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探明不同品种梨果实贮藏期间抗氧化活性和品质指标的变化,以康佛伦斯、凯斯凯德、黄金、圆黄、京白和鸭梨为试材,研究了6个不同品种梨在采收时和贮藏后的总抗氧化能力、自由基清除能力、抗氧化物质含量以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西洋梨的抗氧化性最强,其中康佛伦斯强于凯斯凯德,日韩梨和中国梨次之。西洋梨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也较高。贮藏过程中,各品种梨的抗氧化活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抗氧化物质中维生素C的变化最明显,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各品种梨中康佛伦斯的抗氧化物质含量较高,尤其是总酚含量最高,其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2.
以西洋梨康佛伦斯和凯斯凯德两品种为试材,研究了1.0μL/L 1-MCP处理对两种西洋梨经低温贮藏后货架期间果皮颜色、果肉褐变、营养品质参数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降低了凯斯凯德果肉的褐变程度,延缓了康佛伦斯果皮的转黄。1-MCP处理延缓了西洋梨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促进了果实在货架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的积累,较好地保持了果实的品质及风味。同时,1-MCP处理能维持凯斯凯德较高的总酚和VC含量,并对抑制果实PPO活性和诱导果实POD活性有较好的效果。综上,1.0μL/L 1-MCP处理有效延缓西洋梨果实的衰老。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采后黄冠梨为试材,系统研究梨果实在贮藏期间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和涂膜处理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CaCl2和普鲁兰多糖涂膜处理梨果实,主要对梨果实不同组织部位的VC含量、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进行显著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CaCl2和普鲁兰多糖涂膜处理均能有效延缓贮藏期间VC、总酚、总黄酮含量的下降,显著抑制SOD、CAT、抗氧化活性的下降速度及POD的活性(P<0.05)。梨果皮的各抗氧化指标均显著高于果肉。结论:涂膜处理能够显著抑制梨果实抗氧化成分的流失和抗氧化酶活性的下降,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保护抗氧化成分和流通品质。  相似文献   

4.
李江阔  张鹏  陈绍慧  张平 《食品科学》2014,35(10):246-251
为了探讨自发气调结合冰温贮藏蓝莓果实的贮后货架效果,研究不同处理的两个品种蓝莓(伯克利(Berkeley)和北陆(Northland))冰温贮藏40 d后10 ℃货架期间果实品质、生理指标以及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果实贮后货架期间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自发气调结合冰温处理能够有效延缓果实硬度和VC含量的下降,抑制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并维持了较高的谷胱甘肽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歧化酶活性,有效控制了果实质量的损失与腐烂,延长了果实贮后货架寿命。蓝莓果实在贮后货架期间醇类和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萜类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相同货架期的自发气调结合冰温处理果实醇类和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则高于冰温处理,而萜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低于冰温处理。  相似文献   

5.
以"乌种"杨梅果实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在1℃8d贮藏期间品质、抗氧化活性、酚类物质含量及苯丙烷类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在1℃贮藏期间,杨梅果实腐烂率逐渐上升而品质和抗氧化活性逐渐下降,果实总酚、总黄酮、总花色苷和主要酚类单体物质含量和苯丙烷类代谢关键酶活性在贮藏前4 d呈上升趋势,然后不断下降。统计分析表明,总酚含量与苯丙烷类代谢相关酶活性间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因此,杨梅果实采后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变化与与苯丙烷类代谢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西兰花抗氧化活性及其品质指标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0、10和20℃下,西兰花抗氧化活性及相关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为西兰花采后不同温度条件下功能营养变化规律及适宜温度条件的确定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西兰花的黄化时间显著不同。10℃和20℃条件下,西兰花抗氧化活性、总酚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与10℃和20℃相比,0℃能有效延长西兰花中VC、类黄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保持时间,贮藏28 d时西兰花品质良好。采后短期贮藏有利于西兰花功能营养的提高。整个贮藏过程中西兰花的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相关性最大,其次是类黄酮,与V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鲜切西兰花在4℃条件下贮藏14 d内自身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DPPH体系、Fenton体系和还原体系研究鲜切西兰花在贮藏期间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同时还测定了与西兰花抗氧化能力有关的营养成分与酶活性的变化,包括总酚和VC、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鲜切西兰花在贮藏期间总抗氧化能力在贮藏前12 d呈逐渐上升状态,之后缓慢降低;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很高,但在贮藏期内呈先缓慢降低后回升的趋势;还原能力在贮藏前10 d呈上升趋势,之后大幅度降低。总酚和APX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VC含量从80 mg/100 g降低到60 mg/100 g,之后变化不大;CAT活性和SOD活性在贮藏前期呈现降低趋势,中期回升,后期又逐渐降低。结论鲜切西兰花的抗氧化能力在8~12 d期间较高。  相似文献   

8.
沈妍  叶兴乾 《食品科学》2012,33(15):38-42
通过研究温州蜜蜂柑、椪柑两个常见柑橘品种贮藏期间类黄酮、酚酸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评价其采后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贮藏60d后温州蜜柑较好地保持了抗坏血酸含量,而椪柑损失较大。类黄酮类物质较稳定,温州蜜柑中黄烷酮含量贮藏后有所增加,椪柑中则呈缓慢下降趋势,2种柑橘中酚酸类物质贮藏后都有所增加。总酚含量在贮藏前期呈下降趋势,贮藏后期温州蜜柑中总酚含量增加而在椪柑中进一步下降。抗氧化能力与抗坏血酸的变化趋势类似。与椪柑相比,贮藏期间温州蜜柑能更好地保持果实的营养品质及酚类物质,从而保持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5):192-198
为了研究富士苹果在流通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以1-MCP处理后贮藏4个月的富士苹果为实验材料,0℃贮藏4个月后转移至模拟货架温度(5、10、15、20、25℃)下进行贮藏性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对感官品质和营养特性的影响并探讨富士苹果的品质随货架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感官品质评价,影响富士苹果货架期品质的最主要因素是果皮的褪色,主要表现为花青苷含量和a值的下降,最有利于颜色保持的温度是5℃;25℃条件下综合品质下降最快;货架期8、16、24 d口味最佳温度分别为15、10、10℃,说明货架时间越长,要求温度越低。以营养品质评价,货架期间Vc和总酚含量呈下降趋势,果肉总黄酮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而果皮则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相对于果肉而言,果皮DPPH清除率在货架初期对温度不敏感,各温度之间无明显差别。以上结果说明货架期间低温有利于保持较高的营养品质,但是口味最佳时果实营养品质并不是最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和PE保鲜膜处理对西兰花品质的影响,主要对贮藏期间西兰花的失重率、总酚、总黄酮及抗坏血酸等品质进行研究,同时对西兰花的感官品质进行评定。结果表明:西兰花在4℃保鲜膜处理的条件下,货架期最长,为15 d;20℃无膜条件下,货架期最短,为3 d。贮藏过程中,PE保鲜膜处理能明显降低西兰花的失重率。总酚和总黄酮在4℃和10℃条件下,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20℃条件下呈下降趋势。抗坏血酸含量平均损失速率,20℃无膜条件下最大,为16.91%。在相应的贮藏时间内低温贮藏结合PE保鲜膜处理能有效保护西兰花的品质,延长货架期,同时能够减缓西兰花中总酚、总黄酮及抗坏血酸等抗氧化物质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