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配电网混合线路故障测距中,由于各种折反射波的影响从线路一端检测到的故障行波中很难识别出故障初始行波,因此不能利用单端行波测距法测量故障距离.双端行波测距法虽然不需考虑后续折、反射波,测量结果可靠,但在混合线路中由于行波波速不恒定导致传统的双端测距法也不再适用.针对这些问题,在双端测距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时间变量的故障...  相似文献   

2.
苏许玮 《电气应用》2012,(13):65-67
配电网混合线路中行波的运动过程复杂,通过线路一端测得的行波难以识别出故障反射波,因此很难利用单端行波测距法测出故障距离。而双端行波法只需检测故障初始行波到达线路两端的准确时间,不必考虑后续行波的折反射情况,因此测距方法可靠。但在混合线路中由于行波波速不恒定导致传统的双端测距公式不再适用,针对该问题在传统的双端测距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时间变量的故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利用小波变换的单端行波测距新方法,可有效提取输电线路故障行波特征并消除行波色散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同时解决了如何定义行波到达时间和选取行波传播速度的问题。大量测距结果证实,采用小波变换技术的单端行波测距法的测距结果在可靠性和测距精度上都有很大提高,在单端行波测距法能够使用的条件下,测距精度能够满足现场对精确故障定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小波变换技术的输电线路单端行波故障测距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提出了利用小波变换的单端行波测距新方法,可有效提取输电线路故障行波特征并消除行波色散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同时解决了如何定义行波到达时间和选取行波传播速度的问题。大量测距结果证实,采用小波变换技术的单端行波测距法的测距结果在可靠性和测距精度上都有很大提高,在单端行波测距法能够使用的条件下,测距精度能够满足现场对精确故障定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故障行波在配电网混合线路中运动过程复杂,从线路一端测量的行波中很难识别出故障点反射波,因此无外加信号源的单端行波测距法不适合配电混合线路故障定位.双端行波测距法由于只需检测故障初始行波到达线路两端的准确时间,不需考虑后续折、反射波,测距结果可靠.但在混合线路中由于行波波速不恒定导致传统的双端测距法不再适用.针对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输电线路单端行波故障测距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0,他引:28  
覃剑 《电网技术》2005,29(15):65-70
分析了影响单端行波测距法精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母线端接线、接地电阻、T型线路结构、故障位置等,指出行波的极性和幅值是行波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提出了考虑电流行波极性和电压行波极性的综合行波极性判别法,该方法较容易识别线路内的折反射行波和线路外的其它线路折反射行波,与仅利用电流或电压行波的方法相比,判别的可靠性有很大提高.同时指出对单端行波测距而言,一些线路结构和故障情况下无法进行单端行波测距,单端行波测距法还存在测距死区问题.用单端法进行测距需要结合阻抗法进行联合单端测距,在单端行波法失效的情况下以阻抗法的测距结果作为补充,才能弥补单端行波法和单端阻抗法的不足,实现精确故障定位.  相似文献   

