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渗碳层深度和有效硬化层深度均为衡量渗碳质量的技术指标,在生产上必须严格控制。按有关标准,渗碳层深度测定因钢种而异,对合金钢为过共折 共析 过渡层的深度,对碳钢为过共析 共析 过渡层的深度。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与钢种无关.为惨碳淬火后硬度达550HV的深度。两者在概念和评定方法上有着一定的差异,渗碳层深度采用金相法;有效硬化层深度则采用硬度法。大量研究及试验业已证明,当渗碳层碳浓度分布一定时,渗碳层深度亦为一定,它不受渗碳后热处理条件的影响,有效硬化层深度则不同,渗碳后热处理工艺参数、钢种等多种因素对其产…  相似文献   

2.
马维 《铸造技术》2014,(10):2252-2254
采用渗碳与氮碳共渗两种方法对40CrNiMo齿轮轴用钢进行了表面热处理,并根据钢表面硬度与渗透深度的结果对热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适宜的氮碳共渗工艺为(520560℃)×(4560℃)×(46 h)。  相似文献   

3.
20Cr2Ni4A钢齿轮的热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20Cr2Ni4A钢齿轮要求进行渗碳、淬火处理,达到0.8~1.0 mm的渗层深度、58~62 HRC的表面硬度和34~45 HRC的心部硬度。试验了3种渗碳淬火工艺,最后确定的热处理工艺为:920℃渗碳4 h缓冷,650℃高温回火4 h炉冷至350℃空冷,810℃保温3 h油淬,190℃回火两次。  相似文献   

4.
改进渗碳衬套热处理工艺,使用新的装炉挂具,并对衬套进行表面处理,解决了零件表面渗碳层深度存在差异、热处理后硬度不均匀及表面不清洁问题,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
SCM415钢高温渗碳和常规渗碳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碳淬火零件结合了高碳钢和低碳钢的优点,具有表面高硬度、高而磨性,心部高塑性和高韧性,可显著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材料淬透性是热处理中很重要的内容,淬透性与淬火密切相关。本文概述材料淬透性的基本概念,介绍淬透性的本质,分析材料淬透性与产品性能(硬度和有效硬化层深度)的联系,阐述了材料淬透性对产品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耀武  高宁 《热处理》2013,28(2):61-64
测定了30CrMnTi钢试样在卧式双室真空渗碳炉渗碳并炉冷或淬火后的渗碳层深度、有效硬化层深度和表面硬度的均匀性。结果表明,按目标渗层深度1.0 mm真空渗碳和炉冷的试样,用金相法测定的渗层深度偏差≤0.10 mm。按目标渗层深度1~2 mm真空渗碳和淬火的试样的有效硬化层深度偏差≤0.10 mm。同炉次渗碳、淬火试样的表面硬度偏差≤1.5 HRC,不同炉次渗碳、淬火试样的表面硬度偏差≤2.5 HRC。  相似文献   

