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兰凤  金豪杰  高宝斌  卢园园  李军 《金属学报》2013,18(10):1126-113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时布托啡诺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罗哌卡因的最佳有效浓度。方法:121例初产妇接受L2-3硬膜外分娩镇痛,前31例患者中第一个患者接受 0.15%罗哌卡因+20 μg/mL 布托啡诺复合液,随后的产妇运用改良序贯法确定布托啡诺的ED50。另90例患者按硬膜外用药不同随机分为 0.08%罗哌卡因+16 μg/mL 布托啡诺(B1组)、0.10%罗哌卡因+16 μg/mL 布托啡诺(B2组)及 0.12%罗哌卡因+16 μg/mL 布托啡诺(B3组)。监测分娩镇痛过程中阻滞平面和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镇静镇痛评分及宫缩胎心;记录麻醉起效时间、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增加例数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记录恶心、呕吐 、瘙痒、胎心减速等副作用发生率。结果:布托啡诺的ED50值及ED95值分别为14.79(95%CI 13.91~15.61)和 16.84(95%CI 15.86~20.97) μg/mL。B1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长于B2、B3组(P<0.05),给药后30、60和 90 min 时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2、B3组,停药时VAS评分明显高于B3组(P<0.05);B1组在镇痛后第4~6次宫缩时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2、B3组(P<0.05)。B3组运动神经阻滞发生的例数明显高于B1、B2组(P<0.05)。结论:0.10%罗哌卡因复合16 μg/mL布托啡诺行分娩镇痛时镇痛效果好、无运动阻滞、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沈晓署  甘果  袁力勇 《金属学报》2008,13(8):905-908
目的:确定剖宫产时蛛网膜下隙0.75%罗哌卡因(ropivacaine, Rop)麻醉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32名ASA Ⅰ~Ⅱ 、择期在蛛网膜下隙-硬膜外隙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下剖宫产产妇参加试验。第一位产妇0.75% Rop 剂量为12.8 Mg, 以相邻剂量的98.4%为剂量的变化幅度。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别以针刺法及改良Bromage 法测定。麻醉有效的指标为:蛛网膜下隙给药后10 min 内感觉平面阻滞达到T7、Bromage 达3分、切皮不痛、肌松满意。计算剖宫产时蛛网膜下隙0.75% Rop 麻醉的ED50 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32名产妇中有5例麻醉效果可疑, 剔除出本研究。根据其余27名产妇序贯试验得出剖宫产时蛛网膜下隙0.75% Rop 麻醉的ED50 为11.97mg, ED50 的95%CI为11.75~12.19 mg 。结论:L3~4间隙CSEA 下剖宫产时, 蛛网膜下隙0.75%罗哌卡因麻醉的ED50 为11.97mg 。  相似文献   

3.
董如建  何锐  李玉红 《金属学报》2015,20(2):188-193
目的: 研究性别差异对罗哌卡因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手术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是双盲设计,前瞻性研究,选择ASA I级,择期在骶管麻醉下行肛肠手术患者70例,按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每组35例。两组第一例患者罗哌卡因浓度均为 0.2%(20 mL),相邻浓度之差为 0.025%,以对切皮无痛作为有效指标。罗哌卡因给药浓度的增加或减少根据前一个患者的反应决定。应用Dixon法和概率回归分析(Probit)法计算骶管麻醉罗哌卡因EC50结果: Dixon计算得男性组和女性组罗哌卡因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手术的EC50分别为 0.296%(95% CI:0.286%-0.307%)和 0.389%(95% CI: 0.372%-0.407%);Probit法计算得EC50值分别 0.295%(95% CI:0.173%-0.325%)和 0.382%(95% CI: 0.352%-0.405%);EC99值分别为 0.364%(95% CI: 0.330%-1.313%)和 0.422%(95% CI: 0.400%-0.646%),女性组EC50显著高于男性组(P<0.01)。结论: 罗哌卡因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手术时,女性患者的EC50较男性增加31%,提示应根据性别调整罗哌卡因的浓度实施骶管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手术病人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选择12例上腹部手术病人,硬膜外腔注入0.5%罗哌卡因,并行全麻诱导,于输入罗哌卡因后1、10、20、30、45、60、75、90、120、150、180min分别从左桡动脉采血,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罗哌卡因血药浓度,用DAS2.0药动学统计软件拟合房室模型,并计算各项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术中、术后均未见与罗哌卡因有关的不良反应,罗哌卡因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为10min;Cmax为0.713mgL;t1/2α为122min;t1/2β为190min;AUC0→180为(72±10)μg·mL-1·min-1结论:复合全麻下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药物代谢符合二室模型,安全性良好,镇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持续静脉输注舒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醚对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行全麻下甲状腺手术患者45例,ASAI~II级,18~60岁,随机分为A、B、C三组(n=15),诱导时分别给予舒芬太尼0.15、0.30、0.45 μg/kg。