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析非支撑结构对浮筏隔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阻抗分析的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程序对浮筏隔振系统进行数值模拟,探讨系统中诸如挠性接管这类非支撑结构对浮筏隔振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挠性接管对系统的隔振性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双层浮筏隔振系统中,筏体结构对隔振效果的影响重大,针对不同的筏体结构,在MSC/PATRAN中建立了浮筏的有限元模型,并且分析其固有振动特性、隔振效果,为隔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试验测试结果的基础之上 ,探讨流体激励产生的振动对隔振装置隔振性能的影响。重点讨论因流体激励导致设备和管路附加在浮筏上的振动对浮筏隔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浮筏隔振技术在舰船上的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立 《声学技术》1999,18(11):1-4
  相似文献   

5.
双层浮筏隔振系统中,筏体结构对隔振效果的影响重大.针对不同的筏体结构, 在MSC/PATRAN中建立浮筏的有限元模型,并且分析其固有振动特性、隔振效果,为隔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浮筏隔振是从传递路径上控制舰艇机械噪声的重要措施之一。为分析浮筏隔振装置的性能及筏架上设备激励相位差的影响,并与双层隔振装置的效果进行对比,本文基于导纳理论建立了设备-浮筏-安装基座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对泵组小型浮筏隔振装置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中高频段,浮筏隔振装置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设备-上层隔振器、筏架-下层隔振器系统的垂向刚体振动固有频率ω1、ω2,故筏架上单台设备运行时其隔振效果与同固有频率ω1、ω2的双层隔振装置基本一致,而在低频段浮筏隔振装置效果略好;筏架上设备激励的相位差对中高频段传递到基座的振动功率流及振级落差几乎没有影响,但对低频段的振动传递及隔振性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状态方程的浮筏隔振系统的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浮筏隔振系统的定义出发,运用状态方程法,通过参数设计,模拟了浮筏隔振系统的运行机理;从计算机实验的角度,验证了浮筏系统的独特性能。  相似文献   

8.
船舶浮筏隔振系统冲击响应的时域计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舰艇特别是潜艇在战斗条件下的主要威胁来自水中非接触性爆炸,选用抗冲击性能好的设备和对设备采取冲击防护措施可以保证艇上设备的安全性,即这些措施可以限制冲击作用时设备与基座之间的最大相对位移以及设备的最大加速度,使用隔振装置就是一种较好的冲击防护措施.因此在隔振装置的设计阶段必须对其抗冲击性能进行校核,从而保证隔振装置的抗冲击性能.各种有限元分析软件例如MSC.NASTRAN软件可以应用于隔振装置的抗冲击性能校核.应用MSC.NASTRAN软件及其前后处理模块MSC.PATRAN对旅游船上柴油发电机组浮筏隔振装置进行有限元建模和分析,首先对筏体和浮筏隔振系统模型进行理论模态分析和计算,且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接着对浮筏隔振系统模型进行瞬态响应分析,从而考核该装置的抗冲击能力.以旅游船浮筏隔振装置为分析对象的目的在于探讨舰艇浮筏隔振装置抗冲击性能校核的时域计算方法,分析计算方法可用于舰艇隔振抗冲装置抗冲击性能的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9.
对安装有三台机组的大型复杂浮筏隔振系统进行研究.对筏体和浮筏隔振系统进行了有限元建模.接着对各种支撑条件下的筏体和完全组装好的筏体进行了模态测试和分析,得到了筏体在不同状态下的模态参数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模态控制的角度来看筏体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状态空间法在浮筏隔振系统响应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引言在机械隔振中,隔振系统的动态响应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求解隔振系统动态响应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较成熟的有两种:模态叠加法和直接积分法。模态叠加法需要先求出系统模型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建立模态矩阵并进行坐标变换,才能使系统运动方程解耦。若是有阻尼的系统,还需要作一个比例阻尼或模态阻尼的假设。对解耦后各个独立的单自由度方程,虽然应用Duhamel积分得到各模态坐标响应的解析解,但是对于激励力较复杂的情况,该积分的求解就非常困难。直接积分法的适用范围相对较广,但是由于该算法的稳定性问题比较复…  相似文献   

