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为比较不同产地依兰依兰油成分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马来西亚、中国广东、云南三个产地的依兰油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并通过质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验证,从三种依兰依兰油中依次鉴定出83、61和34种挥发性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89.28%、92.41%和95.74%,三种依兰依兰油的挥发性成分在数量及含量上有一定的差异。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对三个产地依兰依兰油中致香物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造成马来西亚依兰依兰油差异的主要成分为苯甲醇、水杨酸苄酯、α-蛇麻烯、(E,E)-α-金合欢烯、δ-杜松烯等,造成云南依兰依兰油差异的主要成分为(E)-异丁香酚乙酸酯、乙酸肉桂酯、(E,E)-金合欢醇乙酸酯、芳樟醇、对甲酚甲醚、乙酸香叶酯等,造成广东依兰依兰油差异的主要成分为(Z,E)-金合欢醇、β-石竹烯等。该研究为依兰依兰油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初步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比较不同产地小豆蔻油中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进行挥发性成的定性分析,并通过质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验证,从越南小豆蔻油和英国小豆蔻油中分别鉴定出68和33个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越南产地小豆蔻油的主要成分(质量分数)为α-松油醇乙酸酯(36.01%)、1,8-桉叶素(28.04%)、乙酸芳樟酯(6.58%)、芳樟醇(5.47%)、柠檬烯(4.16%)、桧烯(2.84%)、4-松油醇(1.89%)、香叶醇(1.61%)、乙酸香叶酯(1.59%)、乙酸辛酯(1.22%)等;英国产地小豆蔻油的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44.91%)、α-松油醇乙酸酯(38.53%)、芳樟醇(3.29%)、柠檬烯(2.46%)、α-松油醇(1.52%)、橙花醇(1.47%)、4-松油醇(1.11%)等;两个产地的小豆蔻油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以14种辣椒为研究对象,经油制制成辣椒油制品—辣椒油和油辣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辣椒油制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并对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同时还测定了影响辣椒油制品品质的其他指标,比较研究了不同辣椒油制品各成分变化。通过挥发性成分鉴定,辣椒油共检出48种挥发性成分,油辣椒检出52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烷烃类、烯烃类、醛类、酮类、酯类、醇类,其中酯类和烯烃类是辣椒油制品主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达到30%~70%;将辣椒油48种挥发性成分和油辣椒52种挥发性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可简化成12种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达98.402%、98.016%;通过聚类分析辣椒油和油辣椒分别分为4大类和3大类,能更好地对不同品种辣椒油制品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4.
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对斯里兰卡桂叶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质谱库检索,保留指数比对,分析并确定出斯里兰卡桂叶油中的37个成分,占斯里兰卡桂叶油挥发性成分的99.35%。斯里兰卡桂叶油的主要成分为丁香酚(60.82%)、苯甲酸苄酯(20.44%)、(E)-乙酸肉桂酯(5.67%)、乙酸丁香酚酯(4.44%)、芳樟醇(1.29%)、(E)-石竹烯(1.25%)等。对斯里兰卡桂叶油中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分析,可为产品开发及调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顶空进样结合GC-MS技术对不同产地压榨的瓜蒌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不同产地的瓜蒌籽油判别模型。以江苏、安徽和湖北3个产地的瓜蒌籽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进样方式进行GC-MS分离鉴定,得到相对应的图谱指纹库,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瓜蒌籽油产地识别模型。结果表明,从不同产地压榨的瓜蒌籽油中共鉴定出4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醛类和醇类化合物,不同产地间的瓜蒌籽油在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有差异,以鉴定出的4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为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和3种模式识别方法建立判别模型,识别率可达83.33%以上。该方法不使用任何溶剂,操作简单、环保、简便,灵敏度和准确度高,可作为食用植物油产地鉴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柠檬果皮精油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与有机溶剂萃取法分别提取干、鲜柠檬果皮的精油,通过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仪测定了柠檬果皮精油的挥发性成分。结果显示:较简单的有机溶剂萃取法更有利于果皮精油挥发性成分的保留,依据化合物的质谱特性鉴定出柠檬果皮油里含有72种挥发性成分。柠檬果皮精油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含量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5个不同产地花椒挥发性成分差异,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water-steam distillation,WD)、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和同时蒸馏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SD)3种提取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山东花椒的挥发性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提取5个产地花椒的挥发性物质,共鉴定出77种挥发性物质。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寻找潜在标记特征物质,乙酸芳樟酯和乙酸松油酯作为潜在标记物,可区分5个不同产地花椒。研究结果对综合利用不同产地花椒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产地初榨菜籽油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和电子鼻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比较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数据对关键风味成分的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其主体挥发性成分。应用综合评价指标(GEI)对各产地初榨菜籽油香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由10个产地样品共检测出177种挥发性成分,根据ROAV鉴定出14种主体风味成分,主要包括硫甙降解产物、醛类和吡嗪类等。各产地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3-乙基-2, 5-甲基吡嗪、壬醛、2, 4-癸二烯醛、甲烯丙基氰、苯乙醛、月桂醛等,不同产地菜籽油样品香气差别显著,GEI评价结果表明,香气品质最优的产地是成都。各产地初榨菜籽油挥发性成分既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差异性也较大,展现其各自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9.
