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朱宏平  熊玉卿 《金属学报》2013,18(11):1297-1303
柚皮苷是一种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促进胃肠蠕动功能,主要存在于枳壳、枳实、骨碎补、化橘红等中药中。柚皮苷的口服吸收差,体内分布广泛,主要经开环、脱氢、裂解等反应产生对羟基苯丙酸、对羟基桂皮酸等代谢产物而排出体外。同时柚皮苷还能够通过抑制部分转运体、代谢酶的活性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过程。本文通过综述柚皮苷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及柚皮苷对其他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的影响,发现柚皮苷代谢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基因多态性对其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影响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易飞  周宏灏 《金属学报》2008,13(3):344-349
天然药在我国及东南亚国家应用相当广泛, 在欧洲及美国, 天然药正日益受到重视。天然药成分虽复杂, 但其单体或有效成分与合成药一样, 大多数是通过细胞色素P450 酶(CYP450)代谢。CYP3A 是很重要的CYP450 酶系, 临床上一半以上药物由其代谢。目前很多体外、体内实验证明多种天然药及其成分广泛影响CYP3A, 从而在合并用药时, 导致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天然药对CYP3A 的调控不仅对安全合理用药有指导作用, 而且对于新药研发和揭示药物相互作用机制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内源性物质代谢是机体在细胞、分子等水平上对内外因素的应答过程,是机体自有成分对生理、疾病及外源物质作用的反馈。药物代谢处置是药物发挥药效和产生不良反应的前提。不同生理或疾病状态下,内源性物质代谢发生改变势必影响药物代谢处置,进而影响药效及不良反应。国内外研究表明,内源性物质代谢变化,可导致代谢通路中某些中间产物或终产物的含量改变,从而引起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的变化。本文就内源性糖代谢、脂代谢、核苷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及激素等对药物代谢处置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不同生理及疾病状态下的临床安全用药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陈群  徐喆  孙华  谢海棠 《金属学报》2013,18(3):241-246
核受体孕烷X受体是一类生物体内广泛分布的激素和环境感受器,不仅可参与能量、胆固醇、胆汁酸等物质的代谢以及调节炎症反应,还可以调控Ⅰ相、Ⅱ相药物代谢酶和相关药物转运蛋白的表达而调节药物代谢,其作用对维持机体诸如细胞增殖分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稳态维持等多种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孕烷X受体结构功能、生物学效应以及其对药物代谢酶和药物转运调节的作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毛细管区带电泳(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CZE)的原理,以及CZE在药物治疗浓度监测、代谢性疾病的诊断、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代谢等方面的应用,并简要地讨论了CZE在药理学及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单克隆抗体药物发展迅速,在肿瘤、免疫、血液等系统疾病领域应用日益广泛。截至2019年其全球处方药物市场占比已达15.3%(1 400亿美元)。单克隆抗体药物作为一种大分子蛋白,因其特殊的结构和生理性质,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均与小分子药物存在较大差异,具有靶点介导的药物处置、非线性药动学代谢、时间依赖性、较长的半衰期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充分了解这些特征有益于该类药物分析方法的开发。单克隆抗体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处置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极大地增加了生物检测的难度,因此必须建立专属、灵敏、准确、可重复的测定分析方法。本文旨在论述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常用分析方法及其优缺点、体内分析方法学验证要求等,并逐点与小分子药物进行对比讨论,以期为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分析技术开发提供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7.
孕烷X受体(PXR, NR1I2)是生物体内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基因表达的主要调控因子之一。近来研究发现,PXR介导的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的过表达,与化疗药物多药耐药的产生密切相关。鉴于PXR在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调控中的重要性和PXR转录调控的多样性,有必要对其导致的多药耐药形成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综述了PXR介导的代谢酶和转运体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及其引起化疗药物多药耐药的相关研究进展,为提高化疗药物敏感性、逆转化疗药物的多药耐药提供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肝、肠首过代谢有时是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介绍了肝脏和小肠中药物代谢酶的分布、含量和催化活性,比较了两者在生理结构上的差异对首过代谢的影响,对有关研究方法,包括体外、原位、体内、体外-体内结合以及基因敲除和转基因模型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9.
朱涛  柳晓泉 《金属学报》2016,21(4):404-411
目的: 对穿心莲内酯磺化物E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及代谢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 大鼠分别口服、静注穿心莲内酯磺化物E后,采用LC-MS/MS 法测定血浆中原型药物浓度,并估算其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LC-MS/MS法分析鉴定给药后大鼠血浆、尿液、胆汁和粪便中的代谢物。结果: 口服给药后,穿心莲内酯磺化物E在大鼠体内吸收较为迅速,但绝对生物利用度仅为 0.16%,并迅速从体内消除。进一步的代谢研究发现,静注和口服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主要代谢物分别为脱水产物,谷胱甘肽结合物及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其在血浆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为原型药物和脱水产物。结论: 口服给药后,穿心莲内酯磺化物E以原型药物的形式吸收进入体内,并在体内进一步代谢。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对穿心莲内酯C-19位的羟基进行磺化虽然提高了其水溶性,但降低了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0.
