江苏一带兄弟省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本文结合国内外生产经验及我省具体情况,探讨了我省地处山区丘陵、原料分散、交通不便、分散压榨集中浸出、95型机榨饼占全省原料半数以上的特点,加之由于习惯势力经营方式,压榨、浸出分别计出品  相似文献   

20.
用石油醚作溶剂,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了油桐100个优良家系种子含油率,并采用GC法分析了桐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油桐含油率主要分布在50.00%~60.00%之间,最大值62.55%,最小值46.95%,平均值55.24%;桐油基本由桐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棕榈酸和亚麻酸组成,含量范围依次为75.23%~87.19%(α-桐酸69.83%~84.11%,β-桐酸1.66%~10.14%)、5.40%~9.03%、3.20%~9.42%、1.71%~3.64%、1.86%~2.96%、0.28%~0.79%,平均值依次为81.97%(α-桐酸78.07%,β-桐酸3.91%)、6.88%、5.88%、2.41%、2.30%和0.56%。研究表明:油桐优良家系种子均有较高含油率,不同家系的含油率及桐油的α-桐酸、β-桐酸、亚油酸、油酸含量差异较大,而硬脂酸、棕榈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