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康路 《模型世界》2009,(9):6-11
众所周知,“豹”F是二战中“豹”式坦克系列的最后一个改进型号。它最容易被识别,它最与众不同之处便是其新式的狭型炮塔。炮塔两侧的半球形测距仪也是“豹”F的一大特点。不过,德军最终也没有生产出一辆真正的“豹”F。  相似文献   

2.
《模型世界》2009,(3):68-68
这款1/18的成品“豹”G坦克模型的炮塔可以360度转动,火炮可以俯仰,全车的舱门都可以打开,模型还附带一名涂装完毕的坦克指挥官。从排气管、发动机散热口和炮盾的样式判断,这款模型是典型的后期型号。  相似文献   

3.
《模型世界》2009,(9):48-49
德军主战坦克的特点:德军一直引以为骄傲的“豹”式坦克,在1950年代中期经过重新设计改造代替了美国的装甲车辆,并再次装备了西德军队。它们不仅服役于西德,它们还在欧洲以及全世界的部队中服役——其中包括在加拿大和丹麦的部队服役,并且参与了北约的波斯尼亚和科索沃行动。  相似文献   

4.
康路 《模型世界》2012,(5):6-13
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都已经被历史尘封,但是在二战期间诞生的那些形形色色的陆战装备却依然是军事爱好者、模型爱好者们至今都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是那些德军未参战的计划型战车更是令人百谈不厌。  相似文献   

5.
喜欢二战德国武器装备的模型爱好者对"豹"式战车一定不会陌生,它是二战德军为了弥补当时"虎"式战车的生产进度跟不上以及盟军T-34战车的出现等诸多原因而产生的,在二战德军战车史上不失为一个神话。  相似文献   

6.
《模型世界》2006,(2):70-75
北约军队在巴尔干地区的任务是维护那里的秩序,以确保当地居民重新回到和平的生活环境中。让前南斯拉夫恢复和平生活环境不是一件普通的工作,这就是为什么要组建多国部队北约驻前南地区部队(或称稳定部队SFOR)的原因。这些部队拥有最先进的武器设备,还有训练有素的士兵,以此去完成他们艰难的使命。荷兰第41机械化旅徽标。设在德国西多夫的亚历山大国王轻团的101坦克营徽标。85-KP-37坦克后面带交叉摆放的拖拽钢缆,84-KP-09坦克后面不带。注意荷兰军队作战标志比德国军队简单。101坦克营是B公司的标志,车辆注册登记号是B33。标记做成凸出…  相似文献   

7.
西德设计和制造的“豹”1坦克拥有好几个竞争对手,其中包括美国的M60A1、英国的“百人队长”,它曾经是澳大利亚主战坦克,但从1977年至2007年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替换了它。  相似文献   

8.
张豪 《模型世界》2010,(10):22-27
<正>漫长的准备早在2003年我就买了此盒模型,当时也是冲着T-55是田宫最好的模型之一这个评价出手的。由于内心中追求完美的念头作祟,又先后购入其配套的牛魔王蚀刻片、金属炮管和金属履带。一切都准备就绪后,反而不敢动手制作,原因在于当时的自己还没有用过蚀刻片,没有用过喷笔,没有……简而言之,菜鸟一只,面对这花费七八百"大米"的材料,真是舍不得糟蹋。  相似文献   

9.
刘昉 《模型世界》2008,(7):34-37
名称的由来同I号坦克一样,Ⅱ号坦克首次登场是在西班牙,当时少量的Ⅱ号坦克参战,实战证明,它不是装备了45毫米火炮的苏联T-26s的对手。Ⅱ号坦克随装甲部队大量使用是在波兰和法国战役中,后它又大量在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中使用,在苏联战场中较少看到它的身影。Ⅱ号坦克装甲薄,防护能力差,  相似文献   

10.
梅英 《模型世界》2008,(11):46-48
随着现代科技在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比例模型也被开发得越来越精密仿真度越来越高,广大模友们对模型的要求也越来越多,玩法也趋于多元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塑料膜型被开发出精密的内部细节以及仿真度很高的可动悬挂系统,有些型号的战车还会有仿真度更高的弹性特性被制作出来了,配上一套活动履带实在是再合适不过。这样会大大增加模型的仿真度,也方便上色,方便战车模型的最终配景摆放。  相似文献   

11.
关于“豹”G最终型 Pz.kpfwV“豹”G中型坦克无疑是二战中性能最优秀的坦克之一,与它的前两种型号相比1944年3月改进后的“豹”G型加强了车体装甲,改进了传动装置,增加了车内三防通风装置。“豹”G型的生产直到战争结束,产量达到了3740辆,它是“豹”式坦克系列数量最多的型号。但相对于“T-34”和M4“谢尔曼”坦克,“豹”式坦克防护性能绝对优于“T-34/85”,火炮口径虽然为75毫米,但70倍口径的炮管使得其穿甲能力高于“T-34/85”的85毫米L/54.6火炮,甚至也高于“虎”I坦克的88毫米L/56火炮,更是从全方位性能上超过英美各型同类坦克。因此有了“消灭一辆‘豹’式需要五辆‘谢尔曼’”的说法。但其复杂的工艺不易维修,产量难以和“T-34”、M4“谢尔曼”坦克等盟军坦克相比,这因此成为它无法克服的顽症。  相似文献   

