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海南电网与南方电网联网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峰  杜忠明  朱熙樵 《中国电力》2002,35(11):87-91
近年来,有关电力公司业主和系统设计工程师对海南岛跨越琼州海峡与南方电网联网的可行性问题表现了较大兴趣。本文对海南电网和南方电网互联工程。从市场、技术和经济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肯定了跨海联网的可行性及2个电网可获得的联网效益,推荐的方案为初期采用交流1回500KV联网,远期过渡到交流2回500KV联网还是过渡到直流联网,届时可根据联网的实际运行经验,今后两边电网的发展及直流设备国产化的情况再行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2.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6):92-92
为了解决海南省电力供应日趋紧张问题,海南电网与南方电网筹划建设中国第1、世界第2个超高压长距离跨海联网,彻 底结束海南"电力孤岛"历史。目前该工程项目已进入报告核准咨询阶段。受国家发改委的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负 责南方电网与海南电网联网工程项目申请报告核准咨询。据透露,一旦海南联网工程项目申请报告核准通过,2006年6月海 底电缆可望铺设完成,届时海南将告别"电力孤岛"历史。有关专家介绍,海南联网工程是中国第1个超高压、长距离及较大容 量的跨海联网工程,也是继加拿大之后世界上第2个同类工程。目前,海南电网是一个孤立电网,电网装机规模小,仅2002年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海南省电力供应日趋紧张的问题,海南电网与南方电网筹划建设中国第一个、世界第二个超高压长距离跨海联网,彻底结束海南“电力孤岛”的历史。目前该工程项目已进入报告核准咨询阶段,受国家发改委的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负责该工程项目的申请报告核准咨询。  相似文献   

4.
《广东电力》2004,17(1):43
2004年2月15日,在海口召开的南方电网与海南电网联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圆满结束。受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主持了这次会议,国家和有关省市政府部门、公司系统各有关单位及参与工程的国内科研院所出席了会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相似文献   

