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8 毫秒
1.
为比较石榴果皮、石榴叶、石榴籽和石榴花(花瓣、花蕊和花托)等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利用Schall烘箱法,以猪油和大豆油为底物通过测定POV和MDA含量来评价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同时利用清除DPPH·法测定了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比较了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除石榴籽外,石榴果皮、石榴叶、石榴花等部位的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抗油脂氧化的能力和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石榴皮的抗氧化能力和抑菌活性最强,石榴籽最差,花瓣、花蕊和花托三者基本相当,石榴叶较差.多酚含量与各种活性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多酚是主要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2.
李维霞  魏佳  苏玉红  吴斌  张平 《食品科学》2016,37(10):151-157
采用质谱仪对巴旦木青皮提取物中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和熊果酸(ursolic acid,UA)进行鉴定,进一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OA和UA含量,优化提取条件。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利用Platisil OD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0.2%磷酸(85∶15,V/V)溶液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柱温20 ℃;检测波长210 nm。结果表明:OA在0.005~0.5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回收率在89.67%~94.8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28%~3.16%之间(n=3);UA在0.005~0.5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回收率在88.67%~94.7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07%~1.92%(n=3)之间。在不同提取条件下,提取剂为体积分数95%乙醇、料液比1∶40(g/mL)、提取时间40 min及提取3 次为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3.
从21 种果皮中筛选出总酚、总黄酮含量较高的果皮,并选择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对筛选出酚类物质含量高且抗氧化活性强的果皮进行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研究不同消化时间对总酚、总黄酮释放量的影响,并通过透析袋模拟肠道的吸收作用,考察其生物利用率,同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or/electrospray ionization-time of fight-mass spectrometry,UPLC-DAD/ESI-TOF-MS)研究模拟胃肠液消化前后酚类物质变化。结果表明:21 种果皮中石榴皮(总酚含量为(58.09±0.46)mg/g、总黄酮含量为(47.50±0.39)mg/g)和山竹皮(总酚含量为(52.09±1.52)mg/g、总黄酮含量为(36.07±0.46)mg/g)中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石榴皮的抗氧化能力强于山竹皮;模拟胃液消化阶段,石榴皮中总酚和总黄酮释放量均增加,模拟肠液消化阶段总酚和总黄酮的释放量先增加后减少;与胃液消化阶段相比,肠液消化阶段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明显降低;生物利用率测定结果表明总酚的生物利用率在每个时间点均强于总黄酮;通过UPLC-DAD/ESI-TOF-MS从石榴皮提取物中共检测出的5 种酚类化合物(分别为α-安石榴苷、β-安石榴苷、鞣花酸己糖苷、鞣花酸脱氧己糖苷、鞣花酸),其在胃液消化过程中损失率小于肠液消化,说明石榴皮中酚类物质在酸性环境中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4.
韩锐  陈亚运  季君洋  陈勇  李祥  陈建伟 《食品科学》2019,40(12):203-20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同时测定番荔枝果实3 个部位中13 种酚类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并分析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总酚含量;通过HPLC法对番荔枝果实中的单酚成分进行比较;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与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检测方法测定番荔枝果实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番荔枝果实中总酚含量为果皮>果肉>种子,果皮含量最高为59.48~127.84 mg/g;番荔枝单酚含量结果表明果皮显著高于果肉和种子部位,各产地酚类种类和含量差异显著。果皮和果肉中对羟基苯甲酸、儿茶素、咖啡酸、表儿茶素含量相对较高,表儿茶素最高为2 398.17 mg/mL。抗氧化结果表明番荔枝果实清除ABTS阳离子自由基能力高于DPPH自由基,且果皮活性最好,分别在质量浓度为0.39、1.56 mg/mL时均达到最高清除率。结论:番荔枝果实中果皮、果肉、种子3 个部位中所含酚类物质种类及含量有显著性差异;果皮部位所含种类及含量均最高,且抗氧化活性最佳,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树(Camellia sinensis)花中可溶性糖、儿茶素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茶树花中含有216.85mg/g可溶性糖,其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部分(F-1)及花托、萼片和花梗部分(F-2)的含量分别为250.945mg/g和112.65mg/g;茶树花中总儿茶素含量为37.03mg/g,且F-2中的含量(46.90mg/g)高于F-1(30.88mg/g);茶树花中含有包括茶氨酸在内的16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0.87mg/g,虽然F-2中游离氨基酸的种类较少,但其含量(16.47mg/g)显著高于F-1(10.59mg/g)。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干燥方式对百香果皮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微波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热泵干燥和远红外辐射干燥处理百香果皮,并分别测定其干燥特性、复水比、色差、膳食纤维、功能特性、微观结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性等指标。结果:热泵干燥百香果皮复水比、功能特性等较差;与远红外辐射干燥相比,微波真空冷冻干燥缩短了53%的干燥时间,且微波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的百香果皮具有较高的复水比(7.45)、总酚含量(13.45 mg GAE/g DW)和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38.53%,FRAP为1.14 mmol/L);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的百香果皮获得了较高的持水力[(21.64±0.21) g/g]、持油力[(6.09±0.71) g/g]、溶胀性[(25.00±1.00) g/g],以及更高的总黄酮含量(7.84 mg RT/g DW);经不同方式干燥后果皮的复水比、膳食纤维、功能特性、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等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干燥方式对百香果皮品质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是较佳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7.
