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何成素 《四川建材》2022,(4):189-191
隧道施工以及正常使用均易受到现场地质条件的影响,穿越高地应力、软弱破碎围岩等地质时,容易导致围岩发生大幅度变形,进而造成工期延误、质量缺陷、安全事故等不良影响。因此,准确探明围岩变形特性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至关重要。结合实际工程,首先分析公路隧道软岩变形的基本特征,再进一步探讨支护施工技术,阐述关键施工要点,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2.
刘德平  桂荣 《山西建筑》2011,37(31):145-146
结合软岩隧道的特点,阐述了软岩隧道失稳原因、破坏特征及其形成的力学特征,分析软岩隧道各种支护方法的作用机理,对软岩隧道支护重点与对策进行了探讨,并对软岩隧道选择合理的支护方法提出了见解,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3.
岳粹洲 《江西建材》2022,(5):252-253+256
软岩大变形已经成为制约隧道开挖施工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文中在总结前人对软岩大变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公路桥(涵)工程中具有良好性能的钢波纹板在深埋软岩隧道施工的应用尝试,提出了结合刚性支撑的作用机理,形成“刚柔并济”的新型支护结构形式,并对这种支护形式的发展应用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4.
王丽霞 《江西建材》2022,(1):182-183
公路隧道软岩大变形路段围岩自稳能力差,容易产生变形破坏,甚至出现塌方、冒顶等事故。应结合现场地质情况合理确定支护参数,保证隧道结构安全稳定。文中从变形速度快、变形不均匀和持续时间长等方面研究了隧道软岩大变形段的变形特点和开挖技术,从钢拱架强度、缩脚锚杆、拱脚支垫及螺栓连接等方面分析了隧道支护重点,可在实践中有效控制变形,提高隧道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席亚滨 《山西建筑》2008,34(16):326-327
论述了软岩隧道失稳表征及其失稳原因,对软岩隧道支护方法进行了分析,对软岩隧道变形破坏预防技术进行了探讨,指出GIS技术在软岩隧道监控量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6.
软岩隧道支护机理及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兵 《土工基础》2003,17(2):51-52
分析现行的各种支护理论和支护方法,认为基于工程地质观对软岩隧道的支护研究是主动支护理论的深化和发展,提出今后在工程实践中软岩支护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倪彬  徐国元 《山西建筑》2007,33(1):93-94
从介绍软岩隧道的基本变形特征出发,系统分析了引起软岩隧道变形的原因,全面讨论了软岩隧道的支护原理、原则与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底鼓问题的防治方法,对软岩地质条件下的施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土工基础》2016,(5):580-583
软岩隧道围岩蠕变特性会对隧洞的长期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以厦门岩内隧道为研究对象,对取自现场的全风化花岗岩进行了一系列三轴蠕变试验研究,建立了适用于该岩石的幂指数蠕变模型,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了隧道围岩的蠕变参数。将全风化花岗岩蠕变模型嵌入到有限元程序中,对岩内隧道的长期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围岩的蠕变特性,隧道建成2年内围岩的变形较大,但逐渐趋于稳定。隧道运营10年后,围岩变形导致的衬砌破坏区主要集中在拱脚部位,面积较小,不会对隧道的长期稳定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根据云南省云临高速公路大亮山隧道穿越复杂地质条件时出现的初期支护开裂、仰拱隆起等灾害,单层初期支护无法抵抗围岩压力,采用双层初期支护进行优化设计。利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对单层初期支护与双层初期支护开挖后围岩与支护结构力学响应进行对比,并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层初期支护拱顶沉降、仰拱隆起、二次衬砌内力、塑性区半径均大于双层初期支护,采用双层初期支护可以保障隧道安全掘进;针对隧道拱顶沉降与仰拱隆起变形曲线,建议采用扩大拱脚、尽早施作仰拱、增设锁脚锚杆等措施控制隧道的变形、开裂等灾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现有的支护技术及理论,同时指出目前软岩支护工程中存在的不足。总结出建立适应的软岩支护理论的途径,分析了目前软岩支护中的基础性的问题(比如:流变,膨胀)。  相似文献   

11.
