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蜂花粉的固态发酵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乳酸菌、纳豆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对蜂花粉进行单菌、混菌固态发酵。结果表明,花粉发酵最适菌株为纳豆芽孢杆菌与嗜酸乳杆菌,以1∶1的比例进行混菌发酵;接种方式先接纳豆芽孢杆菌,发酵3d后接嗜酸乳杆菌发酵5d,接种量为10%,发酵方式为浅层好氧发酵,花粉最适含水量为35%~40%,发酵温度为30℃。发酵后的花粉气味鲜香,口味酸甜,能克服天然蜂花粉口感和风味差的缺陷,是一种兼具花粉与益生菌双重保健作用的新型发酵花粉产品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复合益生菌剂多菌种混合发酵条件,作者以活菌数为指标,采用固态发酵技术,研究了接种比例、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含水量、发酵温度和时间对固态发酵的影响,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纳豆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混合固态发酵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培养基初始含水量70 %、pH 6.5、纳豆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接种比例为1∶1、接种体积分数10%、发酵温度34 ℃、发酵5 d的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发酵后,纳豆芽孢杆菌数为1.96×1010 cfu/g,啤酒酵母数为1.68×109 cfu/g.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从环境中分离一株高效降解呕吐毒素DON的微生物,研究该菌株固态发酵麦麸后营养品质和DON含量的影响。该研究利用筛选培养基从玉米浆中获得一株芽孢杆菌YH103,形态鉴定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YH103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将该菌株制备成菌粉,每克菌粉含有活菌108个。按3%菌粉添加量加入到麦麸中,料液比2:1,37℃下发酵7 d,DON含量显著下降(P﹤0.05),总酚含量、抗氧化性、可溶性戊聚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总蛋白质含量总体差异变化不大,持水性升高,持油性在168 h显著下降(P﹤0.05)。结论:贝莱斯芽孢杆菌固态发酵麦麸在48~72 h麦麸DON含量最低和营养成分最高,可以提高麦麸的质量安全,同时增加了麦麸的营养品质,并改变麦麸的加工性能,为麦麸深加工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多菌种固态发酵菜籽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普通菜籽粕为原料,选择植物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酪酸梭状芽孢杆菌进行单菌和混菌固态发酵,研究其对菜籽粕硫甙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酸菌对硫甙降解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菌种,发酵24 h硫苷降解率可达53.11%;混菌发酵效果优于单菌发酵,当接种量比例为植物乳酸菌:蜡样芽孢杆菌:酪酸梭状芽孢杆菌=6%:6%:2%,水料比为1.5:1,pH值6.0,34℃发酵48 h,菜籽粕硫苷含量从107.758 μmol/g(干基)降至15.959 μmol/g(干基),降解率达85.19%,粗蛋白含量提高4.37个百分点(干基).  相似文献   

5.
纳豆芽孢杆菌的固态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优化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条件,以活菌数和芽孢数为指标,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研究了种龄、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和含水量对固态发酵的影响,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最佳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接种体积分数7%、种龄17 h、培养基初始pH值8.0、培养基初始水分质量分数70%,37℃固态发酵5 d效果最好,活菌数和芽孢数分别达到3.4×1010 cfu/g和1.8×109 cfu/g.  相似文献   