徐慧  杨新宇  赵哲辉  王琰 《金属学报》2021,26(8):851-862
多糖药物是一类安全有效的天然药物,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氧化等广泛的药理活性,目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由于多糖本身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大部分没有紫外吸收和荧光基团,使得多糖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均比较困难。此外,内源性的糖类物质也可能对生物样品中的多糖测定造成一定干扰,因此,多糖药物的体内代谢及PK/PD关键技术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综合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多糖药物的生物学活性、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综述,提出肠道菌可能是影响多糖药物代谢及药效的潜在“器官”,并对肠道菌介导的多糖药物体内代谢及PK/PD关键技术研究提出思考,以期为多糖药物的药代、药效及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更多可参考的科学思路。  相似文献   

11.
细胞因子在创面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种细胞因子协同作用参与创面修复,虽然对细胞因子的研究很多,目前临床单纯使用细胞因子治疗创面并未起到理想的效果,今后细胞因子的序贯给药或者其给药系统研究可能是其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策略。本文就近年来主要的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在创面修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黄路  阳国平 《金属学报》2013,18(7):818-823
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Cytochrome P450 oxidoreductase, POR)是将电子从NADPH转运至所有肝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s,CYP)中的唯一供体。药物、类固醇激素等物质的代谢和转化需要CYP参与。POR基因具有遗传多态性,遗传变异可以改变CYP活性,引起P450氧化还原酶缺陷(P450 oxidoreductase deficiency,PORD)、临床药物代谢和反应差异。本文将从POR的结构功能、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及其对酶活性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总结近年来POR遗传多态性对CYP酶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金晶  程虹 《金属学报》2021,26(10):1193-1199
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通常是一种以快感缺失,认知功能减弱以及社交障碍为特征的情感障碍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慢性应激动物模型以及MDD患者中普遍存在能量代谢紊乱的现象。线粒体在能量代谢中起着核心作用,同时还参与调节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过程。那么,线粒体代谢异常改变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现对线粒体能量代谢参与抑郁症发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抑郁症发病机制以及靶向线粒体为基础的新型治疗策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后基因组时代重要的组学技术。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蛋白质表达的整体研究,对疾病机制、药物疗效研究意义重大,其中的定量蛋白质组学近年来应用广泛。肝脏是体内最重要的药物代谢器官,超过70%的药物经过肝脏代谢。本文旨在介绍定量蛋白质组学目前为止的常用技术,以及近五年定量蛋白质组学在药物性肝损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肝细胞癌等常见肝病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5.
胡蕾  高利臣  卓伟  周宏灏  范岚 《金属学报》2012,17(7):821-827
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 (cytochrome P450 enzymes,CYP)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生化反应,参与许多内、外源化合物的代谢和激素类化合物的合成。CYP450氧化还原酶 (cytochrome P450 oxidoreductase, POR) 是所有肝微粒体内CYP酶的唯一电子供体。POR不仅可作为电子供体参与由CYP介导的药物代谢,而且可通过1-电子还原反应直接介导一些抗肿瘤前体药物的代谢和转化。可见,POR在药物代谢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众多研究证实,编码人POR的基因具有遗传多态性,对临床药物代谢乃至疗效有着显著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下面对近年来POR的药物基因组学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生理药动学模型发展现状及其在药物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理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是一种基于生理机制的模型,能够模拟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外推特殊人群、临床试验剂量的选择、个体化用药及研究不同因素对药动学过程的影响等领域。本文对PBPK模型发展现状进行简述,简要介绍PBPK模型的应用流程,并对其近年来在药物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对该领域感兴趣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尿酸血症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由于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代谢性疾病。慢性HUA和痛风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等合并症密切相关。及时有效地进行降尿酸治疗(urate lowering therapy,ULT)是减少尿酸盐沉积、预防痛风发作、减轻对肾脏损害、减少其他伴随疾病发生的关键。根据药物作用靶点的不同将降尿酸药物主要分为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促进尿酸溶解的药物以及最新发现的可同时抑制尿酸生成和促进排泄的药物四大类。近年来,新药的开发,药物的引进以及药物的联合应用已成为热点。本文就近年来降尿酸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许卫华  王晖  许卫铭 《金属学报》2002,7(5):434-436
目的 探讨川芎嗪的鼻腔吸收及冰片的促进作用。 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鼻腔重循环法, 研究川芎嗪鼻腔吸收的量效关系及冰片对其鼻腔吸收的影响。 结果 循环液中川芎嗪的浓度在0.25, 0.75,1.25 g·L-1时, 鼻腔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195、0.0227、0.0241 min-1;但当药液浓度为2.5, 5.0g·L-1时, 鼻粘膜吸收速率常数随川芎嗪浓度的增加反而减少。 结论 川芎嗪可通过鼻腔吸收, 冰片对其鼻腔吸收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羟基磷灰石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无机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且能诱导骨组织的生长,促进组织缺损的修复,是性能优异的骨修复材料。近年来,纳米羟基磷灰石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在生物医学领域展现出新的应用功能。但是,为了发挥纳米羟基磷灰石独特的功能特性,常常需要对其进行表面修饰,以满足生物医学应用的条件和要求。从生物医学角度,针对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在生物显影、DNA转染、药物递送、与高分子复合、促进成骨和抑菌等方面的应用,对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研究进行论述,探讨相关表面修饰思路和技术及修饰应用效果。通过表面修饰,不仅可以提高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的分散性和悬浮稳定性,提升药物装载能力和促进成骨能力,还可以赋予其生物显影能力、主动靶向功能和抑菌能力。总之,表面修饰是一种促进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生物医学应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