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激光问世不久,人们就产生了用激光作武器的想法,并进行了概念设计、总体技术、高能激光器、光束控制、发射系统、目标识别、瞄准和跟踪系统、大气传输、目标破坏机理等方面的大量研究工作.目前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对目标的破坏机理主要有三种效应,即热烧蚀、力学效应和辐射破坏.实际上对目标的破坏,往往是这些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不管上述哪种效应,都要求使目标上接收到足够的辐照度.美国的战术型激光武器已经装备部队,用于战区反弹道导弹的机载激光武器已进入装备研制阶段.所以激光对导弹已经构成了现实的威胁.因此,在研究激光对导弹的破坏效应的同时,研究导弹的抗激光加固措施是很重要的.主要包括导弹壳体加固,含抗激光辐射的壳体结构、加固层、涂料,抗激光辐射的材料;导弹导引头罩的抗激光加固;光学和光电装置的抗激光加固等.为了增强导弹等武器装备的抗激光性能,美国国防部采取的措施是:(1)在光电武器系统中,只要效费比合算,就需根据预计的激光威胁以及该系统对这种威胁的敏感性和易损性,采取相应的防护加固和对抗措施.这些系统包括现有的和正在研制中的.(2)所有采用光电装备的新系统,都必须检验它们抗激光武器攻击的能力.这种检查通过正常的国防武器系统新产品审议委员会或其他适当的审批程序进行.  相似文献   

2.
激光武器以激光束直接干扰、致盲乃至完全破坏各种武器装备中的光电装置甚至摧毁武器本身.论述了激光武器的分类及激光武器的软、硬杀伤,在此基础上从反侦察、抗激光欢杀伤以及抗激光硬杀伤等多个方面研究了飞航导弹武器的防护技术.  相似文献   

3.
激光制导、激光杀伤等技术在迅速发展,美俄等国已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各种导弹或反导弹武器上,有效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性能,获得了良好的军事效益。通过对美俄等国激光制导、激光陀螺、激光武器等技术的发展以及这些技术在导弹武器中应用的分析,得出导弹武器使用激光技术,可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并出现新的导弹攻防作战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激光反导与导弹反激光措施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宋亚萍  刘莉萍 《激光与红外》2008,38(10):967-970
简要介绍了激光武器与对抗导弹研究近况,对导弹反激光措施进行了综述,包括旋转导弹、超高音速导弹、反光涂层/隔热护层等加固结构/材料,以及光电器件的防护.指出反激光措施将有助于提高导弹的生存能力与突防能力,并提出"强化辐照,加速损伤"将是强激光武器对抗导弹反激光措施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5.
用于保护大型战斗机(如C-17)免受红外制导导弹袭击的新型红外对抗系统首次采用激光对来袭导弹的内部结构和外形进行扫描,精确识别,并发出正确的干扰信号使其偏离航道。  相似文献   

6.
2001年7月,布什政府向公众透露了研制对抗敌方弹道导弹的防御武器计划,在该项计划中,激光技术将在任何部署的系统中起关键作用。从广义上讲,导弹防御系统包括各种设法在不同地点摧毁弹道导弹的武器,即导弹的火箭引擎起动时,弹头在太空靠惯性飞行时,以及在最后的飞行阶段弹头冲入大气层时均可被激光摧毁。导弹在助推段短短几分钟内,激光最可能在这一阶段,即“主动段”进行拦截。由激光武器装备的飞机和卫星都是导弹在这一飞行段防御系统中的候选武器。据五角大楼弹道导弹防御机构的负责人Kadish介绍,一枚弹道导弹的主动段飞…  相似文献   