6.
以麦麸、豆粕、玉米粉为基质,纳豆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为试验菌株,采用固态发酵的技术,对其发酵过程中的活菌数和营养物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发酵后纳豆芽孢杆菌数为9.8×109cfu/g,嗜酸乳杆菌数为7.1×109 cfu/g,蛋白酶活力达到2 240.9 U/g,粗蛋白质含量比发酵前增加了1.3个百分点,肽和氨基酸含量均为发酵前的4.5和3.4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两歧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双联微生态制剂的工业化生产工艺。对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并确定了发酵奶的冷冻干燥工艺条件。冻干后的产品中两歧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活菌数均达到了10^9-10^10g^-1,而且在冻干工艺条件下,发酵产物中的各种活性成分得以最大限度地保存下来,使产品可以达到作为微生态制剂应用的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8.
多菌种固态发酵去除菜籽粕中的植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菜籽粕为原料,选用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植物乳酸菌及酪酸梭状芽孢杆菌多个菌种,通过单菌与混菌发酵,研究发酵对菜籽粕中植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菌发酵中枯草芽孢杆菌对植酸降解效果优于其他菌种,其降解率可达62.4%;混菌发酵效果优于单菌发酵,当混菌接种量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6%,蜡样芽孢杆菌4%,植物乳酸菌6%,水料比为1.3:1,pH 6.9,30℃发酵48 h时,菜籽粕植酸含量从2.26%(干基)降至0.221%(干基),降解率达90.15%,粗蛋白含量提高5.19%(干基).  相似文献   

9.
纳豆芽孢杆菌的筛选与固态发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纳豆芽孢杆菌水解淀粉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中国传统食品豆豉中筛选出两株纳豆芽孢杆菌优势菌株.通过比较这两个分离菌株与实验室保存的纳豆芽孢杆菌菌株的耐受性,从中选出一株最优益生菌株B2.以活菌数、芽孢数、蛋白酶及α-淀粉酶活力为指标,对益生纳豆芽孢杆菌B2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粉:麦麸为3:7,含水量60%,种龄15 h,接种量5%,温度37℃,时间5 d,发酵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国外已有利用有效微生物固态发酵生产啤酒糟蛋白饲料,饲养奶牛提高经济效益27%以上的报导。“有效微生物”的英文缩写是EM,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的一种新型复合微生物制剂(国际称“微生态制剂”),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我国,1994年批准使用的微生态剂菌有6种:芽孢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酵母菌、黑曲菌、米曲菌。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小米糠蛋白资源的利用率,为小米糠的深加工提供参考,采用纳豆芽孢杆菌对小米糠进行固态发酵以获得小米糠抗氧化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小米糠发酵后水提液的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为指标,使用Plackett-Burman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筛选,然后使用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优化后小米糠水提液的多肽含量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显示最适发酵条件为:小米糠平均粒径0.22 mm(60~80目)、菌液接种量0.4 mL(约108 CFU/mL)、初始pH 6.7、发酵时间26 h、发酵温度35℃。此条件下小米糠固态发酵后提取液的T-AOC实际值为(344.51±8.02)U/g小米糠,多肽提取量为(68.37±0.92)mg/g小米糠,清除DPPH自由基IC50为0.12 mg/mL。该研究表明,小米糠固态发酵条件经过优化后能够获得具有较高抗氧化能力的生物活性肽。  相似文献   

12.
麦麸发酵副产物清除重金属离子汞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曲霉可发酵麦麸生产阿拉伯木聚糖酶和阿魏酸酯酶。发酵后的固体残渣质地柔软,比表面积大。为了加强综合利用能力,研究了其对重金属离子汞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样品颗粒越小,pH越高,越有利于对汞的吸附,最大吸附量为033g/g(麦麸),最小残留率为02%。  相似文献   

