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超  杨柳  张秋玲  潘竞锵  徐俊 《金属学报》2017,22(7):749-754
目的: 初步探讨黄芩苷对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大鼠制备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动物模型,经黄芩苷干预治疗,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及气道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的表达量;用RT-PCR检测气道平滑肌(ASM)中p-ERK1/2的mRNA水平。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p-ERK1/2、α-SMA、TGF-β1蛋白的表达量在模型组中有明显的增加,地塞米松组、黄芩苷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p-ERK1/2、α-SMA、TGF-β1蛋白的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 黄芩苷可降低TGF-β1、α-SMA的蛋白表达,并影响ERK信号传导通路,下调p-ERK1/2 mRNA含量,从而减轻气道炎症,延缓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对肝细胞癌化疗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6种肝细胞癌细胞株,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IF-2α的表达; 制备过表达HIF-2α慢病毒颗粒并感染人肝细胞癌细胞株HepG2和PLC/PRF/5细胞,制备稳定表达HIF-2α的细胞株HepG2-HIF-2α和PLC/PRF/5-HIF-2α,Western blot法验证其表达;配置6种常规化疗药物氟尿嘧啶、环磷酰胺、盐酸表柔比星、丝裂霉素、甲氨蝶呤、索拉菲尼的5个浓度,并加入HepG2-HIF-2α及对照细胞中,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Western blot检测两种过表达HIF-2α的肝细胞癌细胞株及相应对照细胞中耐药基因MDR1、LRP及MRP1的水平。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IF-2α在6种肝细胞癌细胞株中均有表达;HIF-2α慢病毒颗粒感染肝细胞癌细胞株后能够在肝细胞癌细胞中稳定过表达HIF-2α;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和索拉菲尼对HepG2-HIF-2α抑制率明显较低(P<0.05),提示HIF-2α的表达引起耐药性的增加;而氟尿嘧啶、盐酸表柔比星和丝裂霉素对HepG2-HIF-2α细胞的抑制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法进一步分析了HIF-2α在肝细胞癌细胞中的表达导致耐药性增加的原因,结果显示,在HepG2-HIF-2α细胞及PLC/PRF/5-HIF-2α细胞中,耐药相关基因MDR1、LRP、MRP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细胞癌中,HIF-2α能够通过上调MDR1、LRP、MRP1耐药基因的表达引起肝细胞癌细胞的耐药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玉夏胶囊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 SHR)肾纤维化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以WKY大鼠(Wistar Kyoto rat)为正常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5 mL/kg);SHR大鼠随机分为SHR模型组(0.5% 羧甲基纤维素钠,5 mL/kg)、玉夏胶囊高剂量组(0.6 g/kg)、中剂量组(0.3 g/kg)及低剂量组(0.15 g/kg),每组7只。连续10周,每日灌胃给药一次。测量大鼠给药前与给药后第2、4、6、8、10周舒张压(DBP);测量给药前与给药后第3、5、8周大鼠尿量;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TGF β1阳性细胞表达水平;RT-qPCR检测肾组织TGF β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ERK1/2、p ERK1/2、P38、p-P38、MMP-9、TIM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玉夏胶囊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SHR大鼠DBP,增加尿量,降低血清中Scr和BUN含量以及肾组织中P38、ERK1/2、TGF β1、MMP 9、TIMP 1蛋白表达(P<0.05, P<0.01)。结论:玉夏胶囊具有减轻SHR大鼠肾纤维化的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其利尿、降压,抑制P38/MAPK、ERK/MAPK相关通路,降低TGF β1、MMP 9、TIMP 1表达水平,恢复MMP 9/TIMP 1比值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肉蔻五味丸的抗抑郁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盐酸氟西汀(fluoxetine 10 mg/kg)阳性药组、肉蔻五味丸低剂量(rk 0.2 g/kg)组、肉蔻五味丸高剂量(rk 0.5 g/kg)组,给予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加孤养刺激建立抑郁模型,建模同时灌胃给予小鼠药物治疗。给药五周后,进行行为学检测(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LC-MS/MS法检测海马内5-羟色胺(5-HT)等神经递质含量;qPCR法检测海马内5-羟色胺1A受体(5-HT1AR)、5-羟色胺7受体(5-HT7R)、GABAA型受体(GABAAR)、GABAB型受体 (GABABR)、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 (GDNF)基因表达;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COR)的含量。结果: 低剂量肉蔻五味丸有效减少慢性应激导致的小鼠游泳和悬尾不动时间的增加(P<0.05),降低模型组小鼠进入高架中央区活动时间(P<0.05),逆转小鼠海马5-HT(P<0.001)、5-HT/5-HIAA(P<0.001)的降低以及GABABR(P<0.01)、NGF (P<0.01)、GDNF(P<0.001)基因表达的降低(P<0.05),并且降低血清中ACTH的水平(P<0.05)。结论: 肉蔻五味丸低剂量具有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抑郁小鼠海马5-HT含量、GABABR、NGF和GDNF基因表达以及降低血清中ACTH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王玲  黄学宽  万磊  杨玉  刘璐 《金属学报》2016,21(1):33-37
