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配网抢修工作中停电研判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不足的问题,在装有不同开关设备的配电网中,提出一种基于多源配电网信息的停电研判方法。首先对比智能开关与非智能开关的区别,其中智能开关具有通信功能,能够与主站系统随时传递开关状态、电流(电压)、温度等信息;然后分别介绍了不同停电类型下配有智能开关的配电网系统停电研判的流程以及非智能开关系统停电研判的流程;最后通过在宝鸡地区配电网抢修系统中的推广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传统中压配网线损计算方法精细程度不足、难以有效发现线损异常问题。文章基于拓扑分段模型,通过D5000、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等跨业务领域分钟级量测数据的关联融合,实现分时分段线损计算与分析,可准确定位线损异常时间和区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便携式量测终端的精细分段与异常定位方法,可弥补配电自动化终端布点不足的局限性,并解决异常确诊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实际异常用电案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基于该方法研发的配网线损诊断分析系统已在江苏工程化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会对主动配电网系统网损以及其运行经济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文章在传统最优潮流(Optimal Power Flow,OPF)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SA)算法的主动配电网系统网损优化模型及其求解流程,并在华北地区某34节点配电网系统中对上述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算例结果表明,在一定的优化误差内,SA算法较传统OPF优化过程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会对系统网损及其最佳接入位置的选择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推进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的背景下,用户用电采集系统的覆盖率逐渐增加.传统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因仅考虑配电网馈线终端单元上报信息,当信息漏报、错报时容错率较低.因此,本文考虑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影响,将用户用电采集系统的供电信息作为冗余信息源,通过二进制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利用改进D-S证据理论进行证据融合,实现配电网...  相似文献   

5.
针对长距离引水工程结构安全风险评价过程中安全监测数据存在误差、人工检测信息复杂多样导致无法有效利用的问题,分别利用数据级融合与特征级融合分析方法对两类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并通过决策级融合分析方法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使用,提出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长距离引水工程结构安全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构建了多源监测检测信息融合模型,得到了较为可靠、易于评价的数据源,提高了水工程结构安全风险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目前该评价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某引水工程结构安全状态的评价中,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分布式电源的快速发展、储能与无功调节装置的广泛应用使传统配电网进化为主动配电网,合理调控主动配电网运行状态,在接纳新能源的同时降低网络损耗能有效提高电网运行经济性.以全网有功损耗最小为目标,提出了一种主动配电网的多时段优化模型.首先,介绍了二阶锥规划理论及其特性.其次,基于distflow支路潮流方程,将储能、分布式电...  相似文献   

7.
除了安全监测数据,现场检查结果及历史缺陷隐患记录同样是诊断大坝安全性态的重要依据。利用多源信息汇聚技术、数据治理体系、异常监测数据自适应识别技术及异构信息融合技术,研发了基于监测、现场检查及历史缺陷隐患的大坝安全智能诊断系统,通过纳入全面、完整的运行维护数据,提高大坝安全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应用广泛的载体运动发电中的载体运动状态对光伏组件输出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构建多源异构信息融合光伏组件输出特性动态模型,实现了光伏组件运动机械参数与输出电参数的统一,获得光伏组件最大输出功率与载体运动状态参数间的耦合关系,并采用SIMPACK构建仿真系统进行实验,证明了方法的正确性,结果显示计算值与测量值最大偏差为0.67 W,最大相对偏差率为3.23%。所提方法可为运动载体下光伏组件最大功率点动态追踪控制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实现光伏高效率零碳技术发电。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解决配电侧在发生故障后,能够快速对故障点进行定位,减少故障停运时间等问题,提出基于多源信息感知的配电侧故障预判方法。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信息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信息,选用二进制粒子群算法(BPSO)获取候选故障区段集和基本概率分布函数,形成证据体。根据D-S证据理论将上述信息进行融合,得到配电侧发生故障的区段,实现基于多源信息感知的配电侧故障预判。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于实现配电网故障定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以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获取运动状态下太阳电池输出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太阳电池动态建模方法。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测量模型、欧式空间旋转理论、光照强度与太阳电池空间位置关系和太阳电池数学模型及其参数与光照强度之间耦合关系,构建太阳电池动态模型得到其动态输出特性。通过SIMPACK及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太阳电池动态发电仿真平台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载体的运动明显影响了太阳电池输出特性,且在太阳电池输出最大功率点处的功率最大减少了18.038%。  相似文献   