8.
9.
Cr12MoV钢是常用的冷作模具钢,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可显著提高其表面硬度、耐磨性和使用寿命,包括锻造后的退火、低温和高温淬火、回火及精加工后的表面硬化处理.介绍了这些工艺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应用气体渗碳的计算机精确控制技术,对常用低碳钢(AISI8720)进行了高温气体碳氮共渗试验,对不同渗碳条件(在不同时间加入不可比例的甲酰胺)下低碳钢的渗层深度和硬度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得出渗氮介质比较例、时间等因素对于高温气体碳氮共渗过程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
变速器从动齿轮的热处理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图1为某汽车变速器一档从动齿轮示意图,其材料为20CrMoH钢,技术要求表面硬度(82±2)HRA,心部硬度30~43 HRC,有效硬化层深度0.5~0.7 mm,显微组织检验按HB 5492-1991<航空钢制件渗碳、氮碳共渗金相组织检验标准>进行,热处理后周节累计误差≤0.04 mm.齿轮加工工艺路线;锻造-等温正火-粗车-精车-滚齿-剃齿-渗碳淬火、回火-清理抛丸-精磨内孔-装机使用.齿轮渗碳淬火、回火处理后的齿形、齿向、周节累计畸变大,致使在装配试车过程出现齿轮接触精度低,噪声大的故障.因此,改进渗碳淬火工艺及装炉方式,控制热处理后的畸变量,是提高齿轮接触精度降低噪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汽车变速器二轴的表面硬度是零件质量的主要指标.图1为变速器二轴的形状尺寸示意图,其材料为20Cr钢.要求零件表面硬度≥88 HR15N,心部硬度25~45 HRC,有效硬化层深度0-4~0-6 mm,金相组织检验按HB 5492-1991《航空钢制件渗碳、碳氮共渗金相组织检验标准》进行.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为:锻件-预备热处理-机加工-碳氮共渗淬火、回火处理-清理抛丸-校直-精加工-装机使用.在可控气氛多用炉中对二轴进行碳氮共渗淬火、回火后检验发现,沿35-24 mm圆周表面硬度软硬不均,软的区域硬度为80~85 HR15N,有效硬化层深度只有0-276 mm左右,显然软带区域的硬度和有效硬化层深度均不合格,由此造成的返工率高达15%~30%.因此,控制碳氮共渗淬火、回火后的表面硬度,降低返工率是保证产品顺利进入大批量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4.
研究了精密气体渗碳等温淬火工艺对18Cr2Ni4WA钢渗层硬度、深度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总渗碳保温时间的延长,渗层深度增加,但硬度曲线变得平缓;在相同总保温时间的情况下,强渗时间越长,渗层越深;而当扩散时间相同时,强渗时间越长,淬火后表层的硬度较低。优化的精密气体渗碳工艺为:保温温度均为910℃,强渗阶段碳势1.20%,保温3 h;扩散阶段碳势0.80%,保温1 h,渗碳后进行等温淬火,可以获得(1.2±0.1)mm渗层深度。渗碳淬火后渗层组织良好。该工艺成功应用于衬套零件的实际生产,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20CrNiMo钢拨叉热处理工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温度、碳势、氨流量和保温时间对拨叉表面硬度、有效硬化层深度及表层组织的影响。优选的20CrNiMo钢拨叉的热处理工艺参数为:840℃保温30 min,碳势1.0%,氨流量10 L/min。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两种不同预备热处理的17CrNiMo6钢试样,进行了渗碳淬火工艺试验,采用金相法对渗层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检验分析。结论是:调质预备热处理的碳化物级别比正回火的有明显的改善,调质预备热处理对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内氧化的级别比正回火的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之,采用调质预备热处理对改善渗碳层的性能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机械零件渗碳后其渗碳层深度的测定长期以来按传统的方法,即金相法进行测定,实际上它是一种半定量法。而对于材料的化学成份偏差以及热处理制度不稳定等造成的热处理质量波动(硬度分布、硬化层深度不同)。用金相法测渗层深度就不能真实反映渗碳件的质量情况。我厂从西德引进的许多零部件的国产化工作中,按西德标准和国际标准ISO2639均要求对渗碳件采用有效硬化层深度作为测量依据。但是至今在国内仍未推行,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因此从1986年开始我们进行大胆的偿试和试验,为此特作一简单介绍。二、渗碳淬火层有效深度的定义在淬火状态时,渗碳淬火层有效深度等  相似文献   

18.
1997年8月,我公司为美国洛克维尔公司生产了23种规格、67294件英制圆锥轴承套圈,材料为美国牌号SAE8620,相当于我国的G20CrNiMoA渗碳轴承钢。这是我公司首次用此材料大批生产轴承。为研究轴承性能的稳定性,我们进行了全面工艺试验,达到...  相似文献   

19.
20CrMnTi钢渗碳层深度和表层碳浓度分布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常用渗碳钢20CrMnTi以不同工艺渗碳时渗层中碳的分布规律,建立了渗碳层深度与表层碳浓度间的关系,为渗碳工艺参数的优化、渗碳层深度和表层碳浓度分布的精确控制以及渗碳层深度的无损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H13钢及其热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热挤压模具钢H13材料以及热处理工艺的研究,我们能够获得有效的方法来满足对使用这种材料的日益增多的要求,更好地满足该种材料模具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