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辽河盆地基岩潜山油藏裂缝型储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河盆地裂缝型基岩潜山油藏的分布受早第三纪北东向伸展断层控制 ,储层主要为太古界混合花岗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浅粒岩、碎裂岩以及中元古界白云岩、石英砂岩。岩石储集空间以密集发育的微观裂缝系统为主 ,宏观裂缝系统主要起渗流通道作用。裂缝系统主要是在早第三纪及中生代拉张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 ,裂缝在垂向上的分布具有分带性。储集层裂缝的分维值大于 1 .2 ,而该值大于 1 .34为好储层 ,分维值大小与岩性和断层有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分形几何定量评价克拉2气田裂缝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根据断层与构造裂缝存在的关系,利用分形几何方法处理断裂系统,并结合测井解释结果建立分维值大小与裂缝密度的对应关系,对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白云岩段、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第二、第三岩性段顶面断层进行分形统计,建立井点断层分维值与裂缝线密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井间裂缝分布进行了预测.研究认为,断层分维值随着断层密度、延伸长度的增加而增大,井点处断层分维统计值与测井解释得到的裂缝线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平面上,裂缝发育受背斜形态影响明显,靠近背斜轴部、断层分维值大于1.25的区域最有利于裂缝发育;A3井附近,3个储层段裂缝发育密度偏大,部分裂缝可能穿透了中间的隔层,造成附近气井出水.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分形几何定量评价裂缝对勘探开发方案部署有指导意义,可以用来对油气田裂缝性储层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在克拉2气田井点裂缝准确识别的基础上,建立断层分维值与裂缝密度之间的关系,并使用前者为约束,对裂缝的井间分布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裂缝以构造成因为主,多数为半充填高角度缝,开度0.1~0.4 mm,线密度0.142~1.842条/m;井点断层分维值与测井解释的裂缝线密度正相关,分维值可以衡量裂缝发育程度;研究区内分维值大于1.2的区域有利于裂缝的发育,分维值大于1.25的区域裂缝最发育。  相似文献   

4.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划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周红涛  高楚桥 《石油物探》2005,45(1):37-38,57
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储渗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裂缝和溶蚀孔洞。而储层的孔隙空间结构很大程度地决定着地层原始流体的分布以及储层的储量和产能,为此,提出了用常规测井资料计算导电效率、分数维及裂缝密度的方法。针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的具体情况,利用交会图方式,确定了通过采用导电效率和裂缝密度来划分储层类型的标准,即导电效率大于0.03或裂缝密度大于1.4,储层裂缝发育;否则为孔洞性储层。此外,分维数越大高角度裂缝越发育。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类型的划分。  相似文献   

5.
大民屯凹陷静安堡西侧低潜山变质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大民屯凹陷静安堡西侧低潜山储层裂缝以高角度缝为主,次为倾斜缝.裂缝的发育经历了中生代晚期早第三纪早、中期和早第三纪晚期两次大的形成期.物性分析表明,潜山变质岩储层基质孔隙度很低,一般只有1%~5%,渗透率大多低于1×10-3 μm2,因此这些基质孔隙对油气储集作用非常有限,构造裂缝是变质岩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裂缝的形成与发育程度受岩性、断层、埋深及古风化作用的影响,随着岩石中浅色矿物的增加,岩石脆性成分变多,岩石的宏观裂缝就越发育;越靠近断层和构造活动区,裂缝发育程度就越高;裂缝的有效性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变差,甚至成为无效裂缝;一般来说,潜山风化带顶面的裂缝较发育,但这些裂缝容易受到泥质的充填,极易成为无效裂缝.因此,潜山风化带的储集物性并不一定好.  相似文献   

