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实时和历史气象观测数据,对我国2021年汛期(4月1日至10月16日)气候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汛期,我国气候特征总体雨多温高、旱涝并重,且气候异常特征突出、极端事件频发.一是我国降水"北多南少",暴雨过程多,强度强、极端性显著;二是高温日数多、南方地区"秋老虎"明显;三是登陆台风...  相似文献   

2.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实时和历史气象观测数据,对我国2020年汛期(3月28日至9月8日)气候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显示,2020年汛期,我国气候特征总体雨多温高、涝重于旱,且气候异常突出、极端事件频发。一是我国多地出现阶段性的暴雨洪涝,覆盖范围广、极端性强、累计降雨量大;二是南方出现了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第2长的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三是台风总体不活跃,但阶段性突出,出现了1949年以来首个7月无编号无登陆台风的情况;四是气象干旱总体偏轻。分析还显示,2019年秋季至2020年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出现的弱厄尔尼诺事件,以及北印度洋海温的持续偏高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是造成我国汛期气候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4.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历史和实时气象观测数据,对2022年我国气候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暖干气候特征明显,旱涝灾害明显。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次高,降水量为2012年以来最少。区域性和阶段性干旱明显,南方夏秋连旱影响重;夏季中东部出现1961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南方“秋老虎”天气明显;华南、东北雨涝灾害重,珠江流域和松辽流域出现汛情;登陆台风异常偏少,2212号台风“梅花”4次登陆;寒潮过程明显偏多,影响范围广。  相似文献   

5.
2003年黄河流域汛期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河流域在经历了持续6年的枯水段后,2003年转为多雨年,中游地区连续出现了数次较强的降水过程,使干支流相继涨水。通过分析汛期降水的趋势和分布,总结出2003年汛期黄河流域的天气有四大特点:雨季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时段明显;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偏低;汛期大到暴雨过程多;台风生成较常年偏早,间接影响黄河流域的台风较常年偏多。另外,对造成2003年黄河流域汛期降水异常的环流特征和主要天气系统都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6.
2020年8月下旬以后,辽宁省连续遭遇三场台风,为历史首次,台风强度大,给辽宁省带来较强风雨影响.通过高位推动防汛防台风工作、超前部署防御措施、精准发布预警信息、科学实施避险转移,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实现了全省"不死人、少伤人、低损失"的防汛防台风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7.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高温干旱事件。利用实况观测资料以及再分析数据对此次干旱过程进行特征分析,并探索其成因。结果表明:长江流域2022年夏季总面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3.7%,为1961年以来第二少。进入7~8月高温迅速发展,平均气温及高温日数均为历史同期最多。高温少雨导致长江流域干旱迅速发展,干旱日数普遍达20 d以上,中旱以上站点同样为历史最多。由于6月下旬南亚高压偏强,副热带高压北跳偏早,使得长江中下游梅汛期降水量偏少。7~8月长江流域长期处于强盛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北方冷空气无法南下,也不利于南方水汽在长江流域辐合。高压内部强烈的下沉运动使得流域出现长时间高温少雨。此外,晴热天气使得流域蒸发量显著加大,进一步加剧了长江流域的干旱。  相似文献   

8.
2020年汛期洞庭湖区堤岸共发生险情41处,均得到及时处置和有效控制.基于2020年汛期江湖汇流段水文过程、洞庭湖堤岸险情时空分布,南鼎垸浪拔湖镇东洲段散浸,屈原垸东大堤、白泥湖垸新建八组管涌,屈原垸西大堤浪损等险情处置过程等资料,从水文、地质等方面探讨了湖区堤岸险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20年汛期七里山站高水...  相似文献   