目的: 研究复肾功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大鼠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肾功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1只。正常组常规饲养,其余四组大鼠食用含 0.5% 腺嘌呤饲料制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连续造模 21 d。造模成功后,所有大鼠改用常规饲料。正常组和模型组按 20 mL/kg 灌胃生理盐水,复肾功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4、8、16 g 生药/kg体质量灌胃复肾功方,1日1次,连续 30 d。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Masson染色检测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 法检测α SMA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Scr和BUN水平及肾组织α-SMA表达明显升高(P<0.05),肾间质出现明显纤维化病变。经复肾功方治疗后,各剂量组大鼠Scr和BUN水平及肾组织α-SMA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复肾功方能显著改善CRF大鼠肾纤维化病变,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肾组织α-SM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芝麻素减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肾脏纤维化作用与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 SH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SHR),芝麻素低、高剂量组(80、160 mg/kg)及卡托普利组(30 mg/kg)。以同周龄雄性正常大鼠(Wistar Kyoto,WKY)为正常对照组,每日灌胃一次,12周后,检测肾功能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尿微量白蛋白(U-mAlb);测定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水平;HE、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胶原纤维等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细胞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1、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剂-1(TIMP-1)蛋白表达。结果: 芝麻素明显降低SHR大鼠血压,减轻肾间质纤维化,减少肾小球系膜区及肾小管胶原沉积;显著降低肾脏SCr、BUN、U-mAlb及MDA含量,提高SOD水平;明显降低TGF-β1、α-SMA阳性细胞表达水平,下调TGF-β1、α-SMA、MMP-9和TIMP-1蛋白表达,升高MMP-9/TIMP-1比值(P<0.05,P<0.01)。结论: 芝麻素减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纤维化作用与其降压和抗氧化应激反应,抑制TGF-β1、α-SMA过度表达,下调TIMP-1表达,上调MMP-9/TIMP-1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对于神经细胞焦亡发生的影响和机制。方法:以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细胞株为对象,体外培养后用α-synuclein干预细胞,以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IC50值。设置对照组(Con组)后,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焦亡水平,免疫荧光法观察Gasdermin-D-N(GSDMD-N)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细胞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Gasdermin-D(GSDMD)、GSDMD-N、Caspase-1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基中IL-18、IL-1β的表达水平。采用Caspase-1抑制剂预处理HT22后,同样使用IC50值的α-synuclein干预细胞,同时设置α-synuclein组(单纯α-synuclein干预)和α-synuclein+ML132组,检测细胞焦亡的水平。结果:α-synuclein的IC50值为50 nmol/L。α-synuclein干预后细胞焦亡数目显著增高,TUNEL染色显示阳性细胞数目多于Con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细胞中GSDMD-N的表达水平上调,细胞中NLRP3、ASC、GSDMD-N、Caspase-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on组,而GSDMD水平下调,同时细胞培养基中IL-18、IL-1β的水平上调。Caspase-1抑制剂处理后,50 nmol/L的α-synuclein干预后,细胞焦亡水平显著低于α-synuclein组,同时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GSDMD-N的水平下调,细胞中NLRP3、ASC、GSDMD-N、Caspase-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α-synuclein组,而GSDMD水平上调,培养基中IL-18和IL-1β的水平下调。结论:α-synuclein可以通过激活NLRP3炎性小体活化继发神经细胞焦亡的发生,在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催乳颗粒(国家药品标准WS3-413(Z-085)-2003(Z))主要组分禹州漏芦中有效成分总甾酮(total sterone, TSR)的催乳效果,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雌雄交配后,取产仔时间相差不超过24 h的60只雌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SR低、高剂量组和催乳颗粒阳性药对照组,每组12只母鼠,每窝仔鼠为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母鼠自分娩第2日起腹腔注射左旋多巴2 mg/kg,每天1次,连续注射7 d。造模当日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14 d,正常对照组母鼠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自给药开始每天测定母鼠单次泌乳量至第14天,然后处死各组母鼠。采用病理HE染色观察各组母鼠乳腺组织形态变化,采用ELISA检测血清催乳素(PRL)和5-羟色胺(5-HT)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母鼠乳腺组织PRL分布变化,采用Real-time qPCR检测乳蛋白、乳脂相关基因β-casein、FAS、ACC表达和各组母鼠乳腺组织经典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β-catenin、c-Myc、CCND1、SFRP4、DNMT1、MeCP2表达的变化。结果:TSR低、高剂量组都能显著提高缺乳模型母鼠单次泌乳量,改善模型组母鼠乳腺组织病理形态,提高PRL和5-HT血清水平。TSR增加模型组母鼠乳腺组织PRL分布,上调乳蛋白、乳脂相关基因β-casein、FAS、ACC和经典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β-catenin、c-Myc、CCND1、SFRP4、DNMT1、MeCP2表达。 