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副溶血弧菌是海产品中常见致病菌,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疾病。由于我国是海产品消费大国,所以必须建立快速、准确、灵敏的方法监测海产品中的副溶血弧菌。目前主要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分析化学方法,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来检测副溶血弧菌,主要包括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这两种方法可以对副溶血弧菌进行准确定性和定量,是检测食品中副溶血弧菌的快速、特异、灵敏的方法,可用来评估和监管海产品污染副溶血弧菌的风险,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锦州笔架山周边海域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污染状况,实验室随机采集了蓝圆鲹等共103份常见的海产品,按照GB/T 4789.7-2008及PCR方法对副溶血弧菌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随机抽检的103份样品中,检测出含副溶血弧菌的样品38份,检出率为37%。这表明,锦州笔架山周边海域常见海产品受副溶血弧菌污染十分严重,具有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3.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种革兰氏阴性嗜盐杆菌,广泛分布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和海产品中,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源之一.尤其在我国沿海地区,由副溶血弧菌引发的食物中毒的发生规模及人群暴露规模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快速准确的检测鉴定副溶血弧菌成为控制其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关键.本文以从海产品中分离的副溶血弧菌为研究对象,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副溶血弧菌进行分子分型,为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溯源及副溶血弧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
巢式PCR快速检测海产品中的副溶血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世界范围性的食源性致病菌,食用了该菌污染的海产品可导致胃肠炎等疾病。为了建立一种可快速、特异地检测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方法,通过把副溶血弧菌基因组序列和其它不同种类弧菌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了一个副溶血弧菌特异性的标记基因-VP1331,根据该基因建立了副溶血弧菌的巢式PCR快速检测方法,并评估了其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只有在以副溶血弧菌基因组DNA为模板时才能扩增出目的片段,而其它11种弧菌和非弧菌均不能扩增出目的片段。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副溶血弧菌基因组DNA 10 fg、纯培养物6.6 CFU。人工污染实验表明,初始菌液浓度为25.7 CFU/100 mL时只需经过2 h的增菌培养即可检出。上述结果表明,VP1331基因可以作为副溶血弧菌种特异性标记,本方法可以用于污染海产品中该菌的检测与鉴定。  相似文献   

5.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世界范围性的食源性致病菌,食用了该菌污染的海产品可导致胃肠炎等疾病。为了建立一种可快速、特异地检测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方法,通过把副溶血弧菌基因组序列和其它不同种类弧菌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了一个副溶血弧菌特异性的标记基因-VP1331,根据该基因建立了副溶血弧菌的巢式PCR快速检测方法,并评估了其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只有在以副溶血弧菌基因组DNA为模板时才能扩增出目的片段,而其它11种弧菌和非弧菌均不能扩增出目的片段。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副溶血弧菌基因组DNA 10 fg、纯培养物6.6 CFU。人工污染实验表明,初始菌液浓度为25.7CFU/100 m L时只需经过2 h的增菌培养即可检出。上述结果表明,VP1331基因可以作为副溶血弧菌种特异性标记,本方法可以用于污染海产品中该菌的检测与鉴定。  相似文献   

6.
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不同来源的副溶血弧菌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对杭州地区临床和海产品中分离到的174株副溶血弧菌采用ehelex100法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溶血素基因tdh和trh的PCR检测.结果显示,Chelex100法能够简单、快速地提取副溶血弧菌基因组DNA,以满足PCR检测条件的需要.在杭州地区副溶血弧菌感染的病例中,tdh阳性和trh阴性菌占主导地位,其中84株临床分离株中携带tdh基因的比例为92.86%,携带trh基因的比例为2.38%;90株海产品中仅检测出1株tdh阳性菌和2株trh阳性菌,分别占1.11%和2.22%,96.67%海产品中未检测出tdh和trh基因;海产品中携带tdh或trh的副溶血弧菌有增长的趋势,是潜在的危险病源.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的PCR方法检测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根据Genebank库中收录的Vp的tlh基因序列进行引物设计,应用PCR技术扩增tlh基因。利用TCBS和TSI2种选择性培养基从海产品总分离出68株疑似副溶血弧菌,经生化鉴定68株均为副溶血弧菌。用Chelex100法提取基因组DNA,进行tlh基因的PCR检测,tlh基因在不同副溶血弧菌中都广泛存在,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其他食源性致病菌均为阴性。tlh基因具有种属特异性,因此可以用来检测副溶血弧菌。  相似文献   

8.
对8株分离自广州市售海产品中的副溶血弧菌菌株进行鉴定,并分析了其耐药性。于2017年4~5月采集市售海产品,按照国标法对其中的副溶血弧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16S r DNA同源性比较。采用K-B纸片法和结晶紫染色法分别评估了副溶血弧菌菌株对20种常见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及其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表明,8株分离菌株对多粘菌素B、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强力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萘啶酸这8种抗生素均为敏感,对青霉素、万古霉素2种抗生素均显示耐药,对其他10种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相比ATCC17802菌株,分离菌株多重耐药性更为显著,耐抗生素数量为3~10种。分析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发现其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能力呈正相关。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耐药性普遍且多重耐药性显著的现象,应该予以广泛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海口市市售贝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菌株血清学分型情况以及不同来源菌株的耐药情况,分析海口市市售贝类海产品受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特点。方法 2014—2016年,按照GB 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和《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五类海产品(白贝、排海、毛蚶、蛏子、芒果螺)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鉴定和血清学分型,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毒力基因检测,采用K-B法对分离菌株进行相关耐药分析。结果五类海产品样品共157份,其中65份样品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白贝的检出率最高,为63.6%(21/33)。所分离的65株副溶血性弧菌主要血清群为O3和O5,完全分型26株,总体分型率为40.0%,其中以O1∶K25为主要血清型。65株菌对氨苄西林普遍耐药(95.4%,62/65),对头孢噻肟的中介率较高(33.8%,22/65),对8种抗生素产生了5种耐药谱。65株分离菌株神奈川试验结果均为阴性,且均未检出与致病性相关的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及耐热相关溶血素(TRH)。结论海口市市售贝类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重,应加强养殖区域海水水质的监测力度,预防副溶血性弧菌感染。  相似文献   

10.
副溶血性弧菌是沿海省份引起食物中毒的一种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副溶血性弧菌在海产品中的污染。随着近些年人们对副溶血性弧菌防控技术研究的深入,总结出了大量的经验,开发出了许多新方法。本文主要从监管、净化、物理、化学及生物控制等方面对现有的副溶血性弧菌防控技术进行系统阐述,旨在为这些方法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进而为海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