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主要分析了复合离子调剖剂的成胶机理,并从调剖体系中聚合物分子量及使用浓度、交联剂用量、苯酚和间苯二酚的浓度等几方面,分析了复合离子调剖剂的成胶规律。讨论了溶液的pH值、水质、剪切状况对调剖剂成胶性能的影响程度。同时对阴离子聚合物作为调剖剂组分的可行性进行了室内试验。  相似文献   

2.
裂缝型低渗透砂岩油藏调剖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吉林油田裂缝发育的油藏特点,研究了一种NK复合调剖剂,它具有封堵裂缝和填充基岩的双重特点。研究了聚合物离子度、交联剂浓度、颗粒用量、温度、水质等因素对复合胶体的强度和成胶时间的影响;还对比了NK复合调剖剂与聚合物/络合铬(Ⅲ)调剖剂及地面预聚颗粒堵剂的强度、堵塞率、突破压力和抗冲刷性。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胶体的各项性能指标都优于其它2种调剖剂。该调剖剂在裂缝发育的油田现场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调剖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庆油区三元复合驱区块中后期含水上升快,不同渗透率油层动用差异大,注入液无效循环的问题,开展了三元复合驱耐碱性调剖剂的研制。通过对交联剂种类及质量分数、聚合物质量浓度及相对分子质量和聚合物溶液熟化时间等的筛选,并结合正交试验,研制出了适用于三元复合驱深部调剖的调剖剂配方,该配方由相对分子质量为2 500×104且质量浓度为2 000 mg/L的聚合物、质量分数为0.15%的离子型交联剂YH-1、质量分数分别为0.1%和0.08%的有机交联剂THM-1和THM-2以及质量分数为0.2%的稳定剂、质量分数为0.1%的除氧剂组成,形成的调剖剂成胶时间为102 h,成胶粘度为3 510 m Pa·s,稳定时间大于60 d,抗盐性好,对三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影响不大。该调剖剂应用于三元复合驱调剖时,能够更好地发挥注入液驱替中、低渗透层的作用,比不应用调剖剂的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4%左右。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注入调剖剂前,加入0.01倍孔隙体积的前置聚合物段塞,能够使调剖剂保持更好的成胶性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PAB调剖剂是由含苯环耐高温聚合物多元有机复合交联剂交联形成的增强冻胶型调剖剂,它无毒无害,成本低、使用方便。本文研究了各组分浓度与调剖剂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剪切时间、温度、pH值和油层物质等因素对PAB调剖剂性能的影响及该调剖剂的现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以聚丙烯酰胺与聚乙烯醇配成聚合物混合溶液,用甲醛和硼砂作为交联剂,形成一种双组分聚合物复合调剖剂体系。考察了两种聚合物的比例、聚合物溶液总浓度、交联剂的配比和用量、温度、盐溶液NaCl的含量等因素对调剖剂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单一组分调剖剂体系,成胶时间和胶凝强度难以同时满足要求;对于双组分聚合物复合调剖剂体系,通过改变体系的组成和配比,可以较好地调整调剖剂的性能,使胶凝时间和胶凝强度同时达到要求。同时,矿化度对该体系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针对油藏渗透率高、高矿化度的问题,以植物胶改性聚合物为凝胶骨架,无机聚合物为主剂,交联剂、交联调控剂为助剂,复配制备了新型复合凝胶堵水调剖剂。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优配方为无机聚合物浓度为8%、交联调控剂浓度为4%、植物胶改性聚合物浓度为0.3%、交联剂浓度为0.3%,按照最优配方制备的新型复合凝胶堵水调剖剂强度好,填砂管模拟实验表明复合凝胶封堵率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7.
复合离子型调剖剂性能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油田改善水驱和聚合物驱的实际需求和现有复合离子型调剖剂的不足,通过室内实验研究,提出了采用普通阴离子型聚合物作为主剂、有机和无机化学剂为交联剂的复合离子型调剖剂,并对调剖剂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与同类型调剖剂相比较,复合离子型调剖剂具有费用低、主剂来源广和对水质适应性强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研制了一种聚丙烯酰胺为主要成分的复合交联聚合物型调剖剂体系,考查了聚丙烯酰胺、稳定剂、温度等因素对调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配方体系可在120℃条件下成胶,可配置出黏弹性高、强度高、黏度保持率高的复合交联聚合物调剖剂。通过室内实验研究,确定该调剖剂可用于120℃以下高温油藏的调剖作业。  相似文献   

9.
根据室内物理模拟实验,通过对不同质量分数调剖体系黏度、封堵性能的测定,筛选出适合萨南二类油层的调剖体系配方。该配方由分子量大于2 500×10^4的聚合物与铬交联剂组成。在优选调剖剂基础上,进行注入时机、注入段塞的优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配制调剖体系时推荐1 200 mg/L聚合物+40 mg/L铬交联剂。调剖剂最佳注入方式是前置调剖,段塞大小为0.05 PV。  相似文献   