结论:TSR对缺乳模型母鼠具有明显的催乳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母鼠血清PRL及下丘脑5-HT释放,增加乳腺组织PRL分布,上调乳蛋白、乳脂相关基因和激活经典Wnt信号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脂多糖(LPS)诱导的慢性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探讨PD模型小鼠的行为学改变和肠壁中α-突触核蛋白聚集物的出现和转移变化情况。方法: 将48只雄性C57BL/6J小鼠,6周龄,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PD 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LPS制备PD小鼠模型,通过转棒实验和旷场试验检测小鼠的行为学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技术,观察PD模型组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α-突触核蛋白出现和转移变化。结果: PD模型小鼠行为学改变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0.01);PD模型组小鼠的中脑黑质致密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出现严重损失;α-突触核蛋白(α-Syn)聚集最先出现在肠道,随着时间的延长,α-Syn转移到中脑黑质致密部。结论: 在LPS诱导的PD模型中,其典型的病理改变(α-Syn的沉聚)起始于结肠神经,并逐渐发展到中脑黑质致密部,进而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与丢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甲基苯丙胺依赖不同时间对大鼠脑纹状体内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4(regulator of G-protein signaling 4,RGS4 )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 (metabotropic receptor 5,mGluR5)信号传导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依赖一周组(1W)、两周组(2W)模型,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纹状体内RGS4、mGluR5、G蛋白α亚单位蛋白Q(Gαq)、磷脂酶C-β1(phospholipase C-β,PLCβ1)表达水平。 结果:METH依赖1W、2W组伴药箱停留时间比生理盐水对照组增加,提示METH依赖模型建成。模型组大鼠纹状体内RGS4蛋白表达水平较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而模型组mGluR5蛋白和Gαq蛋白、PLCβ1蛋白表达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上调,且2W组较1W组改变更明显。结论:METH给药可能导致大鼠脑纹状体内RGS4表达下调,mGluR5表达上调,还可使与mGluR5偶联的Gαq、PLCβ1表达均出现不同程度上调。且METH依赖时间越长,RGS4、mGluR5、 Gαq、PLCβ1的表达水平变化越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姜黄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组织转录因子Twist1、Twist2、E-钙黏蛋白(E-cadherin)、Syndecan-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雌性SD大鼠采用自体内膜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姜黄素组(25 mg·kg-1·d-1)、中剂量姜黄素组(50 mg·kg-1·d-1)、高剂量姜黄素组(100 mg·kg-1·d-1)、孕三烯酮组(0.5 mg·kg-1·d-1),每组各6只,设立5只大鼠假手术组为空白对照组,记录各组大鼠异位内膜组织体积;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组织Twist1、Twist2、E-cadherin、Syndecan-1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各剂量组和孕三烯酮组大鼠异位组织体积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wist1阳性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Twist2阳性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E-cadherin、Syndecan-1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上皮细胞膜上,少见于个别细胞质。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各剂量组和孕三烯酮组Twist1、Twist2、Syndecan-1评分均明显降低,E-cadherin评分明显升高(P<0.05),低中剂量姜黄素组Twist1、Twist2、Syndecan-1评分明显高于孕三烯酮组,E-cadherin评分低于孕三烯酮组(P<0.05),高剂量姜黄素组Twist1、Twist2、E-cadherin、Syndecan-1评分与孕三烯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姜黄素可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组织中Twist1、Twist2、Syndecan-1的表达,升高E-cadherin的表达,抑制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生长,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发酵虫草菌粉(fermented cordyceps sinensis powder,CS)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TGF-β1/Smads通路的影响。方法: 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48只,体质量(180±20) g,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CS治疗组与CS溶媒组,每组12只。模型组:灌胃给予10 mg/kg DEN每周5次共8周,构建慢性肝损伤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与模型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CS治疗组:在建模4周后灌胃给予80 mg/kg CS每周5次共8周;CS溶媒组:灌胃给予与CS组相同体积的5%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实验结束后,麻醉,脊椎脱臼法处死大鼠,收集血液,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ST、ALT以反映肝功能;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胶原沉积情况;改良Nycodenz法分离各组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SC),RT-qPCR检测肝组织与HSC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3、Smad7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Smad3与Smad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ST、ALT含量显著升高,H&E染色结果显示肝脏组织形态显著改变,Masson染色结果显示胶原沉积增多;与模型组相比,CS治疗四周能显著降低肝损伤大鼠血清中升高的AST、ALT水平,改善其肝脏病理损伤程度,减少肝脏中胶原沉积。