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对乳香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质谱库检索,辅助英文版精油数据库(ESO 2010版)比对,分析并确定出乳香油中的94个成分,占乳香油挥发性成分的96.27%。乳香油的主要成分为对伞花烃(9.31%)、柠檬烯(8.79%)、α-蒎烯(8.27%)、4-松油醇(6.66%)、对甲基苯异丙醇(6.15%)、氧化石竹烯(4.17%)、马苄烯酮(3.43%)、桃金娘烯醇(3.31%)、(E)-石竹烯(2.75%)、去氢白菖烯(2.75%)、δ-杜松烯(2.75%)、2-癸醇(2.25%)、(E)-香芹醇(2.21%)等。其中,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共71个,占乳香油挥发性成分的77.11%。通过保留指数来鉴别同系物及同分异构体,提高了对乳香油中成分定性的准确性,为乳香油的产品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庐山云雾茶挥发性成分主成分分析及产地判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晔  葛丽琴  王远兴 《食品科学》2017,38(24):60-67
以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3个不同产地庐山云雾茶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在庐山云雾茶样本中共鉴定出7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顺-3-己烯-1-醇(4.00%)、庚醛(3.87%)、苄醇(13.76%)、十一烷(11.21%)、芳樟醇(3.70%)、苯乙醇(14.41%)、雪松醇(5.37%)等。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寻找影响挥发性成分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提取了6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2.63%,3个不同产地的庐山云雾茶能通过各自的化学特征被完全区分开。市场上随机采集茶叶样本,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其进行产地判别。结果可以从试样中鉴定出相同产地的庐山云雾茶,判别率为100%。  相似文献   

11.
麦冬挥发油成分的提取与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冬是名贵中药,挥发油是麦冬的主要活性成分。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麦冬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定性定量分析了麦冬的挥发油。通过质谱库检索得到其中37种主要组分的定性定量结果,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3.65%。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籽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 质谱分析手段对广西三种八角籽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通过比较研究表明:角花八角籽油的提取率最高,干枝的次之,大红的最低;在化学成分上,三种八角籽油的主要成分因品种的不同而有区别,从三种八角籽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9 种化学成分,大红八角籽油的成分相对单一,主要成分为小茴香灵(49.77%)、α- 香柠檬烯(21.52%)、4- 甲氧基肉桂醛(14.80%);角花八角籽油主要成分为小茴香灵(47.50%)、n- 棕榈酸(16.61%)、4- 甲氧基肉桂醛(4.96%);而干枝八角籽油的成分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波辅助萃取与顶空固相微萃取联合的方法萃取新疆洋葱籽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对新疆洋葱籽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鉴定,共分离出50种成分,确认了其中的42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95.46%。采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中主要为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花生油和花生油香精的挥发性成分,鉴别出花生油和香精的特征成分,为花生油掺伪鉴别技术提供依据。运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采集花生油和花生油香精的挥发性成分,由未知物分析软件对未知化合物进行解卷积处理,检索谱库,对化合物主要类别和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花生油共鉴定出54种挥发性成分,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吡嗪类(35.37%),烃类、醇类、苯酚类、酯类和酮类含量均在5%~10%之间。花生油香精共鉴定出32种挥发性成分,吡嗪类占大多数(65.45%),其次是醛类(13.65%),吡啶占(6.87%),其他类别含量均少于5%,种类较少。通过分析得到花生油的特征化合物有丙基环丙烷、2-乙基-5-甲基吡嗪、吡咯-2-甲醛和2,3-二氢苯并呋喃,香精的特征化合物有2-乙酰基吡啶、乙酰吡嗪和2-苯氧基乙醇。通过上述特征化合物,可以有效的将花生油和香精区分,为鉴别花生油掺伪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茶树精油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分析方法。方法 茶树精油样品用正己烷溶解,放入顶空迚样瓶中,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迚行测定。