6.
古应力值、裂缝孔隙度和裂缝分维数等3个参数能从不同侧面对储层进行表征.古应力值是从裂缝的成因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建立地质模型,利用一定的构造约束条件,进行古应力场模拟计算获取最大古应力值的大小,应力值越大,裂缝越发育;利用双侧向测井曲线与裂缝层段的良好对应关系,识别出裂缝层段,然后再通过公式计算出裂缝孔隙度;依据裂缝发育具有分形的特点,利用三维地震资料预测裂缝带的分布,并用公式计算裂缝分维数,分维数反映了裂缝发育的复杂程度,分维数越大,裂缝越发育.综合这3个参数对研究区裂缝储层进行评价后认为,Ⅰ,Ⅱ类裂缝十分发育,且顺大断层方向呈块状排列,形成良好储层.  相似文献   

7.
断裂活动对于油气的运移与聚集至关重要,然而伴随断裂活动形成的大量裂缝对于储集空间的改善,及由此而形成的有利储层的预测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基于分形几何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惠民凹陷临南洼陷T6反射层(沙三段中亚段)断裂分形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合已知油气藏的分布及沉积相特征,探讨了断裂分维值的特征及其与油气储集空间分布之间的联系,并对由于断裂活动形成的有利储层的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断裂构造在0.187 5~1.5区间内具有良好的自相似性,相关系数大多大于0.970;且分维值越大,断裂发育的复杂程度越高。断裂分维值的变化特征与断裂的发育规律具有相关性,研究区中部洼陷的有利储层主要分布于分维值为1.1~1.4的等值线闭合圈内,南、北两侧有利储层分布于分维值大于1.2的等值线闭合圈内;断裂分维值为0.8~1.4的断裂构造部位是该区油气聚集的优势区,分维值大于1.4的部位是油气运移的区域;结合沉积相特征,预测夏224井区以西、夏53井区以南、街斜201井区以南等是目前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8.
南八仙构造油气成藏模式及其对柴北缘勘探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北缘为柴达木盆地北部一个以侏罗系生烃、第三系为主要储集层的含油气系统。南八仙构造是柴北缘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三级构造。该构造反映出柴北缘分别在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受到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区域挤压或压扭作用,并分别形成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两种不同构造样式的断层。基底卷入断层是下第三系储层形成油气藏必不可少的油源通道;晚第三纪滑脱型断层则对下第三系油气藏起破坏作用,并导致上第三系次生油气藏的形成。原油性质、储层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和包裹体正构烷烃分布都证明下第三系储层存在早晚两期油气注入,上第三系储层则为晚期油气注入。南八仙构造的油气成藏模式说明,加强断层活动史和封闭史研究对柴北缘油气评价有重要意义;与上第三系相比,下第三系的油气藏形成条件更有利。   相似文献   

9.
利用分形理论预测潜山储层裂缝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裂缝型潜山油藏的裂缝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的富集。潜山裂缝主要为断裂伴生裂缝,断层与裂缝多为同一应力场下破裂程度和相对位移量不同的裂隙,具有自相似性,满足分形理论。实际资料表明断层和裂缝也存在自相似性。以岩心裂缝密度为桥梁,将区域断裂信息维与取心段裂缝信息维定量联系起来,断裂分维值大的区域,裂缝分维值也高,说明裂缝越发育;反之亦然。根据研究区井的油气情况统计,确定出裂缝分维值门槛,便可有效预测出裂缝有利区及含油气范围。  相似文献   

10.
在构造破裂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下,轮古东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类型主要为溶洞裂缝体系,储层以裂缝型储层为主,裂缝孔洞型储层次之。奥陶系不同层位储层发育特征不同,鹰山组上部-一间房组-吐木休克组下部有效储层厚度分布段有260-300m;有效储层主要发育在滩相颗粒灰岩带内,呈层状分布。良里塔格组有效储层主要分布在良里塔格组的礁滩体灰岩带内,成透镜状分布。储层分布图表明岩溶作用在该地区表现为顺层岩溶造成某些层段的溶洞非常发育,而构造断裂作用于奥陶系碳酸盐岩表现为沿大断裂和平移断层带附近储层裂缝非常发育。  相似文献   

