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泸菜是古泸水流域川南五地市泸派川菜的简称,是新时代川菜三大主流风味流派之一。泸菜作为川南区域特色风味菜系,调味多样,味型丰富,菜品绝色飘香,其风味由"十全风味"体系组成。  相似文献   

2.
<正>泸菜代表菜,即是具有泸菜之根和泸菜之魂的原创本土菜品,其菜品种类包括传统菜、原创菜、地标菜、非遗菜、风味菜五大体系。泸菜“十全风味”则包括家常、市肆、河鲜、筵席、田席、窖香、火锅、卤烤、小吃、民族十类风味。风味之别,是菜系特色、内涵的体现,展现了区域菜系与众不同的饮食文化,是形成菜系个性特点的基础。影响泸菜饮食风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地域、气候、物产、民风、习俗、经济、文化等客观因素,还有厨师、技法、调味、创新、观念等主观原因。泸菜代表菜,就是能代表泸菜饮食风味特色的菜品,注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坚持“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发展原则和理念,坚守并创新泸菜之根、泸菜之魂。  相似文献   

3.
泸菜历史悠久,理论体系完备,泸菜烹饪技艺在历史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当前,应着重发展烹饪高等教育,弘扬师徒技艺传承,注重泸菜理论建设和文化研究,从食材、调味、器具、烹调等方面进行创新,走泸菜产业品牌集群发展之路,建设川南区域美食之都。  相似文献   

4.
泸菜之根     
泸菜是川菜三大主流区域菜系之一,是川南饮食的代表,极具地方饮食特色。丰富的食材、多样的技法、精妙的火候、经典的菜品、健康的饮食等,是泸菜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5.
泸菜,广义上是对川南古泸水流域菜品的统称,狭义上是对泸州川菜的称法,形成于民国时期。泸菜以"大河帮小河味"风味为代表,擅长蒸、炒、煎、焖、烧、烤、煮、炖、烩、卤等烹调方法,突出味多、味浓、味厚、味重、味醇、味香、味广的特点,讲究清鲜醇浓并重,擅长麻辣辛香的风味。  相似文献   

6.
在回顾微生物技术在泸型白酒业中的应用情况基础上,通过对酒体质量及其影响因子的剖析,推论提出了充分利用白酒酿造优势区域的酿酒资源是微生物技术在泸型白酒业中的发展方向,同时展示了利用前沿性技术开发酿酒资源对泸型白酒业"提质控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菜里人生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前几年我在北京打工,也因此知道了地道的北京人爱吃猪肝、臭豆腐、烧饼油条、涮羊肉、烤鸭……吃猪肝讲究贴住碗边转着吃,吃臭豆腐时要兑点儿香油,夏天脱光臂膀吃涮羊肉更是北京街头的一景儿。后来我到了上海,泸菜端上桌,糖醋小排骨、糟钵头、响油鳝丝、葱油拌面……甭管什么菜,  相似文献   

8.
正截至目前,A股上市白酒公司半年报已披露完毕,记者梳理发现,白酒行业分化发展格局逐渐固化,四大龙头"茅五洋泸"厮杀激烈,仍保持较大差距,三线及区域酒企在惨烈竞争下显露颓势。"茅五洋泸"狂赚376亿洋河被疑"掉队"7月17日,茅台率先发布半年报,交出了净利润近200亿的好成绩。随后,18家酒企相继公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老窖出佳酿的奥秘,作者对泸型名酒发酵微生物、发酵机理进行了长期研究。本文涉及老窖的菌群结构与生态分布;泸型酒生香功能菌的发掘;老窖的己酸菌与甲烷菌的相互关系;泸型酒麦曲微生物特征四个方面。该项基础性研究对泸型酒发展具有极为重要意义,是“人工老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彭伟 《新食品》2011,(22):82-83
今年的沈阳糖酒会上,泸州泸纯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推出了4支泸纯新品。相较以前的老泸纯包装更新颖,价格更合理,竞争力更强。新泸纯的主销价格在90—200元之间,泸纯红逸198元、蓝逸138元、盛世红典98元。同时,辅之价格在50元以下的纸盒装精装窖酒。全面覆盖200元以下价格带,利用已经营3年多的老“泸纯”渠道,进一步巩固全国市场。  相似文献   

