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本研究分析了四个品种花香绿茶的香气成分,并和乌龙茶作对比。研究发现,晒青和摊放工序是形成花香绿茶特征香气及香型的关键。经GC和GC/MS分析鉴定,构成花香绿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水杨酸甲酯、香叶醇、己酸-顺-3-乙己烯酯、丁香烯、-法呢烯、橙花叔醇、茉莉酮酸甲酯、6,10,14-三甲基十五烷酮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花香绿茶的香型由各香气成分的组成、含量及其各自阈值决定。  相似文献   

2.
花香绿茶的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分析了四个品种花香绿茶的香气成分,并和乌龙茶作对比。研究发现,晒青和摊放工序是形成花香绿茶特征香气及香型的关键。经GC和GC/MS分析鉴定,构成花香绿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水杨酸甲酯、香叶醇、己酸-顺-3-乙己烯酯,丁香烯、α-法呢烯、橙花叔醇、茉莉酮酸甲酯、6,10,14-三甲基十五烷酮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花香绿茶的香型由各香气成分的组成,含量及其各自阈值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3个不同等级烘青绿茶的生化成分、感官品质及抗氧化活性。方法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3种茶样中总黄酮、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利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1,1-dipheny-2-picryhydrazyl free radical, DPPH)法测定了其抗氧化活性,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 3个等级绿茶总黄酮、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差异显著(P<0.05),茶多酚随着茶样等级的降低而升高,咖啡碱的含量则相反,而氨基酸和黄酮是波动变化;不同等级绿茶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差异显著(P<0.05),且IC50随着等级的降低而下降;感官评价得分随着等级的降低而降低;3种茶的抗氧化活性与其茶多酚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咖啡碱的含量和感官审评得分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3个等级的炒青绿茶抗氧化性随着等级的降低而升高,且与其主要生化成分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根据植物学特征,将具代表性的四川古蔺牛皮茶茶树分为8种(Ⅰ)类型,测试了其茶鲜叶中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并对所制烘青绿茶品质进行评审。结果表明,古蔺牛皮茶鲜叶中生化成分含量较丰富,游离氨基酸总量为1.73%±0.02%4.96%±0.11%,茶多酚含量为19.04%±0.42%36.57%±0.57%,咖啡碱含量为3.28%±0.03%5.22%±0.04%,水浸出物含量为37.46%±0.09%47.79%±0.37%,儿茶素总量为(104.73±4.44)194.60±8.52mg/g。其中Ⅴ类的咖啡碱含量达5.22%±0.04%,为高咖啡碱材料,同时其茶多酚含量为36.57%±0.57%及EGCG含量为(82.80±1.05)mg,Ⅱ类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为4.96%±0.11%为氨基酸含量较高的育种材料,可从中选育功能成分含量较高的茶树品种。结合主要生化成分含量、酚/氨值及儿茶素组分等可推论,Ⅴ类适制红茶,Ⅱ类类制绿茶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重庆针形名优绿茶香气品质特征及成分组成,收集重庆市38个针形名优绿茶样品,采用感官审评及顶空固相微萃取联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其香气特征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针形名优绿茶主要表现为清香型或栗香型。共检测出香气成分40种,包括醇类11种,酯类6种,醛类4种,酮类5种,碳氢化合物类10种,芳烃2种,杂环及含硫化合物各1种。香叶醇、苯甲醇、苯乙醇、β-芳樟醇、顺-茉莉酮、吲哚、橄榄醇、橙花叔醇、顺-已酸-3-己烯酯、2-甲基戊酸甲酯、水杨酸甲酯、β-杜松烯、顺-β-法尼烯等香气物质对构成重庆针形名优绿茶特征香气品质具有重要作用。酯类在清香型绿茶中含量显著高于栗香型绿茶。通过主成分分析,清香型与栗香型绿茶主要贡献香气成分有明显差异,清香型绿茶差异成分有反,反-3,5-辛二烯-2-酮、柠檬烯、反-戊酸-2-己烯酯、香叶基丙酮、橙花叔醇、氧化芳樟醇Ⅰ(呋喃型)、β-芳樟醇、顺-茉莉酮、6,10,14-三甲基-十烷-2-酮,主要为呈现花香和果香类物质;栗香型绿茶差异成分主要有环氧芳樟醇Ⅱ、4,8-二甲基-1,3,7-壬三烯、壬醛、二甲硫,主要为呈现甜香和鲜味类物质。产地聚类分析表明,地...  相似文献   

6.
高香绿茶的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过晒青、摊放、摇青的高香绿茶样,生化成分含量均高于普通绿茶对照样;在香气分析中,高香绿茶的香气种类比普通绿茶多,酯类和酚类物质分别比普通茶样的高10.8%和3.44%,这些香气成分的形成构成了高香绿茶的香型特征。  相似文献   

