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控制输出功率、沉积时间、频率等工艺参数,采用高能微弧合金化技术制备出与基体形成冶金结合的 Fe3Al涂层。研究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和高温氧化性能。结果表明Fe3Al涂层在900 ℃和1000 ℃空气中氧化时,虽然氧化增重都比电极材料大,但是晶粒细化后的涂层,显著提高氧化膜与基体间的粘附性,氧化膜的剥落得到明显抑制,尤其是在1000 ℃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不锈钢的高温氧化性能,有效阻止铬的扩散,使其可应用在氧化物燃料电池连接板上,采用高能微弧合金化技术在304不锈钢上制备了Co-40Mn合金化层。通过研究沉积过程中的质量转移规律,优化得到Co-40Mn合金化层的制备电压、频率和功率及沉积时间等参数。利用SEM、EDX对沉积层形貌及元素扩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沉积层与基体形成良的冶金结合。合金化处理的不锈钢试件经800℃高温氧化2h后,表面生成(CoMn)3O4尖晶石层。该尖晶石层将有效提高304的抗氧化性能,并满足氧化物燃料电池连接板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采用Ni和AI颗粒复合电沉积与后续真空退火的方法,分别于600℃和800℃退火温度下制备了两种新型细晶Ni_3Al涂层。与粗晶合金相比,经1000℃氧化20 h后,合金的氧化层发生大面积剥落,而两种涂层的氧化膜粘附性佳,其主要原因为细晶涂层内的大量晶界促进Al向氧化前沿的扩散,从而抑制了氧化膜/基体界面处Kirkendall孔洞的形成与长大。同时发现,800℃退火涂层氧化膜结构由外至内分别为NiO/NiAl_2O_4/Al_2O_3,而600℃退火涂层仅生成NiAl_2O_4与Al_2O_3,对该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Al-TiC混合粉末为原材料,采用激光表面合金化技术,在电解镍基材表面原位合成了TiC增强Ni3Al基复合涂层,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通过溶解热力学计算研究了TiC的溶解及析出规律,对比了原始TiC粉末与原位析出TiC颗粒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金属陶瓷相TiC及金属间化合物Ni3Al组成,激光表面合金化过程中,原始TiC粉末在Ni-Al合金熔体中发生溶解,然后在合金熔池中重新凝固析出,以原位增强颗粒的形式弥散分布于Ni3Al金属间化合物基体上,原位析出的TiC增强颗粒尺寸显著小于原始TiC粉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一种高效制备核电用包壳材料锆合金表面涂层的方法,以应对反应堆失水事故,提高核电安全性。方法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在Zr-4合金表面制备Cr涂层,高温氧化试验在1 200 ℃空气中进行,氧化时间30 min。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研究Cr涂层氧化前后的结构和显微组织。采用划痕法测试涂层与基体结合力。采用金相显微镜(OM)观察划痕形貌。结果 采用HVOF技术可以在锆合金基体上制备的涂层主要为体心立方结构的金属Cr同时含有约21.9%密排六方结构(HCP)的Cr2O3。抛光可以减少Cr2O3至约10.1%。涂层由层状结构、未熔颗粒和少量孔隙组成。Cr2O3主要分布在层状结构中,未熔颗粒形成的不规则块状结构基本不含氧,主要为金属Cr。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为77~94 N。喷涂工艺参数为煤油流量23 L/h、氧气流量880 L/h、喷涂距离330 mm的涂层样品结合力最高,为94 N。在1 200 ℃空气中氧化30 min后,涂层靠近基体界面处形成11~14 μm厚的连续致密层,而靠近界面处的基体衬度变暗,能谱信息显示含有Cr,因此判断该区域为Zr-Cr过渡层,厚度约为5 μm,说明存在基体与涂层的互扩散层,且Zr向涂层的扩散速率明显大于Cr向基体的扩散速度。有Cr涂层的Zr基体没有发生氧化,涂层内部也基本没有氧化,而没有涂层覆盖的基体氧化层厚度在120 μm以上。结论 采用HVOF可以在锆合金表面制备出结构致密、与基体结合紧密且抗高温氧化性能优良的金属Cr涂层。  相似文献   

6.