9.
基于戴-帕尔默干旱强度指数(Dai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Dai-PDSI)和径流干旱指数(streamflow drought index,SDI),分析云南地区2009—2014年持续性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青藏高压、南支槽、对流层垂直运动及水汽垂直分布等视角,分析2009—2014年云南持续性干旱的原因。结果表明:(1)2009—2014年是云南地区自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持续性极端干旱过程,2009年10月—2010年9月是最干旱的时段;夏季与冬季是干旱最严重的两个季节。(2)在空间上,云南中东部旱情最重,东南部稍轻。(3)水文干旱伴随气象干旱而生,金沙江和南盘江出现重度水文干旱,澜沧江出现中等水文干旱,从强度上讲,水文干旱弱于气象干旱。(4)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青藏高压持续偏强、中心偏西,云南上空的大气持续受它们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冬季南支槽偏弱,不利于引导孟加拉湾水汽北上;在其他季节,大气多以下沉运动为主,对流层水汽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0.
11.
1981年在黄河中游地区建立了国内等一个1500年的历史气候长序列。此后12年的降雨变化证明,该序列指出的水旱变化规律是符合实际的。据此结合最新研究的全球变化背景,也说明本世纪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后期,黄河中游可能是个更为湿润时期,在多种全球变化影响因素相叠架的1997年前后,黄河流域有发生大洪水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张方伟  訾丽  邱辉 《人民长江》2017,48(4):62-65
2016年汛期的集中强降雨导致长江中下游发生了较大洪水。通过分析厄尔尼诺事件和主要大气环流指数等影响长江流域降雨的气候因子,筛选出历史上主要因子相似的年份,从而揭示了这些年份环流和降雨等方面的异同,并找出了长江流域集中强降雨的主要气候因素为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副高偏强偏大、500 hPa中高纬盛行经向环流、极涡强度指数偏小等。  相似文献   

13.
巢湖流域2020年特大洪涝灾害应对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20年梅雨期间巢湖流域遭遇多场暴雨,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巢湖忠庙站最高水位超100年一遇,洪水位创历史新高达13.43 m.通过对2020年巢湖流域雨情、水情等分析及与近期大水年份的对比,总结了流域安全度汛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流域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下一步防洪除涝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20年梅雨期安徽省长江、淮河、新安江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历史罕见.滁河流域属于长江流域,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上游襄河口闸以上发生超历史记录水位洪水,历史上第5次启用荒草二圩、荒草三圩蓄洪区分洪蓄水.通过水库蓄水量变化反推水库拦蓄的流量过程和利用各圩区蓄滞水量进行三角形概化反推入圩流量过程并结合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分...  相似文献   

15.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020年长江流域出现了历时长、范围广的强降雨过程,7月3日至8月17日,长江流域共发生5次编号洪水,长江中下游河道洪水过程及特性变化直接关系到长江流域的防洪安全.基于此,根据最新实测资料分析了2020年汛期长江中下游河道洪水过程及特性,并初步研究了三峡水库削峰对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影响,取得了一些新的...  相似文献   

16.
2016年长江洪水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 《人民长江》2017,48(4):54-57
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等海洋、大气环流、气候因子共同影响,2016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降雨异常偏多、暴雨过程频发,发生区域性大洪水,部分支流发生特大洪水。详细分析了2016年长江洪水的暴雨成因、暴雨特征以及洪水特点,深入剖析了长江中下游水位持续偏高的原因,并提出了关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变化的5点启示,以期为灾后重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汛期辽宁省共发生6次集中强降雨过程,暴雨中心突出,局地历时长,时段总量大,强度高.暴雨落区移动性强,覆盖面广,其中5次降水过程都是移动性降水、覆盖全省.由降雨形成的洪水过程多、历时长、量级大、范围广.  相似文献   

18.
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2016年6~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导致长江梅雨期降雨异常偏多、暴雨频发,中下游地区发生了3场区域性大洪水。通过干支流控制性水文站和水利工程的观测资料,还原出天然来水量过程,统计了洪峰流量和不同时段洪量,结合现有历史洪水资料和工程设计成果,分析了2016年洪水特征和重现期。分析结果表明,宜昌以下干流河段均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重现期在5~10 a之间;清江、资水、水阳江、鄂东北诸支流等发生特大洪水,水位、流量超过历史最高纪录,重现期为100~200 a一遇;修水、饶河等发生一般洪水,重现期在20 a一遇以下。  相似文献   

19.
受“黑格比”台风影响,2008年9月左江流域发生了强降雨。分析了这次发生在左江崇左水文站的暴雨洪水的成因和洪水过程、暴雨时空分布、洪水特点,并通过与历史洪水的对比分析,结合流域内已建电站的情况,探讨了左江流域暴雨洪水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