11.
在新型电力系统输配电场景下通信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由于业务环境的不同以及信息物理融合导致的业务不安全风险,需要选择恰当的通信方案。文章针对输配电场景下各类业务需求,提出了一种5G+卫星通信与输配电业务多维度层次化适配性分析方法,考虑信息物理融合风险,基于现场实测数据以及性能指标衡量结果,利用该方法完成5G+卫星通信不同通信方案与输配电业务的适配性评分,并根据评分进行了适配性分析。结果证明所提适配性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实际操作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面向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营目标,提出了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储协调优化的评价方法,细化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储能侧的评价标准,构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数学模型,优化全局指标及目标函数,完成了仿真分析,挖掘了机组出力和负荷时序变化特性。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遗传算法进行源网荷储协调优化,可显著减小主动配电网的综合运行成本,实现新能源消纳和提高社会效益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未考虑到间歇性分布电源可信性出力,且配电网负荷分配不合理,导致规划效果并不理想。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的多阶段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在常规负荷预测的基础上组建接入主动配电网的风、光等间歇性分布电源可信出力模型,全面考虑需求侧响应对负荷预测结果的影响,构建配电网负荷预测模型;通过负荷预测结果,构建基于多目标的多阶段主动配电网规划模型;基于粒子群算法,在模型优化的过程中引入快速支配策略、精英保留策略等,对节点配电系统进行计算,设计不同负荷水平下的电源最佳规划方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减少规划费用,提升规划效果。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直流锅炉的给水控制系统较为复杂,影响因素繁多.为了使给水控制系统更为有效、可用,并且充分利用众多的实时测量数据,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对水冷壁温度和煤质分析结果进行了数据融合,使融合信息参与直流锅炉的给水控制,提高了燃水比的调节品质,优化了给水控制方案.大大减少了直流锅炉渡膨胀期间由于省煤器人口给水流量低而导致的MFT事故,加强了直流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信息融合的汽轮发电机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丽艳  杨建刚 《汽轮机技术》2002,44(3):176-177,154
目前汽轮发电机组配备了大量的传感器,如何将各种传感器信息充分利用起来提高诊断准确性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信息融合的汽轮发电机组故障诊断方法,介绍了信息融合的基本概念,给出了基于主观Bayes方法和基于模型的多传感器融合的实例。  相似文献   

16.
17.
水库库区水下地形复杂,且伴随着冲刷淤积作用,运行数十年后水库库底地形变化较大,已有的地形资料难以真实地反映库底地形,成为水库管理的难点。在研究碧流河水库多源地形数据构建技术的基础上,对水库现有的声呐探测、历史测量图、人工点测量等多种来源数据进行有效融合,实现了水库库底地形的更新重建。结果表明,经该方法更新后的结果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实际的库区地形,进而重新推求了碧流河水库的水位—库容关系曲线,分析了碧流河水库的淤积量与淤积分布情况。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为水库防洪与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配电网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是消纳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手段,其中,无功优化可保障系统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智能在线场景匹配的配电网源网荷储无功协调优化方法,它充分考虑到运行场景的特性,直接利用配网运行大数据离线生成历史场景库并基于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离线构建历史策略库,再基于不同优化目标和K-means聚类算法对历史场景库和实时待优化场景进行两次分类,然后以历史场景库为训练集,以实时待优化场景为测试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实现智能在线场景匹配,通过匹配效果评估匹配历史策略或在线优化分配无功优化方案。最后,在IEEE 30节点仿真模型接入分布式光伏、储能和电动汽车充电站等随机负荷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表明,方法可灵活、有效地对系统进行协调无功优化,不依赖于模型和参数,极大地提高了决策效率。  相似文献   

19.
配电网多阶段多场景规划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得到配电网多阶段多场景最恰当的规划方式,通过对配电网多阶段规划方式进行了总结,并根据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的多维评价函数方法。根据阶段将规划过程分离,并且简化部分指标,达到理论上可通过简单计算得出最合适接线模式的方式,从而降低了规划过程中的难度。该方法可以作为对远期规划的指导,还可以用来分析不同情况下、相同接线模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对配电网一二次融合系统的测试和控制功能进行检测,设计了一种能够对配电网一二次融合系统工作环境进行模拟检测的平台。首先介绍智能化配电网电气设备一次、二次设备深度融合的总体框架和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配置文件和物理设备来分析和设计系统的测试平台,可实现一二次融合系统的动作逻辑、高级应用等闭环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测试平台能够对配电网一二次融合系统的工作环境进行模拟,在配电网一二次融合系统入网检测、工程调试中发挥重大作用,具有重大的电网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