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时分多址(TDMA)和脉冲编码调制(PCM)传输体制来实现基于炮射布设的多传感器探测传输系统,简述了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从设计角度出发,对电波沿地表面传输时的场强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实验给出了系统能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某100mm炮射导弹发射装药的结构特点,结合其内弹道试验结果分析了其装药及弹道特性,通过与国外同类型弹的发射装药进行对比,指出了国产发射药与国外发射药的差别,明确了在此类发射装药的研究和设计时应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炮射巡逻弹药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采用各类陆军火炮和海军舰炮作为发射平台的炮射巡逻弹药,介绍了其发展历史及发展现状,总结出在不断应用相关成熟技术的基础上追求智能化、灵巧化、低成本已成为炮射巡逻弹药的发展趋势.另外,简要介绍了炮射巡逻弹药总体设计研究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如抗高过载技术、机翼制造技术、弹道减速减旋技术、总体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小型低推力长航时发动机技术、双向远距离抗干扰数据链技术及目标侦察及航迹规划技术等,对上述问题的深入研究将有利于炮射巡逻弹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杨泉 《弹道学报》1999,11(4):7-14
“巴黎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过的著名火炮,简述了巴黎炮性能指标,基于反求火炮弹丸动特性,给出弹道结果,使用了4自由度、5自由度和6自由度等几种弹道模型,通过巴黎炮的计算,证帝在计算高仰角远射程旋转稳定弹时,5自由度模型是较好的折衷方案,同时简述了D456R6弹道计算程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炮射导弹俯仰通道超前校正控制器参数的整定和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遗传算法。在对步长加速法和标准遗传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遗传算法良好的全局收敛性和步长加速法优秀的局部搜索能力相结合,提高了优化搜索的效率和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并可用于其他导弹控制器优化设计中。  相似文献   

6.
在不增加过载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炮射导弹发射初速,提出采用包覆随行装药的火炮装药结构。建立了包含半可燃药筒在内的混合装药内弹道模型,主装药选取高能钝感发射药,随行装药利用低燃速药进行包覆处理,分析了不同随行率和包覆层厚度条件下内弹道性能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随行率的增加,弹丸初速提高;通过改变包覆层厚度能够很好地控制随行装药点火延迟时间。  相似文献   

7.
末敏子弹在火药燃气推力作用下从母弹舱内抛出后,其表面红外辐射主要源于减速减旋运动产生的气动加热。针对此问题,应用SIMULINK建立了末敏子弹减速减旋弹道的仿真模型,求解并分析了弹道诸元的变化规律。以部分弹道数据和气流参数为来流条件,利用FLUENT对其气动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飞行条件下的表面瞬态温度、压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末敏子弹在减速减旋段的速度较低,表面温度梯度较小,红外辐射特征较弱; 高温区集中在弹头附近、伞盘以及连接杆部位; 驻点温度的仿真结果与工程计算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论可为末敏弹的红外侦察预警仿真技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经过长期对某型标准弹内弹道性能试验数据统计发现,该型弹药炮管身管特性的初期变化规律与传统的药室增长量理论分析结果不一致,存在着明显内弹道峰效应。该现象的存在将会对弹药验收及质量评估、射击诸元修正、火炮射击精度带来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火炮及弹药的使用安全性。通过对内弹道峰效应的各种假说以及机理分析,以此为理论基础,进行了有关数据的查阅、统计和比对,查明了该型弹道炮管内弹道峰效应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系统介绍西德155mm炮射传感器引爆了弹头SMArt155的技术开发,包括弹头设计、作战原理、传感器引信、信号处理设备等。  相似文献   

10.
针对105 mm炮射导弹武器系统试验中出现的不良射击现象,通过分析其发射装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发射装药优化设计的方案.新方案主要把主装发射药设计为高分子材料钝感七孔粒状单基药,较原管状药装药更具燃烧渐增性和更好的低温度系数特性,燃烧更充分,大大减少炮口烟、焰和炮尾焰等不良射击现象.  相似文献   

