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疆三塘湖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塘湖盆地的发展演化受不同时期板块构造背景的制约,形成碰撞前陆盆地、周缘前陆盆地及类周缘前陆盆地等原型盆地,相互叠加和改造,形成多种含油气系统。基于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和烃源岩、储集岩和盖层特征,划分出三类含油气系统,即C2+3-P1(·)含油气系统、P2-P2(·)含油气系统、J1+2-J2+3(!)含油气系统,并分析了每类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2.
中苏门答腊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及其油气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演化控制了中苏门答腊盆地始新世—全新世的海侵—海退旋回:始新世—渐新世,盆地处于同生裂谷早期,盆地低洼区主要发育小范围陆相沉积;中新世时,盆地进入同生裂谷后期而继续断裂扩张,早期发生了来自西南方向的海侵,中中新世之后盆地几乎全部被海水淹没;到中新世晚期盆地开始遭受挤压,海水逐渐退出盆地.生储盖分布明显受沉积相控制,烃源岩和盖层主要为深海—半深海页岩,而储层主要发育于三角洲相和滨浅海砂岩中.  相似文献   

3.
南华北盆地黄口凹陷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口凹陷的区域地质、地震、钻井、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等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黄口凹陷的构造演化经历了5个阶段;,指出黄口凹陷内存在4套烃源岩和3套生储盖组合,其中最主要的烃源岩是石炭一二叠纪煤系;黄口凹陷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为黄口次凹的中、西部及商丘次凹,而黄口次凹中向杨集、砀山凸起的斜坡带是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西部盆地构造特征及其含油气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西部盆地是一个发育在前中生代基底上的中生代盆地,其内部被两个隆起带分国六个坳陷,并沉积了侏罗-白垩系两套生油层系,与有关储集岩,盖层相结合,具有形成多种型油气藏的可能性,如能加快该盆地油气勘探步伐,则有可能获得一定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6.
三塘湖盆地构造演化与原型盆地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塘湖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中泥盆世-晚泥盆世早期洋壳俯冲,晚泥盆世晚期-早石炭世残留海盆地和晚石炭世以来的板内构造演化等三个大的演化阶段。其中,板内构造演化阶段又分为4个亚段,即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碰撞造山亚段,晚二叠世-三叠纪“A”型俯冲与前陆盆地形成亚段、侏罗-白垩纪应力调整与坳陷形成亚段和第三纪以来的“A”型俯冲与再生前陆盆地形成亚段,相应地叠合了6种不同类型的盆地。即中泥盆地-晚泥盆世早期的孤后盆地、晚泥盆世晚期-早石炭世的残留海盆地、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与挤压有关的山前坳陷盆地、晚二叠世-三叠纪的前陆盆地、侏罗纪-白垩纪的坳陷盆地和新生代以来的再生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7.
8.
巴彦浩特盆地演化特征与含油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中生代盆地发育受基底断裂控制,呈现由南向北迁移的特征。除自生自储类型以外,油气运移聚集主要与多期区域性不整合面有关。根据不同地区的改造特点、强度和保存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将盆地成藏单元类型划分叠合—再生型、改造—保存型、改造—再生型和改造—破坏型,其成藏条件和油气勘探远景依次变差。  相似文献   

9.
海拉尔盆地地热演化与构造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地热场计算所需的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和放射性热源等参数的讨论和计算基础上,利用非线性非稳态一维传导-平流方程,计算了海拉尔盆地贝尔湖坳陷南部的地热演化,结果表明:135~120Ma,地温快速下降;120~113Ma,地温迅速增高;113~100Ma,地温再度下降,但下降速率较早期小;100~50Ma,地温处于间断下降变化状态;50~0Ma,地温变化趋于稳定.早白垩世以前,地温演化受区域地质构造和地幔活动控制,早白垩世以后,深部地质结构和变化着的应力场是决定地温演化的主体因素.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三维模拟技术,强化油气成藏体系动态演化过程,采用正反演结合的思路,探讨叠合盆地油气成藏体系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过程分五步:通过成藏要素研究构建地质模型;通过正演烃源岩生烃过程与时空演化,分阶段计算生烃量;通过输导体系研究来调整油气最终的分布;应用油气组分追踪技术分析不同烃源岩层贡献比例;根据三维模拟结果动态分析资源空间分布及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沉积盆地构造热事件的研究是盆地热演化史研究的热点及前缘领域。介绍了低温热年代学方法、古温标法及地球动力学模型方法研究中的新进展。叠合盆地构造热演化史恢复是热演化史研究的前缘领域及难点,低温热年代学测年技术已成为叠合盆地构造热演化史恢复的重要方法。中国普遍发育叠合盆地,叠合盆地古地温场经历的后期叠加改造普遍存在,叠合盆地的后期盆地对前期盆地的古地温场信息有抹去或掩盖作用。从叠合盆地叠加与改造对古地温场产生影响的角度出发,根据叠合盆地不同演化阶段地温场信息记录、保持及后期叠加改造情况的不同,结合多种古地温研究方法,以正确的地质模型及大量的实际地质资料为约束,提出分演化阶段真实恢复叠合盆地热演化史的新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阐述前陆盆地理论进展;对前陆盆地的成因演化历史、结构特征、充填特征、热历史演化、后期改造及原型恢复等方面作了综合分析;全面探讨前陆盆地的地质过程、成因演化机理和充填特征;在对比断陷盆地的基础上提出了前陆盆地各个方面及地质过程的特征和进展。  相似文献   