11.
断裂系统对碳酸盐岩有效储层的控制及其成藏规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是我国油气勘探的重要层系之一,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和保存与次生孔 缝-洞的演化有密切的关系。地层不整合和断裂系统是影响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重要因素。根据断裂系统的不同性质及其影响碳酸盐岩储层裂缝演化和诱发溶蚀的不同机理,研究了4种断裂系统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影响:①断层性质反转对碳酸盐岩储层形成和油气成藏的影响;②断层相关褶皱形成不同的碳酸盐岩储层和油藏类型;③多期、多类型断层叠加作用影响碳酸盐岩储层演化及其石油地质特征;④断裂导致热液蚀变或优化储层性能与油气成藏。研究揭示了反转断层表现出晚期成藏的理想条件为早期拉张晚期深埋生烃,以及断层相关褶皱有利于碳酸盐岩地层形成内幕型背斜油气藏;针对不同类型和多期次叠加断裂系统控制碳酸盐储层形成、保存及其成藏特征,分析得出断层富集带、多期断裂的垂向叠置、岩溶缓坡地貌以及构造热液的上升盘有利于形成碳酸盐岩有效储层和相关的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12.
廊固凹陷古近系隐蔽油气藏形成条件及成藏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隐蔽油气藏是廊固凹陷重要的勘探方向.该区古近系隐蔽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广,纵向上含油层系多,主要发育岩性尖灭、岩性透镜体等岩性油气藏,以及构造岩性、地层岩性复合型油气藏.该文立于层序地层学的成果分析了全区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并按构造带分析了主要的成藏规律:陡坡带是形成上倾尖灭岩性油藏的的有利部位,并发育构造岩性复合型油气藏;洼槽带的生储条件较好,是岩性透镜体油气藏发育的最有利部位;缓坡带受断层控制,主要形成断块-岩性型油藏,在构造主体和沿主要油源断层纵向形成复式聚集带.  相似文献   

13.
����Ȫ�����˼ҵ걳б�������ɲ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油气的来源,断裂系统的发育特征,储集相带的展布和砂体发育特征三个方面,对伏龙泉-顾家店背斜带的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油气成藏规律,指出伏龙泉构造北高点具有一定的油气前景。断陷层和坳陷层分属上,下两套不同的断裂系统,不发育“通天”的逆断层,其中,断陷层主要发育3条后退式的同生断层,控制了断陷层地层的发育,坳陷层发育数目众多的小断层,对原生油气藏起到破坏和重新调整的作用,断坳转化阶段的登娄库组顶面发育的断层较少,由于上,下断层不连通,中深层(营城组,登娄库组)的油气保存条件较好,根据已有钻井的气显示反馈,认为坳陷层区内的浅层气藏是镒生的残留气藏,各井的气显示差异,气藏的含气面积和充满程度主要受断层和岩相两种因素控制,根据研究成果,提出了在伏龙泉构造北高点要重视中深层油气勘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十分发育,裂缝溶洞的展布主要受断裂、古水系控制,油层厚度小,水体活跃。缝洞储层具有大小规模不同、空间分布形态不规则、充填性质各异的缝洞组合特征。如何准确刻画碳酸盐岩缝洞储层空间位置、缝洞储层容积、油气水分布特征,已成为碳酸盐岩油藏勘探开发井位部署的主要难点之一。在高品质的高密度全方位采集的地震资料的保障下,提出了叠前深度偏移、正反演结合定量雕刻、叠前地震各向异性分析和叠前弹性参数反演预测方法。实际地震资料的应用表明,叠前深度偏移可以准确刻画缝洞体空间位置,叠前各向异性分析能有效预测裂缝发育强度及方位,结合井资料叠前弹性反演能有效预测缝洞储层空间形态和储层的含油气性。多种手段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碳酸盐岩缝洞油藏研究的难题,为哈拉哈塘碳酸盐岩油藏的勘探开发井位部署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井研地区灯影组整体为局限台地沉积,有利储层为藻丘相的富藻白云岩及粒屑白云岩.近期钻井揭示灯影组含气性横向差异明显,气藏影响因素不明确.灯影组主要发育两类断裂体系,一类为桐湾运动形成的桐湾期断裂体系,多为小型断裂,由于该类断裂多为层间断裂或仅断至寒武系,因此不会成为油气散失通道,使沿断裂形成的储集体可能形成岩性圈闭;第二...  相似文献   