11.
梁—梁浮筏隔振的功率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运用奇异函数理论分析了由梁—梁组成的浮筏系统的减振性能,计算了由激励经减振器—筏架梁—减振器输入到基础梁的功率流,并讨论了一些重要的结构参数对功率流传递的影响.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文在包括浮筏近场波和远场波的同时得到了封闭解析解,也省去了大量的矩阵运算,具有准确、简洁、计算量小的特点.文中的结论为工程中的隔振降噪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应用DDAM进行船舶浮筏隔振装置抗冲击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应龙  何琳  吕志强 《工程力学》2007,24(4):159-167
研究舰船设备冲击设计分析方法,对美国海军动力学设计分析方法(DDAM)进行了详细介绍。分别按照美国海军NAVSEA 0908-LP-000-3010,Rev.1和GJB1060.1-91的要求对船舶浮筏隔振装置进行了冲击设计分析,计算表明修订后的DDAM计算结果更准确。计算分析方法可用于海军舰船设备的冲击设计分析,计算应按照美国海军NAVSEA 0908-LP-000-3010,Rev.1要求的模态选择标准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主动隔振系统中控制力对结构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有效导纳来描述作动器的控制力,建立FBRE系统主动隔振模型,采用子结构导纳综合法,推导FBRE主动隔振模型振动传递的功率流目标函数。在PID等多种控制策略下,分别探讨了控制力对结构参数的影响,对恰当选择反馈增益参数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超精密机床的主动隔振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以HCM-I型亚微米超精密车床为研究背景,在分析了机床结构与振动的基础上,建立了机床主动隔振系统的力学模型。通过几种作动器的性能对比选择了磁致伸缩作动器为执行器。通过反馈控制分析和实验,表明:采用主动隔振可以明显提高机床减振性能,尤其对低频隔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具有分布质量的双层隔振系统隔振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分布质量对双层隔振系统隔振特性的影响,得到了质量对称分布时六自由度双层隔振系统固有频率及对谐波激励响应的解析表达式,提出了考虑摆动影响时确定隔振参数的实用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16.
多自由度非线性隔振系统建模及其非共振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俞翔  朱石坚  刘树勇 《振动与冲击》2007,26(7):69-73,100
非线性因素会对系统解耦产生影响,因此工程实际中的非线性隔振系统一般为多自由度系统,同时,船舶机械隔振系统的基座应视为具有一定机械阻抗的弹性体。基于上述考虑,对船舶机械非线性隔振系统进行了建模,并特别讨论了非线性项的表达式。通过分析非线性因素与系统解耦之间的关系,使得系统得以简化的同时,保留了系统主要的动力学特性。还应用多尺度法对该类型非线性隔振系统在其主要工作状态——非共振状态下的动态响应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数值计算验证了多尺度法得出的一阶近似解的有效性以及非线性因素对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隔震结构特性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魏陆顺  周福霖  陈建秋  任珉  夏昌 《振动与冲击》2007,26(3):150-151,152
福建省防震减灾指挥中心隔震层采用中国生产的低硬度橡胶隔震支座,测试了该隔震楼在环境振动和隔震层发生初位移时结构的动力特性,得到了结构的前3阶频率、振型和阻尼比,并测得隔震层在小变形时的滞回性能和加速度响应,结果表明,隔震结构的卓越周期比传统结构长,结构振型的阻尼比较大。  相似文献   

18.
柔性基础上的干摩擦隔振系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运用增量谐波子衡(IHB)法研究了安装于柔性基础上的含有三次非线性粘性阻尼双线性滞迟隔振系统,考察了基础柔性对隔振性能的重要影响作用,为这类干摩擦隔振系统在工程上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桥  贺科学  黄协清 《振动与冲击》2007,26(3):135-138,142
在分析库仑摩擦阻尼双线性滞迟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建模和参数辨识,得到了无记忆恢复力亦为非线性力的动力学模型。金属橡胶粘性阻尼隔振系统对正弦基础激振的响应计算表明:在相对位移振幅ym较大的情况下,必须考虑无记忆恢复力中位移三次非线性的影响;而在ym较小时,位移三次非线性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金属橡胶粘性阻尼隔振系统的振动试验表明:粘性阻尼隔振系统的一阶共振频率随激励的逐渐增强而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其一阶共振放大比随激励的增强先减小后增大,但变化的幅度不大,在激励较小时表现出明显的“软化”非线性动态特性,在较大激励时仍具有较好的隔振缓冲性能,验证了试验建模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金属橡胶精细结构材料具有很强的阻尼耗能作用,对恶劣环境下各种仪器设备的振动保护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