11.
舰炮一维弹道修正弹校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舰炮使用一维弹道修正弹的作战效能,根据一维弹道修正弹射击工作原理,分析传统修正射击诸元方法无法适用于一维弹道修正弹的原因。将舰炮使用一维弹道修正弹校射分为射击诸元修正和目标位置修正2个方面,提出利用距离偏差修正目标位置参数进行校射的伪距校射新方法,并提出伪距修正量计算方式。分别对使用新方法前后的射击效能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极大地提高舰炮武器系统的射击效能,对舰炮武器作战效能的提高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迫击炮弹丸出炮口时的尾翼颈部折断问题,考虑弹丸前定心部与膛壁的摩擦,建立了迫击炮弹丸与身管耦合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对弹丸膛内运动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弹丸起始扰动,以出炮口时刻弹丸起始扰动的位移、角位移和角速度构建优化目标函数,以弹丸与身管配合间隙为设计变量,基于Isight软件提供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对弹丸起始扰动进行优化设计,得出了相对最优配合间隙值。结果表明,迫击炮弹丸与身管配合间隙对弹丸起始扰动影响显著,优化后出炮口时刻弹丸质心位移、角位移和角速度均明显减小,该结果对迫击炮弹丸与身管的匹配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弹道修正弹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炮弹在发射和飞行的过程中,受各种随机误差的影响,造成射弹散布。设法减小或控制随机误差影响、改善炮弹地面密集度,始终是常规弹箭技术研究的方向。近年来研究者另辟蹊径,发展和研究了弹道修正理论与技术,即通过对一段实测飞行弹道参数的在线误差影响辨识,后续弹道预报,并通过弹上简易机构进行弹道修正调节,实现低成本下大幅度改善炮弹地面密集度。该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部分文献资料报道,结合多年的研究经验,对弹道修正弹技术的特点、难点及其工程应用中存在的射程扩展量等作一介绍,对未来的技术发展作一展望,以期为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枪炮射击过程中弹丸与身管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枪炮射击时,弹丸在发射药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下与身管发生相互作用。弹丸挤进过程对枪炮内弹道循环有重要影响,其本质是弹丸(弹带)与身管膛壁间的高速冲击摩擦并伴有大变形。弹丸在挤进过程结束后沿导向部向前加速运动过程中,弹带表面发生熔化磨损的几率增大。准静态和实弹射击动态测定的挤进阻力值差别明显,原因在于加载方式不同,摩擦副材料的应变率效应导致其力学性能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摩擦学性能,宏观上表现为挤进阻力的变化。发展新型冲击加载实验方法是揭示弹丸挤进过程内在机理的关键手段。弹丸与身管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枪炮和弹药的优化设计、制造与使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运载火箭构型不确定、目标轨道多、最优化设计工作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化弹道设计方法。通过简化动力学方程及设计变量,将构型不确定且难以建模的非线性规划问题转变为适用于多种构型且方便寻优的简化弹道设计方法。对运载火箭执行不同的目标轨道任务进行了分析,将所有的任务按照有无滑行段进行了分类,提出了针对不同任务的弹道拼接方法。采用该简化弹道设计方法对CZ-3B和Falcon9 2种不同构型的火箭实际飞行曲线进行拟合,验证了简化弹道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身管的烧蚀磨损会制约武器的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提出一种身管与弹丸的熔融磨损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管与弹丸发生熔融磨损过程,将摩擦学和流体力学相关理论运用到身管与弹丸的高温、高速摩擦作用中,建立了身管与弹丸的熔融磨损模型,推导出了熔融润滑状态下的熔化液熔化速度、熔化液厚度及摩擦系数的计算公式,并以某加农炮为例对所建模型进行理论计算与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好地符合了现有的摩擦学理论,为深入研究身管武器的烧蚀磨损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口径火炮提前发射修正弹反导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彬  钱林方 《弹道学报》2012,24(4):47-50,55
为了提高中口径火炮远距离反导能力,针对一维阻尼环机构弹道修正弹的弹道特性和飞行原理,提出提前发射修正弹用于反导的设想,将弹目交汇时间误差融入到中口径火炮对空误差及命中毁伤模型中,采用仿真统计法,获取并修正每发射弹的飞行时间误差,仿真计算得出修正弹与无控弹远距离对巡航导弹的毁伤概率.结果表明:弹道末端通过增阻减速修正弹目交汇时间误差能够大幅提升中口径火炮的远距离反导能力,研究结果为中口径火炮的反导作战使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发展舰炮制导炮弹的必要性,着重探讨了发展舰炮制导炮弹涉及到的抗高过载、总体小型化、增程技术、制导、战斗部、弹炮兼容性等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发展舰炮制导炮弹的3种方法:发展激光半主动舰炮制导炮弹、发展GPS/INS中制导及图像末制导舰炮制导炮弹、发展红外/毫米波复合制导舰炮制导炮弹。该研究能为有效开展舰炮制导炮弹武器的研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舰炮制导炮弹(激光制导)在岛礁战中的独特优势,对其在岛礁战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舰炮制导炮弹在岛礁战中的特点,归纳其对岛礁目标的射击过程,研究不同平台载激光指示器保障舰炮制导炮弹射击指挥。研究结果表明,与导弹和普通舰炮弹药相比,舰炮制导炮弹更适合在岛礁环境下使用。该研究可对未来岛礁战中舰炮制导炮弹的作战指挥、射击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微型扰流片的控制机理及控制效果,以某带微型扰流片的尾翼弹为研究对象,从动力学角度分析微型扰流片动作对尾翼弹飞行弹道的影响,建立了该类弹箭的六自由度飞行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飞行弹道数值仿真;不同速度条件下扰流片对弹箭侧偏和射程的修正结果表明:在弹箭飞行过程中某一个时刻启动微型扰流片后,弹箭的飞行姿态可以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改变其飞行轨迹,达到弹道修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