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品种大蒜发酵制成黑蒜的品质差异,选取5种大蒜,经发酵制成黑蒜,对发酵前后的还原糖、总酸、总酚和蒜氨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对黑蒜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5种鲜蒜的还原糖、总酸、总酚和蒜氨酸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经制成黑蒜后还原糖含量增加2.45~5.01倍,总酸含量增加5.40~17.77倍,总酚含量增加4.00~10.15倍,蒜氨酸含量则下降2.11~3.24倍。5种黑蒜的还原糖、总酸和总酚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而蒜氨酸含量苍山独蒜、汉滨独蒜和苍山大蒜间差异不显著(P0.05),这3种黑蒜与云南独蒜、金乡大蒜间差异显著(P0.05)。感官品质上独蒜评分高于多瓣蒜。所以,作为直接食用的黑蒜,以独蒜为原料进行加工为宜。  相似文献   

2.
不同加工工艺对黑蒜产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黑蒜是一种新型大蒜加工制品,通过不同加工工艺得到两种不同的产品黑蒜1号和黑蒜2号,其中黑蒜1号的生产周期为黑蒜2号的3倍。本研究比较了两种加工工艺对黑蒜基本营养成分、蒜氨酸含量以及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与新鲜大蒜相比,黑蒜的水分含量较少约为40%,湿基中的可溶糖、蛋白质和多酚显著增多(P0.01),蒜氨酸含量减少。而干基中的营养物质除多酚外,其余成分都减少,脯氨酸和精氨酸急剧降低,变异系数分别为1.03和1.12。湿基对OH·的清除能力基本一致,对DPPH·的清除力为新鲜蒜的2倍。黑蒜1号的粗蛋白含量低于黑蒜2号,可溶糖、多酚、蒜氨酸皆高于黑蒜2号,粗蛋白和多酚变异系数达到0.20左右,各组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不同浓度下对自由基清除能力相同,当浓度为0.05 g/m L时,对OH·和DPPH·的清除率达到了90%以上。电子舌可以有效的区别两种产品。  相似文献   

3.
采用五阶段发酵法制备黑大蒜,并研究了发酵各阶段黑大蒜的功能性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第一阶段是还原糖含量、抗氧化物质和活性的增强阶段,还原糖含量、总多酚含量、总黄酮类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FRAP铁还原抗氧化力相比新鲜大蒜分别增加了12、4、7、7、7倍;第二阶段是大蒜中的蒜氨酸转换为S-烯丙基-L半胱氨酸亚砜的过程,S-烯丙基-L半胱氨酸亚砜的含量比新鲜大蒜增加了12倍;第三阶段是促进大蒜转变为"黑"大蒜的过程;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是发酵完善和后熟阶段。  相似文献   