12.
朱凯 《模型世界》2007,(8):16-17
“狼狼啊狗……”——也就是《星球大战》开篇的第一句话英文的汉语音译:很久以前……也就是上个世纪末代的某一天,我从北京一家即将倒闭(也许是转行)的模店中以很便宜的价格搞到了一个“红星”出品的1/35的T-26轻型坦克。之所以买这个,就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用过它。说起来解放军的坦克都跟“T”系列关系深深:T-34/76、T-34/85、  相似文献   

13.
康路 《模型世界》2009,(6):6-11
它没有“豹”式、“虎”式坦克的赫赫威名,但却是二战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武器之,也是二战期间始终伴随德军兵将冲锋陷阵的忠实“老兵”。它对于各位同好来说真是再熟悉不过了,它就是德国Ⅳ号坦克。  相似文献   

14.
影子 《模型世界》2006,(3):10-14
1942年盟军在北非发动了代号为阿拉曼的战役。随着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盟军的坦克在战场上接连不断遭到地雷和火炮的袭击。这些受到重创的坦克得不到良好的维修只好被遗弃,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因此美军观察员向上级反映了他们缺少一种能够用于运输、牵引、维修坦克的大型车辆的问题。同年军方指定西雅图汽车公司和太平洋汽车公司负责开发研制一种30吨-40吨的载重拖车。1943年3月,这种拖车—M26和M26A1登场亮相了。M26拖车是在拖拉机的基础上改造成功的。它采用了同轴链条传动方式,这种传动方式当时是很少见的。这两种款式拖车车头外形有所不同,M26A1拖车在电力系统方面也做了小小的改动。它们装有3个绞盘,具有40吨的载重能力,在当时它们是最大的坦克拖车之一。这两款拖车总共生产了1712辆。后来美国人给它们起了个绰号“恐龙”。  相似文献   

15.
McGRADY 《模型世界》2010,(6):10-15
二战德军序号为Pz.Kpfw.VI的坦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喜欢二战德军坦克模型系列的朋友也肯定耳熟能详。不错、它就是二战传奇坦克TigerI,中文名字:"虎"I。"虎"I坦克、应该是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传奇的坦克。它在火力和防护两个方面将二战坦克性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使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盟军坦克都拥有压倒性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6.
游隼 《模型世界》2012,(4):10-11
“象”式坦克歼击车是波尔合公司利用VK4501(P)的底盘生产出的重型坦克歼击车,起初名为“斐迪南”,稍加改进后又称为“象”式坦克歼击车。“象”式坦克歼击车虽然有众多的先天缺陷,但是其强大的火力和超群的防护性能,使其确立了在世界战车史上应有的地位,其高大威猛形象和笔直的线条感也深深地印在每一个爱好者心中。  相似文献   

17.
易语 《模型世界》2010,(11):10-11
二战纳粹德国为了侵略战争的需要,研制了很多新式武器,其中的红外夜视装备用于战斗的想法要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晚期。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苏军重型坦克威胁,德军在"虎"式坦克服役之初就已经着手研发下一代重型坦克,装备比"虎式"更强力的71倍口径88毫米火炮;车体及炮塔除了增厚的装甲外,更采用了高倾角的抗弹外形;使用梅巴赫公司HL230P30型V形12缸700马力水冷汽油机为其强劲的动力,这一切高性能参数,指向了一个令盟军留下噩梦般记忆的传奇重战车——"虎王"!  相似文献   

19.
Finn 《模型世界》2008,(1):20-23
在二战德军坦克装甲车辆中,很少有像“追猎者”坦克歼击车这样具有传奇的经历。它脱胎于捷克,成长于德国;它的火炮口径不大,却是德军“最后的坦克歼击车”;它原来的名气不大,却在二战后名气大增。成为欧洲许多国家战车博物馆中的珍贵馆藏:它产于二战的中后期,在某些国家却一直服役到上个世纪70年代……。所有这一切,使它成为二战中的“明星战车”之一。  相似文献   

20.
小巴 《模型世界》2006,(3):20-22
历史1941年在德军装甲部队T-34等苏军坦克强大攻势压力下,希特勒要求波尔舍公司和亨舍尔公司提供重型坦克的设计方案以应对苏军的坦克。1942年8月29日,“虎Ⅰ”第一次出现在502重型坦克团第一连,当时该坦克团一连位于列宁格勒。1942年12月,在北非突尼斯附近,501重型坦克团中又出现了“虎”Ⅰ式坦克的身影。接着“虎Ⅰ”被陆续装备到一些重型坦克部队,它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1945年4、5月,“虎Ⅰ”参加了柏林的防御战。“虎Ⅰ”装备的88mm炮威力巨大,这使其成为所有盟军坦克危险的对手,它那厚重的装甲几乎坚不可摧。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