10.
针对N油田裂缝性油藏地质特点,前期调剖效果很不理想,开展新型调剖技术研究,以改善开发效果。现通过室内实验对现场提供的调剖剂进行了评价,在目前使用配方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方案,确定了适用于该油藏新的调剖剂配方体系,通过实验确定了适合于N油藏的新型调剖剂配方为0.25%聚合物;交联剂为0.4%乌洛托品+0.2%酚+0.1%酸,并通过室内岩心模拟实验评价最优配方调剖剂的封堵性能。结果表明,该配方适于N油田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温油藏,在模拟油藏温度75℃,以相对分子质量400万、800万、1200万、浓度为0.5%~2%自制阴离子型低水解度(<5%)聚丙烯酰胺(PHPAM)配与0.2%~0.8%环保交联剂聚乙烯亚胺(PEI)交联形成环保堵水凝胶。通过对聚合物浓度,交联剂浓度等影响因素的研究,得出聚合物和交联剂加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出现自聚和过度交联的现象。通过对配制水矿化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矿化度变大,堵剂成胶时间延长,成胶时间可控。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堵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稳定4个月以上,是一种性能良好的长期堵水剂。  相似文献   

12.
聚合物压裂液性能的影响因素及研究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现在油田上压裂液的应用情况,讨论了压裂液的作用机理,同时阐述了稠化剂、交联剂、温度稳定剂以及pH调节剂的应用情况和它们对聚合物压裂液性能的影响,尤其是对耐温性和抗剪切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将疏水缔合物应用于聚合物压裂液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有机凝胶调剖剂强度的剪切恢复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剪切实验研究了两种有机凝胶类调剖剂强度的剪切恢复性能,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凝胶体系的储能模量\耗能模量和相位角的变化,分析了在聚交比一定的条件下,聚合物浓度、温度以及交联剂类型对凝胶剪切后强度恢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应力下,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凝胶的成交点频率向低频移动;相同聚合物浓度和放置时间下,有机金属交联型调剖剂的强度大于有机酚醛交联型调剖剂;同种凝胶体系,在聚交比一定的条件下,浓度高时体系强度的剪切恢复性能好;对于两种凝胶体系来说,温度升高使得体系的剪切恢复性能下降;有机金属交联的凝胶体系剪切恢复能力高于有机树脂交联的凝胶体系。  相似文献   

14.
A油田为大型潜山裂缝性块状底水油藏,因高角度裂缝发育导致底水上升,油田高含水生产,堵水技术需求迫切.为解决常规堵剂封堵强度和处理深度不足,增产效果不佳的问题,开展二次交联凝胶堵剂体系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二次交联凝胶堵剂体系配方为聚合物质量分数为0.3%,第一交联剂聚交比为12:1,第二交联剂质量分数为1.2%~1.4...  相似文献   

15.
低渗透裂缝型油藏复合堵水剂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渗透裂缝型油藏堵水施工过程中堵水剂易沿裂缝向地层漏失这一问题,提出了复合堵水剂的堵水工艺。选定聚酰胺-胺树枝聚合物/有机酚醛交联体系进行配方优选,并研究与复配的预交联颗粒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由2000 mg/L聚合物、1500 mg/L乌洛托品、250 mg/L间苯二酚、1600 mg/L 乙二酸、180 mg/L硫脲、200mg/L氯化钴组成的凝胶体系的成胶强度为21600 mPa·s,稳定时间为103 d,与其复配的预交联颗粒在地层水中的膨胀倍数为15.7,且具有较好的抗盐性。0.3 PV(0.05 PV浓度为2000 mg/L的预交联颗粒、0.2 PV浓度为2000 mg/L的聚合物凝胶体系和0.05 PV浓度4000 mg/L的聚合物凝胶体系)的复合堵水剂对人工造缝岩心的封堵率高达97.25%以上,突破压力梯度最高达13.68 MPa/m,并且具有较好的调整产液剖面的能力。现场施工后施工井综合含水率下降了10.5%,取得了较好的堵水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经过广泛的文献调研和室内研究,得到一种CDG调驱体系。研究了聚合物浓度、交联剂浓度、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成胶粘度的影响,并对CDG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证明CDG调驱体系可以提高波及系数和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交联聚合物成胶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交联聚合物是聚丙烯酰胺与交联剂通过分子内交联和少量的分了障交联所形成的微凝胶体系。研究了影响铝体系交联聚合物成交性能的几个主要因素,包括水质、聚合物剪切率、聚合物分子量、聚合物浓度、聚铝比、聚合水解度等,取得了一些重要认识。  相似文献   

18.
传统淀粉-碘化镉质量浓度检测方法无法检测聚表二元复合驱油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浓度,仅能检测聚合物质量浓度,在时效性、准确性方面也待进一步提高。本技术创新采用COD-定氮联作法,首先通过化学氧化方法将样品中还原性物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全部氧化,获得溶液的总COD值,再采用定氮法测定聚表二元复合体系中聚合物质量浓度。通过对二元复合体系采出液中各组分含量与COD值建立函数相关性,运用数学手段将各个因素及环境影响量化,扣除相应背景值,便可计算得出二元复合体系的组分质量浓度。该技术目前已在海上平台成功推广应用,首次实现了聚表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组分质量浓度在平台上直接检测,可有效地对注入端流体质量和采出端流体组分质量浓度进行把控,对指导海上油田二元复合驱动态跟踪调整和采出液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