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建筑的物化环境影响分析为出发点,对该过程所消耗的资源、能源及有毒物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定量研究。论文界定了建筑物化环境影响内涵,根据国际环境毒理和化学学会环境评价体系确定12种环境影响要素,依据BEES(Building for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Sustainability)软件计算出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清单,基于支付意愿理论构建了建筑物化环境影响量化模型,并确定江苏地区各环境影响要素的货币值。最后,计算出江苏省某住宅建筑单位面积上环境影响货币值。 相似文献
2.
应用模糊评价的LCA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种应用模糊理论进行产品生命周期评价 (LCA)的定量、综合评价方法 ,目的在于帮助产品设计者在生命周期设计中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在多变量决策模糊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产品环境适应性综合和比较评价算法 ,编制了基于上述算法的程序 ,并对一种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进行了设计和改善 ,结果表明 ,所提评价方法和算法对于绿色产品开发是实用和有效的 . 相似文献
3.
金霞城市污水处理厂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周期评价(LCA)作为一种环境管理工具,可以对当前的环境影响进行有效地定量化分析评价。本文通过对金霞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的分析,选取恶臭气味、固体废弃物、出水水质、有毒气体等典型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收集数据列出一份投入—产出清单,并进行清单分析,在影响评价阶段对清单分析所识别的环境影响因子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表征评价,确定污水处理系统所排放的污染物对生态系统、人体健康等影响,最后通过评价结果提出优化厂区环境、减振降噪、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改善措施,使污水处理厂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服装生命周期影响评价(LCA),得出了服装生命周期中各阶段中对环境影响所占比重,揭示了服装生命周期各阶段中服装使用阶段对环境影响贡献最大。服装洗涤过程中,热水的获得、干衣和洗衣所消耗能源占总能源消耗依次为61.8%,30.9%,7.3%,说明服装洗涤温水的取得以及干衣所需热量的取得,对环境影响贡献最大。数据显示:洗涤温度增加5.5℃,所消耗能源将增加22.3%;干衣时间减少10 min,能源消耗将减少66.7%。 相似文献
6.
孙海兵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0,31(4):7-11
摘 要 从耕地保护补偿激励外部效益供给的角度,运用意愿调查法探讨了宜昌市农户对耕地外部效益的 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户对保护当地耕地外部效益的年平均支付意愿为103元,耕地外部 效益年经济价值达1 876万元;影响农户是否意愿支付的显著因素有耕地保护必要性的认识、教育水平、 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等。该研究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耕地外部效益评估技术、推进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 等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工程建设及资源消耗对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国际环境毒理和化学学会(SETAC)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以及美国标准和技术研究院开发的BEES评价软件的十二类环境影响指标建立钢筋混凝土结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对工程建设及资源消耗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定量评价。以武汉某大学一栋四层、总建筑面积12800 m^2的餐厅工程为研究对象,运用BEES软件计算出单位建筑面积对应的十二类环境影响潜值,并按照我国各类环境影响标准化基准值将其进行标准化和加权分析,研究结果对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建造阶段环境影响定量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命周期评估方法( Life Cycle Assessment ),本文对一教学楼以“相同的建筑平面与面积、相同的服务功能、满足基本安全与经济目标”原则,分别采用木结构、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进行设计。根据建筑设计方案,采用Athena Eco-calculator清单模型计算三种建筑物在不考虑使用阶段运行能耗的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指标,包括能源消耗、原材料使用量、温室效应、酸雨、对人类呼吸健康的影响、水污染、臭氧损耗、光化学烟雾效应等,得出:木结构作为天然有机材料,建筑能耗、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生态破坏均比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低,体现了环境友好性。 相似文献
9.
电力市场环境下,输电阻塞的发生概率加大.当间接阻塞管理不能奏效的情况下,只能由直接阻塞管理来消除.在灵敏度法直接阻塞管理的基础上,把用户支付意愿及在IL辅助市场中的中标信息,作为用户用电效能的指标来考虑,提出一种综合直接阻塞管理方法.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的改进算法广义最小偏差排序方法(GLDM)快速确定节点的负荷削减量.使缓解或消除阻塞后,总的社会福利损失尽可能小.经算例验证,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0.