采用药芯焊丝法制得Ni—Al-Cr3C2复合焊丝,将该焊丝堆焊于DZ125合金表面.在氩弧物理热的作用下,Ni与Al化合成Ni3Al并释放大量反应热;Cr3C2发生分解,并在随后凝固过程中重新析出细小的富Cr的M3C2和M7C3相.受冷却速率的影响,靠近母材区域的碳化物尺寸小于外层区域.母材合金元素进入焊接熔池中,发生一系列碳化和氧化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按自由能高低随温度降低顺序析出,导致在焊接熔合区形成大量富Hf,Ta,Ti和W的MC复合碳化物和少量氧化物,距焊层表面越近,数量越少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7.
(Ni,Pd)Al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低压固体粉末包埋渗铝方法在M38镍基高温合金上制备钯改性铝化物涂层,利用热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研究其l100℃的高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Ni,Pd)Al涂层的恒温氧化动力学近似符合抛物线氧化规律.与NiAl涂层相比,(Ni,Pd)Al涂层具有更优良的抗高温氧化性能,退化过程与NiAl涂层类似.添加改性元素Pd有利于稳定β相,延缓涂层的退化,有益于提高铝化物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Ni_3Al基高温合金因其较高的承温能力、优异的高温抗氧化/耐蚀性、较低的密度及生产成本,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了大量的关注。Ni_3Al基高温合金进一步的推广应用迫切需要在确保可焊性的同时提高其热强性,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在Ni_3Al基高温合金的成分设计中,Fe、Cr组元的添加可有效改善Ni_3Al基高温合金的相组成及焊接性能。针对可焊性优异的合金成分调整,进一步分析了一种高Fe、Cr元素添加Ni3Al基高温合金凝固过程的多相转变特征,对其在不同高温冷却、高温退火、长期时效工艺下的多相组织(γ'+γ两相、枝晶间β相、γ'包覆层等)演变规律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复杂组织变量(初生γ'相尺寸、β相形态、β内相演化、γ'包覆层宽化)对其蠕变行为的影响。最后,总结了多相Ni_3Al基高温合金连接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多相Ni_3Al基高温合金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基于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研究了Cr加入Ni-Al合金后对Ni3Al几何和电子结构的影响,计算了不同强化相的晶胞总能量、形成热、结合能、费米能级下的成键电子数以及态密度、电荷密度,从不同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强化相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Ni-Al合金中添加Cr,Cr优先置换Al位且析出的新强化相较原强化相Ni3Al更为稳定,原因在于含Cr的新强化相在低能级处强烈成键,提高了其稳定性,其中Ni6Cr2最为稳定,但只在590℃下稳定存在,Ni5AlCr2、Ni6AlCr、Ni4Al2Cr2、Ni5Al2Cr稳定性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活度渗铝工艺在IC-6(Ni3Al-Mo基)合金表面获得内扩散型渗铝涂层,在氮气环境下对渗铝涂层进行扩散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SEM、EPMA、XRD分析研究了涂层的成分及组织结构,测定表明,涂层中的钼以Mo3Al沉淀相的形式存在.等温氧化及循环氧化实验表明,渗铝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明显优于IC-6合金;保护性的Al2O3氧化膜阻止了钼的氧化物的形成,避免了IC-6合金在循环氧化中出现的NiMoO4相的多晶型转变,显著改变了合金的抗循环氧化能力;涂层经1000℃、300h等温氧化及1000℃、100h循环氧化后,未出现β-NiAl相的分解,可认为涂层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TC4 合金表面微弧氧化制备抗高温氧化涂层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洪  张津  彭力  何业东 《表面技术》2015,44(10):52-57,98
目的寻求最佳的微弧氧化工艺参数,提高钛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方法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3因素包括电压、氧化反应时间和电解液浓度),通过XRD和SEM表征微弧氧化涂层的物相和显微结构,采用650℃×100 h循环氧化试验评价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最终利用极差分析法分析各因素对涂层试样氧化增重的影响主次,并得到最优参数组合。利用回归分析建立氧化增重与试验各参数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分析模型的显著性。结果不同工艺参数下制得的微弧氧化涂层表面形貌特征不同,涂层物相以金红石相和锐钛矿相二氧化钛为主。3个因素对涂层抗高温氧化性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电压时间电解液浓度。建立的氧化增重W与各参数(电压V、反应时间t、电解液浓度E)间的二次函数方程模型为:W=0.008 39(V-396.6)+0.1698t-64.5E-0.000 108(V-396.6)2-0.0044t2+700E2+0.0017。结论最佳参数组合为:电压480 V,时间25 min,电解液浓度0.04 mol/L。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的氧化增重与各参数间的数学模型显著。  相似文献   

12.
