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85年美国开始实施陆军远期迫击炮计划的第一阶段,它包括步兵连配用80毫米迫击炮;将英国皇家兵工厂81毫米中型迫击炮定型为M252;采用120毫米取代107毫米迫击炮。最近美国考虑可能采用120毫米装甲迫击炮。经过两年评价后,以色列苏丹公司的设计优于其它公司的而被选上。陆军已订购了部分迫击炮与弹药,拟于明年1~3月进行作战试验。美国陆军在第二阶段讨论与考虑的问题是在1995~2005  相似文献   

2.
去年9月至12月美国陆军在阿伯丁靶场对国内外几种120毫米迫击炮系统进行竞争性试验,估计今年4月将选出获胜者。美国陆军现装备60毫米、81毫米以及106.7毫米迫击炮,没有装备120毫米迫击炮,这次选出的120毫米迫击炮拟取代106.7毫米追击炮。因为很多欧洲国家都已使用了120毫米迫击炮,因此美国此举对北约与美  相似文献   

3.
新迫击炮     
据《防卫和外事日报》1979年7月27日报道:西德陆军不久将装备一种叫“迫击炮90”的新120毫米反坦克迫击炮,该炮发射末段制导炮弹,据称它具有至今尚不能获得的精度。敌人雷达要发现这种迫击炮是非常困难,“迫击炮90”的射速很高。此外,其射程大幅度提高。计划还为迫击炮手提供一种改进的装甲防盾板(供自行迫击炮用)。  相似文献   

4.
5年以内,美国陆军将为其机动部队指挥官装备能够用现有的120毫米近击炮系统发射的精确制导弹药。XM395精确制导迫击炮弹(PGMM)是当前正在由迫击炮系统产品管理办公室研制的一种灵巧式迫击炮弹,该产品管理办公室负责先进迫击炮武器、数字火控和弹药计划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按计划,它将在2008年完成,2010年列入装备。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是开展120毫米制导迫击炮弹研制工作最多的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陆军就启动了120毫米光纤制导迫击炮弹(FOMP)项目,由波音公司负责演示验证制导光纤是否能够承受迫击炮发射时的高过载。1994年,波音公司开始为陆军生产少量FOMP制导迫击炮弹,供试验使用。但随后,这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就鲜见报道。《简氏防务周刊》消息称,该项目有可能已被终止,因为FOMP制导迫击炮弹的射程不够远,而且采用电视导引头,不具有自主攻击能力。为满足迫击炮部队对精确打击能力的需求,美国陆军随后  相似文献   

6.
奥地利VEW公司于1982年开始发展了一种120毫米重型迫击炮,该火炮能满足奥地利陆军和连一级对迫击炮射程的要求,连一级迫击炮包括M8/112式81毫米迫击炮(最大射程为6100米)和M6式60毫米轻型迫击炮(有三种不同型号,射程1600—4300米)。两门新的120毫米样炮于1984年研制成功。一门样炮在1984年希腊防御展览会上展出过,  相似文献   

7.
2015年前后是美国陆军转型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时期。届时6个过渡部队旅(“斯特赖克”旅)将成为美陆军进行全球作战的重要力量,传统部队10个师中亦将有5个师转为目标部队。因此,在这一阶段美国陆军处于传统部队、过渡部队和目标部队三者共存,老装备与新装备共存,新装备逐步取代旧装备的局面。传统部队将继续使用经过改造和升级的传统压制兵器,即M109A6“帕拉丁”155毫米自行榴弹炮、M270A1式多管火箭炮、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及120毫米迫击炮。此外,传统部队还将有选择地更新装备。由于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HIMARS)将于  相似文献   

8.
120毫米自行迫击炮是近年来各国陆军装备发展的新方向,它一改往日牵引迫击炮携行不便的固有缺陷,将良好的机动性与强大的火力集于一身,可直接为步兵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因而深受世界各国陆军部队的青睐。  相似文献   

9.
目前,美国陆军轻武器产品管理局正在实施一项提高现役7.62毫米机枪作战效能的计划,该计划属士兵增强计划的一部分。计划的目的旨在为7.62毫米M60式或M240机枪系列配备成套的改进部件。这套改进部件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整个机枪系统的可靠性,而且所需费用要比装备一种新机枪低得多。此外还能对陆军库存  相似文献   

10.
目前.美国陆军计划用“斯特赖克”迫击炮输送车B型(MCV-B)装备7个“斯特赖克”旅。今年1月.来自第172“斯特赖克”旅的迫击炮班开展了实兵演练.第172“斯特赖克”旅也因此成为首个装备MCV—B的“斯特赖克”旅。实兵演练之前,这些迫击炮班已经在MCV—B配备的特殊系统和迫击炮火力控制系统方面接受了120个小时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在阿富汗战场上,一些苏军自行迫击炮部队就地改装成自行型2B9瓦西莱克82毫米自动迫击炮。他们是将这种追击炮的轮子卸掉,然后安装在过去用以牵引这些迫击炮的MT-LB轻型装甲运输车的钢弹药箱盖板后部。除了制造这些自行迫击炮以外,苏联陆军还在采用2S12萨记(Sani)120毫米自行追击  相似文献   