RT-qPCR结果显示,CS可减少肝损伤大鼠组织及HSC中α-SMA、TGF-β1 mRNA表达水平,增加Smad7 mRNA表达水平;CS溶媒组各项检测指标均与模型组无差异;此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S可下调肝损伤大鼠肝组织Smad3蛋白的表达,上调Smad7。结论: CS可显著改善DEN诱导的大鼠肝损伤,该作用可能与CS上调Smad7,并抑制TGF-β1/Smads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探究快眼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调节机制及影响药物。本文从调控REM睡眠的神经环路出发,总结了脑桥、延髓、下丘脑中调控REM睡眠的相关核团,并且归纳了各类影响REM睡眠的药物,例如: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和选择性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再摄取抑制剂等,其作用机制可归纳为减少突触部位去甲肾上腺素、5-HT的降解,延长神经递质的作用时间;减少突触前膜再摄取,使突触间隙中递质作用时间延长, 相对提高去甲肾上腺素、5-HT神经元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LMWH)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0只KM小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橄榄油8周,n=10)、模型对照组(CCl4腹腔注射8周,n=10)和LMWH治疗组(CCl4腹腔注射+LMWH皮下注射8周,n=10)。8周后处死所有小鼠,收集血清及肝组织样本。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透明质酸(HA)水平;行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和PSR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及胶原纤维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肝组织中纤维相关因子α-SMA和Ⅰ型胶原(COL-Ⅰ)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8周后模型对照组和LMWH治疗组小鼠血清ALT、AST、TBIL、DBIL和HA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胶原纤维沉积增多,肝组织α-SMA表达增多,α-SMA 和COL-Ⅰ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8周后LMWH治疗组小鼠血清ALT、AST、TBIL、DBIL和HA水平降低,肝组织胶原纤维沉积减少,肝组织α-SMA表达减少,肝组织α-SMA 和COL-ⅠmRNA表达降低(均P<0.05)。结论:LMWH可抑制CCl4诱导的小鼠肝脏损害及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LMWH的抗凝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王颖  蔡永青  黄明春  王琴 《金属学报》2016,21(8):854-858
目的: 研究山楂酸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50只SPF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山楂酸高、中、低剂量组 (200、100和50 mg/kg)。山楂酸药物处理组连续灌胃给药7 d。第7天给药后,除正常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均腹腔注射CCl4以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完成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继续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而山楂酸高、中、低剂量组继续灌胃给药3 d后,于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生化法检测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表达,采用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NF-κB p65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中Nrf2和胞浆中Keap1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山楂酸药物处理组小鼠肝细胞肿胀明显缩小,肝细胞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山楂酸药物处理组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显著降低 (P<0.01),抗氧化酶SOD显著升高 (P<0.05或P<0.01),高、中剂量山楂酸药物处理组内源性抗氧化物质GSH含量显著升高(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高、中剂量山楂酸药物处理组细胞核中Nrf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胞浆中Keap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高、中剂量山楂酸药物处理组中的致炎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达显著降低 (P<0.05或P<0.01)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高、中剂量山楂酸药物处理组肝细胞核中NF-κB p65表达也显著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山楂酸对CCl4导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山楂酸激活Nrf2-Keap1信号通路以增强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以及通过抑制NF-κB通路以降低致炎因子的释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周荣  李玮  胡万华 《金属学报》2018,23(4):434-439