术中,分别持续输注舒芬太尼0.15、0.30、0.45μg·kg-1·h-1,复合吸入七氟醚-笑气,根据血流动力学调整七氟醚浓度,维持吸入麻醉药最低有效浓度(MAC)1.0~1.3,并计算七氟醚用量。记录气管插管前、后及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术后24h随访。结果: 舒芬太尼0.15 μg/kg剂量组血压升高者较多,0.45 μg/kg组发生低血压、需要药物支持者较多。随舒芬太尼用药量加大,七氟醚用药量减小。持续输注舒芬太尼0.45μg·kg-1·h-1可明显延迟自主呼吸恢复。结论: 持续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30μg·kg-1·h-1复合吸入七氟醚应用于甲状腺手术,麻醉效果好,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Ⅱ 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3个中心124 例择期在低位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等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A 组注入0.75 %盐酸罗哌卡因15 ml,B 组注入0.894 %甲磺酸罗哌卡因15 ml。结果: 不论是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点分布、效果及效果维持时长方面,还是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循环、呼吸、肝肾功能等方面,甲磺酸罗哌卡因均表现出良好的作用,与盐酸罗哌卡因无明显差异,二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具有相似的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董锡臣  黄宇光 《金属学报》2013,18(9):1004-1007
目的: 探讨等容血液稀释对罗哌卡因阻滞犬坐骨神经时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健康杂种犬12只,体重 13.5~15.8 kg,年龄6~8月龄,随机分为两组(n=6):A组为等容血液稀释组,B组为对照组。肌肉注射3%戊巴比妥钠 30 mg/kg 麻醉后,解剖坐骨神经,鞘内置管,恢复 48 h。股静脉与股动脉穿刺。等容量血液稀释组由股动脉放血,同时经股静脉1∶1快速输入6%羟乙基淀粉,直至红细胞压积达25%。两组分别采用 0.5%罗哌卡因 10 mg/kg 行单次坐骨神经阻滞,分别于罗哌卡因给药前、给药后10、20、30、40、60、90、120、150、180、240、360、720 min 抽取股动脉血 5 mL,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心率(HR),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未见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和其他局麻药中毒症状,各时点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稀释组分布半衰期(t1/2α)、峰值浓度(Cmax)、曲线下面积(AUC)、一阶矩曲线下面积(AUMC)降低,消除半衰期(t1/2β)、达峰时间(tmax)延长(P<0.01)。结论: 等容血液稀释对罗哌卡因的药代动力学产生影响,降低了血药峰值浓度(Cmax)。  相似文献   

8.
魏栋  张晖  袁琳淞  于洋 《金属学报》2016,21(10):1173-1177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ASA I~II级择期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手部和前臂手术的患者,局麻药依次为A1组(0.3%罗哌卡因)、B1组(0.4%罗哌卡因)、C1组(0.5%罗哌卡因);并分别加入1 μg/kg右美托咪定组成对应的A2、B2和C2组。记录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阻滞效果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中循环变化。 结果: 三个浓度对应的观察组患者的起效时间与单独使用罗哌卡因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后与单纯使用罗哌卡因相比较(A2与A1,B2与B1,C2与C1),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均明显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组与A1组比较,阻滞效果优的比例明显增加。添加右美托咪定的三个实验组在注入局麻药后60、90、120 min的平均动脉压与对应的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并且这三个实验组在30、60、90、120 min的心率比相应浓度对照组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均可以延长感觉神经阻滞时间,但没有延长运动阻滞持续时间,0.3%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可以提高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与混合局麻药腹横肌平面阻滞这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妇科腹腔镜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的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右美托咪定静脉组(DIV组)、右美托咪定腹横肌平面浸润组(DTAP组)。