11.
一、为什么泸型酒有着特殊的香气? 泸州老窖大曲酒,有几百年历史,以香气浓郁闻名,在白酒中独具一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泸型酒生产方法出酒率较高,成本较低,因此,全国仿泸的泸型酒很多。泸型酒的香味是由很多的单体成分共同组成为细腻复杂的香味。它具有香气馥郁,入口绵,回口甜,后味长而尾子干净的特点。茅台试点曾检出己酸乙酯为其主体香气,通过纸上层析及合成对照与勾兑品尝,都得到了证明。  相似文献   

12.
清康熙高士奇《北墅抱翁录·杨梅》中讲:"江南诸果,以杨梅为冠。有红、白、紫三种。河朔葡萄、泸南荔枝,与此果堪鼎足。"  相似文献   

13.
正不少外地人对苏州菜的评价就一个"甜"字,有不少人问苏州菜为啥是"甜"的、何时开始变"甜"的,似乎"甜"把其他的味道都挡了回去。在我看来,苏州菜的"甜"是指该甜的菜必须甜,不该甜的绝不能甜,这"甜"是苏州菜肴的特色,来源于生活环境,来源于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14.
正"本帮菜"的定义什么叫本帮菜?这是一个看似多余的问题,但仔细推敲一下你就会发现,"本帮菜"这一概念至今仍然模糊不清,而这是一个不得不厘清的问题。在百度上,"本帮菜"词条是这样描述的:"本帮菜是上海菜的别称,是江南地区汉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流派。所谓本帮,即本地。以浓油赤酱、咸淡适中、保持原味、醇厚鲜美为其特色。常用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糖为主。后为适应上海人喜食清淡爽口的口味,菜肴渐由原来的重油赤酱趋向淡雅爽口。本帮菜烹调方法上善于用糟,别具江南风味。"  相似文献   

15.
彭军  应鸣 《酿酒科技》1998,(1):41-43
传统泸型酒的翻沙工艺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导致其使用偏安一隅。但是,我们的研究证明;翻沙工艺确实是全面地大幅度提高泸型酒质量的主要工艺措施。在总结翻沙新工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泸型酒生产工艺措施作一较为全面的对比,以期翻沙新工艺能在更多的泸型酒厂家得到推广和应用,把泸型酒的生产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本帮灵魂在"杂于一"上期《本帮菜的文化内涵(一)》解决了"我是谁"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要再从宏观上厘清"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中华美食林中最著名的四大菜系分别是鲁、扬、川、粤,它们基本上都根植于相对单一的一种亚文化土壤中,而且都有一个相对漫长的孕育生长过程,所以它们的审美价值观也比较容易归纳,比如鲁是"贵族菜"、扬是"文人菜"、川是"百姓菜"、粤是"商人菜"。然而本帮菜却不是这样,它最多只能定位于  相似文献   

17.
赵天惠  刘竟成 《酿酒》2024,(2):14-17
地方高校是地方文化普及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根据地。以梳理融合泸酒文化的酿酒技术高水平专业群构建的内涵和必要性为起点,客观分析酿酒技术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的现状,在酒文化推广视域下,探索酿酒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与泸酒文化融合的创新发展路径。酿酒技术专业群以泸酒文化铸魂育人,培养高度认同并践行泸酒文化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人才反哺地方,服务泸州白酒产业转型升级,使泸酒文化得到了传承创新与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吴衍庸 《酿酒科技》2011,(3):112-113
笔者为我国微生物学家,著名白酒研究专家,从事泸型酒理论及应用研究44年,对泸型酒的研究造诣颇深。介绍了笔者对泸型酒研究的一段回忆,介绍了对泸型酒微生物特殊生态系统的研究及取得的辉煌成果,涉及了理论基础、应用研究、推广应用及笔者本人的科研历程。(陶然)  相似文献   

19.
吴丹艳  吴頔  樊蕊 《烹调知识》2011,(27):62-69
"食在广东,厨出凤城"此言绝对不虚。"凤城厨艺"——顺德菜,一向是嗜食粤菜的食家心目中的上选。作为粤菜的根基,顺德菜独具自己鲜明的风味特色,就连香港大才子家蔡澜也恭维顺德"人人都是美食家"。而美食家唯灵曾把顺德菜的特色概括为八字真言:"食不厌精,妙在家常",深得顺德菜精髓。这是顺德菜的地道本色,一菜一羹贵在精心与家常,让人食之难忘。  相似文献   

20.
泸型酯化曲在制曲过程中生化性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泸型酯化曲在制曲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和酶活指标变化趋势的研究,揭示其微生物菌群变化与酯化曲酶活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泸型酯化曲和中高温曲酶活指标的对比,结果表明,泸型酯化曲的糖化力、酯化力和液化力均优于中高温曲,这为改进泸型大曲生产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