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铅锌动态     
《世界有色金属》2010,(7):16-16
ILZSG:1~4月全球铅市场过剩4.6万吨国际铅锌研究小组(ILZSG)6月16日表示,今年前4个月全球精炼铅市场过剩4.6万吨,总产量为284.1万吨。全球精炼铅市场2009年同期过剩7.7万吨。1~4月精炼铅总产量为284.1万吨,总消费量为279.5万吨。  相似文献   

2.
铅锌动态     
1~3月全球铅市供应过剩4.2万吨国际铅锌研究小组(ILZSG)5月17日公布的最新月度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铅市场供应过剩4.2万吨。数据显示,全球精炼铅使用量为207.9万吨,2009年1~3月为197.1万吨。  相似文献   

3.
国际铅锌研究小组数据显示,2013年1-4月份,全球精炼铅产量为346万吨,同期消费量为349.1万吨,精炼铅供应短缺3.1万吨,而2012年同期为供应过剩3.8万吨。据世界金属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球铅市供应短缺18.34万吨。  相似文献   

4.
1.生产供应方面国际铅锌研究小组(ILZSG)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1-5月份全球产铅精矿112.2万吨,和去年持平。其中西方产量从去年的86.2万吨减少到  相似文献   

5.
国际铅锌研究小组(ILZSG)每年4月份和10月份两次调整年度铅锌供求平衡状况预测,安泰科最近收到2004年4月份预测报告,现将具体内容公告如下:1.铅价和库存今年以来到4月27日止,LME精铅库存下降了36000吨,降到73000吨,是自199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反映出市场供应比较紧张。由于近期美国精铅需求仍然下降,去年欧洲冶炼厂关闭,因此大部分库存精铅(约6万吨)集中在美国。  相似文献   

6.
●据国际铅锌研究组(ILZSG)统计,2000年1—5月份,世界铅的矿产量为124.4万吨(金属量,下同),同比增长0.56%;其中西方世界矿产量为93.6万吨,与去年同期的95万吨相比,下降1.47%。世界精炼铅产量为267万吨。同比增长1.44%;  相似文献   

7.
据国际铅锌研究小组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1月份全球锌市场过剩量从去年同期过剩14.4万吨缩窄至7.2万吨。而2009年全年44.5万吨的过剩量是自1993年的最高值。1月份全球精锌产量100.36万吨,2009年同期产量为82.7万吨,同比上涨21.4%,主要由于比利时、加拿大、中国及荷兰的产量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8.
1、国际市场近两个多月以来,LME铅价无法跟上其他基本金属上涨步伐,表现非常疲软,在铜、锌及镍价连创历史新高的时候,铅价却始终在1150-1250美元/吨之间振荡整理。那么,在其他金属表现如此强劲的情况下,后期铅价能否实现补涨?目前任何分析人士都无法给出确切的答复。但我们可以从价格上涨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看一下目前铅市场。首先看一下不利因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1)消费旺季结束,各地溢价进一步下滑国际铅锌研究小组2月份数据显示,前两个月全球精铅供应过剩程度不断加大,该组织统计2月份全球精铅产量从1月份的62.9万吨增加到63…  相似文献   

9.
据国际镍研究小组(INSG)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6月份全球镍市供应过剩约7600吨,而5月份供应过剩量为4000吨。6月份全球原生镍产量为11.7万吨(5月份为11.62万吨),消费量为10.94万吨(5月份为11.22万吨)。6月份全球镍矿镍产量为13.78万吨,5月份则为14.19万吨。  相似文献   

10.
行业动态     
1-5月份中国铅消费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1-5月份,国内精铅产量达到85万吨,同比增长17%,进口铅精矿25.9万吨,同比增长39%。但出口精铅量为13.87万吨,同比降幅达到12.4%。这些数据都说明,中国消耗的铅精矿量在逐年增加,而出口精铅正处于下降阶段,消费增长继续强劲。这些数据也为国际市场铅价持续高位提供了支持。目前,国内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假设下半年上述趋势继续保持,而其它国家消费仍然处于稳定,那么国际市场铅供应有可能出现紧张,铅价有可能继续上涨。(靳海明)5月份中国锌消费仍然旺盛5月份中国锌产量完成106.3万吨,同比增长6.8%,1-4月份出…  相似文献   

11.
一、基本面分析1、ILZSG在10月的预测中,将全球精铅供应缺口扩大了3万吨,从4月份预计的22.4万吨增加到25.5万吨。在西方铅市的预测中,铅消费基本没有变化,但产量却下调了2万吨左右,与此同时,ILZSG将以中国为首的东方国家的精铅出口量下调了3.4万吨,从4月份的64.6万吨下调到61.2万吨。这样,西方国家精铅供应就比4月份预计的还要紧张些,ILZSG最终预计西方国家精铅短缺18.8万吨,较前期预测增加了6万吨。这样,基本面对铅价还是一个有利因素。2、预计2005年,资源产品需求增长稳定,2005年  相似文献   