13.
以米糠为原料,选用EM菌作为固态发酵菌种,以活菌数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EM菌剂多菌种混合发酵米糠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发酵温度28℃、接种量10%、培养时间84 h的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发酵后,发酵产物样品中活菌数为3.5×1011cfu/g.在最优混合培养条件下研究了发酵液中的糖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的酶活性,3种酶的最大酶活力分别为9 985.1、1 998.4和632.4 U/g.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用酵母茵发酵小麦麸皮来降低植酸,增加可溶性阿拉伯木聚糖(SAX)和总酚含量以改善小麦麸皮营养价值。通过测定发酵pH和总滴定酸(TTA)及小麦麸皮成分(淀粉、蛋白质、膳食纤维、SAX、植酸、总酚含量)的变化,以研究发酵温度(25、30、35℃)和时间(12、24、36、48 h)对小麦麸皮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麸皮经发酵后,pH略有下降,TTA上升;蛋白质显著增加;淀粉和膳食纤维下降;SAX和总酚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分别增加了212%和49.4%;植酸显著降低,在35℃、48 h发酵后最大下降了43.3%。经酵母菌发酵后,发酵酸度和小麦麸皮成分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5.
以新鲜米糠为原料,加入乳酸菌进行发酵生产米糠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GABA),对发酵条件进行研究。探讨了在不同的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乳酸菌添加量和嗜热链球菌S1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1比例对米糠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四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乳酸菌添加量3%、发酵温度48℃、嗜热链球菌S1∶保加利亚乳杆菌L1=1∶2、发酵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γ-氨基丁酸含量为320.61 mg/100 g。  相似文献   

16.
该文研究了在培养基中外加碳源、氮源、磷酸盐,及其初始水分、pH值、温度对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6℃,初始pH值7.0,加水比为0.9:1(麸皮:水),麦芽糖0.1%,蛋白胨2%,磷酸二氢钾1%,硫酸铵1%。在此条件下培养,酶活可达1397U/g,比对照提高了40%。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基于高光谱图像分割的固态发酵中不同杆菌快速识别问题,实验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对芽孢杆菌、乳杆菌、红螺菌样本进行制备,通过黑色镜头盖在镜头上获取全黑的反射图像,对图像进行去噪、分割处理,获取高光谱图像梯度及分布峰值,利用掩模图像中菌落所处位置对光谱数据信息进行提取,把获取的三种细菌的光谱数据分割成校正集与测试集,依次用于模型构建与验证。通过标准正态变量变化方法完成对原始光谱数据的预处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降维处理并区分不同菌落,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建立识别模型,分析细菌高光谱图像和高光谱响应值主成分,建立并验证模型。结果表明,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变化法进行预处理后,高光谱分析总误差与分析误差的比值是1.12,低于规定稳健性的参数;不同细菌菌落的高光谱波峰存在差异,对光的反射率也有较大不同;当培养时长为36h时,三种细菌可被有效区分;本文模型比其它两种模型更优,对测试集的识别率为98.25%。综上所述,采用本文方法具有分析误差低、识别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米糠和麦麸膳食纤维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了米糠半纤维素和麦麸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 :( 1 )料液比 1∶1 0 ,6 0℃浸提 3h ,米糠水溶性半纤维素提取率 1 38% ;( 2 )料液比 1∶1 0 ,0 5mol/L的NaOH 2 5℃浸提 3h ,米糠碱溶性半纤维素提取率 8 86 % ;( 3) 0 6 %的NaOH ,α 淀粉酶加入量 0 4% ,70℃浸提 1 5h ,麦麸膳食纤维提取率达 6 6 2 7%。  相似文献   

19.
利用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对麦麸进行了单菌和混菌固态发酵,通过分析测定固态发酵对麦麸物理化学性质、膳食纤维含量和组成的影响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初步阐述了固态发酵改善麦麸营养及加工品质的可能原因,有利于拓展发酵麦麸在全谷物食品加工产业的应用。结果显示,固态发酵麦麸的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分别提高了40.6%和15.2%;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混菌固态发酵麦麸的持水能力和持油能力最高;固态发酵使麦麸的峰值变性温度(TP)、焓变和结晶度分别由195.35 ℃、3 869.50 J/g和15.86%显著降低至178.30 ℃、3 276.67 J/g和15.24%(P<0.05)。麦麸中SDF含量与结晶度、TP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 47、–0.950 7。固态发酵使麦麸由结构完整和紧凑转变为疏松和分散,植物细胞的清晰度和均匀性也明显下降。综上所述,固态发酵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下降低了麦麸内部组织结构的致密性,不仅有利于功能活性成分的释放,还可显著改善其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