7.
甘肃陇南六种茶叶生化成分及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恒重法、比色法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首次分析比较了甘肃陇南6种茶叶生化成分含量及4种微量元素的溶出特性。结果表明:陇南6种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88%~4.44%,可溶性多糖含量为3.61%~6.31%,茶多酚含量为19.24%~26.01%,除老鹰茶不含咖啡碱外,其他茶叶咖啡碱含量为2.67%~3.09%;4种微量元素的平均溶出率为ZnMnCuFe。通过对不同品种陇南茶主要生化成分和微量元素分析发现,陇南茶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但不同品种茶之间各成分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茶树品种碧香早的夏季一芽一叶茶鲜叶为原料,在传统绿茶加工工艺基础上,将"做青(晒青、晾青、摇青、静置)"工艺技术融入其摊放工序中,通过感官审评及滋味、香气品质成分分析,优化夏季茶鲜叶加工花香型绿茶的"做青"工艺技术。结果表明,采用晒青5 min、晾青0.5h、晒青5min,晾青0.5h,10r/min摇青10转,静置1h,15r/min摇青60转为最佳"做青"工艺,加工出的夏季绿茶花香显露,滋味醇正,苦涩味降低,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传统工艺绿茶增加了1.29%,11.08%,10.50%,而茶多酚、儿茶素含量、酚氨比、酯型儿茶素/简单儿茶素则分别降低了6.05%,2.35%,15.38%,19.15%;同时新增了苯甲醇、柏木醇、α-合欢烯、柠檬醛等花香成分,且香草醇、橙花醇的相对含量高于传统工艺绿茶;说明在传统绿茶加工的摊放工序中融入"做青"工艺技术,可加工出具有花香品质的夏季绿茶。  相似文献   

9.
为进行卷烟烟气花香特征的分析与调控,从有文献记录的烟气成分中筛选出45种花香成分,利用GC-MS定量分析了8种卷烟样品主流烟气粒相物中花香成分的分布特征;以香气活性值(OAV)评价了各成分对烟气花香特征的贡献;测定了可检出花香成分的主流烟气粒相转移率与加香贡献度,以烟气中各花香成分的初始比例调配了花香香基单元;评价了加香贡献度差异显著的4种成分质量分数变化对香基单元感官作用效果的影响,分析了香基单元的加香贡献与花香强度变化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8种卷烟样品主流烟气粒相物中共检出24种花香成分,不同卷烟烟气中花香成分分布特征具有一致性,香叶醇、β-大马酮和β-二氢大马酮的OAV较高;(2)24种可检出花香成分的转移率处于1.41%~17.90%的范围,加香贡献度在0.005~1 088.75之间,各成分间加香贡献度的差异显著高于转移率的差异;(3)保持烟气各花香成分比例不变所形成的香基单元1能够显著提高卷烟花香、甜香和清香等特征,与各成分等比组成的香基单元相比能够更大程度地提升卷烟的丰富性及整体感官作用效果;(4)香基单元10%左右的加香贡献变化引起了约40%的花香强度变化,加香...  相似文献   

10.
在绿茶馒头的储藏过程中,定时取样进行活性成分测定,研究绿茶馒头活性成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储藏过程各活性成分含量变化显著。其中多糖变化幅度较大,储藏中期多糖含量显著增大,后期下降较快,但储藏前后的含量大致持平。游离氨基酸和叶绿素的变化较平缓。茶多酚呈直线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客家炒青绿茶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品质成分动态变化规律,以广东客家小叶群体种-仙湖茶为原料,按摊青、杀青、揉捻、炒青、辉干等工艺制作炒青绿茶,对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内含物成分及香气组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加工的进程,茶叶在制品含水率呈下降趋势,以“炒青”工序最为显著,含水率降至4.74%,降幅达91.63%;在“炒青”工序,茶叶生化成分含量变化最大: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大值5.71%,水浸出物含量达到最小值35.85%,氨基酸含量达到最小值2.71%。加工过程中,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及咖啡碱呈下降趋势,儿茶素总量及酯型儿茶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茶多酚一致。香气组分以醇类物质为主,其中香叶醇、芳樟醇、二十八烷醇及叶绿醇等化合物在炒青绿茶不同阶段加工过程中占比较高且变化幅度较大。该研究揭示了客家炒青绿茶加工过程中的主要风味物质变化过程,可为优化客家炒青绿茶加工工艺与品质良好风味的形成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云南不同茶区28份晒青毛茶生化成分以及类群之间的差异性,采用常规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28份晒青毛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28份晒青毛茶进行类群划分。结果表明,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作为28份晒青毛茶样的主要生化成分,其变异系数分别为56.88%、36.41%和49.52%,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91、1.91和1.97,说明供试样在非酯型儿茶素组成及表现上更加丰富。将供试样划分为6个类群,并且类群之间生化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绿豆、绿茶冰淇淋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绿豆、绿茶、鲜鸡蛋、无水奶油等为主要原料,利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得出绿豆、绿茶冰淇淋主要成分的最佳含量为乳脂肪质量分数8%,甜味剂质量分数16%,总固形物质量分数32%。该产品风味独特、口感细腻、色泽均匀、质地坚实、营养丰富、清爽解暑,是值得开发的冰淇淋新品。  相似文献   