4.
黑蒜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个发酵工艺对市售的3种大蒜进行黑蒜发酵,研究黑蒜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时大蒜中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发酵工艺一时,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值花蒜分别为49.36、43.57 g/100 g,白皮蒜分别为32.84、40.16 g/100 g,独瓣蒜分别为47.27、41.90 g/100 g;发酵工艺二时,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值花蒜分别为17.01、38.05 g/100 g,白皮蒜分别为24.27、37.74 g/100 g,独瓣蒜分别为20.91、37.42 g/100 g。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大蒜发酵过程中功能物质及抗氧化能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采用恒温恒湿条件发酵大蒜,分别测定不同发酵时间大蒜中总糖、氨基酸、多酚等物质含量,分析物质含量变化与发酵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多糖、还原糖、蛋白质、氨基酸和多酚等物质的含量均随发酵时间先上升后缓慢下降,均明显高于新鲜大蒜的含量,表明发酵大蒜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更强的抗氧化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蛋白质、氨基酸、还原糖和多酚等与发酵大蒜抗氧化能力呈正相关,是发酵大蒜的主要抗氧化物质。大蒜素的含量明显降低使得发酵大蒜几乎失去了新鲜大蒜的刺激性气味和辛辣味,有利于大蒜良好口感的形成。物质含量与发酵时间的变化关系分析表明:大蒜发酵过程是一系列复杂多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应根据变化规律进一步优化大蒜发酵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6.
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过程中淀粉和还原糖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试验跟踪采取白酒生产整个发酵期的酒醅样品,采用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分析窖池不同空间位置的酒醅中淀粉、还原糖两个指标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发酵过程中酒醅的淀粉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且发酵前期上层酒醅淀粉含量下降最多;发酵中后期三层酒醅淀粉含量缓慢下降;酒醅中的还原糖含量在发酵前期呈上升趋势,下层酒醅中的还原糖含量增加最多;发酵中后期还原糖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香蕉为原料,采用低温发酵的方法酿造香蕉果酒,对香蕉果酒发酵过程中的糖度、还原糖、pH值、总糖、黄酮、多酚等主要成分进行跟踪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中的糖度、还原糖随着酒精度的升高而降低;在还原糖下降速度最快时,pH值也达到最小值4.2;总糖含量在发酵的第2天开始逐渐下降;在香蕉果酒发酵期间,总黄酮含量变化幅度较小;总多酚含量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并在后期趋于稳定的趋势;氨基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有机酸中苹果酸、柠檬酸、乳酸含量较高,变化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大蒜在发酵成为黑蒜过程中主要营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方法将新鲜大蒜置于高温密闭环境中发酵,定期测定蒜样的水分、还原糖、总酸、蛋白质及总酚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结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蒜瓣水分逐渐丧失,还原糖、总酸、蛋白质、总酚含量相对提高, 25 d时黑蒜的还原糖含量较鲜蒜增加12.19%,总酚含量提高6.7倍,蛋白质含量增加3.14 mg/g DW;抗氧化性能总体增加, DPPH清除能力提升了2.6倍。结论适宜的条件下发酵形成的黑蒜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菊芋块茎在天然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及抗氧化特性的变化规律,以菊芋块茎为材料,分析天然发酵过程中菊芋块茎的总糖、还原糖、菊糖、多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OH自由基清除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总糖、菊糖和还原糖含量整体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变化范围分别为2 058~675,1 910~653,148~22 mg/mL;多酚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范围为3.22~2.58 mg/mL;DPPH自由基清除率随着发酵的进行而不断增加,在发酵至第25 d时达到92.14%;·OH自由基清除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说明天然发酵可有效降低菊芋块茎发酵液中的还原糖含量、改善菊糖结构、提升抗氧化活性。研究为菊芋块茎发酵新产品的开发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大蒜为参照,采用变温发酵工艺加工菊芋、马铃薯和甜菜,并且监测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分别采用DNS法和苯酚硫酸法对加工过程中样品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菊芋的还原糖含量变化情况与大蒜基本一致,均呈逐渐上升趋势,360 h达到37.24 g/100 g(大蒜为39.72 g/100 g);马铃薯还原糖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在216 h达到最高点8.00 g/100 g;甜菜在加工的前144 h内,未检测到还原糖,(168~360)h的样品中还原糖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64 h达到最大值9.74 g/100 g,360 h为1.44 g/100 g。菊芋和甜菜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与大蒜相近,总体呈下降趋势;菊芋从60.47 g/100 g降至47.21 g/100 g;甜菜从55.63 g/100 g降至14.09 g/100 g,加工过程中的马铃薯样品均未检测到可溶性糖。结论:还原糖含量多少对黑色食品的甜味起主要作用,可溶性糖含量亦有贡献,黑色食品的香甜口感与食材的糖分构成可能有某种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郭精超  陈国强  邢铁玲 《印染》2012,38(1):22-25
纯棉机织物冷轧堆染色早有应用,但仍缺少染料与工艺选择较明确的理论指导。通过研究活性染料类型、碱剂种类和堆置时间对纯棉机织物冷轧堆染色的影响,重点分析不同碱剂和堆置时间对活性黄3RS、汽巴克隆红C-2BL、青RGB和海军蓝BES等4种不同类型活性染料染色色深和固色率的影响,给出的最佳染色工艺为:活性黄3RS和汽巴克隆红C-2BL以纯碱40 g/L为碱剂,堆置时间分别为15 h和10 h;RGB青和BES海军蓝则采用烧碱4 g/L和纯碱40 g/L混合碱剂,堆置15 h。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 研究普通型微晶纤维素及102型微晶纤维素对粉末直接压片的B族维生素片片重稳定性的影响,选出最适合制备B族维生素片的微晶纤维素应用方案。方法:以可衡量片重稳定性的过程能力指数为主要评价指标,关联压片压力、脆碎度及崩解时间为辅助评价指标,分别考察普通型微晶纤维素、102型微晶纤维素及两者以不同比例组合使用时制备B族维生素片的工艺顺应性。结果 在粉末直接压片中,普通型微晶纤维素及102型微晶纤维对B族维生素片的压片压力、脆碎度及崩解的影响差异较小;102型微晶纤维素的片重稳定性明显优于普通型微晶纤维素,但两者以3:1的比例组合使用,是最适合的使用方案。结论 在粉末直接压片的工艺研究中,借助过程能力指数,可获得较高性价比的工艺配方。  相似文献   