16.
盐下礁滩体是阿姆河盆地东北部斜坡带阿姆河右岸地区油气勘探的主要对象。由于该区盐膏岩具有复杂的变形特征,加之构造运动形成的复杂断裂给气藏类型的识别带来了很大困扰。为正确认识这种断层与礁滩体叠置形成的复杂气藏,以BP气藏为例,通过对地震、试气、测井及天然气组分等资料和地层压力系统的综合分析,研究了该区气藏的类型及其形成模式。结果表明:①BP气藏的礁滩体被断裂切割,具有统一的气水界面和地层压力系统,是盐下礁滩相碳酸盐岩块状气藏;②盐下基底正断层在晚期构造运动中重新活动,由于断距小于背斜构造圈闭幅度,盐膏岩未能形成侧向遮挡,再加上断层多期活动形成的裂缝增强了储层的连通性,使得断层两侧对接的礁滩相碳酸盐岩储层互相连通,由此形成了被断裂所复杂化的整装背斜构造气藏;③在盐下断裂发育区,礁滩体很难单独成藏,油气藏的发育一般受构造控制,构造与礁滩体叠置区油气最为富集。所取得的成果和认识突破了过去"一礁一藏"的观点,明确了应以寻找构造气藏为主的天然气勘探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断控缝洞型油藏非均质性极强,油藏开发特征显示出井间连通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厘清断裂和岩溶对储集体发育的影响,有利于油藏连通性分析及注采措施调整。以塔河油田托甫台地区T单元为例,综合地震解释结果、上覆水系特征以及生产动态响应规律,系统分析储集体的发育特征。储集体发育主要受控于断裂和地表水系,岩溶作用强度差异导致储集体发育特征不同,使开发井表现出不同的井间连通关系和生产特征。基于动静态资料分析,建立了适用于断控缝洞型油藏的井间连通模式,为后续措施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断层对南堡凹陷潜山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块型潜山油气藏是渤海湾盆地的一种重要油气藏类型,断层对该类油气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为了揭示断层对南堡凹陷断块型潜山油气聚集与保存的作用,利用三维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进行断层面形态的刻画、断层封闭性的计算及断层对储层改造作用的分析,重点剖析了南堡凹陷内5条断层对油气的优势运移通道、油气保存、油气的储集空间等方面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油气的运移方向受断层面形态的控制,汇聚型输导体系有利于油气的运移,且断层面曲率大的部位试油中可获得较高的产能;②成藏期后断层的启闭系数控制着油气的保存及现今的含油气性,潜山顶部的断层启闭系数小于1时,断层纵向封闭好,油气保存条件好,后期含油气性高,大于3时,断层纵向封闭差,油气向浅部运移;③断层改造潜山储层的储集性能主要体现在裂缝的差异性分布,储层的裂缝密度与其距二级断层的距离呈现出较好的负相关性,且在一定程度上储层产能随裂缝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储层建模过程中的网格化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勇  夏柏如  陈果  罗志华 《石油学报》2012,33(5):854-858
使用地质统计学工具建立储层模型时,网格化过程基本上决定了如何表征储层宏观的非均质性。在构造网格时,需要充分考虑储层的地质规律,而不能简单地对地层单元进行等单元插值细分。在构造网格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地质因素主要有地层剥蚀、地层上超、过井断层以及小层系的划分。常规的网格包括笛卡尔正交坐标网格和非规则的三角网格,二者各具不同的优势。在强调网格化的数学表达时,数据的地质特征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笔者从储层沉积背景与现有的储层地质数据的特殊性出发,给出了油藏建模过程中进行网格化所要考虑的必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了网格化的过程,使网格化过程与储层地质特征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