14.
15.
考察冷冻非发酵面团于-18 ℃冻藏不同时间(0、5、10、15、20、25 d),其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直链淀粉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当冻藏至第5天时,其含量急剧下降,之后呈波动变化;还原糖含量逐渐上升,然后趋于稳定(含量约49.26 mg/g干质量);戊聚糖含量小幅下降;巯基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硬度、胶着性增加,黏聚性变化不显著(P>0.05),弹性下降;弹性模量G’与黏性模量G’’均有所下降;除冻藏15 d外,tanδ值相近且均高于空白组;色泽也有所下降。结论: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冷冻非发酵面团的品质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对市售不同产地无糖绿茶饮料滋味品质及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以期明确无糖绿茶饮料中的主要滋味物质,探究不同产地绿茶饮料间滋味特征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绿茶饮料的滋味因子和色差差异不明显,其中日本绿茶饮料的整体滋味品质较优。日本和中国台湾绿茶饮料中茶多酚、咖啡碱、黄酮、可溶性糖质量浓度和儿茶素总量、黄酮苷总量、阳离子总量都明显高于中国大陆绿茶饮料。有13 种化学组分与感官评分相关性较高,其中茶多酚(0.910)、黄酮(0.917)、Mn2+(0.912)质量浓度与绿茶饮料滋味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咖啡碱(0.830)质量浓度与绿茶饮料滋味苦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牡荆素-2’’-O-鼠李糖苷(Vit-rha)(0.862)、Al3+(0.811)质量浓度与绿茶饮料滋味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滋味贡献度(dove-over-threshold,Dot)分析发现黄酮及其苷元对无糖绿茶饮料涩味起主要贡献,包括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e-rut)、山柰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3-O-半乳糖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杨梅素-3-O-半乳糖苷、Vit-rha,其中Que-rut的Dot值最高;咖啡碱对无糖绿茶饮料苦味起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考察普洱生茶贮藏前后的品质变化,在不同贮藏温度度进行贮藏,对其进行感官评价,并进行气相色谱- 质谱分析。结果表明:普洱生茶在(25 ± 1)℃贮藏3 个月与8 个月的香气成分变化显著,而在(35 ± 1)℃条件下贮藏3 个月与8 个月所产生的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变化不显著,但与贮藏前相比,变化显著。贮藏8 个月后,(25 ± 1)℃和(35 ± 1)℃条件下贮藏的茶样中同时检测出15 种新出现的香气成分,主要为β - 紫罗兰酮环氧化物、茉莉酮、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苯酚衍生物。结果表明,贮藏时间和温度对普洱生茶香气成分变化有重要作用,8 个月的贮藏对改善普洱生茶的香气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绿茶发酵酒工艺优化及发酵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香气成分含量的变化分析。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绿茶酒发酵工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儿茶素和香气成分变化。结果:绿茶酒发酵工艺参数为:绿茶用量4 g/L、蔗糖20%、蜂蜜50 g/L、葡萄酒酵母接种量5 g/L,发酵温度28 ℃,发酵10 d后过滤陈酿得绿茶酒;绿茶酒发酵过程中6 种儿茶素组分含量均有所增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酸、表儿茶素增加较为缓慢,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增加迅速,分别增加了10.88 倍和17.33倍;发酵初始、发酵结束及陈酿的绿茶酒分别检测出香气成分87、88种和94种,各占检测出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的92.93%、98.26%和91.87%;香气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均变化明显,体现绿茶酒由茶香到酒香的变化。结论:绿茶可以发酵茶酒,发酵后绿茶酒的保健成分儿茶素含量增加,酒体醇香。  相似文献   

19.
以轻火、中火武夷岩茶金锁匙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贮藏时间对其生化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为武夷岩茶的科学品饮、储藏、运输、营养保持等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轻火、中火金锁匙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生化成分与干物质质量比)均呈下降趋势,水分含量呈上升趋势,氨基酸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贮藏12个月轻火、中火金锁匙茶多酚、儿茶素、酯型儿茶素、非酯型儿茶素、咖啡碱含量分别降低21.03%、19.48%;21.87%、17.24%;30.58%、26.76%;10.25%、6.45%;17.60%、13.36%。轻火金锁匙贮藏6个月氨基酸含量最高,达2.32%;中火金锁匙贮藏8个月氨基酸含量最高,达2.25%。贮藏前期,轻火、中火金锁匙火气逐渐退去,感官品质得到提升;贮藏后期,其滋味变得更加甘醇,但香气鲜锐度略有下降,因此感官品质得分先增加后略有降低。轻火金锁匙贮藏6个月感官品质得分最高,中火金锁匙贮藏8个月感官品质得分最高。研究结果表明,合理贮藏有利于提高武夷岩茶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