徐颂波  陈俊明 《金属学报》1994,30(11):521-524
研究了Mg,RE复合微合金化Ni_3Al(B)-Cr基合金(合金Ⅱ)和加Zr的Ni3Al(B)-Cr基合金(合金Ⅰ)的中、高温性能.发现加入Mg,RE仍能保持合金反常的强度-温度特性.该两种合金在中、高温下的延伸率都有缓降区.剧降区及平稳区三个阶段,分别由位错阻碍,氧扩散及氧浓度稳定三种机制控制.合金Ⅱ比合金Ⅰ在更低的温度进入塑性剧降区可能和Mg,RE在晶界偏聚促进了氧的扩散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在M38镍基高温合金上电镀Pd—20mass%Ni合金,采用低压固体粉末包埋渗铝方法制备钯改性铝化物涂层。XRD分析表明,涂层主要由β—(Ni,Pd)Al相组成。利用TGA、SEM等方法,研究了涂层在800℃~l100℃的初期高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800℃、900℃和l100℃下,氧化动力学遵循抛物线规律,1000℃则不是;在800℃和900℃中等温度下,(Ni,Pd)Al涂层表面氧化产物除θ—Al2O3和α—Al2O3外,还含有少量的γ—Al2O3;在1000℃下,涂层表面存在θ—Al2O3和α—Al2O3两种氧化物;在l100℃下,涂层表面氧化产物主要是α--Al2O3。另外,在各温度下涂层表面的氧化产物中都含有少量的TiO2,并且随着温度升高,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
1、绪言 Ni_3Al单晶体是具有Ll_2型规则结构的金属间化合物,并以沉淀相r′承担镍基耐热合金的高温强度。因具有随其本身温度的提高而强度增强的独特性质,以单质化合物作为耐热结构用材料的补充是深受欢迎的。此种材质的最大弱点几乎与金属间化合物一样缺乏多晶体具备的延性,为解决这一弱点做了很大的努力。其中认为最有成效的是对于由化学计算组成(25at%Al)若干镍构成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生物医用镁合金耐蚀性差的问题,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对ZA31镁合金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旨在获得抗腐蚀性优良的陶瓷涂层。在已优化的硅酸盐电解液体系和电化学参数条件下,对ZA31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研究电解液中Pr(NO_3)_3含量对微弧氧化涂层的相组成、微观结构、润湿角、表面粗糙度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电解液中添加Pr(NO_3)_3后获得的ZA31镁合金涂层主要由MgO、MgSiO_3和Mg_2SiO_4等晶相组成,未检测到Pr的氧化物相。未添加Pr(NO_3)_3时,涂层具有火山口状的微孔结构。随着Pr(NO_3)_3添加量增加,涂层表面的孔洞和火山状凸起减少,孔洞尺寸也明显减小,伴随出现大量表面平滑的区域,表面粗糙度降低。当Pr(NO_3)_3添加量不同时,涂层表面粗糙度在1. 8~2. 4μm范围内变化。在电解液中添加Pr(NO_3)_3后,涂层的极化曲线向正电位方向移动,涂层腐蚀电位正移,但幅度变化不大,腐蚀电流降低约为1~2个数量级,涂层的耐蚀性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钛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采用微弧氧化法和有机硅转化法在TA15合金表面制备出微弧氧化/有机硅转化复合涂层。