12.
国际铅锌研究小组的最新月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锌市场过剩18.7万吨,去年同期为过剩8.8万吨。该小组之前在春季预测中指出,今年全球过剩量将增至26万吨。  相似文献   

13.
行业简讯     
《世界有色金属》2013,(10):12-14
<正>8月全球原铝产量同比延续负增长格局据IAI最新统计数据显示,8月全球原铝产量为399.7万吨,环比增长0.2%,同比下降2.1%,日均产量12.89万吨。其中,中国原铝产量为186.3万吨,环比增长1.3%,同比增加6.5%;中国之外地区原铝产量为213.4万吨,环比下降0.7%,同比下降8.6%。1~7月全球锌市供应过剩7万吨据国外媒体报道,国际铅锌研究小组(ILZSG)日前公布月报显示,2013年1~7月全球锌市供应过剩7万吨。去年同期全球锌市供应过剩14万吨。同时,今年1~7月,全球精炼锌产量为760.3万吨,同期消费量为753.3万吨。8月北美铝材订单指数同比下降3.5%  相似文献   

14.
【安泰科讯】国际铅锌研究小组最新统计,2005年全球精锌需求缺口增大,精铅需求缺口减少。2005年精锌产量有所增长,但增幅仍不能满足市场消费量。2005年精锌的需求缺口已从2004年29.9万吨增长到43.2万吨。全球锌金属产量从2004年1020万吨增长到1030万吨,增幅1%。锌金属消费量却从2004年1050万吨增长到1070万吨,增幅达2.2%。与此同时,2005年12月锌金属产品产量88.86万吨,与11月相比减少2.2%。矿产方面,2005年全球锌矿产量近1000万吨,2004年产量为966万吨,同比增长3.4%。2005年12月矿产量85.81万吨,比11月增长5.6%。2005年全球精铅缺口从2004年…  相似文献   

15.
国际动态     
1月份全球精炼铜市场供应过剩1 2万吨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4月21日表示,全球1月精炼铜市场供应过剩120,000吨,上年同期为过剩160,000吨。ICSG预估全球1月铜使用量较去年同期增加11%或150,000吨,至147.7万吨;全球1月精炼铜产量为159.9万吨。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综述     
◎◎国际铅锌研究小组公布2006年1月份全球铅锌供需量◎◎【安泰科讯】根据国际铅锌研究小组最新数据统计,2006年1月份全球精锌产量为883,300吨,与2005年12月893,000吨的产量相比有所减少,降幅达1.4%,市场缺口从30,100吨增加到42,800吨;与此同时全球精锌消费需求量变化不大仍保持923,100吨。需求保持稳定的一项重要因素是因为全球锌价上涨所致。1月份全球锌精矿总产量为853,100吨,与去年12月份835,700吨产量相比增长2.1%,与去年1月份同期797,000吨产量相比增长7%。1月份,全球精铅产量635,200吨,与去年12月份669,400吨产量有所减少,降幅达5.1…  相似文献   

17.
世界市场铅锌价格滑坡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由于东欧国家铅、锌的出口急剧上升,今年世界市场上这两种金属的价格预计将进一步下跌。据国际铅锌研究组织公布的数字,去年东欧国家出口到西方的铅数量几乎上升3倍,从1991年的4.9万吨增加到12万吨,这使西方市场出现了8.5万吨的过剩,而1991  相似文献   

18.
国际铅锌研究小组(ILZSG)12月15日公布的最新月度报告显示.2008年1~10月,全球铅市场供应过剩2.1万t;全球精铅消费量总计721.6万t;上年同期为676.1万t;全球精铅产量升至723.7万t,2007年同期产量为669.2万t。  相似文献   

19.
国际动态     
《中国金属通报》2009,(28):10-11
1—5月全球铝市前供应过剩57.3万吨;俄铝联合一季度产量削减达10%;伊朗一季度铝产量较去年同期增加25%;5个月北美铝需求同比下降26.7%;1—5月全球锌市场过剩17.8万吨……  相似文献   

20.
国内市场的精铅供应疲弱和精铅需求不旺,导致中国精铅市场呈结构性过剩;国外由于再生铅的产能放缓及部分铅冶炼停产,全球精铅市场地区性短缺。2013年前5个月,中国精铅市场呈现适度的短缺状态,安泰科估计的短缺量约为6.8万吨,而去年同期为过剩近5.3万吨。不过由于短缺量较小,且多年来中国精铅市场一直处于过剩状态,加上往年的累积过剩量,今年中国精铅市场的短缺难以对市场参与者造成明显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