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1)
长度测量技术是近几年工程建设、工业生产等领域研究最多的问题,其测量系统分辨率早已经达到微米、亚微米乃至纳米等级。本文就长度光栅测量工作中出现的误差来源分析,简单的阐述了有关误差修正技术,仅供同行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自动测量光栅栅距修正累积误差的方法。栅距测量是基于高阶累积量估计光栅传感器输出的两路莫尔条纹信号的时间延迟而得到的,该方法能够实现每个栅距的测量,通过对每个光栅栅距的误差进行修正来减少累积误差,为大量程高精度测量奠定了基础。实验采用长为500 mm的50线/mm的光栅传感器,该传感器包含栅线25 000条,实现栅距测量分辨力为3 nm,达到了纳米级测量。该方法抗干扰能力强,适合在生产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测量系统中,采用误差修正,将大大提高测量精度。在动态实时测量系统中,误差实时修正是实现高精度动态测量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了误差离散值修正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误差修正精度和修正速度的矛盾,并具有实时性,易于实现。通过一应用实例,证明了其较好的修正效果. 相似文献
5.
6.
7.
8.
动态测量是被测参数处于动态情况下的测量 ,这时系统的内部状态、结构和动态特性在受到干扰时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将产生测量误差。由于这种动特性 ,动态测量误差是未知的 ,为了得到较高的测量准确度采用实时误差修正技术是一种较好的途径。本文采用灰色模型进行预测修正得到很好的效果。一、实时误差修正的基本原理在计算机应用十分普遍的今天 ,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对测量误差做实时修正是必然的。通常修正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即误差分离、误差建模、误差修正和给出测量结果 ,其测量与数据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图1输入信号x(t)是… 相似文献
9.
10.
在智能测量中,直流电机作为拖动已广泛使用,但直流电机受本身特点的限制,一般控制电路较为复杂,作者通过大量实验设计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光栅式位移测量系统,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对"GKJ-1.8m激光自动线位移刻检系统"进行了较系统的误差分析,用仪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合成的方法,评定本仪器测试长光栅传感器光栅位置误差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2.
光栅计量型的垂直扫描位移工作台及其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精密测量中垂直扫描白光干涉以及千分表、电感位移传感器、表面粗糙度触针位移传感器标定对垂直方向的高精度定位和高分辨率运动要求,研制出一种纳米级垂直扫描位移工作台.该工作台采用柔性铰链结构,压电陶瓷驱动位移,满足纳米级微位移驱动要求,同时利用两级杠杆放大结构,扩大了位移行程.针对压电陶瓷驱动的位移随电压变化的非线性特点,利用衍射光栅对压电驱动进行实时监控,对这种非线性误差进行实时补偿.衍射光栅固定在工作台的微定位板上,工作台的移动量可由衍射光栅二次衍射干涉后产生的条纹变化得到.根据衍射光栅的计量特点,分析垂直扫描位移工作台测量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试验验证,优化系统误差,进一步提高了垂直扫描位移工作台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光纤布喇格光栅传感器的精密位移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光纤布喇格光栅传感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光纤光栅位移传感的基本公式.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了一种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采用光纤光栅作为传感元件,利用多波长计进行波长检测,对位移量进行了传感测量.实验中,传感器位移检测范围为0.6mm,其传感测量精度为±43nm,测量分辨率为1.5nm.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线性度. 相似文献
14.
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细分误差的来源与消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粗线纹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的原理出发,对里周期性变化的细分误差作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并得到了实验的验证.同时提出了从硬件上和软件上消除细分误差的方法,为进一步研制高精度数显系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种自调整的空间面轮廓度误差的评定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最小二乘法并结合二维样条插值函数和优化技术 ,提出一种用于空间面轮郭度误差评定的数据处理方法 ,其优点是在轮郭度误差评定过程中、能自动地实现被测轮廓与理论轮廓之间的适应性调整 ,从而能够分离并消除被测轮廓与其测量基准之间的位置误差对轮廓误差评定结果的影响。文中以汽轮机叶片轮廓的轮廓度误差评定为例 ,证实了这种评定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系统由半导体激光器、聚焦镜头、反射式标尺光栅、四裂相指示光栅和光电接收元件组成。该系统具有光学两倍频作用和大光栅副间隙下使用及间隙对莫尔条纹信号调制度不敏感等特点,并且整体结构分离式、小型化和轻型化,在各类精密测量装置和精密加工仪器中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这种反射光学式位移检测系统的结构原理,系统特点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结合实时法全息干涉计量和数字图象处理技术,提出了一种溶液扩散系数的自动测量系统。在干涉图的处理中,采用了相位检测和曲线拟合技术,得到了亚象素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