采用XRD、SEM、EDS等方法分析涂层的组织结构,并评价涂层在700℃时的高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微弧氧化涂层主要由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Ti O2组成,涂层表面存在直径约5μm的微孔,但涂层内层致密。微弧氧化涂层表面的有机硅转化层主要由Ce O2、Si C、Al和Al_2O_3相组成,厚度约为20μm;微弧氧化涂层与有机硅转化涂层之间无明显界线,界面结合良好。在700℃长时间高温氧化20 h后,TA15合金的氧化增重为0.5875 mg/cm2,微弧氧化涂层的增重为0.2513 mg/cm2,而复合涂层显著改善抗氧化性能,增重仅为0.0506 mg/cm2。700℃至室温热冲击50循环后,复合涂层没有发现剥落,显示出良好的抗热震性能。  相似文献   

17.
高速电弧喷涂FeMnCrAl/Cr3C2涂层的组织及抗高温氧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在20钢样品表面制备了FeMnCrAl/Cr3C2涂层,采用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FeMnCrAl/Cr3C2涂层的显微组织和抗高温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电弧喷涂FeMnCr/Cr3C2涂层、316L不锈钢涂层和20 钢做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涂层增重均明显低于20 钢;FeMnCrAl/Cr3C2涂层氧化增重约为FeMnCr/Cr3C2涂层的1/3,略高于316L不锈钢涂层,FeMnCrAl/Cr3C2涂层氧化后表面生成具有保护性的、致密的含Al氧化膜和Cr与Fe的复合氧化物,阻碍了涂层进一步氧化,但存在不均匀性,原因是电弧喷涂层成分的微观不均匀性和涂层中存在孔隙.  相似文献   

18.
徐颂波  陈俊明 《金属学报》1994,30(11):A521-A524
研究了Mg,RE复合微合金化Ni_3Al(B)-Cr基合金(合金Ⅱ)和加Zr的Ni3Al(B)-Cr基合金(合金Ⅰ)的中、高温性能.发现加入Mg,RE仍能保持合金反常的强度-温度特性.该两种合金在中、高温下的延伸率都有缓降区.剧降区及平稳区三个阶段,分别由位错阻碍,氧扩散及氧浓度稳定三种机制控制.合金Ⅱ比合金Ⅰ在更低的温度进入塑性剧降区可能和Mg,RE在晶界偏聚促进了氧的扩散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Mg-Zn-Ca的耐腐蚀性能.方法 在Na2HPO4、NaOH和C3H8O3溶液中,采用微弧氧化(MAO)技术在Mg-Zn-Ca表面通过调节电参数中正向占空比的大小(20%、30%和40%)制备耐蚀性能涂层.利用XRD和SEM表征涂层的物相和形貌.采用光学显微镜测量涂层厚度.采用划痕仪测试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烧结NdFeB永磁体的耐蚀性,本文在铝酸盐溶液中采用二步微弧氧化工艺在烧结NdFeB永磁体表面制备了氧化铝陶瓷涂层。微弧氧化过程中,电压-时间曲线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与阀金属处理的曲线基本一致。烧结NdFeB表面制备的涂层呈现出典型的微弧氧化多孔形貌,厚度大约为5 μm。涂层中仅含有Al2O3结晶相,并含有少量的Fe、Nd和P元素。微弧氧化处理后,烧结NdFeB的表面粗糙度有所增加,耐蚀性较基体提高了1个数量级。然后,微弧氧化处理后,烧结NdFeB磁体的剩磁和最大磁能积较未处理NdFeB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