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X射线衍射、初始交流磁性率和差热分析研究了机械合金化Nd-11Fe-Ti(原子比)合金粉和机械研磨NdFe11Ti化合物粉在退火过程中的相转变.球磨7 h后二者均由非晶相和Ti在α-Fe中过饱和固溶体组成.机械合金化粉末样品中的非晶相的晶化温度为620℃,晶化亚稳相为TbCu7结构的Nd(Fe,Ti)7,900℃以上退火时,亚稳相转变成ThMn12结构Nd(Fe,Ti)12相;机械研磨的NdFe11Ti化合物粉中非晶相在638℃晶化形成的Nd(Fe,Ti)7在1000℃以上退火向Nd(Fe,Ti)12相转变.这些差别归因于两种样品中Ti原子在非晶相与α-Fe相中分配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振动样品磁强计和差热分析研究了非晶Sm5Fe80Cu1Zr3.5Si5B3C2.5合金中α-Fe/Sm2(Fe,Si)17Cx复合纳米相结构的形成过程、磁性及其晶化动力学.XRD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Sm5Fe80Cu1Zr3.5Si5B3C2.5非晶合金先后析出软磁相α-Fe和硬磁相Sm2(Fe,Si)17Cx;当经高温750℃晶化退火后,经Scherrer计算得到合金中α-Fe相和Sm2(Fe,Si)17Cx的晶粒尺寸分别为65.5和22.1nm,其矫顽力增加到58.11kA/m,剩磁为0.967T.晶化动力学分析发现,这种具有较低初始晶化激活能和阶段生长激活能的晶化行为是导致α-Fe相晶粒生长过于粗大和合金中α-Fe和Sm2(Fe,Si)17Cx复合纳米磁体磁耦合性能较差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用X射线衍射、吸收和内转换电子发射Mossbauer谱技术,研究了Fe_(80-x)Cu_xSi_5B_(15)和(Fe_(1-y)Co_y)_(82)Cu_(0.4)Si_(4.4)B_(13.2)两系列非晶合金的晶化行为.单辊急冷法制备的非晶带,晶化首先从贴辊面开始,晶化产物为α-Fe相.在Fe_(80)Si_5B_(15)非晶合金中以少量Cu替代Fe可以提高晶化温度.我们的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的含量超过80at.-%,如增加到82at.-%,晶化温度就明显降低.所研究两系列含Si的铁基非晶合金在400—450℃范围内退火2h,都出现α-Fe,Fe_3B和Fe_2B三种晶态相共存状态.退火温度再升高,亚稳相Fe_3B逐渐转变为Fe_2B和α-Fe.  相似文献   

4.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了经400℃低温热处理前后对Sm5Fe80Cu1Si5B3C2.5Zr<3.5>非晶合金的非晶微结构、晶化后纳米复合永磁体的组织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非晶合金直接于750℃退火后软磁α-Fe相和硬磁Sm2(Fe,Si)17Cx相的尺寸分别为50.6和20.6nm,体积分数分别为71.1%和28.9%;而经400℃热处理后复纳米晶组织结构中α-Fe相和Sm2(Fe,Si)17Cx相的晶粒尺寸分别改变为36.5和24.4nm,体积分数分别为76.7%和23.3%,磁交换耦合作用明显增强.径向分布函数计算表明,低温热处理优化了非晶合金的短程有序范围、配位数和最近邻原子间距等微结构参数,改变了原始态非晶合金中α-Fe相和Sm2(Fe,Si)17Cx相的晶化行为,这是细化α-Fe/Sm2(Fe,Si)17Cx复合纳米晶结构和提高磁耦合性能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用差热分析(DTA)结合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Fe_(73.5)Cu_1Nb_3Si_(13.5)B_9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结果表明:温度在0~700℃范围内,该合金的晶化相为α-Fe和Fe_2B;α-Fe相晶化表观激活能为452.39kJ/mol,Fe_2B相的晶化表观激活能395.23kJ/mol;两相在晶化初期激活能最小,随晶化量X_c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在α-Fe的体积分数为30%~80%,Fe_2B的体积分数为40%~80%时,呈现极大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辊急冷法制备了(Fe0.58Co0.42)73Cr17Zr10非晶薄带,并对该合金进行等温退火。用XRD、AFM、VSM研究退火温度对(Fe0.58Co0.42)73Cr17Zr10非晶合金的组织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晶化析出过程为:Am→α-Fe(Co)+Am'→α-Fe(Co)+Cr Fe4+Fe3Ni2+Cr2Zr+未知相。500℃和610℃退火后薄带表面的AFM观察表明:AFM图片所呈现的颗粒尺寸要比用Scherrer法测得的α-Fe(Co)纳米晶尺寸大得多,这是典型的包裹晶粒现象。在低于晶化峰值温度(Tp)退火,由于铁磁性α-Fe(Co)相的析出,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Ms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大幅上升;当退火温度高于Tp时,由于α-Fe(Co)相的粗化和析出相的析出和长大,Ms急剧下降,在635℃退火能获得最好磁性能,其Ms=126.2 emu/g。  相似文献   

7.
非晶(Fe0.99Cu0.01)78Si9B13合金等温晶化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学东  王景唐 《金属学报》1992,28(11):65-69
利用DSC,结合XRD,TEM实验,研究了(Fe_(0.99)Cu_(0.01))_(78)Si_9B_(13)非晶合金等温晶化动力学,结果表明:该合金等温晶化按两个阶段进行,分別析出α-Fe(Si)固溶体和Fe_2B化合物利用局域Avrami指数的概念分析了两相的形核长大方式。并作出了出合金晶化的“C”曲线,通过对两相晶化激活能的分析得出:α-Fe(Si)相较Fe_2B相容易晶化析出,同时,Cu元素的添加有助于改善α-Fe(Si)相的形貌。  相似文献   