以四川生猪养殖户为例,运用条件价值评估(CVM)法,获取养殖户对能繁母猪保险的支付意愿及受偿意愿,并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影响农户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性别、家庭总人口等人口学特征以及家庭总收入、养殖业收入、是否遭受过牲畜损失等生产经营特性显著影响农民对能繁母猪保险的支付意愿水平;而性别、养殖业收入和风险总体影响与农户的受偿意愿具有显著相关关系。最后进行总结并从政府、企业、农户等层面提出提高能繁母猪保险参与率、弱化农户生产经营风险、完善现有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LCA法的包装材料环境友好性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包装材料造成的环境影响和资源浪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各种包装材料环境友好性的综合评价比较困难. 针对这个问题,将生命周期评估方法(LCA)引入包装材料环境友好性的评价中,研究了几种典型包装材料生命周期评估的目标和范围界定、各项指标量化和数据分析,对它们的环境友好性作出一个定性的评价,最后对优选出来的生物质降解材料的生命周期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了降低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简称LCA)方法中海量基础数据与评价对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难度,提高评估的效率与可靠性,以Visual Basic.net为平台,开发出适用于中国本土的LCA软件《生命周期分析系统V1.0》.软件中集成了目前国内最大的LCA基础数据库,实现了LCA方法中各有关业务职能的自动处理,并在一些关键环节具有较高的灵活度,使软件可以处理各种复杂的评估系统,缩短了评价周期,有利于推动LCA方法在实际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环境协调性评价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型的系统环境管理工具,环境协调性评价(LCA)近年来得到迅猛的发展。在对环境协调性评价要领和研究框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特点和研究中面临的问题,介绍了环境协调性评价方法的进展情况。最后就LCA研究的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城市建筑的温室气体减排与建筑废弃物的处置和资源化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的支撑,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建立了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方法,分别计算了北京地区某办公和教学用公共建筑的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显示在50 a的建筑生命周期内,使用阶段温室气体排放分别占总排放量的82%和89%,建材生产阶段分别为17.3%和10.4%.为此,根据北京地区能源结构优化与绿色建筑节能的要求,利用情景分析法,通过模型计算,提出了公用建筑温室气体减排的建议.同时基于我国废弃物处理处置现状,对建筑废弃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的不同情景进行了分析,定量核算了不同情景下建筑废弃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量化评价桥梁的综合环境影响,提出了桥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分析了在桥梁的设计、原材料的生产加工、现场的施工、桥梁的运营和维护、桥梁的废弃这5个阶段带来的综合环境影响。应用该方法对武汉市南太子湖大桥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固体废弃物在建筑材料生产过程和桥梁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最大,车辆排放CO2而导致的全球变暖在桥梁运营维护过程中环境影响显著。该结果可作为桥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用于桥梁工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王京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7(2):234-238
通过分析材料产业的环境形势和推广材料环境协调性技术所碰到的问题,主张利用经济手段促使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变成市场需求.针对材料产业的环境问题,剖析了生命周期评价环境损伤计量功能,论证了生命周期评价损伤计量功能对环境损伤计价的支持能力.提出应建立可操作的地区环境损伤计价方法,建立相关标准规则将环境损失转化为货币价值形式纳入会计系统,并构建绿色税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机电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指标与量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系统分析机电产品生命周期特点基础上,确定了系统研究边界与范围,建立了机电产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详细阐述了评价指标的量化计算方法. 最后以小型电机为例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量化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以9FA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全生命周期(LCA)和Eco-indicator99的?环境学分析模型,探究电力生产过程中环境学成本形成过程. 在对系统组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各组件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学影响,并划分影响组件输出产品的环境学影响因素. 从组件层面揭示联合循环机组环境影响的形成过程以及单个组件对整个系统环境影响的贡献程度. 研究表明,大部分组件自身的环境学影响较小,?损引起的环境学影响构成该组件主要的环境学影响,但燃烧室内污染物降低的环境学影响大于其?损所产生的环境学影响. 联合循环电厂生产电力的环境学影响为5.80 mPts/MJ,近乎“超低排放”燃煤电厂生产电力的环境学影响的一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