结果 用该方法共分离了15个组分,用NIST Chemical Structures库和Wiley Library质谱库迚行检索,以质谱相似度和利用标准品对部分主要成分迚行迚一步确认,最终确认13种主要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峰的相对含量,有效成分含量占总流出物的98.46%。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适合茶树精油等精油类物质中挥发性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北五味子中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同时蒸馏浸提的方法提取北五味子中挥发油成分,测得其挥发油的含量为6.30%。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从北五味子挥发油中分离并确认出39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G1710BA化学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衣兰烯、2,6-二甲基-双环[3.1.1]庚-2-烯、3-甲醇,1-甲基-8(1-甲撑)-三环[4.4.0.02,7]脱氢-3-烯。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蒸汽蒸馏法对新疆五种薰衣草花中精油进行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薰衣草精油中挥发性成分及特征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香气轮廓进行了感官评定。结果显示,五个品种的薰衣草精油(70-1、74262、杂花、法国兰、白花)中,70-1精油含量最高,为6.88%。经鉴定薰衣草精油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萜烯类、酯类、醛类、酮类和醇类,其中白花精油中挥发性化合物种类最多,含量也最高,五种精油中挥发性物质含量差异最大的为萜烯类,分别为17.15%、12.36%、16.33%、16.16%、20.48%;五种精油中特征香气成分如芳樟醇及乙酸芳樟酯等含量具有较大差异。通过感官分析发现74262精油中花香、酯香气最浓郁,五种精油中花香,酯香、凉气、油蜡气和萜气均有较大差异,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品种以及所含有的挥发性物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八角籽挥发油的提取研究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水蒸气蒸馏法和索氏法提取八角籽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手段对两种方法所得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索式法提取率较高,八角籽挥发油的颜色相对较深;在化学成份上,从水蒸气蒸馏法所得八角籽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6个色谱峰,鉴定了15种,占被测总含量的97.66%,其主要成分为小茴香灵(51.27.%)、n-棕榈酸(16.61%),4-甲氧基肉桂醛(4.96%)等。而从索氏法所得八角籽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8个色谱峰鉴定了11种,占被测总含量的93.22%,其主要成分为大茴香脑(78.81%)、n-棕榈酸(6.58%)、小茴香灵(5.19%)等;为八角籽这一药用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实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两种生产工艺藤椒油产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NIST14质谱数据库检索定性,峰面积归一法定量。结果显示:传统油浸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藤椒油产品中共鉴定出33种挥发性成分,共有的挥发性成分有16种,主要的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4.5%)有4种(右旋萜二烯、芳樟醇、桧烯和月桂烯);传统油浸法特有的挥发性成分有6种(β-榄香烯、1-石竹烯、大根香叶烯、α-石竹烯、辛醛和癸醛),超临界CO2萃取法特有的挥发性成分有11种(3-甲基-2-丁烯腈、5-氰基-1-戊烯、左旋-β-蒎烯、α-松油烯、反式-β-罗勒烯、3,3-二甲基己醇、乙酸-4-松油烯醇酯、苯乙酸甲酯、(E,E)-2,4-己二烯醛、(+)-香茅醛和1-甲基-异己酸)。烯类和醇类化合物是藤椒油产品挥发性成分的主要种类,但其相对含量存在差异;超临界CO2萃取法藤椒油产品的挥发性成分中含有微量的酸类化合物(1-甲基-异己酸)。该研究结果可为改善生产加工工艺和提高藤椒油产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牛尾菜根和茎叶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甲醇超声提取法提取挥发油。然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进样分析获得总离子流图,采用Xcalibur对总离子流图中各色谱峰进行质谱扫描后,经过质谱计算机数据系统检索NIST图谱库鉴定牛尾菜根茎叶中挥油的化学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将所得的数据整理分析后,牛尾菜根挥发油鉴定出25种成分,主要成分为乙酸丁酯、9C,11TR-共轭亚油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牛尾菜茎挥发油鉴定出36种成分,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正庚-4-基酯、辛那普利醇等,牛尾菜叶挥发油鉴定出29种成分,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等,三种挥发油共鉴定出72种成分。结论:该研究基本明确了牛尾菜根和茎叶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并且二者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