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数据融合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一个关键技术,目的是减少传感节点间的传输量,降低整个网络中的能量消耗和数据冲突,进而优化WSN的整体性能。文章针对WSN中数据融合处理形式的多元性,在讨论了广义的数据融合,分析现有的WSN数据融合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解决WSN(自组织和网内处理)中数据融合多元性问题的新的开放式的体系架构,并给出了具体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2.
陈志  史倢  孔颖  章韵 《计算机应用》2010,30(12):3155-3157
为独立于内部结构和具体实现来理解和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自治工作机制,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各种工作状态和自组织特性,建立了一种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Agent类元模型。该元模型在Agent BDI模型基础上,扩展AUML Agent类图,引入符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特性的Mental、Role和Protocol等模型元素来描述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静态结构。实例分析表明,结合节点工作状态,Agent类元模型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体系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可视化建模基础和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3.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恶劣环境和军事领域中。传感器网络在数据收集中,为减少冗余数据的传输耗能,降低延迟,需要采用数据融合技术。分析和介绍了传感器网络跟踪级与属性级两种融合模型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多Agent的数据融合模型。  相似文献   

4.
节点之间的协作交互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自组织基础,也是拓扑控制和路由选择的本质特性。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典型拓扑控制算法和路由协议中的交互行为,在多Agent系统模型基础上,提出基于AUML的无线传感器网络Agent元模型和Agent模型图,构建适合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AUML交互模型,该模型包括WSNAgent实例、WSNAgent角色特征、WSNAgent生命线和控制焦点、连接器、消息、条件等基本组件。典型协议建模表明,无线传感器网络AUML交互模型具有较好的可视化描述能力,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交互的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张建敏  王钢 《微机发展》2014,(2):202-204,208
文中深入研究了支持ZigBee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与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融合的无线传感器射频(Wireless Sensor IDentification,WSID)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中心机房的智能监测系统。制定了支持ZigBee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和RFID技术的融合网络技术方案,实现了中心机房中机柜内部的温度监测和服务器的资产管理。改变了过去人工管理的模式,使智能监测管理具有实时性、灵活性等特点,从而促进了中心机房设备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徐小涛  李建军  熊华  张昆 《传感器世界》2009,15(6):25-27,35
超宽带(UWB)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都是近年来新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本文介绍了超宽带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特点,提出了超宽带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模型,为二者的应用融合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中.由于许多推理模型和方法以巨大的数据量为基础,决策响应速度成为系统的瓶颈。结合软件开发实际,提出了一种基于速度优化的Multi-Agent模型,将系统Agent分为智能交互界面Agent、数据分析处理Agent、数据访问控制Agent三类,通过各Agent的分工与协作来实现系统数据的快速交互;并在ERP采购成本分析子系统中进行建模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大大缩短系统决策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8.
陈晶 《微机发展》2008,(11):230-232
服务质量好坏是衡量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的重要因素。结合传感器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Agent的QoS管理机制,对其组成形式和工作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利用智能Agent实现服务质量管理和协商。与传统机制相比,它可以有效地减少网络中的通信流量,更好地保证应用的完成并延长网络生命期。  相似文献   

9.
大量无线通信设备在ISM频段工作致使免许可频段频谱资源稀缺,促使认知无线电和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融合,形成无线认知传感器网络(WCSN)。文章研究了无线认知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伪造攻击,即恶意次用户通过向其他次用户发送伪造的频谱感知数据,导致控制中心做出错误的频谱分配决策。基于流行病理论,文章对数据伪造攻击中的信息传播过程进行了建模和分析,找出了决定无线认知传感器网络中潜在流行病爆发的关键因素。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对系统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开发缺少一种通用的理论模型,从多Agent系统的角度,以面向对象Petri网(Object-Oriented Petri nets,OPN)为语义基础,建立了WSN形式化模型(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Model,WSNM)。在WSNM中,从微观和宏观层次上研究了传感器节点Agent模型、网络通讯模型。WSNM能描述系统的静态和动态语义,可以形象、直观地刻画系统的整体和个体特性,同时可利用Petri网的数学分析方法和支持工具对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和验证。最后将WSNM应用于基于WSN的目标跟踪系统的建模与开发中。  相似文献   

11.
在介绍数据挖掘、空间数据挖掘、Agent技术的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将Agent技术引入分布式空间数据挖掘.提出了基于Agent的分布式空间数据挖掘系统结构图,并介绍了基于Agent的分布式空间数据挖掘过程.  相似文献   

12.
多主体系统的可视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它将多个主体复杂的协作和交互活动过程可视化,以便用户对其进行监控。该文主要从这一复杂问题入手,分析多主体系统可视化需要研究的内容和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然后从多主体系统的结构、主体的通信语言出发,结合多主体系统的任务和目标,提出了一种多主体系统可视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移动agent的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优异特性。移动agent技术已成为继CORBA、EJB后。新一代分布处理的关键技术,并且在很多新兴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简单扼要地阐述了agent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Mobile Agent技术是一种新型Agent技术,具有移动性、智能性和异步计算等特点.文中针对Mobile Agent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概述和探讨,提出了把Mobile Agent技术应用于分布式查询系统中的思想,并给出了基于Mobile Agent技术的分布式查询系统模型和体系结构,最后描述了Agent间的通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用多Agent技术实现个性化搜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分析了随着WWW发展出现的信息过量和现有的搜索引擎很难很好考虑用户兴趣的问题,提出了能够协助用户浏览的多Agent系统,这个多Agent系统主要由界面Agent,搜索Agent和学习Agent三个子Agent组成,文中主要介绍了两种界面模式和两种搜索模型,并介绍了学习Agent的学习策略,然后对两种搜索Agent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该文提出通过面向智体的软件工程方法保证系统安全性的观点,研究了一种新的智体———安全智体(SA),它可以象生命体那样保护自己,其安全机制包括封装、完整性检测、认证和访问控制等。该文给出了安全智体的模型,讨论了SA抵御病毒的作用,并给出一个SA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多Agent系统的组织结构是Agent个体之间交互的框架。对分布式多Agent系统的组织方式、协作机制进行了简要讨论,提出了Agent域及Agent图的概念。根据不同Agent之间的地理位置和通信代价,由Agent个体、Agent组及Agent域三级组织结构形成一个Agent图,并借鉴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自适应路由选择策略进行多Agent系统的协作组织。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高效、健壮、通信开销较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Agent的体系结构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首先介绍了Agent的基本概念,然后针对BDI Agent和移动Agent,讨论Agent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介绍空间数据挖掘、Agent技术的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基于Agent的分布式空间数据挖掘系统,描述了其实现过程.由于在实现过程中只传送执行挖掘功能的移动Agent本身的代码及局部知识,所以大大减少了网络的数据传输量,且加强了数据的安全性及隐私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Agent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传统决策支持系统的局限性,该文提出了一个基于Agent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开发方案。利用界面Agent、信息Agent、移动Agent、协作Agent来实现系统的智能部件,多Agent通过协作Agent信息路由器进行协作和交互,共同完成决策支持任务。并将该模型应用于草业信息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中,系统运行结果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