DIV组在麻醉诱导前15 min内泵入右美托咪定1 μg/kg,DIV组和DTAP组均在麻醉诱导前行B超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DIV组)和0.375%罗哌卡因20 mL含右美托咪定1 μg/kg(DTAP组) 。术中麻醉维持Nacrotrend指数值37~46,两组术后均不使用镇痛泵。记录右美托咪定泵入前(T0)、诱导前(T1)、插管后1 min(T2)、气腹后5 min(T3)、气腹后30 min(T4)、气腹结束后5 min(T5)的血压、心率,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SBP×HR。记录术后24 h不同时点的VAS评分。结果: 与T0 时刻相比,DIV组在T 2-3时点收缩压(SBP)升高(P<0.05),在T1 时点HR下降明显(P<0.05),在T 1-3 时点RPP变化明显(P<0.05或P<0.01)。与DTAP组相比, DIV在T3 SBP升高(P<0.05)、RPP增大(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混合局麻药腹横肌平面阻滞相对静脉泵入血流动力学稳定,延长局麻药时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能否减少全麻气管拔管反应。方法: 选择常规全麻并七氟烷吸入维持的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Dex负荷量0.4 μg/kg后0.01 μg•kg-1•min-1持续泵注)、小剂量瑞芬太尼组(R组, 持续静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1.5 ng/mL效应室浓度)、Dex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组(DR组,Dex负荷量0.4 μg/kg后0.01 μg•kg-1•min-1持续泵注复合静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1.5 ng/mL效应室浓度),每组20例。记录拔管前(T1)、拔管后1 (T2)、5 (T3)、10 min (T4) 患者心率、血压及SpO2,观察苏醒期患者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呛咳情况;在PACU 5、10及20 min时行镇静评分。结果: 三组各记录时点生命体征平稳。三组患者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严重呛咳反应发生率较D组、R组显著减少(15% vs 55% vs 40%,P<0.05)。三组患者在PACU 5、10、20 min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x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可有效减轻拔管期呛咳反应,且不影响患者清醒及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1.
熊波  史琪清  王炫 《金属学报》2008,13(5):573-577
目的:观察局部浸润罗哌卡因对小儿阑尾术后的镇痛作用, 并与吗啡进行对比。方法:40例4 ~ 13 岁全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患儿, 随机双盲分成罗哌卡因组:0. 75% 罗哌卡因(2. 5 mg/kg, 皮下和腹横筋膜下浸润注射) + 生理盐水(0. 4 mL/kg, i. v.), 对照组:生理盐水(0. 4 mL/kg, 皮下和腹横筋膜下浸润注射) +吗啡(50 μg/kg, i. v.) 。采用家长视觉模拟评分法(PVAS) 和客观疼痛评分法(OPS), 评估术后24 h 内不同时间段镇痛效果并记录疼痛分数、吗啡消耗量、应用吗啡人数以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与吗啡对照组相比, 罗哌卡因组PVAS 评分和OPS 评分除第24 h 时间段外, 其余各时间段镇痛效果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在术后0. 5 h 时, 罗哌卡因组吗啡消耗量[(2. 4 ±10. 9) μg/kg] 明显低于对照组[(15. 8 ±23. 9) μg/kg], 吗啡应用人数(1/21 例) 也少于对照组(6/19 例), 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术后24 h 内罗哌卡因组总的恶心呕吐发生率19% (4/21 例) 低于吗啡对照组42% (8/19例) 。结论:罗哌卡因术后局部浸润镇痛效果类似于吗啡, 能推迟术后首次要求吗啡镇痛的时间, 减少吗啡的消耗量, 且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王武  杨莉  吴绍芳  吴炜  雷李培 《金属学报》2012,17(10):1163-116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在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腭咽成形术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组(FD组,n=25),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组(MR组,n=25)和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组(DR组,n=25)。FD组:芬太尼 2 μg/kg、氟哌利多0.08 mg/kg静注;MR组:咪达唑仑 0.05 mg/kg、瑞芬太尼 1.0 μg/kg(1 min 内注完)静注后,瑞芬太尼以 0.06 μg·kg-1·min-1维持至插管成功;DR组:10 min 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 0.6 μg/kg 后静注瑞芬太尼 1.0 μg/kg(1 min 内注完),继以瑞芬太尼以 0.06 μg·kg-1·min-1维持至插管成功。3组插管前Ramsay评分均≥4分。记录入室时(T0)、置入喉镜前(T1)和气管插管即刻(T2)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插管时间、插管过程中呼吸抑制、病人耐受及术后遗忘情况。