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浩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4,50(21):116-120
有效的访问控制机制是P2P网络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传统的访问控制机制并不能适用于P2P网络这样的分布式管理系统。针对该问题,给出了一种多域环境下的P2P网络访问控制模型(TMAC)。它采用了社会网络的基本原理,将系统节点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域,通过扩展多级安全机制来实现访问控制。节点之间进行交互时,主体节点将根据目标节点关于请求资源类别的信任等级授予不同的访问权限,以达到系统安全的目标。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访问控制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Bayesian信任网络的P2P访问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多数访问控制模型都针对集中式的和相对静态的系统,不适宜主客体动态变化的协同环境,如P2P系统.文章针对P2P网络提出一种新的访问控制模型,利用Bayesian网络技术构造P2P网络中的信任机制,从网络节点间信任的角度建立访问控制模型,根据主客体的Bayesian信任网络对实体访问权限进行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3.
刘义春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44(1):145-147
多数访问控制模型都针对集中式的和相对静态的系统,不适宜主客体动态变化的协同环境。文章分析了P2P系统的信任机制,介绍了考虑事务上下文因素的信任度计算方法,提出一种基于信任的动态访问控制模型dTBAC,以解决P2P环境的安全问题。该模型从网络个体信任的角度建立访问控制体制,根据主客体的信任值对访问权限进行动态管理。文章还就P2P应用中不同的访问服务类型给出了具体的访问授权策略。 相似文献
4.
5.
利用职称、学历及会员资格等条件划分主体属性,由此属性特点设置客体允许使用的限制条件,根据基于属性的ABAC访问控制模型思想,定义初步的访问控制策略;最后将主体、客体的信誉值进行比较,确定最后的访问控制策略。通过对整个的访问控制过程的合理性分析和研究得知,该策略是对已有的模型的访问控制策略的改进和扩展,是适用于P2P网络环境的安全访问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6.
P2P具有无集中控制节点、节点对等自治和网络动态的特点,这些特点为实施访问控制带来很大的挑战,传统的访问控制技术不能很好地适应对等网环境。首先对现有的对等网环境中的访问控制技术进行研究,然后在基于信任模型的角色访问控制的基础上,针对无法区分通过信任模型计算出相同结果的用户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信任和属性的访问控制。基于信任和属性的访问控制引入资源属性和用户属性来分别描述资源和用户,依据用户属性、信任模型计算出的数值、环境属性和授权策略来建立用户角色指派关系,依据资源属性和授权策略来建立角色权限指派关系,从而解决基于信任模型的角色访问控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种用于P2P网络的访问控制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P2P网络中的节点具有高度的自治性和随意性,使得P2P网络的内部安全隐患突出,如何区分恶意节点,为良节点提供更好的服务成为研究的重点。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椭圆曲线数字签名和门限密钥分享的分布式认证服务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出潜在的恶意节点,此外,利用证书更新和证书撤销策略能够更进一步地孤立恶意节点,把恶意节点的危害降低到最小。最后文章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系统中的访问资源共享伸缩性有限、安全性不足及权限需预先设定分配等问题,为了提高权限控制的兼容性,细化访问控制粒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信任的动态多级访问控制模型(Trust-Based Dynamic Multi-level Access ControlModel,TBDMACM),通过用户的静态角色及动态信任度获得相应的权限授权,保证数据机密性和访问过程安全可控。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访问控制方式能够有效地防止恶意访问,较好地解决系统权限伸缩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肖铮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5)
目前P2P是互联网上的一项主流应用,但是由于P2P网络的动态性和匿名性使得该项技术一直存在安全隐患。本文基于节点信誉模糊度设计了一个P2P网络交易信任模型,根据节点的历史交易记录,结合模糊数学的相关原理来统计该节点的信誉模糊度,并以此作为P2P网络交易的选择依据。节点的信誉模糊度会根据节点的行为来进行增减,实现动态的、合理的奖惩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信任模型在交易成功率、网络负载等方面体现出较高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模糊处理的信任和声望评估算法,并建立了基于模糊处理的信任和声望评估模型。该模型使用模糊理论来表达信任评估中的模糊语义,可以综合考察信任评估中节点不同方面的性能,并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来表达推荐的准确度,动态地调整推荐节点的推荐权值,以综合来自不同节点的信任推荐评估目标节点的声望。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信任域的P2P访问控制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P2P作为一项愈来愈流行的技术,在资源共享和协同协作方面有崭新的应用。但是这种新的技术面临传统的网络所未曾遇到的网络安全方面的严重考验。文中从实际应用出发,分析了现有的访问控制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信任域的P2P访问控制模型。该模型不同于传统的基于PKI的访问控制模型,它能够在信任管理的基础上对P2P用户进行域划分,并针信任对域制定访问控制策略,从而使得访问控制在实际应用中更加简洁和可行。 相似文献
13.
由于P2P网络的开放、匿名等特点,节点间的信任关系往往很难通过客观的信任机制建立.本文引入模糊理论的方法对信任进行度量,通过改进Einstein算子来解决信任向量的传递和合并问题,并把算子用于求全局信任关系模糊矩阵的传递闭包,结合分布式哈希表的机制来存储全局信誉值,较好的解决了信任的传播问题.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能有效的提高P2P网络交互成功率,同时系统开销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信任评估模型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可靠运行和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主观信任的模糊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信任评估模型( TEFL,trust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fuzzy logic).模型使用模糊集理论给出节点信任值的形式化定义;利用模糊推理方法量化本地信任值,通过邻居节点获取推荐信任值;在此基础上,对推荐信任值的综合权重进行模糊推理,并将本地、推荐信任值予以合成,最终得到节点综合信任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实时、准确地发现恶意节点,确保网络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嵌入式领域安全关键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提出了基于安全域隔离的访问控制模型,采用分区间信息流隔离控制机制,结合分区间消息路由和消息权限鉴别机制,实现了分区操作系统中安全关键类应用任务的多级安全访问控制,并依据该模型设计了多级安全操作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通过安全性分析证明,该机制使基于微内核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能够防止非法的资源访问、身份伪装、信息泄露和隐秘通道等安全威胁;经过系统的性能测试表明,安全访问控制机制的引入使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综合性能消耗约为10%左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