13.
近年,随着天花粉蛋白(TCS)在抗癌细胞和HIV病毒方面的临床性研究进展,天花粉蛋白生产工艺也需在保证效益的前提下精细化。本实验利用硫酸铵分级沉淀、硫酸铵粗提后亲和双水相进一步纯化,得到精制的天花粉蛋白。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最后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其纯度进行了鉴定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并对比了盐析法和亲和双水相分离法,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铵沉淀法最佳分离条件为固液比为1∶12、浸泡时间为24h、pH在5左右,最终得率0.8mg/g;亲和萃取最佳条件:染料CibacronBlue F3GA-吐温80在成相吐温80中的含量8%,成相吐温80的占双水相含量为4.0%,(NH4)2SO4的含量2.0mol/L,充分混合的时间9h,反萃取氯化钠的含量为0.5mol/L,反萃取的时间为8h,得率0.6mg/g,但凝胶电泳显示其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湿蒸新工艺是一种全新的工艺,可应用于前处理、染色和免烫整理。与传统印染工艺相比,该工艺处理后的织物性能提高明显,流程短,能满足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5.
过程检验数据在过程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工序能力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过程检验数据的优势,对现行的工序能力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了新的工序能力评价技术指标Cak和→↑K。结果表明,用过程检验数据来评价过程能力,不仅提高工序能力评价结论的可靠性和可比性,而且能够避免资源浪费,实现对过程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16.
ECO活性染料湿蒸短流程和轧烘轧蒸染色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安诺其ECO活性染料对纯棉平绒织物的湿蒸短流程和轧烘轧蒸染色工艺,测试了染色织物表面深度K/S值、固色率、提升力以及染色牢度等性能指标,比较了两种染色工艺的差别.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安诺其ECO活性染料,实施湿蒸短流程染色,缩短了工艺流程,使染料具有较好的提升性,尤其130℃湿蒸短流程工艺具有较高织物表观深度K/S值,牢度与传统轧烘轧蒸工艺相当.湿蒸短流程染色工艺无需食盐,节约了染化料,降低了废水处理的难度,但湿蒸短流程工艺固色率较传统轧蒸轧烘工艺略低,另外,100℃蒸汽湿蒸工艺仅适合染较浅的颜色.对轧染节能减排、环保染色有待于做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8):162-167
为缩短酱卤肉制品的酱制时间,改善产品质构,同时不影响产品的风味特征,对基于注射-滚揉工艺的酱卤肉制品风味料液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风味料液由卤制浓缩液和美拉德反应液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对卤制浓缩液的浓缩程度、美拉德反应液的反应时间及两者混合比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参数为卤制液浓缩程度为15%,美拉德反应液的反应时间为10 min,卤制浓缩液与美拉德反应液体积比为9∶2,在此条件下酱卤肉制品感官评分87. 23,感官评分与理论预测值相比误差为1. 34%。与传统酱制产品相比,使用风味料液的注射-滚揉工艺产品的质构评分及综合感官评分均有所提高,风味评分无差异。  相似文献   

18.
在凹版印刷过程中,套印不准仍然是我们经常碰到的难题,它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四大公害之一.消除产生问题的根源是解决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要解决凹印套印不准问题,应仔细分析其原因,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再--加以攻破.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制革工艺板块模式 ,将猪皮前处理划分为酶脱脂工艺板块、酶 -碱结合脱毛工艺板块以及酶软化等 3个工艺板块 ,并对其逐一进行了研究优化 ,最后将已优化的工艺板块组装、运行 ,构建出基于酶制剂的猪皮前处理定型工艺。经大生产验证结果表明 :成革手感好 ,质量、得革率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制革综合废水中有害物质的量大大降低 ,减轻了猪皮制革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利用蒸汽熔炼法提取马油毛油,对其液体油和固体脂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和脂肪酸分析。对马油进行抑菌实验和精炼实验,并确定了精炼的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马油毛油精炼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量碱量为0.20%,碱液浓度12%,碱炼初温70℃,水化加水量30%,脱色用白土用量5%。精炼后马油的各项指标均符合GB/T1684-2006《化妆品检验规则》化妆品基础油(葡萄籽油)的国家标准。马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青霉菌、黑曲霉、变形杆菌、酵母菌的抑菌作用不显著,但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显著,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1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