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羊奶中短中链游离脂肪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羊奶中短中链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的非衍生化-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其测定过程包括
羊奶中脂肪的提取、FFA的分离和气相色谱测定3 个部分。首先用乙醇-乙醚-正庚烷将羊奶中脂质进行提取,然后
采用氨丙基固相萃取柱将FFA进行分离,最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FFA含量。采用外标法测定羊奶中FFA的回收率,
以此作为FFA的校对系数。结果表明,羊奶中长链FFA的回收率较高,而短链FFA的回收率较低,尤其是C2︰0和C4︰0回
收率仅为23.9%和78.5%,但其回收率相对稳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04%,可校对测定过程中FFA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对摩拉×本地、尼里-拉菲×本地两种杂交水牛乳的乳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以分析二者脂肪酸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摩拉×本地水牛乳脂中,短链和中链的脂肪酸、丁酸(C_(4∶0))、十四酸(C_(14∶0))和9-十六烯酸(C_(16∶1,c9))显著低于尼里-拉菲×本地水牛乳(p0.05),而长链的脂肪酸、十八酸(C_(18∶0))、二十酸(C_(20∶0))和二十二酸(C_(22∶0))含量显著高于尼里-拉菲×本地水牛乳(p0.05),其中总长链脂肪酸(LCFA)显著高于尼里-拉菲×本地水牛乳(p0.05)。两个品种乳脂中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PUF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腊肉加工过程中游离脂肪酸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对腊肉加工过程中肥肉和瘦肉的游离脂肪酸(FFA)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肥肉中主要的FFA为油酸(C18∶1)、硬脂酸(C18∶0)、棕榈酸(C16∶0)和亚麻酸(C18∶3),且总FFA不断积累,81h达到最大值;脂肪酸在肥肉中的释放速率为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油酸>棕榈酸。瘦肉中主要的FFA为硬脂酸、棕榈酸、亚油酸(C18∶2)和油酸,总FFA也不断积累,43h达到最大值;脂肪酸在瘦肉中的释放速率为硬脂酸>亚油酸>棕榈酸>油酸。腊肉加工过程中,脂质发生的降解和氧化对形成腊肉特有的风味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羊奶膻味脂肪酸代谢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羊奶是一种营养完全的食品,含有能促进人类生长发育以及维持健康的必需营养成分,它所含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大体适合人类的生理需要。发展山羊奶业不仅是对中国奶业数量上的补充,而且在品质上,与牛奶相比更具潜力。但是由于羊奶具有膻味,因此羊奶及其制品的市场占有率很低。研究证明羊奶中短、中链脂肪酸是造成膻味的主要原因。文章对近年来羊奶膻味与脂肪酸代谢及基因调控等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从商业发酵剂分离纯化出6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和6株嗜热链球菌,研究其在羊奶酸奶发酵中脂肪酶活性、FFA以及膻味的变化。结果表明,用单一菌株发酵羊奶时,保加利亚乳杆菌L.b-883和L.b-211菌株、嗜热链球菌S.t-187和S.t-300菌株制作的羊奶酸奶中脂肪酶活性和FFA含量较低,羊奶酸奶膻味较轻;当杆菌和球菌配合应用时,L.b-211菌株与S.t-187菌株以2∶1比例配合,羊奶酸奶中脂肪酶活性和FFA含量最低,分别是11.62μmol/m L·min和3.28μequ/m L,感官评定几乎无膻味。  相似文献   

6.
齐强强  褚莹  丁武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9):85-87,91
为研究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丁二酮变种(Lactococcus lactis ssp.Lactis biovar diacetylactis)在单菌发酵,或与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混合发酵条件下对羊奶中脂肪酸含量影响情况,利用气相色谱法进行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L.diacetylactis发酵显著提高了羊奶中、短链脂肪酸百分含量,降低了长链脂肪酸百分含量(p<0.05);L.diacetylactis接种量对发酵羊奶成品中脂肪酸组成影响不显著;L.diacetylactis与S.thermophilus、L.bulgaricus混合发酵羊奶中脂肪酸组成不受S.thermophilus、L.bulgaricus影响。因此,L.diacetylactis发酵适用于开发风味良好、营养合理的酮香型羊奶保健品。  相似文献   

7.
谷氨酰胺转氨酶浓度对巴氏杀菌酸羊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2、4、6、8 u/g蛋白)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 TG)处理羊奶后制备酸羊奶,研究TG酶对巴氏杀菌酸羊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G酶处理可显著降低巴氏杀菌后酸羊奶的酸度(P0.05),但不同TG酶浓度对其酸度影响不显著(P0.05);TG酶浓度对酸羊奶的黏度和持水性有显著影响(P0.05),当TG酶浓度小于4 u/g时,随着TG酶浓度的增大,酸羊奶的黏度和持水力显著增大(P0.05),当TG酶浓度大于4 u/g时,酸羊奶的黏度变化不大(P0.05),但持水性有所降低,且TG酶对酸羊奶中风味物质乙醛和双乙酰具有抑制作用;质构分析表明,TG酶处理可显著提高酸羊奶的胶黏性(P0.05),降低其内聚力(P0.05),但对酸羊奶的弹性影响不大(P0.05);综合感官分析表明,经4 u/gTG酶处理的巴氏杀菌酸羊奶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8.
几种乳制品中脂肪酸的特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分析比较了各种乳制品中脂肪酸的含量,发现奶粉(南北)和炼乳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纯羊奶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亚油酸是所研究乳制品中含量最高的;发酵酸奶和奶酪中CLA含量较高;而炼乳、干奶片、黄油和奶酪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则较高。经比较了牛奶和奶粉中脂肪酸含量发现,奶粉中可能添加了40%的棕榈酸。纯羊奶和酸羊奶中短链脂肪酸含量高达15.784%和12.802%,这也是羊膻味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提取羊奶中的挥发性化合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羊奶中挥发性化合物共检测到42种,主要成分为挥发性脂肪酸,酯类、醇和酮类,还含有一些其他挥发性化合物.其中挥发性脂肪酸有10种,主要由短链脂肪酸和中等长度碳链脂肪酸组成.酯类物质有16种,主要包括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14-甲基一十五酸甲酯和己二酸二(2-乙基)乙酯等.另外挥发性醇类和酮类物质共7种,其它挥发性化合物9种.  相似文献   

10.
山羊奶膻味重、化学成分和组成结构复杂,传统发酵剂生产的山羊奶发酵乳品质较差。该研究以传统发酵剂加工的山羊奶发酵乳(fermented goat milk, LBST-GMFM)作为对照,通过自主筛选发酵剂研究新型山羊奶发酵乳(new fermented goat milk, LBSTL-GMFM)的产品质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质谱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表征发酵乳的特征代谢物及代谢途径。结果表明,发酵剂B[V(保加利亚乳杆菌6098)∶V(嗜热链球菌21728)∶V(干酪乳杆菌ZLC01)=1∶1∶3]有效改善山羊奶膻味重、组织状态较差的问题;LBSTL-GMFM的酸度[(107.26±4.75)°T]、黏度[(1 952.93±21.95) mPa·s]、持水力[(97.17±2.36)%]、乳酸菌活菌数(2.06×109 CFU/g)高于对照组(P<0.05)。共检测到58种差异代谢物,44种代谢物下调,14种代谢物上调,主要为氨基酸、肽及其衍生物、脂肪酸及其衍生物、芳香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4-异丙基苯甲酸、维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