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寅 《中州建设》2003,(4):40-40
“2002上海双年展”的主题是“都市营造”,原本应该成为双年展主体的中国建筑师的参展作品,却恰恰是其中最弱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董烜 《时代建筑》2004,(2):70-79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中国建筑师小住宅设计方案,作者从环境、空间、材料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十个方案的构思特点。  相似文献   

3.
4.
预定于2005年10月1日在南京开幕的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现在已完成了方案提交工作,24位国内外建筑师的设计作品近日在南京城市休闲酒店展出。  相似文献   

5.
2003年10月15日.在北京一辆出租车中,坐着一位美国建筑师和他的中国同行,美国人不时地在地图上标注着一个个正在建设中的项目.而一旁的中国建筑师则帮他指出每个项目的位置,终于,激动不已的美国人拨通了在美国总部的电话‘…so many new project here,come to Beijing quickly…’(快点来北京,这里的新项目太多了)。  相似文献   

6.
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表现常常相互制约。本文结合金属建筑结构具有高效的结构工作性能、独特的美学特征等特点,从建筑理念、建筑艺术、建筑空间等几个层面试图寻求金属结构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契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还给人以美的享受。建筑艺术性的发挥,留给人们的观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建筑材料的制约,尤其受到当代称之为“装修材料”的制约。 中国的古代建筑,早以金碧辉煌、色彩瑰丽著称于世。如北京的故宫、天坛和颐和园的古建筑好象是丹青妙手绘制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使人百看不厌、赞誉不绝。而这一切,又  相似文献   

8.
9.
国际上以建筑实物作为展品的展览迄今为止为数不多,代表事例有1927年的德国斯图加特住宅展和1990年的日本福冈NEXUS WORLD等。这两个展览均邀请了多位建筑师设计个性鲜明的住宅并将其开放给公众。本次将在南京举办的建筑艺术实践展,计划在风景优美的山地湖泊之间,结合地理环境展示具有浓厚地域文化艺术信息的实际空间,邀请的建筑师达20人以上,因此可以说和以往相比,本项目无论从选址、规模、主题内容上来看都是前所未有的,也必将受到世界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2004年4月22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建造学术研讨会召开,会议云集了国内有影响的建筑师、艺术家、学者,包括多位参与了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的建筑师,笔者借此机会对相关人士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1.
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当今信息化技术在岩土及地下工程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出发,系统完整地提出了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的概念,即为地下空间与工程提供开放的信息组织方法和信息发布框架,建立完整的数据标准及数据处理方法,并提供可视化手段及相关软件。首先对地下空间与工程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系进行了研究,分别从工程、信息、服务和软件架构四个角度对体系进行描述和定义,给出了地下空间与工程的数据分类体系与数据标准化方法,将地下空间与工程中的对象建模分为地质体建模、地下管线建模和地下构筑物建模三大类,并对建模方法分别进行详细阐述。然后对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在三维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方面,提出了应用时应当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最后结合上海长江隧道的实际工程,进行了尝试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是一个信息的发布与共享平台,也是一个地下空间与工程的数字化博物馆,通过它能使复杂的地下空间与工程透明化,真正实现对庞杂的工程资料综合动态管理,提高数据可视化程度,充分体现出工程信息的价值,提高工程效率,实现工程智能决策。还阐述下一步应重点开展的一些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于志远 《风景园林》2013,(1):152-152
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变革,今天,属于计算机科学的数字技术,正以其无孔不入的广泛使用,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既便是有着深厚传统积淀的风景园林领域也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不断拓展自身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与科技擦出耀眼的火花。置身其中,设计师们对新技术的应用有哪些切身体会?我们该如何看待数字技术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本期观点邀请到国内外多位设计师和专家就"数字技术与风景园林"从各自的观察角度展开讨论。(以作者姓氏笔画为序)  相似文献   

13.
该工程位于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北区8号地块,总用地面积为36000m2,用地呈长方形。建筑地上7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80500m2,其中地上50300m2,地下30200m2。本设计力求为研发人员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室内外空间环境,建筑的布局在充分尊重该地区总体规划的要求下,根据用地狭长的特点,将建筑分成三个部分。南北两侧为研发楼,呈U形相对布置,形成一个开阔的内聚性庭园,用地的中部设计该建筑入口门厅及会议中心,建筑整体呈对称布置。建筑的西侧向该区的中心绿化敞开,而该建筑的中心入口轴线正好和9号地块已建建筑的中心广场相对应,形成了城市…  相似文献   

14.
前视井下电视和数字钻孔摄像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A01):2834-2840
  相似文献   

15.
论“数字城市”关键技术及其实现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对“数字城市”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在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主要探讨我国实现“数字城市”的关键技术 ,诸如 :虚拟现实技术 (VirtualRe ality)、数字城市空间基础设施、多种GIS系统集成模型研究、3D -GIS、三维城市规划、城市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城市支持下的数字社区等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大型的古建筑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变形和损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近些年来,随着数字仿真技术、测绘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古建筑数字化的管理正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国内外对此类古建筑工作的相关研究还多集中在古建筑的测绘与恢复方法上...  相似文献   

17.
冯闯  张跃君 《建筑技术》2021,52(12):1505-1507
研究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的 数字孪生技术,利用无人机航测采集物理世界的地理数据信息,形成地勘模型及图纸,高效完成设计与分析,应用BIM技术完成实体模型创建及深化设计,保证了项目的 施工进度及物料采购准确;在施工阶段模型指导现场施工分析,在运维阶段可利用模型定位分析工程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8.
冯闯  张跃君 《建筑技术》2021,52(12):1505-1507
研究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的 数字孪生技术,利用无人机航测采集物理世界的地理数据信息,形成地勘模型及图纸,高效完成设计与分析,应用BIM技术完成实体模型创建及深化设计,保证了项目的 施工进度及物料采购准确;在施工阶段模型指导现场施工分析,在运维阶段可利用模型定位分析工程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9.
韦湘民 《城市规划》2002,26(1):28-30
阐述了通信和信息科技的现代含义、可互操作设备的发展和互动多媒体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概念 ,并对新技术带来的冲击 ,对城市建设的影响以及数字城市的规划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当代建筑》2021,(3):6-14
邵韦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坐落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的"红飘带"工程,诠释了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建造、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由于特殊的建造时间、建造地点,"红飘带"工程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飘逸、灵动的形态与大跨度、大扭转复杂结构之间的矛盾,以及紧张的施工条件对高精度装配式作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