结果: 与FD组比较,MR组和DR组T0时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2时MAP降低,HR减慢(P<0.05),其中DR组比MR组HR降低更加明显(P<0.05)。MR组和DR组插管舒适度优于FD组(P<0.05),插管过程的遗忘情况优于FD组(P<0.05)。MR组插管过程的遗忘情况优于DR组(P<0.05),插管过程中DR组呼吸抑制少于FD组和MR组。结论: 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可很好地抑制清醒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插管过程舒适,有一定的遗忘效应,无明显的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体外循环(CPB)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方法: 择期CPB下行心脏手术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n=25):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氯胺酮组(K组)和复合组(DK组)。麻醉维持采用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平均动脉压于65~70 mm Hg。麻醉成功后D组经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1.0 μg/kg (大于10 min),随后以0.5 μg•kg-1•h-1泵注至术毕前30 min;K组予氯胺酮0.5 mg/kg静脉注射;DK组静脉予氯胺酮 0.5 mg/kg和右美托咪定1.0 μg/kg(大于10 min),随后以0.5 μg•kg-1•h-1泵注右美托咪定至术毕前30 min。麻醉成功后(T0)、CPB结束(T1)、手术结束(T2)和术后6 h(T3)、12 h(T4)采静脉血, ELISA法测定血清IL-6、TNF-a和IL-1β;定量ELISA法测定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结果: 与C组比较,D组、K组和DK组TNF-a和IL-1β 浓度T2、T3时均降低(P﹤0.05);与D组比较,DK组T2 和T3 时TNF-a 和IL-1β均显著降低(P﹤0.01)。与C组比较,D组、K组和DK组T2、T3 和T4时血NGAL水平均下降(P﹤0.01);与K组比较,DK组T3时血NGAL水平降低(P﹤0.05)。血NGAL水平与IL-6、IL-1β浓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0.5 mg/kg复合右美托咪定1 μg/kg给予,随后持续右美托咪定0.5 μg•kg-1•h-1泵注能显著减轻心脏手术患者CPB期间炎症反应,降低血NGAL水平,减少AKI。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羟考酮和舒芬太尼对缺血型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血管重建术的缺血型烟雾病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羟考酮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26例。于手术进行到颞肌贴敷前即刻,分别给与羟考酮组、 舒芬太尼组患者0.1 mg/kg羟考酮、0.1 μg/kg舒芬太尼,术毕转入麻醉复苏室(PACU)。比较两组患者定向力恢复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及在PACU停留时间;比较患者在麻醉前和PACU期间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 (HR);比较患者恢复定向力后10 min疼痛VAS评分及术毕3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患者麻醉苏醒期间呼吸抑制、拔管呛咳、恶心呕吐、不良记忆的发生情况。结果:羟考酮组患者定向力恢复、气管导管拔出以及PACU停留时间均短于舒芬太尼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定向力恢复后10 min疼痛 VAS评分、术毕30 min的Ramsay评分以及各时点MAP、HR均无统计学差异。羟考酮组患者拔管后呼吸抑制率、术后恶心呕吐率较舒芬太尼组低(P<0.05),而拔管呛咳、不良记忆等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羟考酮可有效应用于缺血型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的术后镇痛;与舒芬太尼相比,使用羟考酮术后镇痛可减少麻醉苏醒期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发生,提高烟雾病患者麻醉苏醒期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5.
张帆  章杭  李丰 《金属学报》2012,17(3):342-345
目的: 观察地佐辛联用舒芬太尼对妇科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将150例妇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舒芬太尼组、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组。静脉镇痛记录术后 24、48 h 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度评分(BCS)、镇静评分(Ramsay)、呕吐评分,记录各种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地佐辛组、舒芬太尼组、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组之间用药后 24 h 和 48 h 比较:联合用药组VAS、BCS、呕吐评分较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除了木僵、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三者之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其他指标联合组优于其他两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妇科术后静脉镇痛临床效果佳。  相似文献   

16.
