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利水电技术》2005,36(8):55-55
7月20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加高施工合同在湖北省丹江口市龙山宾馆签订,标志着中线水源工程主体工程建设拉开了序幕,为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如期开工建设进而实现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明确的2010年中线一期工程通水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5月10日,由长江科学院承担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丹江口库区水质监测站网建设"项目固定实验室(即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水质监测中心实验室)分项工程验收会在丹江口市召开。会议由监理单位安徽淮河环境科技咨询公司主持,业主单位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单位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受该项目负责人长江科学院副院长汪在芹的委托,分项牵头单位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和参与单位长科颐信公司的项目组主要成员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招标管理工作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为了更好地促进中线工程的顺利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制订了《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委托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等制度,使有关部门各司其职,招标管理程序明确、清晰,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达到预期的效果。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组成项目,本文主要结合穿黄工程招标工作的一些实践。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招标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工程的成败在水质,农业面源污染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近年来为了保护水源水质安全,水源区开工建设了一大批点源污染治理项目,但是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视和投入还很不够。北京市水源地延庆县在生态县的建设过程中,始终重视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面源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建议国家和地方在南水北调水源区面源污染防治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确保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水质长期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5.
2005年8月10日,水利部副部长矫勇率队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凋研时强调,要加强协调,团结一致,全力做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确保主体工程尽早开工建设,让丹江口水库在大坝加高后发挥更大的公益性作用,为科学合理调配汉江上下游、中线工程受益区的水资源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逐步发挥作用,连同北京市现有的地下水和地表水,以及城市自备水源和郊区村镇供水,北京市的供水水源将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对现有水处理技术和水处理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多水源共存的实际情况,有效配置水资源,建立起应对不同水源水质的处理技术和运行方案,是切实保证供水安全的基础。北京市于近年开展了第一批南水北调配套水厂——第九水厂、第三水厂、田村山水厂3座水厂的改造工程。通过分析各水厂进出水水质及各处理单元的实际运行效果,考察了不同处理工艺在不同水源水质条件下的适应性,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完全通水后北京市多水源条件下的水厂工艺选择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9月1日,水利部部长陈雷率组调研考察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以及汉江集团,并出席丹江口工程开r50周年纪念大会,参加丹江口工程展览馆奠基仪式。陈雷指出,要尽早启动陶岔渠首引水工程建设,切实加快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他强调,要科学安排工期,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切实抓好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中线及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施工难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南水北调工程概况,重点阐述其中线水源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的进展,施工难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生命线,开展中线水源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是“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重要保障,也是中线工程成功的关键之一。针对中线水源地特点,以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为核心开展了保护区划分工作,在分析国内外保护区划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结合丹江口水库分流情况、污染源对调水水质的影响以及污染物浓度年龄时空分布特征等,采用类比经验法、不利排污情景法以及应急响应法等3种方法,提出了中线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在此基础上,应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推荐方法,辅以GIS技术,分别划分一级保护区陆域范围、二级保护区范围以及准保护区范围,并对各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成果有利于协调周边省份和地区的水环境保护管理,推动水源保护立法,为南水北调中线供水水质长期稳定达标提供重要保障,体现新时期“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10.
岗南、黄壁庄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的主要水源,具有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补偿调节的条件。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全线通水和河北省配套工程运行后,通过分析岗黄水库可在中线来水不足的年份向南水北调系统补水能力,提出了补水量应以不显著影响其自身的农业供水为控制原则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1 水资源现状分析1 1 供需矛盾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由于社会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可利用的水资源又有一定限度,突出的供需矛盾使水资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近年来,由于全球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水量增长速度惊人,用水的浪费、水资源的污染及地下水严重超采,使水资源日益短缺,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根据联合国预测,水将成为本世纪最有争议的城市问题。全世界将有10亿多人得不到清洁的饮用水,17亿人缺乏起码的公共卫生用水。水量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将是全球水资源的主要表现之一。1 2 …  相似文献   

12.
虚拟水与水安全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虚拟水是水资源领域的新概念,近年来,在与水相关的国际会议上成为讨论的热门话题.初步探讨了虚拟水和虚拟水贸易,认为虚拟水作为非真实意义上的水,是通过商品交易或服务来实现的,虚拟水贸易主要表现在粮食贸易上,虚拟水与水安全和国家安全有着密切关系.虚拟水的提出,改变了原有的一些思维方式,拓宽了水资源研究的领域,树立了水资源管理的新理念,最终提供了一条解决干旱地区缺水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浅析水资源水权与水利工程供水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文虎 《中国水利》2001,(2):33-34,32
水资源水权与水利工程供水权实质是水权的两个方面。水资源水权是国家的政治权力;水利工程供水权是所有者的财产权力。水资源水权的实质就是全面收取水费,水利工程供水水权就是水费变水价。两种水权承担的义务分别是治理弃水(洪水等)、防治退水(废污水等)。要确保防洪安全,水环境洁净,加强水的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并就水务工作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非市政给水用作消防水源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节水的角度 ,对天然水源、工业废水回用水、建筑中水用作消防水源时的水质要求 ,以及设计中的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对规范中有关条文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的水改革、水市场和水权交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澳大利亚从1994年推行水改革框架以来,各州都制定了相应的水改革措施,逐步推行水权交易、全成本回收定价、灌区管理企业化等多项制度的改革,为保证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各州和地区的法律法规条文也进行了必要的修改,通过水改革,水的利用效率提高,推进了水资源向高价值转移以及投资主体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资产与现代水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浩  甘泓  武博庆 《中国水利》2002,(10):151-153
水资源是国家所有资源资产,在现代水利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其作为资源资产的属性目前尚未被人们所认识,也还有许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水资源资产的属性,特点,以及在现代水利中的作用与地位提出了初步观点和相应的建议,以期在水利现代化发展中引起对水资源资产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青 《中国水利》2002,(10):72-73
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管理是处在两个不同的决策层次,有不同的内涵,但基本单元和运行机制的动力是共同的,两种管理的思想境界都需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世界范围内的水危机迫使人类重新认识水资源的价值,现代水资源管理强调水资源的需求管理,水资源管理由供给型转向需求型,由工程管理转向资源管理,同单项工程技术手段转向综合管理手段,水资源需求管理的核心是通过提高效率促进节水,达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在水资源需求管理中,水权交易是重新分配稀缺水资源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供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联合调度,针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实施后供水区内多种水源联合运用的局面,提出了优先利用引江水,合理配置地表水,充分回用中水,逐步改善生态用水,控制开采地下水,强化全民节约用水的调配思路和措施建议,并对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的水资源联合调度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