张巧  顾欣哲  吴永进  屠康 《食品科学》2016,37(16):117-122
研究热风干燥对枇杷果皮中功能性成分(多酚、黄酮、三萜酸)及果皮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用60 ℃热风干燥将枇杷果皮烘干至水分含量为9%~10%后,测定干燥前后功能性成分的含量,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和鉴定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显示,干燥后枇杷果皮中的总多酚((37.94±0.84) mg GAE/g)和总黄酮((19.29±0.76) mg Rutin/g)的含量较新鲜果皮(总多酚:(63.66±1.68) mg GAE/g;总黄酮:(56.78±1.44) mg Rutin/g)显著减少(P<0.05),总三萜酸含量变化不显著;在新鲜果皮中检测到35 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是醛、酯、酮,其中己醛(相对含量19.79%)和反-2-己烯醛(相对含量26.59%)为主要挥发性成分。与新鲜枇杷皮相比,热风干燥增加了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共检测到73 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是醛、酯、酮,与新鲜果皮共有的成分有21 种。壬醛(相对含量31.47%)为干样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他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为β-环柠檬醛、β-紫罗酮、二氢猕猴桃内酯、癸醛等,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干燥果皮的特有香气。  相似文献   

8.
四种β-环糊精制备鞣花酸包合物的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鞣花酸(EA)与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磺丁基-β-环糊精(SBE-β-CD)制备鞣花酸包合物,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鞣花酸包合物的包合率,然后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同时通过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鞣花酸包合物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EA/β-CD、EA/HP-β-CD、EA/DM-β-CD、EA/SBE-β-CD包合物的表观溶解度分别为0.037 3 mg/mL、0.123 2 mg/mL、0.093 8 mg/mL、0.095 6 mg/mL,包合率分别为82.58%、89.80%、87.42%、84.64%。鞣花酸与四种鞣花酸包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EC50)值分别为6.47 μg/mL、6.31 μg/mL、3.45 μg/mL、3.63 μg/mL、3.92 μg/mL;清除ABTS自由基的EC50值分别为13.53 μg/mL、12.11 μg/mL、7.00 μg/mL、7.66 μg/mL、7.77 μg/mL;清除羟基自由基的EC50值分别为0.133 6 μg/mL、0.136 3 μg/mL、0.108 2 μg/mL、0.108 3 μg/mL、0.105 5 μg/mL;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EC50值分别为89.41 μg/mL、59.71 μg/mL、55.20 μg/mL、58.32 μg/mL、55.29 μg/mL。结果表明包合技术可以提高鞣花酸的溶解度与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红树莓叶片生长代谢过程中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以‘海尔特兹’和‘秋福’红树莓叶片为材料,对其总黄酮、7种酚类物质和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5月到12月,两品种红树莓上、中、下部叶片的鞣花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均呈双峰曲线,水杨酸含量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阿魏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总黄酮含量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均呈单峰曲线,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呈先下降再上升又下降的变化趋势;两品种红树莓上部叶片的咖啡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中部和下部叶片均呈单峰曲线。红树莓叶片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因生长代谢过程而异。其中,水杨酸、阿魏酸、鞣花酸、表儿茶素含量最高的时期依次是‘秋福’的5月份上部叶片、6月份上部叶片、7月份中部叶片、7月份上部叶片,依次为59.33 mg/100 g、158.18 mg/100 g、250.84 mg/g、350.04 mg/100 g;芦丁、咖啡酸、儿...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石榴花中黄酮类成分进行提取,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石榴花中黄酮提取条件,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04 nm处测定其吸光度值并计算其含量。用体积分数70%的乙醇,液料比20∶1(mL∶g),在80 ℃条件下,黄酮类成分提取效果较好,此时石榴花瓣及花粉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分别为32.7 mg/g和51.6 mg/g。  相似文献   

11.