高峰  张细明  宋立强 《金属学报》2008,13(9):1017-1020
目的:观察0.75% 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量效关系。方法:选择足月、单胎产妇120 例, 按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用药量(0.75% 罗哌卡因原液) 随机分为4 组:Ⅰ 组为1.5 mL;Ⅱ组为1.8 mL;Ⅲ组为2.1 mL;IV 组为2.4 mL, 每组各30 例。观察注药后30 min 内各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1) I~IV 组注药后30 min 内的痛觉消失最高阻滞平面中位数分别为T10、T8、T6 和T5 。(2) 在观察的30 min 内, III 组有3 例(10%)、IV 组有8 例(27%) 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III 组有5 例(17%)、IV 组有12 例(40%) 出现血压下降至90 mm Hg(1 mm Hg=0.133 kPa) 以下, I、II、III 组分别与IV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4 组的下肢运动阻滞(BromageⅢ级阻滞) 例数(率) 分别为3 例(10%)、6 例(20%)、10 例(33%) 和18 例(60%), 除I、II、III 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V 组与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III 组有4 例(13%)、IV 组10 例(33%) 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III 组有4 例(13%)、IV 组有12例(40%) 出现心动过缓, 心率均降至55 次 min 以下。(5) I 组有8 例, II 组有3 例在手术切皮时仍有疼痛, III、IV 组麻醉效果良好且腹肌松弛。结论:0.75% 罗哌卡因原液1.8~2.1 mL 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剖宫产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围手术期应用加巴喷丁对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70例ASA I~II级行择期肺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n=35)和对照组(B组,n=35)。A组在术前 2 h 服用加巴喷丁 300 mg,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加巴喷丁 300 mg,tid,持续至手术后 10 d,B组服用安慰剂,方法同A组,两组患者全身麻醉前均行胸椎硬膜外腔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连续术中及术后镇痛3 d。随访患者术后第 0.5、2、4、6个月慢性胸部疼痛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术后第 0.5、2个月,A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 52.8%、36.1%,B组分别为 57.1%、42.9%(P>0.05);术后第4、6个月,A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 19.4%、13.9%,B组分别为 25.7%、20.0%(P<0.05)。A组与B组比较,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缩短。两组生活满意度指数B(LSI-B)调查评分在随访的第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口服加巴喷丁可有效预防及降低开胸术后病人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苏洋  周峰  丁金磊 《金属学报》2023,28(1):59-65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镇痛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10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组(S组)、低剂量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组(LC组)和高剂量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组(HC组)。术毕行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S组镇痛泵配方:艾司氯胺酮1.2 mg/kg、舒芬太尼1 μg/kg;LC组镇痛泵配方:舒芬太尼1 μg/kg;HC组镇痛泵配方:舒芬太尼1.5 μg/kg;三组镇痛泵均加入托烷司琼1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 100 m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 h(T1)、12 h(T2)、24 h(T3)和48 h(T4)静息及运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评估并记录术前24 h(T0)、术后24 h(T3)、48 h(T4)、72 h(T5)和7 d(T6)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记录患者补救镇痛次数、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无效按压次数,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焦虑方面,T0三组SAS评分无差异,S组和HC组T3、T4的SAS评分低于LC组(均P<0.05),T5、T6的三组S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抑郁方面,T0三组抑郁人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S组T3、T4、T5抑郁人数少于LC组和HC组(均P<0.05),T6三组抑郁人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镇痛方面,T1三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S组和HC组T2、T3、T4静息及运动VAS评分均低于LC组(均P<0.05),术后48 h内的PCIA自控次数和无效按压次数LC组高于S组和HC组(P<0.05),三组在术后疼痛补救次数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方面,S组和LC组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优于HC组(均P<0.05),三组在嗜睡、呼吸抑制、分离症状和噩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镇痛可有效降低术后患者的抑郁及焦虑评分,镇痛效果良好,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董锡臣  黄宇光 《金属学报》2013,18(8):907-909
目的: 观察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变化对舒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全麻腹式子宫全切除术患者60 例,ASA I-Ⅱ级,随机分为 2组,绝经期女性组(Ⅰ组)与未绝经期女性组(Ⅱ组),每组30例,两组术后均行病人自控镇痛(PCA)。PCA配置方法:舒芬太尼 100 mg+恩丹西琼 8 mg 以生理盐水配至 100 mL,于手术结束前 30 min 连接静脉镇痛泵,均以 2 mL/h 的速度持续静脉泵输入。记录患者连接止痛泵后4、8、12、24、36、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小于3,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4、8、12、24、36、48 h 的镇静评分<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女性绝经前后雌激素水平变化对舒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无显著影响。舒芬太尼用于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Na2SiO3电解液体系下,对ZAlSi12Cu2Mg1微弧氧化膜的形成进行研究,通过改变NaOH的含量,研究了其对电解液的电导率、微弧氧化的临界起弧电压、膜层特性及微观形貌的影响。并测定了氧化膜的相组成。结果表明:NaOH含量从1.0 g/L到3.0 g/L变化时,电解液的电导率由14.00 ms/cm几乎呈线性增大到26.28 ms/cm,正向临界起弧电压由360 V呈线性降低下降到290 V;含量从1.0 g/L增大到2.5 g/L时,膜厚从92 μm迅速增加到125 μm。含量超过2.5 g/L,膜厚减小,致密层所占比例下降。XRD分析表明:氧化膜层中主要由莫来石、SiO2和α-Al2O3、γ-Al2O3和WO3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