目的:探讨颐脑解郁方治疗肾虚肝郁型帕金森病抑郁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对血清DA、5-HT、NE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肾虚肝郁型帕金森病抑郁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片治疗。研究组采用颐脑解郁方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估患者帕金森病的病情。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明版(WHOQOL-BREF)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的水平。 结果:研究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UPDRS评分明显降低,WHOQOL-BREF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HAMD评分、UPDRS评分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DA、NE、5-HT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DA、NE、5-HT升高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颐脑解郁方治疗肾虚肝郁型帕金森病抑郁的疗效确切,能提高DA、5-HT、NE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甘草水煎液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所致肝内胆汁淤积症(IC)模型小鼠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甘草低剂量组(1.13 g·kg-1·d-1)、甘草中剂量组(2.25 g·kg-1·d-1)及甘草高剂量组(4.50 g·kg-1·d-1),连续给药10 d,检测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用LC-MS/MS测定血浆胆汁酸含量,RT-PCR检测孕烷受体、细胞色素P450 3A11、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和胆酸盐外排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甘草低、中剂量组ALT、AST和ALP有下降趋势;甘草高剂量组ALT、AST和AL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血浆CA浓度在甘草低、中、高剂量分别减少32.2%、55.1%和84.4%;血浆CDCA浓度在高剂量减少45.8%;血浆DCA浓度在甘草低、中、高剂量分别减少49.1%、52.5%和67.1%;血浆LCA浓度在甘草低、中、高剂量分别减少59.5%、59.5%和56.7%。甘草水煎液可增加孕烷受体、细胞色素P450 3A11、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和胆酸盐外排泵的mRNA转录(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甘草水煎液可促进胆汁酸代谢和排泌,减轻胆汁酸负荷,对IC肝损伤起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芪总苷(AST)对糖尿病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组,AST 低、中、高三个剂量组。五组动物分别在给药后4周、6周,检测空腹血糖浓度(FBG)及糖化血清蛋白含量(GSP),称量体质量,计算肾脏指数,观察肾脏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肾小球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IV型胶原蛋白(Col IV) mRNA表达情况。 结果:AST 能显著降低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FBG、GSP,且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P<0.01)。给药后6周,各用药组小鼠体质量上升,肾脏指数下降,肾小球 PAS阳性分值下降,肾小球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AST中剂量组小鼠肾脏Col Ⅳ、TGF-β1 mRNA 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AST对糖尿病小鼠有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肾脏Col Ⅳ、TGF-β1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HPLC-UV法测定大鼠血浆和小鼠组织中舒尼替尼,研究舒尼替尼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和小鼠脑肾组织分布特征。方法:采用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浆和组织样品,Waters XBridgeTM C18(4.6 mm×250 mm, 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02 mol/L磷酸二氢钠(70∶30);进样量:30 μL;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10 nm;柱温:25 ℃。结果: 舒尼替尼大鼠血浆浓度在0.019 2~15.34 μg/mL范围内,小鼠脑、肾组织浓度在0.038 3~11.50和0.038 3~69.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大鼠口服灌服舒尼替尼20 mg/kg,Tmax=9.0 h,Cmax=0.194 mg/L,t1/2=18.4 h,AUC(0-∞)=6.8 mg·L-1·h,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7.1%;舒尼替尼可以透过血脑屏障,但在脑组织中浓度较低,在肾组织中有较高浓度。结论:建立了大鼠血浆及小鼠组织中舒尼替尼的HPLC-UV测定方法,此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为舒尼替尼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血液病伴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万古霉素群体药代动力学(PPK)模型。方法:收集我院血液内科静脉使用万古霉素的中性粒细胞缺乏成人患者(n=77)的临床资料和用药信息,监测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和峰浓度,使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的建模方法建立该人群的万古霉素PPK模型并进行评估和验证。结果:所建模型为二室模型,最终模型公式为:清除率CL=6.84×(BW/70)0.75×(CLCR/116)0.895×exp(η1),中央室分布容积V1=20.5×(BW/70)×exp(η2),室间转运速率Q=15.2×(BW/70)0.75×exp(η3),外周室分布容积V2=50×(BW/70)×exp(η4),(BW为体质量,CLCR为肌酐清除率)。采用拟合优度图和模型预测诊断图以及非参数Bootstrap法进行模型的内部验证,采用26个相同入组条件的患者数据进行外部验证,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结论:建立血液病伴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万古霉素PPK模型,有助于实现该人群万古霉素的个体化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