以石榴皮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石榴皮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0%、超声波功率250 W、浸提温度60 ℃、料液比1∶27.5(g/mL)、超声时间39.3 min。此工艺条件下的多酚提取量为(1.13±0.26)mg/g。在优化条件下分别对石榴皮、石榴瓤和石榴籽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进行提取并比较其抗氧化活性,得到石榴不同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大小依次为石榴皮>石榴籽>石榴瓤;进一步研究了人工模拟胃肠液对抗氧化活性最强组分石榴皮多酚活性的影响,发现经人工胃液处理后,石榴皮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升高(P<0.05),而经人工肠液处理后其抗氧化活性降低(P<0.05),推断石榴多酚类化合物在模拟胃肠液条件下其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分析甘肃省永登县种植的"大马士革"红、粉、白3种颜色玫瑰花瓣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香气构成,探讨类胡萝卜素与玫瑰花香气构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马士革"玫瑰花中初步定性香气成分57种,香气活性值分析确定其主体香气成分为:香茅醇、香叶醇、橙花醇、苯乙醇、辛酸乙酯、香茅醛、苯甲酸乙酯及α-蒎烯。红玫瑰花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0.013±0.001)mg/g,粉玫瑰花次之含量为(0.012±0.003)mg/g,白玫瑰花最低含量为(0.009±0.004)mg/g。红玫瑰花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与香茅醇、香叶醇及辛酸乙酯含量呈正相关,且与香茅醇相关性显著,与橙花醇、苯乙醇、香茅醛及α-蒎烯含量呈负相关;粉玫瑰花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实验确定主体香气组分均呈正相关,其中与香茅醇、橙花醇、香叶醇及苯乙醇相关性显著;白玫瑰花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苯乙醇含量呈正相关,与香茅醇、香叶醇、橙花醇、辛酸乙酯、香茅醛及α-蒎烯含量呈负相关,其中与香茅醇、香叶醇及α-蒎烯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以总多酚质量分数、吸附率、解吸率为指标,进行石榴皮总多酚的分离纯化研究,并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everse 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法测定石榴皮多酚中的鞣花酸、安石榴苷、绿原酸、槲皮素和表儿茶素质量分数。同时研究石榴皮多酚纯化物对脂肪酸合成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石榴皮多酚纯化的最佳条件为采用D101大孔树脂,石榴皮溶液进柱质量浓度为10 mg/mL,流速为2 BV/h,清洗用水5 BV,乙醇洗脱剂的体积分数为70%,用量为5.5 BV;纯化后石榴皮多酚质量分数为71.64%,较纯化前多酚质量分数49.31%有明显提高;纯化后石榴皮多酚中安石榴苷、鞣花酸、绿原酸、槲皮素和表儿茶素质量分数分别为46.91%、9.44%、0.53%、0.75%、0.32%。石榴皮多酚提取物对脂肪酸合成酶的半最大效应浓度(concentration for50% of maximal effect,EC50)为0.72 mg/mL,说明石榴皮多酚对脂肪酸合成酶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石榴皮木醋液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石榴皮资源利用的新途径,以石榴皮为原料经干馏(350~500 ℃)制备了木醋液,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其化学成分,通过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石榴皮木醋液的总酚、总酮和有机酸含量分别为10.92、7.81 mg/mL和2.53%;共检测出27 种有机化合物,包括酚类、有机酸、醇类、烷烃、醛类及酮类化合物等。石榴皮木醋液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力的VC当量分别为10.22 μg/mg和45.19 μg/mg。结果表明,石榴皮木醋液可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大花罗布麻根、茎、叶、花4 个部位中游离态和结合态酚类物质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并分析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Folin-Ciocalteu法、NaNO2-Al(NO3)3法分析罗布麻的根、茎、叶、花4 个部位的游离态和结合态总多酚、总黄酮含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3 种方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结果:大花罗布麻总酚含量次序为:叶>根>花>茎,各样品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部位游离酚、结合酚和总多酚含量分别介于3 560.19~6 273.23、13.45~22.01和3 582.2~6 286.68 mg GAE/100 g干质量,其游离态多酚占总酚含量百分比平均为99.60%;游离态黄酮、结合态黄酮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介于1 080.30~2 488.21、9.69~28.59、1 106.81~2 516.80 mg RE/100 g 干质量,其游离态黄酮占总黄酮含量的百分比平均为98.64%。大花罗布麻叶提取物清除DPPH 自由基、ABTS+·能力和总还原力最强,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50 0)。结论:大花罗布麻各部位中含有较丰富的酚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配备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测定明日叶根、茎和叶中4 - 羟基德里辛(4-hydroxyderricin,4-HD)和黄色当归醇(xanthoangelol,XAG)的含量。样品分析选用Halo C18色谱柱(4.6 mm×150 mm,2.7 μm),流动相为0.1%甲酸(A)-甲醇(B)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检测波长为370 nm,柱温为40 ℃。4-HD、XAG在0.945~18.900、1.048~20.960 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样品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13%、2.52%,方法的重复性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70%、103.05%。经检测明日叶中4-HD的分布规律为:茎(149.16 μg/g)>根(122.42 μg/g)>叶(1.24 μg/g);XAG的分布规律为:根(144.28 μg/g)>茎(75.17 μg/g)>叶(1.21 μg/g)。4-HD和XAG在根和茎中的分布显著高于其在叶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对莲蓬壳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辅助提取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0∶1(mL/g)、乙醇体积分数48%、提取温度60 ℃、提取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莲蓬壳总黄酮提取率为8.32%。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莲蓬壳总黄酮具有较强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能力和还原力,同时可显著性抑制H2O2诱导的人皮肤纤维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8.
响应面试验优化超声辅助提取柚皮纤维素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柚皮为原料研究超声辅助提取纤维素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氢氧化钠质量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过氧化氢体积分数对柚皮纤维素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氢氧化钠质量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三者两两交互作用对响应值的影响,确定了柚皮纤维素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纤维素含量影响的显著性表现为提取温度>氢氧化钠质量浓度>提取时间,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质量浓度为9.4 g/100 mL、提取温度为84 ℃、提取时间为77 min,在此条件下柚皮纤维素含量为63.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