大跨隧道核心土临时支护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断面跨度的不断增大,公路隧道设计开挖方式也在不断转变。同三、京珠国道主干线绕广州公路东环段龙头山隧道属单洞四车道特大断面公路隧道,进出口Ⅴ级围岩段地质条件恶劣,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在龙头山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其核心土临时支护出现失稳。通过简化临时支护稳定的影响因素,建立力学平衡方程,推导出核心土临时支护稳定性的判别准则,开挖上台阶时临时支护稳定性的控制因素为基底围岩承载力与临时支护曲率,并通过算例计算了Ⅴ级围岩临时支护设计曲率条件下满足龙头山隧道临时支护安全要求的基底承载力的要求,在同类工程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广东省惠清高速太和洞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对典型软岩隧道大变形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隧道开挖阶段的受力特征、施工变形进行计算;其次考虑了流变效应,通过单轴压缩流变试验得到泥质粉砂岩的应变-时间曲线,选取伯格斯黏弹性模型拟合出相关流变参数并运用于隧道长期变形的模拟计算中,对...  相似文献   

13.
梁家启  陈静 《城市建筑》2013,(22):88-88
目前,发达国家所掌握的地下作业与隧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我国国内地铁建设、路上隧道等大中小型地下作业工程中。结合中国国情实际情况,得到不断实践、改进、完善。我国隧道建设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与完善,并且能够通过工程施工自行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茨沟隧道施工中初期支护变形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茨沟隧道施工过程中,支护发生了变形,通过对该变形的分析及处理,把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避免在类似工程中发生同类事件。本文分析了新茨沟隧道初期支护大幅变形的原因,提出了初期支护大变形的整治措施,实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隧道开挖面的支护压力计算和稳定性分析至今尚未有比较成熟和简便的计算方法,本文基于岩土塑性极限分析理论,在分析下限有限元方法中引入非线性Power-Law屈服准则,通过对屈服准则的线性化处理,得到平面应变条件下软土隧道开挖面支护压力计算的下限有限元线性规划模型,编制了相应的Matlab有限元计算程序。计算表明:与极限平衡理论和极限分析上限有限元得到的结果比较,可以说明引入非线性Power-Law屈服准则的塑性极限分析下限有限元对隧道开挖面支护压力的计算和稳定性的分析是适用的。同时,总结了隧道埋深系数、土体重度系数等对隧道开挖面支护压力与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凉风垭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的整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彬 《施工技术》2005,34(6):15-17
通过凉风垭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的原因分析,阐述了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水电工程中的"深埋、大跨、高墙"型水工隧洞应用越来越多,开挖过程中洞室的围岩稳定性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以西南某水电站为例,采用ANSYS软件对地下厂房洞室群分层开挖进行模拟计算。为同类工程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米家寨隧道是忻保高速公路中地质条件较差的隧道之一,具有明显的浅埋和偏压的特征。本文从米家寨隧道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因素出发,分析了隧道洞口段大变形的发生机理,并对围岩大变形的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从后期的监控量测结果来看,该隧道大变形得到很好的控制,为类似工程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结合重庆市轻轨较新线大坪车站大跨度地下空间DK7+692断面施工支护体应力监测的工程实例,阐述了该大跨度地下空间支护结构的参数选择、地下空间的开挖方法、支护体结构的应力量测方法及测试手段;分析了支护体初期支护工字钢拱应力、锚杆轴力、喷射混凝土内应力、临时工字钢支撑应力、二次村砌钢筋应力等测试结果和变化规律;确定了工字钢拱应力急剧增大而可能引起支护体系失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了施工方案及支护措施,控制了支护体系的失稳,避免施工中险情的发生,实现了隧道的信息化施工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0.
利用弹塑性力学经典力学模型,结合岩体力学知识,建立圆形坑道围岩和锚注支护力学分析模型,得到了圆形坑道围岩和锚注体弹塑性应力分布、塑性半径和弹塑性位移等与支护反力、原岩应力和岩体C、ψ之间的相互关系.合理地考虑围岩与支护共同作用,推导得出了一系列支护结构的计算公式,对弹塑性岩体的圆形坑道稳定性分析与设计具有较强的实用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