8.
快淬Nd-Fe-B非晶厚带的晶化过程和非等温晶化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熔体快淬法在12 m/8的辊速下制备了Nd6Fe72B22和Nd6Fe68Ti4B17C5非晶厚带.通过DSC和XRD,并借助Kempen模型和Kissinger方程,研究了合金的非晶晶化过程及非等温晶化动力学.结果表明,两种合金厚带具有不同的晶化过程以及晶化动力学机制.Nd6Fe72B22合金的晶化过程分为三步完成:非晶相(AP)→Nd2Fe23B3→Nd2Fe14B+α-Fe+Fe3B→Nd2Fe14B+α-Fe+Fe3B+NdFe4B4,而Nd6Fi4Ti4B17C5合金一步完成晶化:AP→Nd2(Fe,Ti)14(B,C)+α-Fe+Fe3B.与Nd6Fe72B22合金由界面控制的多晶型晶化不同,Nd6Fe68Ti4B17C5合金以扩散控制的共晶型晶化为主.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一系列不同名义成分的Fe Zr B合金样品,并在第1个晶化峰值温度进行退火。利用同步热分析仪(STA)、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合金的热曲线、微观结构和磁性能。初始晶化相随着FeZrB系列合金成分比例的改变而不同。在不同成分比例的合金中观察到4组不同的初始晶化相,例如α-Fe,α-Fe+Fe_(12)Si_2ZrB,α-Fe+α-Mn和α-Fe+Fe_2B+ZrB。通过TEM观察发现具有不同初始晶化产物的合金具有不同的形貌。具有不同初始晶化产物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Ms)和矫顽力(Hc)存在以下关系:M_(s(α-Fe))M_(s(α-Fe+α-Mn type))M_(s(α-Fe+Fe2B+ZrB))M_(s(α-Fe+Fe12Si2ZrB-type)), H_(c(α-Fe+α-Mn type))H_(c(α-Fe+Fe2B+ZrB))H_(c(α-Fe+Fe12Si2ZrB-type))H_(c(α-Fe))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Fe1-xCox)76Zr9B15(x=0,0.25,0.5)非晶合金薄带,并对3种合金进行不同温度热处理。利用差热分析仪(DTA)、X射线衍射仪(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3种合金的晶化行为、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结果表明,Fe76Zr9B15、Fe57Co19Zr9B15和Fe38Co38Zr9B15合金的晶化激活能分别为363.50、434.86和536.33 k J/mol。Fe76Zr9B15非晶合金的初始晶化产物为Fe23B6型相和α-Fe相,Fe57Co19Zr9B15非晶合金的初始晶化产物为α-Mn型相和α-Fe(Co)相,Fe38Co38Zr9B15非晶合金的初始晶化产物为α-Fe(Co)相。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Fe1-xCox)76Zr9B15(x=0,0.25,0.5)合金的矫顽力随各自晶化产物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酸洗热轧板的生产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国内外酸洗热轧板的生产及发展,并就我国当前酸洗热轧板的发展谈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温洪霞 《物理测试》2003,(4):25-27,24
介绍了济钢炼铁原、燃料检、实验系统的构成,主要性能特点,使用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此系统使用后年节省检、实验费用95.64万元。  相似文献   

13.
先进陶瓷的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综述了先进陶瓷的现状与进展。介绍了目前先进陶瓷的主要材料、应用及市场情况,同时表述了先进陶瓷目前的形势、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高技术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对材料测试技术提出的要求。并就高技术新材料以及相应测试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贾凌云 《上海金属》2000,22(6):15-20
阐述20世纪后半期钢铁生产的发展和主要变革,从未来钢铁发展的条件,提出不但要提高品种和质量,而且产量也要增加,利用废钢资源发展电炉炼钢的短流程钢厂较经济,可节能,减少污染,并指出大高炉仍是未来炼铁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6.
汽车用其用材的腐蚀与对策:中国·瑞典10年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与瑞典的2000余辆卡车、公共汽车腐蚀状况的调查揭示了对腐蚀最敏感的部件及改变材料和施以表面保护对腐蚀的影响。同时在中国6个、瑞典3个试验点进行腐蚀性及环境因素影响的挂片试验,对汽车底部的挂片包括采用不同的结构材料、涂漆及临时防锈剂,研究开放表面及缝隙内的腐蚀行为。对汽车板腐蚀机理及影响因素、室内外加速腐蚀试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Al-Li-Zr和Al-Li-Cu-Mg-Zr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两种Al-Li基合金的时效硬化、拉伸和冲击等力学行为,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构,变形和断裂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指出:同一成分、不同热处理态的合金变形和断裂的机制截然不同。分析了时效态合金韧性下降和产生冲击各向异性的原因。讨论了改善Al-Li合金塑、韧性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Na_2CO_3为介质,利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在不锈钢表面上电聚合沉积聚苯酚及聚邻苯二酚、聚邻氨基酚等聚合物膜,并采用阳极极化曲线法初步评估这些聚合物膜对不锈钢腐蚀的防护作用。试验所得聚合物膜呈棕色,均匀致密,与不锈钢基体的结合较好,在氯化钠溶液中的电化学测试表明,聚苯酚及其衍生物薄膜均能有效地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19.
曹曙  周焕勤 《上海金属》1994,16(3):9-13
本部分详细归纳国外镀锡板生产中近年来开发和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产品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20.
HPMA和ATMP的缓蚀阻垢性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水解聚马来酸酐(HPMA)和氨基三甲叉膦酸(ATMP)的缓蚀和阻垢性能都有量佳浓度值,在要同条件下HPMA的缓蚀、阻垢性能优于ATMP,两种药剂的阻垢率均随Ca^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D PH为6~9时两种申报后率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