13.
西北地区省会都市圈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西北地区开发中环境问题的挑战和呼吁理论创新促进快速发展的要求,分析了我国都市圈规划研究的进展与西北地区都市圈发展意义;用层次分析方法,对西北省会城市发展条件进行了比较评价;在西北各省区城镇体系规划与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省会都市圈发展现状水平与发展方向。研究发现:西北地区的发展水平已经不低,都市圈形态也已初具,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不可忽视;西北地区各省区都市圈发展,已经进入规划研究与建设的实践层面;西北地区省会都市圈的发展,理论可行,具备基础,前景广阔,也必将在西北地区可持续开发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多方面的研究探讨表明,省会都市圈的建设是西北开发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沁水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对游离气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平衡剖面法和埋藏史分析法,对沁水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及游离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构造演化对游离气藏的作用,建立了沁水盆地游离气聚集模式图。燕山期,在地壳上升的过程中,先期形成的煤层气通过裂缝游离出来在顶板砂岩的低应力区聚集,富集在褶皱的翼部。到了喜山期,由于应力方向的改变,对先期形成的褶皱进行了轻微的改造,使得先期富集的游离气发生再次运移,聚集的部位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但是总体仍然以远离断裂的中高部位为主。  相似文献   

15.
构造运动控制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也是控制盆地不同级次的层序单元形成和构型的关键因素.据构造运动和可容纳空间变化特点,论述了北部湾盆地在第三纪构造发育特征及盆地在拉张和热沉降背景下沉积层序的基本构成样式和沉积特点。  相似文献   

16.
Structure and Hydrocarbons in Junggar Basi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aving undergone four basin-forming tectonic cycles--Hercynian, Indosinian, Yanshanian, and Himalayan, the Junggar basin becomes a multi-cyclic superposed basin of old and hard mediun block pattern. Its multi-cyclic tectonic and sedimentary evolution results in five serie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formations——Carboniferous, Permian, Upper Triassic. Middle-lower Jurassic, and Lower Tertiary, correspondingly forming five petroleum generation systems, of which the Permian and Middle-lower Jurassic petroleum generation sys-tem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with the highest exploration degree. Hydrocarbons are controlled by basin structure as follows; 1)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are controlled by the structural styles of paleo-uplifts, paleooverthrust belts and contorted anticline belts formed in multi-cyclic tectonic movements;2) Important pathways for long distance lateral and vertical migration are provided respectively by unconformities and faults;3) The pool-form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mian petrroleum system are controlled by paleo-strueture;4) The poolforming characteristics of Jurassic and Tertiary petroleum system are controlled by recent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7.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urassic basins of Xining, Minhe, and Xiji in the east of middle Qilian were researched 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by gravitational, magnetic, and seismic methods. The result shows that each of these three basins is an independent structural unit with a NW strike and being separated by upheavals.Two groups of faults with NW and NE directions are developed in the basin, which controls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Jurassic basins). The NW faults are the main ones while the NE faults are the secondary for controlling the sedimentation. Of the three basins, the Minhe basin is the favorable prospecting area.  相似文献   

18.
江南古陆东北缘古生代—早中生代盖层中发育的褶皱构造属性逐渐被认识,但该区是否存在叠加褶皱及其叠加样式如何则未见报道。通过野外调查,发现江南古陆东北缘发育加里东期、印支期褶皱构造。通过对区内叠加褶皱特征和应力场恢复研究,并应用构造解析和赤平投影法研究叠加褶皱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显示盖层发育3期区域性叠加褶皱变形:区内早期遭受SN向挤压,形成加里东晚期近EW向褶皱(第一期褶皱);其后遭受SE—NW向挤压,形成印支早期NE向或NNE向褶皱(第二期褶皱);晚期遭受NE—SW向挤压,形成印支晚期—燕山早期近SN向或NNW向褶皱(第三期褶皱)。区域叠加褶皱主要有横跨和斜跨叠加褶皱,发育多样干涉样式。结果表明:第二期褶皱斜跨第一期褶皱,形成了区内基本构造格局。深入研究叠加褶皱构造特征和变形演化史,对区内构造格架重建和地质找矿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