7.
单双端行波特征综合考虑的辐射状电网组合测距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配电网行波测距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辐射状电网的组合测距技术。该技术综合考虑单端行波测距及双端行波测距的特点及适用性,首先利用双端行波测距易实现的特点判断故障大致距离,然后基于该故障距离及线路自身参数关系来准确识别故障点反射波和对端母线反射波达到测量端的时刻,从而精确测得故障距离。因此它克服了双端测距受GPS同步对时系统的误差对测距结果影响,以及单端行波测距无法准确辨识故障特征波前的困难。搭建了35 kV单端辐射状电网PSCAD仿真模型,针对不同的故障距离、接地电阻、故障类型分别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双端测距的结果准确验证了故障点反射波和对端母线反射波时刻,测距误差在100 m之内。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通过单双端行波特征综合考虑的测距方法能实现2种方法的相互印证,提高了单端辐射状配电网行波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度加权的线路故障测距方法。首先利用电抗分量进行单端阻抗测距以减小过渡电阻对测距精度的影响,通过单端阻抗测距结果确定单端行波测距中故障点反射行波到达时刻的大致范围,解决线路后半段故障时单端行波测距无法准确测距的缺陷;再对单端阻抗测距、双端阻抗测距、单端行波测距、双端行波测距进行可性度评估,并加权计算得出综合的测距结果,提高测距精度。可信度评估依据包括线路通道状态、过渡电阻大小、故障位置等。仿真计算表明,文中提出的基于可信度加权的线路故障测距方法鲁棒性强、测距精度高,不受故障类型、线路通道状态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故障暂态电流行波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单端行波故障测距原理,即利用故障线路暂态行波的现代行波故障测距原理,并将其划分为2种运行模式,标准模式下的原理是利用在线路测量端感受到的由本端分闸初始行波浪涌形成的第1个正向行波浪涌与其在故障点反射波之间的时延计算测量点到故障点之间的距离,而扩展模式下是利用在线路测量端感受到的由对端分闸初始行波浪涌透过故障点到达本端时产生的第1个正向行波浪涌与其在故障点反射波之间的时延计算测量点到故障点之间的距离,理论分析和实测波形分析均表明该原理是可行的,并可以同时适用于永久性故障和瞬时性故障,而且不受电压过零故障的影响,在标准模式下还不受线路对端母线反射波的影响,从而克服了现有单端行波故障测距原理所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单端电气量组合故障测距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琨  董新洲 《广东电力》2012,25(6):9-14
为了研究基于测量阻抗法与单端行波法相结合的组合故障测距法的适用性,分析了测量阻抗法测距的误差来源,给出其误差计算公式;同时分析了影响单端行波法应用的因素,确定了其适用范围。依据这两种测距法的特点给出了组合故障测距的适用范围,即当故障电阻小于300Ω、测量端故障线路并联数不为1时能保证较高的测距精度。通过仿真验证了测量阻抗法误差分析、单端行波法和组合测距法适用范围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江西电网雷电定位系统是一套有益于电网安全生产和管理的系统。本文介绍了江西电网雷电定位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运行情况,说明了其在江西电网中的应用。应用效果表明,该套系统在江西电网防雷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江西电网生产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浙江电网时差雷击定位监测系统试运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电网采用国产设备率先建设了6站LD-1型时差雷击定位系统并投入实用,1996年该系统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3.
We summarize the lightning data for 17 years from 1992 to 2008 obtained with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s of nine electric power utilities in Japan and analyze them. The observed annual number of lightning flashes of which the current is more than 10 kA is 400 000–800 000 and the 50% value of the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of lightning peak currents is about 23 kA in recent times. The variation of lightning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by areas, seasons, and so on, is clarified. Comparison of the obtained data with those obtained by another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 is also mad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ghtning occurrence and climate is discussed. © 2012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 of Japan.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14.
Nine electric power companies in Japan have been collecting lightning data with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s. Five years of the lightning data (2009–2013)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annual number of lightning flashes of which the current is more than 10 kA in Japan is around 1 million. The variations of lightning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by areas, seasons, and so on, are clarifie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that may affect lightning occurrence are also discussed. Furthermore, we show that there is a cl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lightning strikes and the outage rate of transmission lines. © 2016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 of Japan.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15.
雷电定位系统在浙江电网调度运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锋  张怡 《华东电力》2005,33(3):25-28
雷电定位系统是监测雷电活动情况及其对运行电网设备造成影响的计算机实时系统。介绍了浙江电网雷电定位系统的原理、系统构成及主要用户功能,讨论了雷电定位系统在电网调度运行中的应用情况,进而提出了该系统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析线路避雷器在天生桥地区220 kV及以上交流线路防雷工作中的应用情况。通过查询雷电定位系统,统计天生桥地区雷电参数,总结、分析2001年以来该地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情况,结果表明安装线路避雷器能有效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具有较好的防雷效果。根据运行经验及线路避雷器只对安装塔安装相有保护作用的特点,提出了线路避雷器安装选点和运行维护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雷击是影响南方电网运行的重要因素,雷电定位系统是研究雷电规律和指导电网输变电设备防雷的有效手段。介绍了南方电网雷电定位系统的联网必要性、整体结构、站址优化、应用系统、及其在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点巡查、输变电设备故障原因分析、雷电活动规律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南方电网雷电定位系统实现了南方五省区雷电探测数据联网及共享,开发了服务于全网的雷电定位信息WEB应用系统和雷电参数统计分析专家系统,依据全网探测站布点情况、雷电探测精度要求,进行了全网探测站布点优化,广东、广西、云南三省省内雷电定位精度优于1km的覆盖率分别提升了149%、16%、103%。系统自投运以来,在南方电网区域内积累了海量雷电活动数据,可有效指导输变电设备雷击故障分析、南方电网雷电活动规律研究及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网雷电定位系统与雷电监测网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15  
雷电定位系统是近20年来在雷电工程技术领域应用最广泛的雷电监测技术手段。在雷电定位技术及其系统自主研发以及雷电监测网的建设上,中国属起步早、持续性好、已建的监测覆盖区域大、积累监测资料长的雷电监测大国,我国电力系统率先并持续开展了雷电监测,并建有覆盖国土面积大部分的全国雷电监测网。为了总结其经验,全面介绍了我国电网雷电定位系统和雷电监测网的发展概况和现状;详细阐述了我国电网雷电监测技术、水平以及雷电监测网。从雷击故障点快速定位、雷击事故鉴别、雷电参数统计、防雷水平评估和雷电预警5个方面论述了雷电监测网在我国电网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今后雷电定位系统和雷电监测网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新一代雷电定位系统的正式投运,开创了陕西电网雷电监测工作新局面。对代表新系统应用的2017年和旧系统应用的2014年陕西电网雷电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陕西省雷电活动规律。为了验证新系统的优越性,结合近年来陕西电网输电线路实际雷击跳闸数据,对新、旧两代系统的核心关键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一代系统在性能上完全超越了旧系统,具有明显的技术先进性。  相似文献   

20.
雷暴移动轨迹直接取决于雷暴云团的移动。雷暴作为一种气象现象,其空间移动在天气系统的物理机制下,可能具有特定的规律。利用粤港澳大湾区雷电数据,进行雷电的时域分布特征和移动轨迹统计规律的挖掘分析。发现雷电日雷电数量服从Burr分布,时域上呈高度不均匀分布,50个雷电最多日雷电数量占到10 a雷电总数的一半以上。强雷暴日的雷电移动轨迹具有明显的规律特性。雷电最多的40个雷电日中,分别有20和15个雷暴的移动轨迹是从西北向东南或由东北向西南。结合气象领域研究,分析指出大湾区的东北石湖风和西北石湖风是造成雷电移动统计规律的气象学机理。在此基础上,结合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讨论了雷电移动轨迹统计规律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