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基于生化反应的生物智能计算是现阶段计算领域研究的热点,DNA计算是通过DNA分子之间的生化反应来进行计算的一种计算模式,凭借运算巨大的并行性和海量存储的优势,DNA计算在解决复杂运算问题方面的计算能力显而易见。设计了一种利用DNA计算来求解图的最小生成树的计算模型,采用一种特殊的编码方式来对顶点,边和权值进行编码,并且描述了MSTP解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3.
基于粘贴模型的巨大并行性,分别给出了线性全排列和圆周全排列问题的粘贴DNA算法;分析了两类问题的DNA算法的不同之处;通过一个实例给出了实验操作步骤,并对生化实验进行了模拟,得出了正确的结果,从而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最后,对算法的操作复杂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8,(2)
传统的k-means方法和层次聚类算法,当数据集出现离群点或簇间存在交叠时会产生错误聚类结果。受小波多分辨率分析启发,提出一种基于图金字塔的聚类算法。首先输入数据集的类别数目K,并对数据点构建最小生成树;然后按节点的度数与最短邻边的长度计算优先级;接着,按优先级由高到低遍历最小生成树,进行节点间的合并;最后输出由合并节点构成的聚类结果。在人工合成和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k-means方法和层次聚类法相比,该方法的聚类结果不受离群点和簇间有交叠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BTS(Best Two Step)聚类算法是结合层次聚类和划分聚类算法的两步聚类算法。层次聚类算法类与类之间不可以对象交换,很容易造成聚类质量不高的结果。而划分聚类对于初始值的设定以及异常噪声数据都很敏感,所以我们研究提出了BTS算法,实验证明BTS算法可达到高质量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6.
7.
为了能更好地研究和保护甲骨文,设计了一种适合DNA计算机的甲骨文编码方式,并据此提出了进行甲骨文检索的粘贴DNA算法。根据DNA双链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的特性,甲骨文标准字库的编码和待检索文字的编码采用了互补的方式,以利于生化操作的执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禁忌搜索的聚类簇数目估算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禁忌搜索的聚类算法,能自动估计数据集的正确的聚类簇数目,其数据对象既可是紧凑球型分布,也可是非紧凑球型分布,或皆具两者。该算法包括三个阶段:最小生成树聚类、聚类簇重组和禁忌搜索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9.
基于密度的最小生成树聚类算法,将最小生成树理论与基于密度的方法相结合,不仅体现了基于密度聚类方法的优点,而且聚类结果不依赖于用户参数的选择,聚类结果更合理,特别是对大数据集,算法非常有效。因此,本文在基于密度的MST聚类的基础上,通过减少数据集扫描次数以提高离群检测的效率。理论分析表明,检测算法可以有效地处理分布不均的数据集,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的挖掘。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DNA粘附子模型的并行乘法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DNA计算的粘附子模型的并行乘法算法,该算法首先将两个二进制数相乘转变成根据被乘数对乘数进行一系列的移位相加。将被乘数与乘数编码在同一条存储链上,通过组合、分离、设置、清除等四种运算计算出积的值。由于表示输出的DNA链的结构与表示输入的DNA链的结构相同,因此表示输出的DNA链无需做任何改变,就能在后面的运算中重复使用。该算法不仅能用于整数乘法中,还可以很方便地推广到包含小数的乘法运算及多个因数参与的乘法运算中。该算法的突出优点是充分发挥了DNA计算内在的并行计算性,如果参与乘法运算的因数的个数相等,则计算多组乘法运算与计算一组乘法运算所需的时间相同,并且多组乘法运算能从同一个试管内开始。 相似文献
12.
基于粘贴模型的图顶点着色问题的DNA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用生化实验的方法解决图的顶点着色问题,基于粘贴模型的巨大并行性,将着色问题转化为可满足性问题,提出一个基于粘贴模型的DNA算法。通过一个实例给出了操作步骤,并对生化反应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出具体的着色方案,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广义的分离操作和广义的多级分离操作的概念,简要说明了二者的区别,并给出了其实现方法。基于粘贴模型的巨大并行性,给出了一类禁位排列问题的粘贴DNA算法,分别使用扩展的分离操作和扩展的多级分离操作实现了该算法。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了给出的实验操作步骤,并对生化实验进行了模拟,得出了模拟结果,从而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最后,对算法的操作复杂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最短有向路问题是在一个有向网络中的两个指定顶点之间找出一条具有最小权的有向路,它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粘贴系统与删除系统是DNA计算形式模型中的两种基本模型。论文利用粘贴与删除系统的巨大并行性给出了求解图最短有向路问题的DNA计算模型及其实现算法。 相似文献
16.
最小生成树数据描述( MSTCD)在刻画高维空间样本点分布时,将所有图形的边作为新增虚拟样本以提供目标类样本分布描述,这种描述存在分支多、覆盖模型复杂的问题.针对该问题,依据特征空间中同类样本分布的连续性规律,文中提出基于稀疏最小生成树覆盖模型的一类分类算法.该方法首先构建目标类数据集的稀疏k近邻图表示,通过递归图分割... 相似文献
17.
将交通选线问题求解转化为最小生成树(Minimun Spanning Tree,MST)的求解,对比了经典MST求解算法,以图论为基础,采取一种求最小生成树的改进遗传算法.该算法以二进制编码表示最小树问题,用深度优先搜索算法进行图的连通性判断,并采用相应的适应度函数、单亲换位算子和单亲逆转算子及多种控制进化策略,能在一次遗传进化过程中获得一批最小生成树,可供决策部门综合评价与决策.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最小生成树问题,提出了一种小生境遗传禁忌算法。算法中使用Prfer数对生成树进行编码。在选择交叉之前使用小生境技术,使得被选中交叉的个体之间的适应值的距离大于一定的阈值,从而保证了个体的多样性。遗传变异算子使用禁忌搜索算法,提高了遗传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模拟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