7.
根据红外旋转扫描式导弹的制导原理,提出了一种激光干扰信号形式,即用占空比为1:2的方波调制的占空比K和载频ωc可变的脉冲激光,然后系统分析了干扰信号和目标信号通过导引头后的误差信号,并讨论了干扰信号的压制比B,占空比K,载频ωc,调制盘载频ω以及误差信号和目标信号的相位差t0对控制导弹跟踪目标的误差信号幅度和相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侯振宁 《激光集锦》2002,12(3):24-28
红外导弹威胁的日趋严重,迫使人们开发出先进的采用激光技术的红外对抗手段,即激光致盲和相干光定向红外对抗,从而更有效地对抗新一代红外导弹。由于现代导弹多工作在中波红外,所以,工作在中波红外波段的激光器就成为激光致盲武器和相干光定向红外对抗研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研究了红外对抗中的激光器技术,细致分析了强激光对红外传感器致盲原理,综述了国外激光致盲武器和相干光定向红外对抗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9.
10.
11.
对“爱国者”导弹发动机激光破坏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弹主动段飞行时,固体发动机壳体受到燃气内压、发动机推力等载荷的作用,在此情况下,如又受到连续激光的辐照,在热- 力联合作用下,发动机壳体有可能出现局部断裂,发生爆裂型破坏。文中以美“爱国者”导弹固体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对其燃烧时壳体受连续激光辐照的破坏效应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分析了改变激光光斑直径与激光功率密度对导弹固体发动机壳体破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舰载激光武器将成为海上舰艇编队未来反导作战的利器。针对舰载激光武器反导作战问题,研究了典型反舰导弹特性以及激光反导作战的毁伤机理,并以仿真的方法对武器系统毁伤导弹的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基于此,构建航母编队反导作战的典型场景,通过模拟仿真,进一步验证了舰载激光武器在不同状态下应对反舰导弹饱和攻击时的综合抗击能力,为实战条件下舰载激光武器的反导作战运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气后向散射对弹道导弹激光引信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作用距离的不同,与空空导弹及反坦克导弹等激光引信相比,大气后向散射对弹道导弹激光引信的具体影响也不同.本文利用Mie散射理论计算了大气后向散射系数,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大气后向散射对弹道导弹激光引信的影响,探讨了消除大气后向散射影响的技术措施,以供相关课题的工程实施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能量多波段皮秒激光器的技术要求,提出了采用新型无独立单选模块再生放大技术,研究和分析了高功率密度下大能量激光放大系统的抗激光损伤技术、高效倍频、和频及四倍频技术。在重复频率10 Hz时,实现1064μnm输出单脉冲能量239.8 mJ,放大倍数达到108倍,峰值功率密度为40 GW/cm2以上。  相似文献   

15.
张新宝  李柱  谢铁邦 《激光技术》1999,23(5):313-315
在研究连续光泵浦YAG激光器电源特性及光学泵浦用氪灯特性的基础上,设计出新的电源,使连续光泵浦YAG激光器总的能耗下降43%,无故障寿命延长一倍,对连续光泵浦YAG激光器广泛推广应用具有重大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能激光大气传输性能评估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文越  钱仙妹  饶瑞中  王辉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48(12):1203002-1203002(12)
激光在实际大气中的传输效果不仅与其自身传输机理有关,还与大气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准确评估激光大气传输的效果,不仅需要开展激光传输机理的研究,建立激光大气传输数理模型,还需要对实际传输过程中的大气光学特性进行测量、分析和预测。鉴于实际大气环境的复杂性及多因素耦合的制约,激光大气传输的机理研究大都采用大气参数可控的物理实验平台和数值仿真软件平台进行研究,而大气光学特性的研究则在大量实地测量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基于物理相关性分析和数学模型构建的光学湍流模式化表征研究。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高能激光大气传输性能评估技术的发展情况,面向高能激光系统未来的实际应用,指出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应用于弹道导弹防御的机载激光武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载激光武器(ABL)的概念最早萌芽于45年以前,从那之后,这一梦想一直萦绕着五角大楼。美国导弹防御局(MDA)希望在改型的波音747飞机上安装一种化学氧碘激光器(COIL)来实现这一机载激光技术。当激光器安装在改型的飞机上后,机载激光器可产  相似文献   

18.
方启万  殷志祥 《激光技术》1995,19(6):365-370
本文论述了反舰导弹的威胁,现役舰载近程反导防御系统的困难和舰载激光武器的研制概况。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分离模块航天器的激光输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航天任务的日趋复杂化,航天器能源需求越来越高,将激光输能技术运用于航天器能源供给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当前地基激光输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和不足,本文从分离模块航天器的设计理念出发,研究了一种基于模块化航天器的天基激光输能技术。介绍了这种天基激光输能的输能模式和输能过程,分析了其相对于地基激光输能的优势。根据当前激光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实现天基激光输能方式需要解决的五个关键技术,为分离模块航天器的能量供给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中的频谱分析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的测速精度,将频谱分析技术应用于多普勒信号的处理中,先对信号进行频谱细化,再对细化后的频谱进行校正。阐述了几种常见的频谱细化和频谱校正算法的基本原理,并对它们的频谱分析精度和运算量进行了比较。在Matlab平台上将它们应用于理想正弦信号进行仿真,比较了各种算法的优缺点,最后将频谱细化和频谱校正技术应用于实测多普勒信号的处理中。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频谱细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激光多普勒信号的频谱分辨率,频谱校正技术可以准确地校正多普勒频率,减小信号处理的误差。将其运用于激光多普勒测速仪中切实可行,为设计高精度的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