5.
采用特征值分析和时域仿真分析方法,对海南电网与南方电网主网联网后的动态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联网后海南电网投入相关PSS的情况下,其动态稳定性能基本满足要求,若部分机组退出PSS运行,则海南电网与主网的主振荡模态阻尼比接近或略低于4%,存在低频振荡风险,并对此提出了提高电网动态稳定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电力信息化》2005,3(5):90-90
“广西电网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于2005年4月5日顺利通过广西电网公司组织的验收。南方电网公司、广西电网公司的领导参加了验收会。南方电网公司财务部领导指出:这一系统的验收,在南方电网财务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南方电网财务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起了一个示范、标杆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海底电缆输电工程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国内外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电网互联海底电缆输电工程建设,分析各国跨海域联网工程发展趋势,为国内跨海联网工程建设输电电压方式的研究,尤其是海南联网二期工程电压方式的选择提供借鉴和参考。讨论了直流输电用于海缆工程的优点与固有缺陷以及柔性直流技术应用于海底电缆输电工程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华中电力》2005,18(1):45-45
我国目前已形成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南方电网共六个跨省区电网以及海南、新疆、西藏三个独立省网、500千伏线路已成为各大电力系统的骨架和跨省、跨地区的联络线,电网发展滞后的矛盾基本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9.
与南方电网主网联网改善了海南电网"大机小网"带来的频率稳定性问题,但也带来了很多技术问题.针对联网后联络线故障、南方主网或海南电网故障可能造成的安全风险,仿真分析并提出了联网后海南电网的低频减载、高频切机、失步解列、联络线功率控制、安全稳定控制以及运行管理的具体措施,为联网后海南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0.
船锚造成的海缆故障非常普遍,船锚的钩挂是造成海底光缆故障的主要原因,对海底光缆的锚害研究迫在眉睫。首先建立了船锚钩挂海缆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船锚钩挂海缆的仿真,然后通过分析海缆受到船锚钩挂后的变形和应变,研究了海缆各组成部分抗船锚钩挂的能力、船锚损害海底光缆的机理以及海缆结构与抗船锚钩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李健  郑伟 《电线电缆》2010,(1):11-13,18
以南方主网与海南电网联网跨越琼州海峡500 kV海底电力电缆工程为例,介绍了交流500 kV海底电缆的形式、导体、绝缘、铅护套、加强层、铠装层的设计原则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海底电缆雷电侵入波过电压问题对于南方主网与海南电网联网工程的设计、运行和管理具有重要影响。基于EMTP/ATP软件,对海南联网工程进线段架空线遭受雷电绕击及反击时海底电缆的过电压水平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了该工程500 kV海底电缆的雷电耐受电压值,提出了提高电缆安全裕度的措施和建议。研究成果可为海底电缆雷电冲击水平的确定及电缆设计、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基于光纤干涉仪结构的分布式光电复合海底电力电缆(简称光电复合海缆)安全防护系统。系统利用已敷设好的光电复合海缆中4根光纤实现事件信号采集,结合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可对有威胁事件进行预警、报警及定位。系统提供了从获取威胁事件信号到发出各类报警信息的安全防护整体解决方案。现场试验证明系统误报率小于1%,漏报率小于0.1%,对紧急事件的定位精度达到100m,对事件响应时间小于1s,可以满足光电复合海缆安全防护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海缆监测的必要性和基于光纤分布式传感的高压光电复合海缆在线监测系统。为了提高基于布里渊散射的海缆温度、应变测量的实时性,介绍了单斜坡法的原理并将其引入海缆在线监测方法中。给出了基于洛伦兹模型时单斜坡法布里渊频移的计算公式。基于数值产生不同信噪比的布里渊谱和实测裸光纤/海缆复合光纤的布里渊谱。比较了单斜坡法和基于扫频方式的谱拟合法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重点研究了布里渊谱不同信噪比和光纤沿线布里渊频移不同程度波动情况下工作点的选择问题。结果表明:单斜坡法可使布里渊谱测量时间减少到原来的几十分之一甚至更小,同时布里渊频移误差仅小幅增加。用于海缆温度和应变监测时单斜坡法工作点建议选择为光纤沿线布里渊频移的均值减去一半的线宽,所确定的工作点对不同信噪比和光纤/海缆复合光纤沿线布里渊频移常见程度波动情况均具有不错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光纤复合电缆将光纤通信单元复合在电力电缆中,可以同时实现电能和光纤信息的传输.针对光纤复合电缆基本结构和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要求及特点,分析了光纤复合电缆在智能电网和"四网融合"建设中应用的优势.以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为例,在介绍该系统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光纤复合电缆与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相结合的设计方案.探讨了光纤复合电...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的光纤到户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光纤到户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光纤复合低压电缆是实现电力光纤到户的更好传输介质.通过含松套和紧套结构光传输单元的两种结构OPLC设计、制造扣试验对比,证明松套光纤结构更适宜;也证明含干式光单元的OPLC有更佳的机械和光学性能.OPLC已经成功应用于中国电力光纤到户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7.
The manufacturing and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optical fiber composite submarine cable and water pipe for the Trans-Tokyo Bay Highway were completed in 1993. It was the longest Japanese 66 kV XLPE power-optical fiber composite submarine cable and the first application of optical fiber composite submarine water pipe composed of two hollow galvanized steel armour wires inserted with optical fiber to monitor and control construction sit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ollow steel armour wire with optical fiber ribbon and the features of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the optical fiber composite submarine cable and water pipe  相似文献   

18.
OPLC作为一种新型光电复合缆,国内外在以往的工程建设中均没有使用过该种产品,曾经出现的光电复合缆主要在海底电缆中应用,对于在接入网中的使用尚属空白,同时对于光电复合缆产品没有标准可循,性能测试也属空白.文章通过对不同类型、不同材料、不同结构的OPLC产品进行各种性能的测试分析,结合其应用得出一系列OPLC产品结构设计、技术指标、试验要求及包装、运输方面的阶段性结论是产品优化分析、性能特点分析及其应用特性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三芯光纤复合海底电缆中光纤以内填充层热阻的准确计算是建立光纤与导体温度关系的关键和难点。本文在建立三芯海缆热路模型的基础上,根据虚拟热源和镜像法,利用光纤温度计算出填充层外径处温度,进而计算出铠装层外径处温度;根据傅氏传热学原理计算出光纤处等温面至铠装层外径处等温面的热阻;利用形状因子法计算出填充层内径至铠装层外径的总热阻,再减去光纤处等温面至铠装层外径处等温面的热阻,得到光纤以内填充层的热阻;根据热路模型建立了光纤与导体的温度关系方程,并用有限元求解结果验证了方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三芯海缆的光纤与导体温度呈线性关系,导体温度每上升1.15℃,光纤温度上升1℃;相同导体温度下,环境温度每上升7.7℃,光纤温度上升1℃。根据光纤温度和环境温度可计算出导体温度,作为三芯海缆导体温度监测和载流量计算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