12.
为期三天的1985年度美国陆军协会展览于10月在华盛顿举行。展出的展品约有200多件。鉴于美国陆军对国外军火的兴趣益浓,故这次展览展出了不少其它国家的展品以供美国陆军选择。诸如:法国和以色列的120毫米迫击炮,  相似文献   

13.
为法 RT-61式120毫米线膛迫击炮研制的洛尔(LOHR)VPX 40 M 型迫击炮炮车在萨托里(SATORY)首次问世。由汤姆逊-布朗德公司生产的120毫米线膛迫击炮装备于许多陆军部队,但该炮进、出阵地、特别是在崎岖不平的地区运动时均由牵引车牵引。最近洛尔与汤姆逊-布朗德两公司合作发展了 VPX40M 型迫击炮炮车。该车是以洛尔VPX 5000履带式装甲车辆的一些部件为基础,此外,每侧加装一个负重轮,车顶部为敞开式。120毫米线膛迫击炮装在车辆的前方位置上(见图),火炮的高低射界为45°~85°,此外,车上还可装载20发追击炮弹。当火炮处于战斗状态时,抬高悬挂装置,可使射击底盘更加稳定。车上还装有用于局部防护的7.62毫米高射机枪一挺。  相似文献   

14.
环宇军讯     
《国外坦克》2006,(1):3-6
英国“武士”步兵战车火炮升级计划启动,英国寻求未来快速反应系统合作伙伴,英国检验莱茵金属公司滑膛坦克炮性能,比利时CT-CV105毫米武器系统即将投产,芬兰陆军将装备先进迫击炮……  相似文献   

15.
1981年6月法国陆军正式使用了 TRT 公司研制的 FU RALEC DE F3双用途无线电近炸引信。该引信是为155毫米弹,特别是为 GCT 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用的新式底凹榴弹发展的,它可用在法国和其他国家的各种155毫米野炮炮弹上,也可用在120毫米线膛迫击炮炮弹上。这种新引信将代替前一代的多种引信。该引信的特点是其标定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为西班牙陆军新式主战坦克研制合同投标的公司不少于5家。据可靠消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的陆地系统分部正提出与西班牙合伙生产M1(105毫米线膛炮)坦克或更新式的MIEI(120毫米滑膛炮)坦克。然而,这两种坦克都超过了西班牙陆军规定的50吨级重量。法国的地面武器工业集团(GIAT)正向西班牙提供一整套建议,包括按AMX-30B2标准改进现有的AMX-30坦克;在西班牙特许生产AMX-40(120毫米滑膛炮)坦克;以及将计划九十年代投产的法国陆军新式EPC主战坦克纳入西班牙陆军装备计划。意大利奥托米拉拉公司打算向西班牙提供OF-40坦克的改进型OF-45(将安装更大马力的发动机和120毫米滑膛炮)。  相似文献   

17.
志杰  永强  金良 《兵工科技》2002,(3):25-26
我国迫击炮的研制历程类似于其他炮种,也是先仿制后自研。从早期的53式82毫米、55式120毫米、56式160毫米迫击炮到目前的PP87式82毫米、W86式120毫米、PP89式60毫米、PP89式100毫米及PP93式远射程60毫米迫击炮,我国的迫击炮已发展了三代,尤其是目前的第三代迫击炮,性能优异,有的已接近或达到目前世界同类型迫击炮的先进水平。其中最为典型的当数PP93式60毫米远射程迫击炮。  相似文献   

18.
埃及新生产的120毫米迫击炮明显为苏联M1943式120毫米迫击炮的改进型,也是中国制造的53式120毫米迫击炮改进型,它装在两轮的输送车上,用一辆轻型车辆就能牵引。在开罗陈列的样炮装有炮口保险装置,用来防止当一发迫击炮弹仍在炮管内时再装入另一发炮弹。(图见封三)  相似文献   

19.
各国军队广泛装备的迫击炮,目前正处于重新评价的阶段。当轻型,灵巧及便利的60毫米迫击炮被特种和空降部队保留以供可预见的未来使用时,81/82毫米迫击炮则开始退出其主导地位。120毫米迫击炮将被广泛采用。其主要原因是120毫米迫击炮的威力及射程优势,而费用与81/82毫米相差不多。  相似文献   

20.
吴磊 《国外坦克》2006,(1):36-38
提起迫击炮,人们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把炮弹从炮口放入再发射出去的一种轻型火炮。没错,迫击炮就是以其构造简单、轻便灵活、易于操作、造价低廉的特点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元老级陆军武器。世界上第一门迫击炮于1904年9月由俄军制造,并在日俄战争中使用,在此后的100余年中,迫击炮依然活跃在战场上,随着科技的发展,迫击炮已不再是简单的步兵支援武器,而成为世界各军事强国竞相发展的重要兵器。120毫米机动迫击炮系统以其优异的机动性和强大的火力成为各国地面部队火力支授领域的新宠。在其基础上发展的“打了就跑”的战术将极大地提高攻击的突然性和隐蔽性;再加上迫击炮特有的弹道性能,使其成为城市作战中的利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